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一名小科学家》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和实验。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的操作技能。

2.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2.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实验是怎么进行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该怎么进行。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过科学实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实验2.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3.实验:酸碱中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初步认识,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发问、展示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现出科技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以此为起点,启发学生去探究科学实验的相关概念。

•发问:–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你们想过怎样才能了解到科技是如何发展的吗?–…2. 学习科学实验【20分钟】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讲解有理论说明、观察现象、设立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修正假设六个步骤。

•讲解:–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

–接着讲解科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环节。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3. 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10分钟】讲解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后的评估。

•讲解:–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的评估。

4. 实验:酸碱中和【30分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步骤:1.把红、蓝色指示剂各倒入两个杯子里,先向蓝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醋,观察后加入苏打,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2.再向红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苏打,观察后加入醋,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实验表: |试验材料|观察结果| |———|———–| |蓝色指示剂+醋| | |蓝色指示剂+醋+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醋| |5. 实验讲解【10分钟】讲解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题为《做一名小科学家》。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四、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科学问题,如“水为什么能熄灭火?”等。

2.引入课题:通过提问和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10分钟)1.讲解“科学是什么”: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得到结论的一种学科。

2.讲解“科学的特点和意义”:科学是客观的、理性的、可证实的,并且对人类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有重要作用。

3.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总结归纳。

3. 小组活动(20分钟)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或观察;2.思考问题,总结归纳结果。

4. 整合讨论(1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3.总结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作铺垫。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营造启发性和探究性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估1.知识评估:通过学生问题回答和总结归纳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检查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评估:观察和评测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科学探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掌握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基本的科学实验步骤,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针、毛线、创可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

引出学生对于“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个主题的新鲜感与好奇。

2. 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做过科学实验呢?怎么做的?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

3. 阅读荧光笔和手摇发电机,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有时也是需要一些工具的。

二、展示1. 将生活中常用的针、毛线等材料展示出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它们的初步认知。

2. 示范实验过程。

从针头拨动、线头牵引、拧成弯形、吸附在磁铁上四个方面进行示范。

三、探究1. 设计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针怎么才能让它吸附在磁铁上?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

2. 开始实验。

教师分发活动材料,让学生自己尝试将针变成磁性物质,然后通过带着磁力的针头挑战接住纸夹、拔出抽屉等不同实验过程。

四、总结1. 总结探究。

学生们分享各自的实验经验,并总结出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引导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针磁性的认识。

三、作业1. 思考题:你们能想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利用磁性物质来实现的事情?2. 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学生们自主设计下一次的实验。

【教学总结】学习基本科学实验步骤需要学生掌握归纳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及毛线和创可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2)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2)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科学研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实验的视频,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静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科学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2)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以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为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怎样让鸡蛋浮在水面上”等。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案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4.9.3
班级
3年
课题
2,做一名小科学家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够从纸鹦鹉“站立”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总结:
做一位小科学家。
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
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
难点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曲别针、卡纸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①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②让学生去试
③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科学的信心→小科学家
布置
预习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2做一位小科学家》(3)-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2做一位小科学家》(3)-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做一名小科学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科学知识: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师: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

为什么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

(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

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1.制作纸鹦鹉。

(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

(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

(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

(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成功的方法。

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3. 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三、拓展运用。

1. 师: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吗?(2)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2.讲解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1)科学家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规律。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用你们手中的纸和笔,画出你心中的科学家形象。

第二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探究的呢?(2)引导学生讨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科学家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2)实验:科学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获取数据。

(3)分析:科学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举例说明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来解决。

第三课时: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讲解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1)实验操作: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要遵循实验步骤,确保实验安全。

(2)观察记录:科学家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便后续分析。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1)数据分析:科学家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第1篇: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

科学知识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初步体验探究。

2.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3.学习用多种形式交流收集的资料。

4.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相联系。

层次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探究能力: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层次1:学生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层次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的卡纸(硬纸板)、剪*。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互动*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①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②让学生去试③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小学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反思由于受知识能力的约束和影响,学生的问题比较幼稚可笑,回答问题也只局限于看到什么说什么,也不管对与否,但这正好体现了学生成长的特点,也体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为了激励学生为成为“小科学家”而不懈努力,我是这样小结的:“同学们,刚才你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且都提得很好,这说明大家都有种创新精神,发问精神,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而这种创新精神、发问精神,以及求知的愿望都是小科学家所具备的要求,虽然同学们提的问题老师在这不能一一的给大家解决,但是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之后,这些问题你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那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有)那老师预祝你们都成为小科学家。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进行实践。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

(2)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量杯、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科学图片、视频和资料。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案例和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发明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火箭发射、机器人跳舞、植物的向光性等。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秘密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二)提出问题(10 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感到好奇的现象或问题。

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找出有研究价值、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解决的问题。

(三)作出假设(10 分钟)1、针对筛选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作出合理的假设。

2、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假设,并说明理由。

(四)设计实验(15 分钟)1、教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2、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7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7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7篇《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篇一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

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1.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小动物,比较、归纳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具准备1.小虫若干。

2.放大镜若干。

3.盖玻片若干。

4.画笔、颜料。

5.小瓶子、小罐子等。

四、教学环节及过程4.1 热身环节1.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准备开始观察小动物。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观察环节1.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小动物,可以选择蚯蚓、蜗牛、蜻蜓等。

2.给学生放大镜和盖玻片,让学生自己操作,细心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记录的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小动物。

4.3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对不同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估。

2.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4 作业布置1.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小动物,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在家里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写出它的特征和习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成功地了解了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一步科学课程的学习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做一名小科学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隐秘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周围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科学知识: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制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明白有专门多方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稳。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从平稳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预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有隐秘”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师: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

什么缘故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

(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可不能掉下来)它确实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探究纸鹦鹉站立的隐秘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味。

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隐秘。

1.制作纸鹦鹉。

(1)将预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

(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

(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

(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3)反复摸索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现成功的方法。

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3. 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如何做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了什么?(如何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情况)三、拓展运用。

1. 师:运用大伙儿发觉的原理,能够让专门多物体“站”起来。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做一名小科学家》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为内向,需要鼓励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

2.难点: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互动评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魔术表演,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知识比较宽泛,既包括人类的一些日常生活、环境、现象,也包括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等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2.科学家的工作3.科学家的发明4.发明带来的改变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改变;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方法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技图片及相关实验资料,并进行解读;2.进行趣味性科学实验课堂,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思维过程;3.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堂上鼓励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通过播放科学与生活等科技类节目,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氛围。

2.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介绍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

第二步:探究1.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科学?不同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老师辅助微调。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图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发明的重要性;3.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的工作,并进行小实验,感受科学发明带来的改变。

第三步:应用1.让学生用自己展现出的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完成小几组的比较实验,并说明实验结果的意义;2.通过组间比较,探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创新的历程,让学生在有趣实验中积累推断、归纳、类比等诸多不变的科学思维。

第四步:巩固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探讨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未来的应用方向;2.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对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汇总;3.帮助学生总结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及其发明成果,梳理科学发展史。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愿望;2.通过小几组实验、小组互动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在期末考试中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三年级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制作彩虹糖、水的张力实验、摩擦力实验。

3.科学小知识:彩虹糖的秘密、水的张力原理、摩擦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做什么的?2.理论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彩虹糖的秘密、水的张力原理、摩擦力的作用。

3.实验操作(1)制作彩虹糖①教师发放材料:彩虹糖、水、盘子。

②教师示范制作彩虹糖的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③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水的张力实验①教师发放材料:水、胡椒粉、洗洁精、牙签。

②教师示范水的张力实验,并讲解实验原理。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摩擦力实验①教师发放材料:木板、小车、沙子、摩擦力测试仪。

②教师示范摩擦力实验,并讲解实验原理。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问: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5.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关注实验现象和原理。

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事项的提醒,确保学生安全。

3.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重在通过学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通过反复提问题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

本课教学内容如下:1.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我们就是一位小科学家。

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科学素养。

也许在他们中就会出现从做“小”科学到做“大”科学的人。

2.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从吹泡泡到玩玩具,都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使然,所以容易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

用这样的活动体会科学的过程是再好不过的了。

孩子们会很愿意提出问题。

3,解释科学是什么。

将科学是什么显性化,突出问题的产生——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与后续单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架构起教材科学探究的框架。

4.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

这是训练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带各种玩具。

四、教学活动建议本课首先是对自己吹泡泡与爱迪生的发明创造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由于上节课已经对自己吹泡泡的经历做过反思,所以这一环节只要让孩子们读一读爱迪生的故事就可以了,但需要将两者的相似之处记录下来。

这是科学课的首次记录,注意要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记录就可以,不必强调用很完整的语言。

教师还可以补充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材简析:《做一名小科学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差不多上科学家》的第2课,探究纸鹦鹉站立的隐秘是本课的主体活动,借助纸鹦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探究活动流程为:“出示一个站在手指上的纸鹦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查找使纸鹦鹉站立的方法——纸鹦鹉也站在自己的手指上了”;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让更多物体站起来的活动,领会“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平稳”的道理。

通过学生的“让纸鹦鹉站起来”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推测—查找证据—得出结论”,从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科学的认识和明白得,体会到科学并不奇异,自己就能够做一名小科学家,鼓舞学生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学情预估: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上一课从比较抽象的角度诠释了科学是什么,学生们也已通过“小人”活动对科学课产生了一些爱好,感受到科学就在周围,喜爱提一些“什么缘故”之类的问题;本课连续鼓舞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学生“真刀真枪”地体会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建构起科学探究的框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浓厚爱好。

创设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适合在科学学习初级时期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把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联系起来,建立自己对科学的感性认识;但关于三年级的小孩来说,仅仅靠嘴上的概括或比较,会杂乱而没有条理,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表格,随着探究问题的逐步解决,探究的步骤清晰可见,对学生明确探究过程起到了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站在手指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能力。

2、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事迹,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电灯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

(2)举例说明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阅读科学书籍和文章等。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作出假设。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4、实验设计(15 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和假设,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如种子、花盆、温度计、秒表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变量、控制条件、实验步骤等。

5、实验操作(20 分钟)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