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讲义济学(第六版)土地金融
合集下载
3.1-土地经济学-(第六版)-导论PPT课件
2021/3/12
12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抽象思维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021/3/12
13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 世纪20年代。但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古典 经济学家,就对土地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 了研究。
2021/3/12
8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
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
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
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
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
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2021/3/12
9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2021/3/12
16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中国对土地经济问题系统和专门的研究始 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在介 绍国外土地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创立 中国的土地经济学,处于启蒙和初创阶段。
2021/3/12
17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 立起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对此,当时不少 人产生误解,以为土地公有制一建立,土地 经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 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直到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土地经济科学才重新受到重视。
▪ 在中国台湾地区,对土地经济问题和地政管理一 向比较重视,在大学开设有地政专业和土地管理
学系。不少专家学者对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地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4章-土地集约利用ppt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几点启示
(1) “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同一 概念,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 入的对比关系;而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 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并没有准确 表达该规律的本质。该规律的本质应是 “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在土地经济学中,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时, 把“报酬”定义为“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 动要素的生产率”,这样便于对问题进行研究。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只需研究物质形态(即使用 价值)的报酬就可以了,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除了要研究物质形态的报酬外,还需要研究价值 形态和价格形态的报酬。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 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 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 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 “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7章土地规划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结构 和布局,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高效利用。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 济发展计划,制定每年的土地利
用计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通过土地用途的划分和管制,限 制土地的使用方向,保护耕地和
生态用地。
土地规划利用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通过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违 法违规行为。
土地督察制度
通过派驻督察员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维护土地管理秩 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土地规划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02 土地规划利用的理论基础
土地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需 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利用土 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外部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会产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外部 性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保护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 规划农村用地,实现农村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土地规划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促进 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
调发展。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区域内的土地资源,防止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 平衡。
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功能需求 ,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利用分 区,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7章_土地规划利用
2.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 产生这些特点?
3.在实践中,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市场供求变化 存在哪些矛盾?如何加以解决?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实行 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不经济问题。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土地规划利用与市场配置 的关系
(3)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4)对于一些不能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
场配置无能为力。
(5)土地在中国,尤其在农村,还具有社会福
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构成
图7-1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结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特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
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土地利用规划是由长期、中期、年度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内容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2章-土地利用概论ppt课件
…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6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 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江泽民同志的 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 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 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 足当代人的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 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 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 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 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 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毕宝德 主编柴强李铃周建春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5章_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中国耕地的供求关系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耕 地的供求平衡?
3.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时期,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 关系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其供求平衡?
2.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整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
一、农业用地需求
对中国来说,现在对土地的需求第一位的就是耕地, 在满足了人们对耕地的需求之外,才可言及其他。
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土地生产率、国 民经济状况等。 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木材的 需求。二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 影响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 的变化,前者将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扩大, 后者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土地经济学:第六章 土地金融
二、几种主要的估价方法
(二) 市场比较法
1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市场比较法是根据市场中的替代原理,将待估土
地与具有替代性的,且在估价时点近期市场上交易的 类似地产进行比较,并对类似地产的成交价格作适当 修正,以此估算待估土地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在同 一公开市场中,两宗以上具有替代关系的土地价格因 竞争而趋于一致 。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土地市场具有区域性 特征。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土地价格变动具有地区差 异性。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不同产业对土地又有不 同的要求,在不同位置上的地价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第三节 土地价格评估
一、宗地估价程序
1、 宗地估价的技术路线 估价程序为:
四、地价变动的规律性
(二)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就总体来讲,土地价格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具体分 析,它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上下波动, 呈现周期性变动特征。 ➢ 1.土地价格的周期性发展是其主要特征。 ➢ 2.土地价格变动受政府调节的影响。
四、地价变动的规律性
(三)土地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土地年纯收益=生产总收入―生产总成本 5. 自用土地或待开发土地的年纯收益求取:
自用土地或待开发土地的年纯收益可采用比较法求取,即比 照类似地区或相邻地区有收益的相似土地的纯收益,经过区域 因素、个别因素的比较修正,求得其土地纯收益。
2.4还原利率的确定
2.4.1 综合还原利率、土地还原利率和建筑物还原 利率的关系。
(二) 市场比较法
4.所选取的比较实例的要求
(1) 与估价对象地块的用途应相同; (2) 与估价对象地块所处地段应相同; (3) 与估价地块的价格类型应相同; (4) 成交日期应与估价对象地块的估价时点相近,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8章_土地财产制度概论
土地使用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土地使用 权是指依法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权,包括在土地所 有权之内,与土地占有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是并 列关系;广义的土地使用权是指独立于土地所有 权权能之外,含有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 权、部分收益权和不完全处分权的集合。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所有这些契约都必须在行政主管机关登记 才具有法律效力。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第五节 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财产制度简述
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 土地制度,从概念上可以作出广义和狭义两 种界定。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 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 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所有、使用 与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本章研究的重点是狭义的土地制度,即土地 财产制度的若干基本问题。
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 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 用益物权。 地上权人的权利一般包括:对其建筑物及竹木有 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可以设定地 役权,还可以让与他人或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 地上权人的义务是:享受土地的便利须尽善良管 理人的责任;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负担地上 建筑物的修缮、管理费用及缴纳赋税等。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所有这些契约都必须在行政主管机关登记 才具有法律效力。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第五节 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财产制度简述
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 土地制度,从概念上可以作出广义和狭义两 种界定。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 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 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所有、使用 与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本章研究的重点是狭义的土地制度,即土地 财产制度的若干基本问题。
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 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 用益物权。 地上权人的权利一般包括:对其建筑物及竹木有 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可以设定地 役权,还可以让与他人或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 地上权人的义务是:享受土地的便利须尽善良管 理人的责任;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负担地上 建筑物的修缮、管理费用及缴纳赋税等。
土地经济学土地金融PPT教案
1.房地产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依 存度将日益 提高。
2.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必然 趋势。
3.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将在激烈 竞争中趋向第22页/共25页 理性。
三、中国房地产金融未来发展 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5.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将成为房 地产金融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 课题。
6.房地产金融市场将进一步细分,
土地经济学土地金融
第一节 土地金融概述
一、土地金融的概念 ➢ 土地金融就是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
金的融通活动。它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 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 金的活动。 ➢ 土地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方 法及工具,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以支持和配合 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经营方面的资金融通, 促进地产业的不断发展。
德国的住房金融体制是一种由私营、合作 和国营银行并存的多渠道融资形式。
第15页/共25页
四、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发展 经验的借鉴
(一)房地产金融参与主体多元 化
(二)房地产资金来源渠道丰富
(三)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离不开 政府的支持
(四)房地产金融的发展需要创
新
第16页/共25页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 展及其对策
第17页/共25页
一、中国房地产金融的 发展历程
➢ 到20世纪90年代,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转让、租赁等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城镇职工住房 制度改革也全面展开,实行多年的实物性福利分 房制度取消,住房作为商品全面进入市场。
➢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 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商品住房需求 开始集中释放,住房市场得到快速发展。ຫໍສະໝຸດ 二、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状况
➢ 对于农地金融而言,目前主要 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 用合作社作为农地资金及其他 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2.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必然 趋势。
3.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将在激烈 竞争中趋向第22页/共25页 理性。
三、中国房地产金融未来发展 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5.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将成为房 地产金融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 课题。
6.房地产金融市场将进一步细分,
土地经济学土地金融
第一节 土地金融概述
一、土地金融的概念 ➢ 土地金融就是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
金的融通活动。它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 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 金的活动。 ➢ 土地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方 法及工具,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以支持和配合 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经营方面的资金融通, 促进地产业的不断发展。
德国的住房金融体制是一种由私营、合作 和国营银行并存的多渠道融资形式。
第15页/共25页
四、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发展 经验的借鉴
(一)房地产金融参与主体多元 化
(二)房地产资金来源渠道丰富
(三)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离不开 政府的支持
(四)房地产金融的发展需要创
新
第16页/共25页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 展及其对策
第17页/共25页
一、中国房地产金融的 发展历程
➢ 到20世纪90年代,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转让、租赁等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城镇职工住房 制度改革也全面展开,实行多年的实物性福利分 房制度取消,住房作为商品全面进入市场。
➢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 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商品住房需求 开始集中释放,住房市场得到快速发展。ຫໍສະໝຸດ 二、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状况
➢ 对于农地金融而言,目前主要 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 用合作社作为农地资金及其他 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8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 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 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 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 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就可通过贴现 系数和复利系数,把它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 行比较。例如,两年前投了一笔数量为A的资本, 两年后才开始有收入,当年获得的纯收入为B。要 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最好加上贴现或复利因 素,即 B· 1 A· (1+r)2与B比较,或 2 与A比较。 (1+r)
2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KE Qi Kcti Kwi Ks · · · i =1 其函数关系为 Y=F(C,A,S) 式中: Y——作物估计产量; K——能量转换系数; E——光能利用率;
27
n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 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 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 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 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就可通过贴现 系数和复利系数,把它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 行比较。例如,两年前投了一笔数量为A的资本, 两年后才开始有收入,当年获得的纯收入为B。要 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最好加上贴现或复利因 素,即 B· 1 A· (1+r)2与B比较,或 2 与A比较。 (1+r)
2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KE Qi Kcti Kwi Ks · · · i =1 其函数关系为 Y=F(C,A,S) 式中: Y——作物估计产量; K——能量转换系数; E——光能利用率;
27
n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土地经济学全本ppt课件
3、自然供给的现状
30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
1、概念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强调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
土地供给数量。
自然供给——自然存量——经济供给(其中供给人们利 用的部分,当人们有足够的兴趣使用它,对其用途产生 需求,并赋予一定的价值或愿意承担包括开发成本在内 的成本时,土地资源才具有经济意义。)
土地经济学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
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
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2、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 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3、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11 产的权利。
资源:一切可为人类形成财富的因素。包括自 然和社会因素,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 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 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 和。)
社会资源: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
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人的因素,
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
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力资源最
重要。
12
土地: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已 开垦利用的土地),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应 具双重性,但仍然称为自然资源。
30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
1、概念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强调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
土地供给数量。
自然供给——自然存量——经济供给(其中供给人们利 用的部分,当人们有足够的兴趣使用它,对其用途产生 需求,并赋予一定的价值或愿意承担包括开发成本在内 的成本时,土地资源才具有经济意义。)
土地经济学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
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
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2、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 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3、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11 产的权利。
资源:一切可为人类形成财富的因素。包括自 然和社会因素,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 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 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 和。)
社会资源: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
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人的因素,
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
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力资源最
重要。
12
土地: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已 开垦利用的土地),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应 具双重性,但仍然称为自然资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11章_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深化改 革的方向与原则
从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将资源管理从产业 管理中独立出来,同类资源由部门分管走向集中 管理,不同资源由分散管理走向统一管理;资源 管理的目的由单纯的保障供给,重点转到充分利 用与合理保护;资源管理的手段从单纯的行政手 段,转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及必要的行 政手段等,正在成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 向。土地资源作为中国的短缺资源更应坚持这样 的改革方向。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 体制
第一节 中国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建立与运行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
场建设
(五)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
秩序的基本好转
(六)加强了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建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 制的改革与完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管理事权的演进
土地经济学第十一章土地金融
§11.2 典型国家的土地金融制度 与政策比较
一、德国的土地金融制度与政策 1、土地金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770年成立的第一个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 2、土地金融机构体系 ①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 ②联合合作银行 ③土地银行 ④土地改革银行
3、土地金融流通的办法 ①社员资格 ②借款的申请与发放
③债券的发行
④借款期限与偿还
德国土地金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抵押土地债券化
二、美国的土地金融制度与政策 1、土地金融制度的产生 1916年通过了“联邦农地押款法”
“联邦农业信贷法”
——联邦农业贷款局 ——12个农业信用区-12个联邦土地银行 ——农业抵押合作社 1923年国会通过了“中期信贷法”成立了联 邦中期信贷银行,向农场主提供中短期贷款。 为了弥补农业信贷短缺的问题,1933年国 会又通过了另一个“农业信贷法”,成立了1 个中央合作社银行和12个地区合作社银行。专 门向合作社提供贷款。同时还成立了生产信贷公
损失准备或呆帐准备 利润
固定费用(工资、 办公费)可变费用 (业务费)
(4)资金运用的平衡性和合理性
二、城市土地金融制度的建设
(一)城市土地金融的作用 政府拨款 城市土地的收购储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 维护 建设 税
20
银行贷款
公 共 事 业 附 加
国家 预算 内投 资
国 内 贷 款
中央 财政 专项 拨款
2、按资金融通期限分类Fra bibliotek购买土地或大 规模土地改良、 开发项目
1)长期信用——3-5年以上 2)中期信用——1<n<3
土地局部改良
3)短期信用——<1年
已有土地的生产经 营活动
二、土地金融的特征和功能
毕宝德第六版土地经济学 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
2、国家周围为不毛荒野,并与外界隔绝。 3、国家内任何地方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气候条件是
相同的,都适宜耕作。 4、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只有陆上大道联系,马车是
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 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5、本国的农业经营都以获得最大纯收益为目的。
孤立国的农业布局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 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 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 把农产品运到市场上的运费(T)等三个因素 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 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达 到多么大的范围是理解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的关键。克里斯塔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 限称为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 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 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 界限。货物的供给下限的概念类似于门槛人口。 (高级中心地和低中,各种商品的市场区的等级与 范围远不是那麽规格化的,应允许它们相互 交叉、部分重叠。
• 在大城市市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布局对 下面各级市场区的范围与布局影响很大。
• 人口密度与购买力水平也会影响各级市场区 的范围。
• 某些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城市的分布,而使 其不是严格地按六边形模式布局。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缺陷
• 过分强调了运费、劳动成本等少数区位因素的作 用,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自然、国 防、技术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 韦伯的区位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企图用寻 找力的平衡点的办法来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 过分突出了部门布局的研究,而忽视了地区布局 的研究。
(三)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 现代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同的,都适宜耕作。 4、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只有陆上大道联系,马车是
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 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5、本国的农业经营都以获得最大纯收益为目的。
孤立国的农业布局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 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 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 把农产品运到市场上的运费(T)等三个因素 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 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达 到多么大的范围是理解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的关键。克里斯塔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 限称为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 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 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 界限。货物的供给下限的概念类似于门槛人口。 (高级中心地和低中,各种商品的市场区的等级与 范围远不是那麽规格化的,应允许它们相互 交叉、部分重叠。
• 在大城市市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布局对 下面各级市场区的范围与布局影响很大。
• 人口密度与购买力水平也会影响各级市场区 的范围。
• 某些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城市的分布,而使 其不是严格地按六边形模式布局。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缺陷
• 过分强调了运费、劳动成本等少数区位因素的作 用,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自然、国 防、技术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 韦伯的区位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企图用寻 找力的平衡点的办法来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 过分突出了部门布局的研究,而忽视了地区布局 的研究。
(三)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 现代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2章 土地利用概论
1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 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投入相 比较,投入产出率高, 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 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 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这就 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8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也是现代人生活 所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2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所谓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简言之, 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与结果符合生 态平衡规律。人类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 行评价的历史还不太长,在科学家们的努 力下,现在已总结出一些方法可资利用。
2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 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投入相 比较,投入产出率高, 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 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 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这就 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8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也是现代人生活 所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2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一五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所谓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简言之, 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与结果符合生 态平衡规律。人类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 行评价的历史还不太长,在科学家们的努 力下,现在已总结出一些方法可资利用。
2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六版
毕宝德第六版土地经济学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正确地认识投入
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
大量的投入。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 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应按照报酬递减规 律的思想,求得所有投入的最佳量。
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
数量。所投越多,集约度越高;反之越低。
无机能投入
杜尔阁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表述
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增加 劳动投入后,产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资 增加的比例,直到这一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的 最大限度为止。超过这一点再增加投资,产量 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尽, 投资的增加不会使产量有任何提高。
安德森首先注意到了 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ᅀ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产量的增加量
如果Y =Ф ( Xi )是连续函数,那么边际产量 还可通过其一次导数求得,即 MPP=dy/dx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示: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1. 正确地认识投入 2. 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3.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4. 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农用土地的集约度
马克思关于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规律的观点
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
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人工肥力指投入土地的劳动、科学技术和资本
土地肥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工肥力的变化
几点启示
1、土地报酬与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并没有准确表达 该规律的本质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是针对历史过程, 而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一季作物的生产过程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 的生产力范畴 5、土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品种,而品种 不在“报酬递减”研究之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