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执教: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声”第节的内容。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水平要求是知道。
教材中该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传播和回声等。
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大量声现象的实例,使得学生有丰富的感受和充足的体验。
在自然和科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也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等。
但是,学生对“振动”仅是字面的理解。
从“振动”到“波”,学生是没有相应的体验感受,几乎不具备其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视频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活动体验和模拟实验知道声波,维而顺势认识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然后通过实例分析、阅读声波速度表等知道声波的传播,最后通过介绍“土电话”活动,巩固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情景一活动”,通过设问、活动体验、互动交流和课件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声波的学习,并在学习中经历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以及感受实验模拟、观察比较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本节课着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德育教育,学生通过声学的相关事例,感受祖国的古代灿烂文明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更加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二、教学目标1.知道声波产生的原因2.通过振动在弹簧中传播的模拟等,知道什么是声波,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通过列举生活中声现象的实例,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并有“在日常生活信息、自然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的意识。
4.通过编钟、成语、古籍记载、歼20飞机等举例或介绍,了解祖国的悠久文明和现代的迅速发展,激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声波的传播。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执教:一、教学任务分析《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非常独立,作为学生起先入手的物理知识,要求不高。
但“听”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来源之一,与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交流、归纳得出物体发声的原因;再通过实验和视频,知道声波及其传播的形式、内容和特点。
通过阅读资料和交流讨论,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本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过程,感受观察和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
(2)知道发声体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3)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出发声体发声的原因、声音传播的形式与内容的过程,感受“观察”在探究规律中重要作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体验物理源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通过探究实验中的合作学习,体会团结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声波传递的是能量。
四、教学资源音叉、烧杯、尺、水杯、书本、纸片、皮筋、长条弹簧、鱼、自制ppt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声音产生的原因,二是声波的传播。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固液气体振动为例,引起对声音学习的探索。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分析、归纳和教师点拨,逐步形成对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的初步认识。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任何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方法是: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归纳得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振动。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计设【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课时】一课时一、课标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二、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
同时初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较弱,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中学习。
声现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归纳的能力上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之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索,能提出声现象相关问题。
(2)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2)培养使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的抗挫抗压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声波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会提出问题,通过实验会总结规律,在教学中渗透物理的转换法、科学推理等研究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六、实验器材教具:音叉、水槽、乒乓球、细线、铁架台、真空罩、抽气机、防水袋、手机、泡沫颗粒、看得见的声音相关器材学具:直尺,橡皮筋,发声纸杯,装水的烧杯,小鼓,泡沫颗粒七、教学过程【定向诱导:声音的世界】【提出问题】(师)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沪科版初二物理上册3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2)
打时,人 能 看见小锤的振动, 能 听见闹铃的响声;
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
人
看能见小锤的振动
不听能见闹铃的响声。(填
“能”或“不能”)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合
1224 km/h。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液体 能够传声,
“土电话”表明 固体 也能传声。
2019/11/29
“土电话” 传 声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声波
声波到 达人耳 后,又 怎样让 大脑感 知?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2019/11/29
大脑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
(1)部分介质中的声速
(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 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15摄氏度)为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那么这些熟悉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2019/11/29
一、声音的产生 试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 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正在 发声的音叉将小球弹 起,说明音叉在振动。
2019/11/29
试验二:
扬声器发声时,我们观察放在扬声器纸盆 上的豆子的情况。
琴弦在振动
流水在振动
声带在振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找出里面
的20声19/11源/29 各是什么?
二、声音的传播
1.气体可以传播声音吗?
听音叉的声音 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2019/11/29
真空不能传声
观察:在抽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 何变化?
猜想:如果钟罩的空气能全部抽 完,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钟的声 音明显变小,当空气全部抽出后, 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件 (共28张PPT)
问题 声波的传播需要时间吗?能举出具体事例吗?
阅读教科书P15页声波的传播第二段及表格。
想一想 1、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与介质什么 关系?
1.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s 补充:速度v,国际单位m/s。 计算公式:v t 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液体次 之,空气中最慢。 且空气中声速还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声速越大。
测冰山距离
测潜艇的距离
只要测出从物体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就可以利用声速计 算出发声处到反射物之间的距离。
练习2
建筑物是如何利用回声?
上海音乐厅
北京天坛回音壁
小
结
一、声波传播的速度在不同物质、不同温 度时传播,大小不同
15℃ 空气中声速 v=340米/秒
二、声波的反射——回声 三、声波的接收——耳
动手做
1 将耳朵贴紧桌面,一手捂住另 一只耳朵,用手轻敲桌子,是否 可以听到敲桌声。 2 在塑料袋里装水,一边放耳机, 另一边紧贴在耳朵,能听到耳机 发出的声音吗?(回家做)
三、声波的传播
物体振动了,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吗?
观看视频
想一想: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小结
1.声波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
3.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二、声波
1.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通常称 作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当发声体振动时,附近的介质粒子就会随 之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 传播,这就是声波。 2.声波传播的是信息和能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件.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结 产生条件:振动发声 条件:需要介质 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回声:声源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而反射回来. 定义: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声速及应用 :测距离; 测声速
课后拓展 1.以下实验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D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 B. 对着一张纸讲话,会发现纸也随着抖动起来 C.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与琴弦接触的小纸片会 被弹开 D.拉小提琴时,琴弦调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6.体验探究 身边的器材有:一个闹钟、一个纸盒、待比较的材料 (泡沫塑料、硬纸板、 玻璃)、一把长尺, 设计实验论证以上四种材料的隔音性能.
解:设计方案为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纸盒中,盖上所测材料,然后从听到最 响声音的位置开始,慢慢远离纸盒. 2.当恰好听不到闹钟声时,测出此时与声源间的距离. 实验记录:把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 泡沫塑料
硬纸板 木板 玻璃
能听到最弱声音的实际距离 0.m 0.5m 0.4m 0.6m
实验结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泡沫塑料的隔音效果最 好,而玻璃的隔音效果在四种材料中最差
雄蝉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 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 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想一想: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声音的产生 振动
你知道吗?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 需要时再让物体按记录下来的振 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 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 保存下来.
4.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 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D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5.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指 出切实可行的是( C )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讲授新课
一 声音的产生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听__到__了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振__动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橡__皮__筋__振__动__引__起__的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不__能__
随堂训练
3.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m/s,某时刻向 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时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 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时距离海底距离。
解:s1=v蛟龙t=20m/s×4s=80m
s2 1(v超声波t -s1) 2
s1
1(1500m/s4s-80m)2960m 2
s2
s=s1+s2=3040m
讲授新课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 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 ,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讲授新课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 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讲授新课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话声吓跑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讲授新课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讲授新课
小结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熟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老教材中是高中知识,在物理学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声波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初中学生讲清声波的来龙去脉,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接受的模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是存在许多错误或者模糊的概念,要澄清概念,提高认识,靠看书、背书、做题是不够的,必须有最真实的体验,有震撼的感觉,有同错误观点争论,有真理胜出的过程,才能把原有的错误概念擦除,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知。
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讨论,尤其需要学习者的内省。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参与物理实验的愿望,但是缺少深入思考的耐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步步深入,层层剥茧,最终在原有的感知基础上,提高到理论认知。
最重要的是感受研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道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发生。
2.知道声波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五)、教学设计思想首先教师创设轻松的氛围,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实验得出发声体是振动的。
再通过真空罩的猜测和实验让学生亲耳听一听,得出声波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最后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那么声波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于声波的传播过程极为抽象,教师将这一部分细化成三步。
第一步用长弹簧模型模拟一维方向的波的传播形式,第二步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动态传播,同时进行讲解;第三步用烛焰“闻鼓起舞”的实验进行验证,并建立三维立体的概念: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至此把声波的传播交待清楚。
随后用问题引导学生查询表格,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自行解决问题,再提出水管问题激发学生大讨论,将生活体验和理论学习并轨,澄清概念,提高认识。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件
观察实验
钢尺发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体怎样发声?
1.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
思考: 请说出下列乐器是靠什么物 体振动发生的?
敲锣,烛焰会晃动?
锣振动
周围空 气振动
烛焰 晃动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海洋中的歌手
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 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许 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 的声音。例如:康吉鲤会发 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 猫怒;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 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 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 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 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 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 集群。
在太空中聊天
两位宇航员正在忙 碌地修理着哈勃天文 望远镜,对彼此地工 作情况进行交流。他 们的对话可不象在地 球上,而是通过无线 电波。
理想实验法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 中传播,但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介质: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阅读课本
“乐圣”贝多芬
伟大的音乐泰斗,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 晚年两耳失聪,承受着 无声世界的不尽摧残。为了继 续进行音乐创作的指挥工作, 贝多芬终于想出一个妙法:每 当他弹奏时,就用牙齿咬住一 根小木棒,把木棒的另一端插 入音箱,这样他就能听到琴声 了。完成了著名的《第九交响 乐》,用音乐编织了一个亘古 不变的主题———人类之爱。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5张PPT)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s声=v声t=340m/s 3s=1020m, s车=v车t 20m/s 3s=60m, 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脚的距离
s= s声-s车 = 1020m-60m =480m。
2
2
课堂小结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演示实验
实验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
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
跳动。 实验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
转换法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 现象转换成可以明 显观察到的现象。
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
①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②回声测距
随堂练习1
A
随堂练习2
A
随堂练习3 B
随堂练习4
A
真空环境下,声波不 能传播,但本身振动 的物体仍能振动。
随堂练习5
1360m 216km/h
17s
知识拓展 声音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
耳郭像漏斗一样收集声波; 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 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 神经传到大脑,引起听觉。
知识点三 声速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 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声音从远处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声速:人们用声速来描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 听不见声音;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 来越大。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三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共有4个知识点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即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声音的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知识点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知识点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回声)。
拓展:
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到
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
是:科学推理法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
是:转换法。
上海市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沪教版——第一章声-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同步优化
上海市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沪教版——第一章声-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同步优化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C. 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D. 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传递能量的是()A. 钢尺振动B. 烛焰晃动C. B超检查D. 倒车雷达3.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紙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这个现象主要用来说明()A.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4.在下列措施中,与如图所示的标志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A. 剧院内墙内吸音材料装饰B.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 教室安装隔音窗帘D. 在摩托上安装消声器5.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B. 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6.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5G 智能语音机器人”大显身手,它不但能开展疫情智能排查,还可以无接触地传送疫情信息,既加强了对疫情防控的点对点宣传,又能很好地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
机器人作为高科技产品()A. 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我们辨别它的声音依靠的是音色D. 将音量调小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A. 无线电话传声快B. 月球上温度太低C.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 字航员穿着字航服听不到声音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采用吸音方式的是()A. 录音室墙面上铺设凹凸不平的海绵B.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C. 屋外很吵,将门窗关闭D. 汽车排气管上的消声器9.驻马店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沪教版 初中物理 第一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
生活中的声音
翅膀(翅膜)
空气柱(管乐)
弦(弦乐)
发声体的振动是怎样传播的呢?
观察音乐响起时,描述烛焰的情况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观察弹簧的振动情的运动形式一致。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请同学们将手放在喉部,发出“啊”的声音,说说你的感受。 人发声是由于声带在振动。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用手摁住尺的一边,拨动另一边,能都听到声音呢? 钢尺发声是由于钢尺在振动。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证明音叉发声时同样也在振动?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总结: 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传播出去的是什么呢?
火苗晃动
超声波洗牙垢 声波传递了能量
超声波碎结石
声波还能传递什么呢?
声呐探测器
B超检查 声波传递了信息
声波传播出去的是什么呢?
将保鲜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纸屑,敲击盆子。 观察并试着解释现象。
如果没有空气作为介质,声源的振动还能向外传播嘛? 将真空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后观察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 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波通信
声波的传播
有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仔细倾听; 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一手捂住另一只耳朵,一手轻敲桌面,再仔细倾听。
结论:声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波的传播
将一个正在发声的录音机用纸袋包好放入盛水的缸中, 你还能听到录音机的声音吗?
结论: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波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声速
• 空气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声速越快,温度越低,声速越慢。
•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V气﹤V液﹤V固
课堂小结: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2、声波:发声的振动在介质中 传播。
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 中不能传播。
布置作业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的传播: • 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
体。 物理学上把能传声的物质称为介质 • 声波需要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 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波的传播形式与声波的定义: • 声波传播过程中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
四周传播 • 传播的是能量和信息,
而介质本身不随波迁移。 • 声波: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自然界中的声音有哪些?
蝉叫
大象叫 公鸡鸣叫
体验手上的感觉
设问:声音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动手做做
实验探究一:
用小铁锤轻敲音叉,耳朵听声音; 再用手握住音叉。
思考和讨论: 听到声音了吗?手上有什么感觉?
结论: 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
动而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通常人们称月球是一片“死寂的”空间, 是因为月球表面附近是 真空 ,不 能 传播声音。
3、风吹叶片会发出声音,是因为风使树 叶__振__动___而产生的。
小结: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源: 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固体、液体、 气体的传播速度?
物质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 较
空气(15℃)
340
1.0倍
水 木材(松树)
1500 3300
4.4倍 9.7倍
铁、玻璃
5000
14.7倍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气﹤V液﹤V固
巩固练习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是通过 振动 而产 生的。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
想想看:
生活中还有哪些由振动产生声 音的现象?
液体
气体
固体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声源)
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
弹簧Biblioteka 波定义: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 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设问:声波到底传播了什么?
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通过介质传播开去。
问题:在月球上说话对方能听到吗?
实验探究三: 不闹的闹钟
结论: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波无法传
播,所以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 只能通过无线电联系。
4. 声速
物质
速度(米/秒)
空气(0℃)
332
空气(15℃)
340
空气(100℃)
386
空气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温度越低,声速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