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即教育 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理念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学会穿衣、吃饭、洗手等自理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则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
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而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例如,带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场所,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鼓励幼儿与社会中的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幼儿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做中学。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幼儿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幼儿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缩小教育差距。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论文幼儿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以社会为主体、实践为中心、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将社会活动引入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和实践。
让幼儿园的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会更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生活教育的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社会活动;生活;实践;生活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45-0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
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进,“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是“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
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活老师,幼儿可以在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生活经验。
”以社会为主体、实践为中心、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将社会活动引入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服务幼儿实践教学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服务幼儿实践教学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幼儿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实践教学与应用,包括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核心价值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成效。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试图证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以期对幼儿园教育的改进和提高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简介1.1基本概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是一种将日常生活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即将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视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的教育机会,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应该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1.2核心价值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其实质在于,学习不是一种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探索的过程,在学习中去探索生活,去探索自己。
因此,教育者的角色就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者,而是应该成为亲密的导师和良好的伙伴。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教学2.1具体操作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把幼儿的日常活动(吃饭、睡觉、玩耍等)视为教育的重要机会。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活动,通过带领幼儿亲自实践和探索,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孩子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唤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主动与事物发生联系,学会观察、发现、思考、判断。
2.2实践效果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该理念使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同时,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我学习的动力。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陶行知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篇一《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目前教育的影响》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师从于杜威,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回国后,即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
他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是改革传统教育的结晶,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启示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
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的老师杜威博士教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1917年,他学成回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到这种教育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便大胆地把杜威学说翻了半个筋斗,把它改造了过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和运用到推广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之中。
1、“生活即教育”如前所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浅谈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相关论文

浅谈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相关论文生活即教育是指,教育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与生活密切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生活即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活即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以“理论依据”“具体策略”及“注意事项”三个大的方面为切入点,集中围绕初中数学生活化这一新型教学理念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理论依据;具体策略;注意事项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更为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显著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及感悟,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回归这一话题略发表自己的粗浅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理论依据1。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说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与生活并不相互独立、相互分割,而是有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两种社会行为。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育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与生活密切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其引申开来,生活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育是生活的扩展与延伸,只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2。
新课标“生活化”教学主张除此之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此,充分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对于所学具体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运用。
”此为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之二。
二、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具体策略1。
教学内容要侧重生活化,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形成紧密联系初中数学虽然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也较为简单,但同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相比,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征,而这无疑为正处在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初中生加大了学习难度。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论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可见,知识的学习应该从生活中吸取,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活”知识,才具有生命力。
当然,知识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充分运用,才能去粗存精。
关键词:语文知识;生活中运会中图分类法: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99-00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会用到语文知识,平时无论读书、看报、聊天,还是看电视、逛街,都会特别关注与语文有关的知识,并及时总结,把积累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
一、广告中的语文知识现代社会,广告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已不单单是商品促销的手段,还起到了美化生活和教育人们的作用,给人以启迪。
1.陶冶情操的优美语言有的广告词语言优美,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等等,这些优美的广告语言,深入人心,让人难忘,不仅是因为广告做得好,更主要是让人心灵的优美感觉得到升华。
这种用优美语言做出的广告,能更好地打动大家。
2.丰富多彩的文学修辞有的广告词运用了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看后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写作知识和语文修辞方法,很受学生的喜欢。
“特步--非一般的感觉”,利用了“非”和“飞”的谐音,构成一语双关,不但表达出广告的意思,又表达出了“飞”的感觉,利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广告的绝妙效果由此得以体现。
有的广告词仿拟原有的大家熟悉的内容,构成新的词语或句子,给人以活泼鲜明的感觉,并产生强烈的诙谐感觉。
比如东风汽车的广告:“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则广告仿拟成语,通过仿拟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宣传了东风的汽车产品的同时,还表达了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广告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是比较常见的,在广告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多。
生活及教育

生活及教育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和教育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是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现实,而教育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生活是我们成长的舞台,是我们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而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和智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教育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学习音乐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学习绘画可以让我们欣赏到艺术的魅力,学习文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意义。
最后,生活和教育也相互促进着彼此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而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同时,教育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只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生活和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让我们珍惜生活,努力学习,让生活和教育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知识和技能,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人生观。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堂珍贵的教育课程。
首先,生活教会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毅力,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战胜困难、克服挫折。
其次,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人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
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们学会了尊重、包容和理解。
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者,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管理时间和金钱。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好时间的规划和安排。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理财,懂得如何节俭和理性消费。
这些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宝贵教育。
此外,生活还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和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经历成功和失败,而这些经历都是最好的教育。
成功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失败让我们更加谦逊和成熟。
生活中的得失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如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的来说,生活就是教育,它教会了我们许多珍贵的品质和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
因此,让我们珍惜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点滴,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它更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
它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课程,还包括我们在家庭、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和教训。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些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
在社会中,我们也在不断接受教育。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和包容,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都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帮助我们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从自然中学到了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规律。
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珍惜资源,如何保护环境。
这些都是自然教育的宝贵收获,它们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珍爱大自然。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他人。
教育不分年龄、不分地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教育机会,让我们用心去体验、去领悟,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因为教育,就是生活的精彩。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晏:本文针对小学生作文存在“假二"大"、“空"、"抄二“套”等问题,提出了小学作文需要“生活化二并分析了形成此间超的原因,包括缺乏写作*材和写作兴趣、写作方法没掌握好、教师训练方法不得当以及教育观念有关偏颇,行重进行了实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发略的研究,它包括:积累“生活化” 次材,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产生张烈的便吐欲望:提高教师个人索质,引导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提高小学生写作技能,让小学生乐于去耳,史舫象反应生活三个大方面,弁在文聿中对各个囊略进行了具体阐述,用实例对各个现点进行了证明。
关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一)“假”,说假话,写假事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投机取巧的现象比较多,写不出来就编,所以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造文”已经不足为奇,而IL从文中所反映的小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都比较弱.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过F注重体现内在的“体”,而忽略了外在的“用”,即孩子为什么写作文?在孩子的眼中,作文仅仅是一项作业而已。
(二)“大”,小孩儿说大人话,充无童心童趣教师过于推崇成人话语,轻视儿道话语。
虽然这样的习作让人为之一振,可是细细品味起来,这些所谓的有水平的语句真的符合•个孩了•的语言习惯和心理发展阶段吗?这究竟是童言的无忌还是童言的异化呢?(三)“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现在的学生,生活单调乏味,很难捕捉到情感的变化,所以他们对于写作缺乏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写.每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或许是为了教断的几句域扬,或许是为了家长的几句鼓励,却恰恰没能成为孩子抒发情感和学习的需要,这仅仅停留在了被动的“要我写”,而非主动的‘‘我要写”。
(四)“抄”,-•段•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这是现在小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现行的作文教学,无法引起孩子写作兴趣,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所以有些孩子就选择用这种不用动什么脑筋就可以完成作业的方法。
浅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浅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摘要:教育作为一种思维的传授,以增长能力经验、认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旨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生活中的教育更是无处不在,生活教育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处处都在,而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正式本论文将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教育生活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8)04-0-01教育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谈资之一。
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其影响和发展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更是身处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时时刻刻的包围着我们,我们的思维、观点、想象都会受其影响,而生活中的教育更是处处都在,所以我们的教育脱离不了社会,更脱离不了生活。
一、浅谈教育教育学家也常常思考“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教育”,教育为了满足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通常可分为个体性和社会性两个部分。
教育可以让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相互碰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教育能让人的能力得到最高程度的发挥,帮助自己创造个人价值。
在受教育的同时,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空无一物的来到这个世界,所接受的教育都来自身边的教导,他们引导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听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再利用思想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帮助自己提升。
我??通常所说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优点自然显而易见,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接受教育启蒙,学到更多的生活基本技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这便是教育最大的价值。
而在教育的优点得到体现的同时,学校教育的缺点也暴露出来,应试教育导致有些学生思维僵化,失去了创造力。
而单纯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满足现代人愈加追求完美的要求。
二、生活与教育生活作为人类所有活动的总和,以人类的幸福作为最终目的,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活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能不断地接受教育,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首先,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和挑战会不断地考验我们的意志和勇气。
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其次,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是一种教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虽然不如书本上的知识那样系统和深入,但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需要。
最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也是一种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虽然不如书本上的知识那样系统和深入,但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需要。
总之,生活即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悟,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
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前瞻性,新课程理念来源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正在指导着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就要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让学生乐学活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来进行教学。
一、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有趣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就除法讲除法,学生就会感到无趣,上课发呆、讲话等问题行为由此而产生。
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传播知识,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反,如果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去讲除法,学生不仅听得轻松、学得也很有劲儿,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讲“52/3”时,我们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体育课,体育老师教我们怎样正确地去打羽毛球,于是就派了两名同学去体育室领取器材。
体育室阿姨数了一下共有52个羽毛球,但有3个班要用。
于是呢?阿姨想考考这两名同学:“你们说平均每个班能拿几个羽毛球,还多几个呢?”教师通过这样情境的导入新课。
这样既避免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淡化抽象理论,强化生活经验——领悟数学知识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学做合一”。
只有学生亲手操作过,他的印象才会更深,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儿童都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辅。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有所变动。
所以我们应根据儿童生理及其心理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数学手段。
如在教“时钟”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些钟发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在适当的时候拿出钟,拨出老师所要求的时间,这样巩固新知的办法要比在黑板上画的效果要好的多。
例如:在数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7=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教育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出
生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接受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社会还是学校。
教育就是生活,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我们从父母那里
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情绪;我们在社会中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里学会了知识,学会了技能,学会了思考。
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就是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智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育,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教育就是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生活习惯、
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都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影响。
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会促进我们的教育发展,而一个不良的生活方式则会阻碍我们的教育进步。
因此,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
我们无法把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因为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让教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我们教育的一部分。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行
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首先,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
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挑战。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是在社会中不断
积累经验,教育都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活过程。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一种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后,生活和教育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会影响我们的
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而教育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人生观念。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生活即教育,这句简短的话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成长、进步,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命之中。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得更远。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的知识学习,它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就是生活,它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学习的东西。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家庭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在社会中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
我们在工作中学会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在社交中学会了沟通和交流,我们在旅行中学会了开阔眼界和接触不同文化。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教育他人。
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面对挑战。
作为老师,我们教育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作为领导,我们教育团队如何合作,如何创新,如何成长。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让我们成为他人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育就是生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创造价值。
它让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它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教育就是生活,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教育,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指引。
让我们把教育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永恒的学校。
因为教育就是生活,而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
陶研论文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
从定义上说,“生活即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的不同说明,“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主张使学校社会化,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
“教学做合一”,是由“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由“学”为中心再到“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
他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等。
(一)、创设贴进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绿地,能让幼儿真正的走入自然、亲近自然。
例如我园的种植地、草坪,孩子能融入其中,对植物进行照料、在小树旁嬉戏。
开放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玩耍的快乐,更有爱心的培育、情感的陶冶。
在开放式的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中,我们更多地赋予它“爱”的教育内涵,使我们的课程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加强实践,开发幼儿创造力教师应有很好的诱导幼儿的能力,因为合理的诱导幼儿,才能使幼儿对科学创造感兴趣,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诱导或多做些有创造性的游戏,因为有很多发明创造的例子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其基本主张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课程论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两大部分。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特点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语录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是说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
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曾读过题为《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一篇小短文: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
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
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
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别人,没有刻意的雕琢,行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学生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要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去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22612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从小聪明好学,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它不仅批判了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也对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和内容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目睹了学生埋头读书的教育情形后,对此类教育进行批判与否定。
经过思考,为了摆脱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状态,陶行知先生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先生认为,教育必须为生活服务,脱离生活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有三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这可以理解为,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激发力量。
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弥补了现在教育事业的缺陷,呼吁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血液。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我们的教育应该放到大自然中,大自然处处是教育,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更广。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社会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放入学生的教材中,使他们体验真正的生活教育。
带领教育走出学校,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优质教育。
第三,“教?W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正确的教学现象,能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的行为即是“教”,“学”即是自己有长进的地方便是学,“做”即是将行动与思想相结合。
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做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社会竞争激烈产生的一种的结果。
因此,家长们除了上班以外,回家还要抓紧点滴的时间来陪孩子、教孩子这样那样、带孩子参加各种爱好班的学习......
我的孩子现在四岁两个多月了。
我们是三口之家的家庭,孩子和我相处的时间最多。
我要包办家里的生活饮食起居,很少特意的要灌输他什么学问。
但,我会从平常的点点滴滴入手。
例如:他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叫他把垃圾丟到垃圾桶,有一点垃圾就叫他丟,时间长了,慢慢的他就形成了有垃圾就丟到垃圾桶的好习惯。
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有垃圾他都要找到垃圾桶才丟,没找到就先拿在手里。
我不留意刻意的说教方法,但,我会抓住身边的一些小见闻。
例如:我平常上街就会引导他留意街上见到的动西。
一个常见的交通灯,我在引导他熟识交通灯的同时又引导他观看什么灯亮的时候,我们坐的车才能走。
这样,他不仅增长了见识又懂得了相关的简洁交通学问,同时也能熬炼他的观看力气。
在坐车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看路上公共汽车是多少路车,刚开头他看得好慢,经过不断的熬炼,现在他一看就可以读出来了,并能从很多辆公共汽车当中找到我们要坐的那路公共汽车。
这样不但可以熬炼他熟识数字的力气,还可以培育他初步的阅读力气。
“做中学,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学习方式或许能事半功倍。
从平常生活中来培育孩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生活中,是孩子的最好的课堂。
我很情愿把我的一点点小阅历和大家共享,同时,也欢迎大家给我一些有助于孩子进展的看法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活即教育——试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论文摘要:《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论文关键词:明确目的;分工合作;现代化教育技术;评价
《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
位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我来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逐步布置任务
拿到教材后,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根据目标与内容备课,确定活动的方式方法,逐步布置任务。
有些综合性学习的准备工作一开学就要开始。
例如:在教五年级第一学期时,通过备课我就明确了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遨游汉字王国》,在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后,我及时给学生布置了活动的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本学期节假日出去游玩的机会留心观察,把有特点的汉字拍下来。
等到开展活动时,学生都拿着自己拍下的关于汉字的照片,有的是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献上的汉字,有的是石碑上刻的碑文,还有的是古代建筑上挂的匾额等等。
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一次性地布置活动的所有任务,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必须逐步进行。
例如我在教学完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一单元后,决定开展“我的童话王国”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手抄或打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童话故事装订成册,接着让学生全班讨论,写感受,进行评价,最后让家长点评。
这样下来,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合理安排。
分工合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活动才能开展得更有水平。
例如:我在开展“我的童话王国”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有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整理后装订成册。
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难度可
想而知。
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擅长写作的学生写《序》,擅长绘画的学生画插图,家里有装订工具的学生负责装订,字写得漂亮的学生负责写封面,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特长有用武之地了,都非常高兴,任务完成得也更出色了
三、与时俱进,利用课件
在加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力度上面,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低估。
例如我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我把自己和学生收集的关于汉字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它悠久的历史。
在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
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我把学生喜爱的诗歌显示在大屏幕上,配上插图和音乐,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读起诗歌来也更有韵味了。
四、加强指导,注重评价
1.评价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搜集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2.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
正确的态度决定活动的成败。
如学生是否参加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有否主动搜集信息;能否评价自己对活动成果的满意度,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
3.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
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如你帮助谁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主动和谁配合完成了什么任务;你认真倾听并采纳了谁的意见;在主题活动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所以笔者对它的研究虽有良好的动机和信心,也有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却只是认识与实践的初步尝试,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