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交替 2教案 苏教版 (2)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昼夜交替备课时间:2020.9.7教材分析:昼夜交替这一课就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视运动,揭示出表面看来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视运动(自转),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
他们虽然对昼夜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交流、倾听。
4.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
5.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对昼夜交替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模拟。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每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出现。
前置性作业内容1.查资料,了解有关“地心说、日心说”的知识2.玩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3.准备材料:手电筒、地球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
比如说,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带给我们崭新的一天;从西边落下,我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迎来了黑夜。
人们习惯把白天称为昼,把晚上称为夜,那现在是昼还是夜呢?再过12小时呢,再过12小时呢,.....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的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变化周期为24小时,它成为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交替苏教版

昼夜交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
②让学生体验“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交流、倾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
②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对昼夜交替现象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很困难了,因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很模糊,对星体的观察很欠缺,这一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视运动,揭示出表面看来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视运动(自转),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并且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激发学生对科学进步的追求。
3重点难点重点:能对昼夜交替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模拟。
难点:要求学生对每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出现。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1、谈话:勤劳的人们习惯早出晚归,读书的孩子们也一样,迎着朝阳上学去,踏着夕阳回家来。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是伴随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形成的,同学们想到是哪种自然现象了吗?2、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就是白天晚上不断重复交换,即昼夜交替。
3、讲述:同学们说的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是伴随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形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和探究昼夜交替(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自主探究(一)认识昼与夜1、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和什么有关系?观察地球上的昼与夜,你能够看出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夜晚吗?学生活动:2、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苏教小学科学五上《1.3.昼夜交替》word教案(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昼夜的交替
一、教学目的:
1.能对昼夜交替作出自己的解释.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学习模拟实验的能力.
3.能认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能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
三、教学难点:会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小球、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述: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
(二)探究过程
1.作出我们的解释.
(1)问: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我们可以怎样解释呢?
(2)阅读课本或活动手册,我们发现有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3)问:“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2.实验证明.
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每组都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仪,用手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2)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3)在“地球”上贴小纸人,你怎样转才能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整理、小结.
(1)述: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后,都要写出它是否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问题,并把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合理的留下来,把不合理的删除掉.
(2)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4.小结.。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

3、昼夜交替一、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虽然对白天的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昼夜交替这一课就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运动(自转),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3、知道昼夜的成因。
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5、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三、重点难点重点:做昼夜变化的模拟实验。
难点:地球上同一时刻而不同地点的昼夜现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太阳的升起和下落是有规律的,从而使地球上出现了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那么你们知道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交流、回答。
(二)探究新知1、摆脱和夜晚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人们很早就在思考昼夜形成的原因。
(1)古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漂动着的“鼓”,他们认为“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转,人类从雾的开口处看到它们。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动,而是地球在动,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2、介绍莱昂·博科以及他的“博科摆”实验。
(1)材料:塑料瓶、沙子、旋转钩、绳子、图画纸、铅笔。
(2)步骤:●在瓶子里装满沙子。
●用绳钩把绳子固定在高处。
●把装满沙的瓶子悬挂在绳子上,并使瓶子尽量靠近地面。
●将图画纸固定在单摆下方的地面上。
●使单摆摆动,并在纸上标出摆动方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科学课程的设计目标为:•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日夜交替的原理;•掌握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直射线的影响;•发现并探究一些日常现象的原因,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放映一段视频或播放一段关于昼夜交替的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入本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20分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和规律的特点。
3. 明确日夜交替的原理(20分钟)关于日夜交替的原理,老师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科学家的实验成果,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日夜交替的原因,让学生探究日夜交替和自转、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4. 了解太阳的直射线和影响(20分钟)讲解太阳的直射线是什么,以及它的影响。
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太阳直射线在夏季、冬季的不同情况,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线对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5. 探究日常现象的原因(20分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解决一些日常现象的问题,如为什么阳台东侧的植物比西侧的植物更茂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针对问题的能力。
6. 课堂检测(15分钟)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通过问答、让学生打标签或小测试等方式进行检测。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老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科学课件PPT设计通过科学课件PPT,可以更清晰、简洁和直观地显示本次课程的内容,以及科学实验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资源。
PPT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学原理,通过多彩的图表、动画以及视频,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信息和更充的证据来判断。
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四.教学难点: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表、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两张照片: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1)提问: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引出昼和夜。
(3)昼夜是以什么规律出现的?白天过去是什么?那黑夜过去呢?白天、黑夜、白天、黑夜,昼、夜、昼、夜······不断的交替出现,称为?《昼夜交替》板书二.智慧碰撞1.思考:如果太阳与地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能产生昼夜吗?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么?2.交流讨论: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古人认为: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验证一下古人的猜测,看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3.小游戏模拟:一个同学模拟地球不动(看见太阳就说昼,看不见太阳就说夜)一个同学模拟太阳绕着地球转(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1500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1500字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学科、年级、课时学科:科学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1课时二、课程标准与要求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科学的第2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和运动,认识昼夜交替的原因,并能够形象地描述昼夜交替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和运动。
(2)学生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3)学生能够形象地描述昼夜交替的过程。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思考、提问。
(2)学生能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3)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2)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太阳运动的基本规律;(2)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昼夜交替的原因的理解和运用;(2)对昼夜交替的过程形象描述。
五、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阳光下的伏案写作业是怎样的?”,让学生感受温暖阳光的力量,引起学生探究太阳位置与昼夜交替的兴趣。
2. PPT演示法:介绍太阳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图片呈现法:通过图片展示太阳的移动轨迹,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昼夜交替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Part1:问题导入1. 用书本的角度支撑起一张纸,让学生感受支撑力量。
2. 问学生:“阳光下的伏案写作业是怎样的?”引起学生思考太阳的力量和位置。
Part2:新课导入1. 展示图片,介绍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位置和运动规律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引出昼夜交替的原因。
3. 介绍昼夜交替的过程、现象及其原因,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的规律和生活中的应用。
Part3:课堂实践1. 提供实验材料和器材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昼夜交替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昼夜的交替 苏教版

二、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①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②谈话: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1.
①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2.交流各自在的发现。
教学建议:上课伊始引出昼夜交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索兴趣,集中探究问题。接着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将学生从单纯的猜想中引导到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最后提供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解释,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在争论中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从而激发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昼夜的交替
教学内容:1.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2.根据地球自转规律,推测时间。
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
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小地球仪
3.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讨论:如何把观察的内容记下来,记录哪些内容。
2.认真倾听,并引导学生补充。
3.提示:
①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②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③记录在书后p65—66页上。
1.学生讨论:要记录哪些内容,怎样记录。
2.汇报交流。
3.记录作业。
第二课时(一个月后进行)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2课时表格式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2课时表格式教案过程与方法:*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识与技能:*知道昼夜的成因。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层次2: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但不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层次3: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并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探究能力: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1:不能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3: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学材料:手电筒、地球仪第四课 昼夜交替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规律。
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
层次2: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但不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层次3: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探究能力: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层次1:不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
层次2: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但不能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层次3: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能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教学材料:月相变化盒、硬纸板教学步骤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磁铁》表格式教案一、课程标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 昼夜交替-苏教版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能通过模拟试验根据试验计划进行验证。
2.过程方法:能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假说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2.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三、教学步骤:(一)观察照片,引入“昼”与“夜”现象。
(二)交流猜测。
围绕“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几类猜测。
生交流:(1)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又绕着太阳转。
(3)地球绕着太阳转。
(4)太阳绕着地球转。
体验太阳、地球的不同转法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模拟实验。
1、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提出了4种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有办法进一步证明吗?2、引入模拟实验,从实验中寻找证据。
3、出示实验建议:找出地球仪上作标记的红星,作为研究的对象;4、实验、记录。
5、小组实验、老师巡视。
(四)汇报试验结果。
要求边演示边汇报,汇报内容如下:做标记的地方昼夜有没有发生变化。
昼夜交替吗?怎样才能不断交替呢?学生汇报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五)产生新的怀疑,争论。
1、通过模拟实验,四种猜测都是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呢?2、学生说观点,说理由。
(六)阅读书上材料,回顾历史,学习先辈的科学精神。
1、简介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2、布鲁诺和伽利略的遭遇3、交流感受按特长评语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教学设计和反思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第8页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昼夜现象进行假设性解释。
2.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3.通过真人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同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会做模拟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课件引出探究问题师导入: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地球。
1.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时间拍的?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2.师:白天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生:昼(板书:昼)师:黑夜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生:夜(板书:夜)3.师:想一想,每天早上和傍晚有什么不同?(太阳是怎样的?)4.小结师:对,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的出现。
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人们迎来了白天,每天傍晚,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人们又迎来了黑夜。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1.师: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呢?生:因为太阳光总是照亮了地球的一半。
2.师: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昼;没有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夜。
(板书:图)(出示图片)3.师:真的是这样吗?请想一想: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有昼夜之分吗?生:这样有昼夜,但不会出现昼夜的交替。
4.师:现在你能试着归纳一下形成昼夜现象的的原因吗?生:(1)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2)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才能产生昼夜。
(3)地球和太阳不能静止不动。
5.师:看来,地球和太阳必须运动起来,才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交替2课件 苏教版

请每组同学都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仪,用手 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在“地球上”。
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 了?那个部分没有被照亮?
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 时间?
在“地球”上贴上小纸人,怎样转才能在同 一地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3.昼夜的交替
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作 出我们的解释。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哪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样知道哪 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昼夜交替试验记录Leabharlann 第一种解释试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 夜交替
第二种解释
第三种解释
第四种解释
请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学生是初步接触科学知识的阶段,对于天文现象的认识尚不深入,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
本节课通过制作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并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并能说明一年有四季的原因;3.理解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4.了解地球公转对温度、日照时间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2.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想象、推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2.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
难点分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地球公转对温度、日照时间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模块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模块1.地球自转教师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自转方向,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是什么,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的昼夜差异。
2.地球公转教师通过PPT展示地球的公转和公转方向,让学生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理,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影响。
3.昼夜交替教师通过PPT展示昼夜交替的原理和地球自转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原因,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昼夜交替的过程。
4.温度、日照时间的变化教师通过PPT展示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温度、日照时间的变化是如何与地球公转相关联的,促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公转的重要性。
实验模块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过程,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地球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知识的程度。
总结模块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展示PPT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学生作业1.观察家附近的太阳强度和位置,记录观测时间、太阳位置及强度,并尝试推断一下此时位于地球的哪个位置上。
苏教版科学五上《昼夜交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多媒体介绍相关内容。
3.提问:看了这段资料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师生结。
三、拓展:
1.交流:开学初和目前的日出时间有什么变化?
2.讨论:你知道昼夜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课外延伸:观察记录我们这地区日出或日落的时间。
教学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昼夜成因的实际应用。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小组再次模拟实验并讨论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设想如果灯光代表太阳光,地球上受到阳光照射的地方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黑暗部分呢?
2.在地球仪上粘一个橡皮泥人,用手让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观察小泥人从明亮部分转入黑暗部分的交界处时,想想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小泥人进入黑暗部分是什么时候?由黑暗部分转入明亮部分的交界时是什么时候?小泥人转到正对太阳光的地方是什么时候?
教学内容
昼夜交替
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时间。。
(观察记录要求记清观察时间、地点、天气情况、观察结果)
四、板书设计:
3、昼夜交替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五、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上《关于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小地球仪
学生准备:手电筒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观图导入,激发兴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三、了解世界上各国因为地域的原因导致昼夜不同,时间不同。
四、了解人类各个时期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1、出示图片,同一区域白天黑夜图。
2、白天称为昼,黑夜成为夜,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3、我们来模拟昼夜变化的情况,用投影表示太阳,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那么“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请学生协助进行模拟实验。适时提问:祖国现在是什么时候?
4、分发给学生小地球仪,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提出要求,当中国处于早晨的时候哪些国家处于傍晚?当中国处于深夜,哪些国家处于正午?哪些国家和中国相差大概6小时呢
昼夜交替
预期教学效果: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时1课时
5、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与中国北京时间的时差情况。
6、远古时候,人类史怎样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呢?
1、学生观图。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
3、讨论,帮助学生思维,一同学为太阳手指着另一同学(地球)该同学怎样运动才与现实一样呢?shi实验得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地球是逆时针转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昼夜的交替 2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日心说 哥白尼(波兰)
3.地球自转。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昼夜交替试验记录
试验情况
第一种解释 金乌传说 第二种解释 飘鼓传说 第三种解释 地心说 第四种解释 日心说
能否解释昼 夜交替 否
否
否
能
请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小结
•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 围绕太阳转动。诗句 “自东方迎来黎明的 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人们 看到的太阳运动,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东 的自转。
(苏教版)交替。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请观看视频,视频中给出了几种假设 和解释?哪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情况?
1、请每组同学根据科教视频中的 假设中找到导致昼夜交替正确的原因
2、根据假设情况完成昼夜交替实验 记录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昼夜的交替
一、教学目的: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能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
三、教学难点:会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小球、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
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
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生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生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生1: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
(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
生2: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
(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
生3: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
生1: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2:古希腊学者认为:……
生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1: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2: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
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生3: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