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昂的《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讲解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注释】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东方虬,陈子昂之友,武则天时曾为左史,生平履历不详。文章道弊五百年:意谓文学创作衰弊很久了。五百年,约指西晋至唐代初年。汉魏风骨:意指汉末建安、曹魏正始年间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慷慨苍凉的艺术风骨,与所谓“建安风骨”意思相同。晉、宋莫傳:意谓晋宋间的诗文缺少建安风骨。可征:征同证。可征,即可证,可以证明、证实。彩麗競繁:意谓文学作品都过分地讲究美丽的文彩。兴寄:指诗文中的比兴寄托。興寄都絕,意谓齐梁间诗文创作缺少诗人感情的比兴寄托。每以永嘆:常常感叹、叹息。逶迤頹靡:意谓沿袭颓废靡丽的文风。風雅不作:意谓《诗经》“风”、“雅”那样的诗歌作品不再出现,“风”、“雅”的优良传统不能继承。耿耿:心中不安的样子。解三:人名,当是陈子昂和东方虬的朋友。明公:对对方(东方虬)的敬称。《詠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的篇名,原诗已佚。骨氣端翔:意谓具有风骨美。端翔,端直飞动,意谓风格刚健,具有感染力。音情頓挫:意谓语言起伏和谐,感情沉郁顿错。光英朗練:意指语言光彩鲜明爽朗。有金石聲:指作品的音韵铿锵如敲奏金石乐器发出的声音那样悦耳动听。遂用:于是因此。洗心飾視:意谓东方虬的《詠孤桐篇》诗人心胸如洗,耳目一新。發揮幽郁:意谓东方虬的《詠孤桐篇》能抒发读者的感情,涤荡读者的幽郁沉闷的心情。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240-248)阮籍、嵇康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被文学史家认为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復睹于茲:又在这儿看到。兹,这,指东方虬的《詠孤桐篇》。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是说在东方虬的《詠孤桐篇》里又看到了正始之音。意谓《詠孤桐篇》具有汉魏风骨。張茂先:张华(232-300),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

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
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何敬祖:何劭(236-302),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魏晋之际权臣何曾子。与晋武帝总角交好。魏末,为相国掾。入晋,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张华、何劭的作品也被一些古人认为是有风力之美。與其比肩:意谓东方虬的《詠孤桐篇》可与张华、何劭的作品比美。知言:知音,真知灼见之言。感嘆雅制:意谓叹服东方虬的《詠孤桐篇》。雅制,是对东方虬《詠孤桐篇》的推崇之语。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解君说:“东方先生可以和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美。”我认为这是真知灼见之言。所以我叹服您的风雅大作,写了这首《修竹诗》,应当有知音之人传布欣赏它。
(隋唐之际,文坛仍然沿袭着齐梁文风,虽有欲矫之者,效果均不明显。至陈子昂出,遂大力倡导革新,本文是他诗歌主张的纲领。文中,他批评齐梁诗歌“彩丽竟繁而兴寄都决”,“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实在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隋唐五代文论译文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译文
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有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而风雅之风就此沉寂下去,因此心中很是不安。自从昨日于解三处欣赏了您的《咏孤桐》诗,深深地感到诗中透露出一种端直飞

动的风骨美,声情并茂,抑扬起伏,表达鲜明精练,音韵铿锵悦耳。于是乎心目
为之一新,消除了那种沉闷和抑郁之感。没想到(您的诗作)又感受到了正始之音,也可以令建安时代的作者感到欣慰。解君说:“您可以与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肩”,我认为这是知音之言。所以感叹于雅制(的复兴),所以写了这首《修竹诗》,自然期待献给知音之人欣赏。(关龙艳译)
提示:隋唐之际,文坛仍然沿袭着齐梁文风之遗,虽有欲矫之者,效果均不明显。至陈子昂出,遂大力倡导革新,本文是他诗歌主张的纲领。文中,他批评齐梁诗歌“彩丽竟繁而兴寄都决”,“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实在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