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李氏第二方法要点

合集下载

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小说家。

他的作品《三体》引起了中外读者的热烈讨论。

他的作品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受到广泛的认可。

2012年,他凭借作品《三体》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幻小说银奖。

以刘慈欣名义,俄罗斯分析学家李雅普诺夫为预测未来事件制定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也被称为“加法法则”,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当前的社会形势为基础,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以及客观情况的变化,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潮流,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种方法叫做“乘法法则”,该方法强调以社会时代和社会结构为基础,根据社会形势和社会变迁为基础,把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或现象。

1. 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加法法则第一种方法是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也被称为“加法法则”,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当前的社会形势为基础,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以及客观情况的变化,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潮流,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李雅普诺夫加法法则认为,当前也许存在各种模糊不清的社会现象,将其加以分析、剖析,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内涵,再去看它们是否会影响未来,经过精心筛选、综合考量之后,利用科学的手段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新的社会概念。

2.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乘法法则第二种方法叫做“乘法法则”,该方法强调以社会时代和社会结构为基础,根据社会形势和社会变迁为基础,把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或现象。

李雅普诺夫乘法法则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实际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从过去对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总结出不同的历史规律,从而建立一个社会新状态,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情况。

李氏自我养生康复法

李氏自我养生康复法

《李氏自我养生康复法》中的很好的养生三部曲。

“三部曲”的第一部为晨起“五步操”,第二部是晚上做的泡脚、按摩脚和磕脚摆腿,第三部即睡觉前推肚子。

一、晨起五步操1、十指干梳头早晨睡醒后,采取侧卧位(先做哪侧都可以),将手成弓形,用五指尖及指肚梳同侧的半边头,从前发际一直梳理至后发际,一侧为36次。

换位以同样的方法梳理另一侧的半边头。

注意事项:(1)力度适中;(2)手指一直保持弯曲度,一直梳到后发际;(3)全头部都要梳到位。

2、按揉迎香、晴明、印堂穴做完第一步操后,身体仰卧,双手大拇指弯曲,用大拇指关节分别按压鼻两旁的迎香穴,先往里旋转三四下,再往处旋转三四下,然后沿鼻两旁慢慢推至晴明穴,在晴明穴处上下按压三四下,单手(就是一侧)先推至印堂穴处,在印堂穴处再上下按压三四下,后将另一侧指关节同样推至印堂穴处,上下按压三四下,为这一次。

照此动作重复做36次。

注意事项:沿鼻两旁上推时不宜过快,用力也不宜过重,力度适中有一定的渗透力即可。

3、搓脖子第二步操做完后,紧接着坐起来,将两手搓热后再搓脖子,每侧搓25次。

可一次搓完,也可以分几次交替搓,可随意安排。

注意事项:搓脖子速度宜快,尽量把脖子搓热,次数可根据自己情况适度调整增加。

4、扩胸:三扩一展穿好衣服下地,双脚与肩同宽,站稳后,做扩胸运动。

连续做3次扩胸后,双臂向前伸平,再向两侧平展。

照此做36次。

注意事项:扩胸时一定要将两臂与肩持平,双臂向前平伸,动作要连贯协调。

5、交叉抡打肩和腰身体放松,两手持半握拳状,在左手抡打右肩的同时,右手抡打左腰;然后在右手抡打左肩的同时,左手抡打右腰,轮流交替,做36次。

交替抡打肩和腰时,腰部要自然扭动,动作要协调舒展,可站立着做,也可在屋里一边走一边做。

二、泡脚,按摩脚,磕脚和摆腿泡脚:泡脚的方法很简单,但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如:什么时间泡脚,需要泡多长时间,泡到什么程度,泡脚需要加哪些作料,什么情况下慎泡,什么情况下不能泡,泡脚后出现的一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置等等。

李氏砭法PPT课件

李氏砭法PPT课件
• 刮痧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 • 刮痧后24小时禁食,但可以适量喝点温红糖水帮助化瘀血排痧毒,小面积刮痧可以进食。 • 糖尿病人癌症病人术后不宜喝糖水。
第7页/共8页
感谢观看!
第8页/共8页
又称李氏刮痧疗法是指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手法在人体皮部上刮痧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歇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的治疗方1
李氏砭法定义
又称李氏刮痧疗法,是指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手法在人体皮部上刮痧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歇,以通为治, 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的治疗方法
第1页/共8页
铜砭刮痧治病原理
第2则甘而不固”“不徐不疾” • 刮痧造气,能造正气也能造邪气。 • 催气,气至病所,病灶部位迎气,候气,得气,气冲病灶。 • 手法正确,火候把握,才能得谷气,患者术后不累,亦见效。
第3页/共8页
虎符铜砭刮痧技法
• 刮痧引邪出表,引邪下行。 • 1.自上往下刮,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刮痧时患
1.十二皮部是人体最佳的排毒部位。 2.十二皮部、皮毛、腠理、经络、脏腑相互关系。 3.刮痧动阳气治病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 以通为健,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通,刮痧是让他 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刮痧完全从调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 问题。 4.因此皮部刮拭造气要治脏腑的病,必须经卫气而入营气,让气 一层层往里走去触动病,再把它一层层往外推。气至病所定要透 皮入骨,经反复催气才能气冲病灶,得气见效。
者以坐姿为主,从上至下刮拭,造气的力与地之引力形成合力,倍增 疗效。 • 2.重病刮骨头:第一刮脊柱骨,第二刮锁骨,第三刮胫骨。 • 3.开四井,排痧毒:痧毒在人体内流动,可谓“流痧”,疏通背部阳 脉,把痧毒赶到四肢,开手脚“四井”,抽出人体血液的痧毒。

李氏奇穴针灸学+李氏奇穴针灸学补遗资料

李氏奇穴针灸学+李氏奇穴针灸学补遗资料

李氏奇穴,乃李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李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李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择其要者举述如下:穴法特色:李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

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骨缘分布李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李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穴位组合李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

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

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

此乃李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命名朴素李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

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正经奇穴李公历来提倡李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李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

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

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李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李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李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李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李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后腹泻自止,大便每日一次,性质尚好,之后也未调处方,服药巩固数日之后,停药未再复发。

再有为河北一位双手部牛皮癣患者诊治,其发病数年,各大医院,多方名医,久治不愈。

遂求诊,我以李氏全息汤合李氏止痒汤治疗,药后第二日瘙痒减轻,第三天开始腹泻,未有不洁饮食因素,腹泻一天半的时间,自动止住,此时,病变也大为好转,共服2个月左右,至今数年未有复发,在使用此类方剂,诊治同类患者的时候,也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生,随后病情会大为好转,这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排毒反应、调理反应、退症反应了。

还有一位东北的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以李氏全息汤加茵陈、水飞蓟、黄芪、川楝子、延胡索等治疗,服药后出现短暂性肝区疼痛,发生在药后半小时左右,持续一会可自动消失,5日后这种疼痛逐步减轻至消失,原方不变服用至2周,整体症状好转,化验指标明显趋于正常,坚持服药数月,已获痊愈。

还有一位北京患者,患慢性头顶痛6年余,也是多方求医问药,均不能痊愈,我给予李氏全息汤合李氏晕痛汤治疗,服用第一次药后,头痛欲裂,持续约半小时,逐步犯困就睡了一觉,等醒后头痛逐步缓解,服药一周后,头痛彻底消除,半年后回访头痛无复发。

当然这是一些特殊情况,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病情先加重,后减轻,以及其他的退症反应,大部分患者都会在无声无息之间获得康复的。

当遇到这种调理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般来讲,李氏全息汤的还原反应,应当要再次随症加减处理,而李氏全息汤的调理反应,一般无需处理。

但如果调理反应过于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休息,也可以像李氏全息汤还原反应一样进行对症处理。

这样即可减轻李氏全息汤的调理反应的。

临床实践运用举例1.咳嗽:例一:张某,女,27岁,浙江慈溪人。

7年前生育后坐月子期间,受风感冒,罹患咳嗽,因治疗不彻底,遗留下慢性咳嗽,每日不断,后经中西医药多方医治无效,而放弃治疗,近日咳嗽加重,胸闷痰多。

因人介绍遂求诊于我。

处方:柴胡12克,干姜3克,桂枝,香附,生地,牡丹皮,橘红,甘草,白术,细辛各10克,防风,杏仁,法半夏,当归,五味子,全瓜蒌,紫菀,百部,浙贝母,金银花,连翘各15克。

李氏针灸三穴巧治肩周炎

李氏针灸三穴巧治肩周炎

李氏针灸三穴巧治肩周炎李氏针灸三穴巧治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严重者则影响工作。

李氏针刺三穴治疗肩周炎确有良效。

曾统计33例患者,痊愈31例,好转2例(此两例因工作忙而未坚持治疗)。

其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91岁,其中34~50岁10例,50~60岁12例,60~70岁6例,71~91岁5例。

左肩患者13例,右肩患者20例。

病程短者半月,长者三月。

经过封闭、推拿、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而疗效不显著者,均可采用此法。

取穴:中渚、列缺、阳陵泉。

操作:中渚、列缺均取用1寸半毫针逆经向上刺,患健两侧交替使用,针感向患处传导效果更佳。

当患者得针感后,嘱其微活动手拇指、小指及踝关节,均作屈伸动作,以患者能忍受或舒适为度,此为患者自我行针法。

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皆以舒适为度。

隔日1次,或1日1次,5次为1疗程,可再作第2或第3疗程。

33例患者中治疗最长15次,短者5次,治疗1次症状可减轻。

留针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短者15分钟,长者可留针1小时以上。

治疗标准:经过治疗后症状及主要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者,为临床治愈;症状显著减轻,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能正常工作者为显效;症状好转,能坚持工作,为好转。

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无变化者,为无效。

按:《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曰:“针刺之要,在于调气”。

穴位又称之为“气穴”,针刺以有针感为得气,气速至而速效。

其“气”与经络密切相关。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又有双向性联系,发挥整体与局部的全息性调节作用。

中渚是三焦经之俞穴,三焦经循行经肩颈,其支脉由天?穴交会肩井穴与大椎穴,“是主气所生病者,肩?、肘臂外皆病”(《灵枢·经脉篇》),故取其疏通经气、活血通络。

李氏点穴止痛法

李氏点穴止痛法

李氏点穴止痛法
李氏点穴止痛法
2010-10-30 22:15
李氏点穴止痛法
这是在多年的治病实践中,总结出点穴止痛法,屡用屡效。

其方法是:以拇指端,点按相应的穴位,每日点按1-2次,每次每穴各点按5-15分钟。

本法是显著特点是:方法简便,见效较快,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为患者解除疼痛之苦。

头痛:点按百会、膈俞穴。

牙痛:点按合谷、颊车穴。

胸痛:点按中府、膻中穴。

肋痛:点按内关、日月穴。

胃痛:点按少商、中脘穴。

腹痛:点按劳宫、至阳穴。

经痛:点按外陵、中极穴。

疝痛:点按腹结、关元穴。

肩痛:点按巨骨、天宗穴。

肘痛:点按内关、曲池穴。

腰痛:点按肾俞、中极穴。

腰胯痛:点按五枢、环跳穴。

尾骶痛:点按百会、长强穴。

足跟痛:点按大陵、阿是穴。

心绞痛:点按膻中、至阳穴。

髋关节痛:点按髀关、腰俞穴。

膝胫酸痛:点近膝眼、犊鼻穴。

肩凝酸痛:点按肩贞、条口穴。

颈项酸痛:点按列缺、气舍穴。

乳房肿痛:点按鱼际、乳根穴。

目赤肿痛:点按承泣、骨空穴。

腹股沟肿痛:点按血海、箕门穴。

四肢扭伤痛:点按内关、涌泉穴。

坐骨神经痛:点按秩边、环跳穴。

风湿性关节炎:点按中脘、涌泉穴。

李氏数学立体通关教学法入门讲义【首次公开】

李氏数学立体通关教学法入门讲义【首次公开】

李氏数学立体通关教学法入门讲义
李树茂
序:解决问题的捷径,抓住问题的本质——
例:每瓶汽水1元钱,2个空瓶换一瓶汽水。

现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多少瓶汽水?
一、四步互动—发现、建模、分享、并网:解决怎么自学的问题。

例:(x+a)(x+b)=x2+(a+b)x+ab 的应用(正、逆)!
二、四步通关—说、分、举、做:解决怎么听课的问题。

例:实数的先平后开=这个数的绝对值!
三、四步破题—改、变、找、写、反:解决怎么做题的问题。

例:△ABC中,∠B=2∠C,AD⊥BC,M为BC的中点,求证:DM= 0.5AB
D M
●从已知出发:取AB的中点E,连ED,EM,则DE=1/2AB。

证明三角形DEM为等腰三角形。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四、两个精华:
1、几何精华:特殊的图和特殊图之间的关系。

图+关系
1、代数精华:特殊的数和特殊数之间的关系。

数+关系
五、四种境界—懂、会、对、好:解决怎么评估的问题。

第七章-关于沟通的ppt课件全篇

第七章-关于沟通的ppt课件全篇
•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
正式沟通模式(5种)
链式
Y式 轮盘式
环式
全通道式
非正式沟通的模式
• 非正式沟通的模式除了链式、轮盘 式、环式、全通道式等,还有非目 的性发散模式和目的性发散模式。
• 前几种模式和正式沟通中的模式类 似,后两者则和正式沟通有较大的 区别
想一想,对不对
• 只要我默不作声,就没在沟通 • 我已经跟她说过了,也就是说
沟通过了 • 我们夫妻俩天天在一起,沟通
绝对没问题
沟通含义
• 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交换情报和 交流信息的过程。
– 既包含意义的发出、传送和接收 ,更重要的是意义必须被理解。
关键词
• 双向的行为 • 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 要有信息内容
案例点评
• 造成信息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但肯 定来自三个方面:
– 信息发出者的编码 – 信息接收者的解码 – 信息传递过程
1、能力因素障碍
• 表达能力
• 知识、经验差异:
共 通
– 信息发出和接收者都只 在自己经验范围内编译

– 发、收双方共有的知识和
经验称为“共通区”,共
甲的知识区 乙的知识区 通区大,交流顺利
只好互相打电话。结果,小雄在五楼的 电梯门口等,小雨在一楼大厅的电梯门 口等。
案例点评
• 请同学们思考:
小雄与小雨沟通障碍出现的原 因是什么?
• 在组织中,保证沟通的质量与效率 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 力可以划分为四级(见下页表)。
• 如何使组织成员的沟通能力达到第 三级甚至第四级,是一个值得研究 的问题。
• ………………
一、有效沟通的原则

李氏家族群规章制度

李氏家族群规章制度

李氏家族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李氏家族群内的行为和管理,保持家族团结和谐,促进家族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李氏家族群是李氏家族的组成部分,是李氏家族成员之间交流、互助、合作、发展的平台。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李氏家族群内的所有成员,包括直系子孙、近亲属和远亲属等。

第二章加入和退出第四条凡符合李氏家族群要求的成员,均可向管理员申请加入家族群。

第五条加入家族群的成员需遵守管理者的管理,并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六条若有成员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管理员有权将其移出家族群。

第七条家族群成员如需退出家族群,须事先向管理员提出申请,并获得同意后方可退出。

第三章家族成员权利和义务第八条家族成员有权利在家族群内进行交流、分享、互动等活动。

第九条家族成员有义务遵守家族群的规章制度,不得发布不良信息,不得对其他成员进行攻击和侮辱。

第十条家族成员有义务积极参与家族群的活动,共同维护家族团结和谐。

第四章家族群管理第十一条家族群设立管理员,负责管理家族群内的事务,保障家族群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管理员有权对家族群内发布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审核,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管理员有权对家族群成员进行警告、禁言、移出等处理措施,以维护家族群的秩序。

第五章家族群活动第十四条家族群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包括线上线下活动、拓展活动、文化交流等。

第十五条家族群成员如有组织活动的需求,需提前向管理员提出申请,并经管理员同意后方可组织。

第六章家族群奖惩制度第十六条对于在家族群内表现出色、积极参与活动的成员,可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十七条对于有违反规章制度和损害家族群利益的成员,可给予惩罚和处理。

第七章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解释第十八条对于本规章制度的修改,需经家族群管理员和家族群成员代表双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第十九条对于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家族群管理员所有,若有争议可协商解决。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家族群所有成员均需遵守。

李氏查拳技击“五法”

李氏查拳技击“五法”

平 拦 对 方 左 腕 或 臂 部 , 其 攻 击 偏 离 目标 ; 紧 接 右 使 我
脚 前 落 , 掌 前 推 , 打 对 方 。右 手 平 拦 就 是 “ 横 ” 右 击 起 , 右 脚 前 落 、 手 前 推 就 是 为 “ 顺 ” 右 落 。 “ 劲 破 直 劲 ” 方 法 , 运 用 对 方 劲 力 方 向 垂 横 的 是 直 的横 力 来 防 守 或 反 击 对 手 。 在 运 用 中 有 “ 横 拦 以 直 ” “ 横 击 打 ” 方 法 。“ 横 拦 直 ” 对 方 直 拳 向 和 抢 等 以 是 我 击来 , 纵 向力 强 , 向力 弱 , 向左 或 右平 拦截 其 横 我

意 防 , 考 虑 攻 , 者 相 辅 相 成 , 为 周 济 。 若 能 如 守 两 互
此 , 谓 防反兼顾 。 可
三 、 截 法 拦

顺 势 法
拦 , 挡 、 住 之 意 ; , 住 、 止 之 意 。 字 面 阻 拦 截 截 截 从
上 可 以 看 出 拦 截 的 技 击 含 意 及 使 用 目 的 。 李 氏查 拳 的 防 御 和 抗 击 , 外 乎 有 阻 挡 、 挡 、 挡 等 技 法 动 不 格 架 作 , e, 这 a g之 为 拦 截 法 。 在 和 对 方 交 手 时 , 根 据 对  ̄ 宜
2 05 01 .
李氏查拳接击 “ 五法 ”
文I 锡元 宗 宗 婷
中华 武术 源远 流长 , 派众 多 , 古 便 有 “ 拳 门 自 南 北 腿 山东 查 ” 称 。 李 氏 查 拳 不仅 善 用 拳 打 脚 踢 、 之 腿
及 周全 , 法 、 法 、 法 及眼 法相 互 配合 , 打 、 手 身 步 拳 脚
拳 诀 中说 的 “ 招 发 招 , 势 发 势 , 势 化 力 ” 借 顺 顺 是

李氏查拳技击“五法”

李氏查拳技击“五法”


文/ 宗锡元 & 宗婷
中华武 术源远流 长, 门派众多 , 自古便
二、 防反法 : 在防 守中反击 对方 , 而不 不稳 , 横向攻击 , 我 很容易在其直冲拳落空 四、 靠身法 : 即倚着 , 靠 挨近。 李氏查 拳
有“ 南拳北腿 山东查”之称。 氏查 拳是李 是先 防后攻 。 李 引手找空隙 , 寸长打寸短 。 对 的同时 , 击中对方 身体 , 破坏其身体 重心 。 氏以及历代传人智慧 的结 晶,其发展过 程 方拳脚发 出时 , 也是暴露 自身缺 陷 、 漏隙之
拳技击名家更是层 出不穷 ,名扬 天下。其 岁) 参加 国考 , 还被授予 “ 勇士”称号。 李 氏查 拳 常用 技 法不 仅 善用 拳 打脚 踢、 腿别臂架 , 还有肘击 、 膝顶 、 肩扛 、 腰转 、
皆可施 以技法 , 要求 身体 , 下相随 , 上 不可 肘 、 、 、 、 、 、 、 、 、 、 、 、 膝 肩 手 靠 别 胯 臀 跺 勾 挂 压
防卫 和克 攻 的效 果 。
拳打 、 脚踢 、 进退 、 腾挪协调 相应 。防 中有 反, 反中有 防 , 攻注意防 , 守考虑攻 , 都是相 辅相成 、 互为周济的 。若能如此 , 可谓 防反
兼J 。 顷也
Hale Waihona Puke 三 、 截法 : 拦”即阻 挡 , 拦 “ 阻止拦 住 、 拦阻, 拦截 阻挡 。拦 截 : 中途阻拦 , 让通 不 过 。“ 截”: 切断 , 截止 。 截击 : 半路 上拦 击。
可 分 为 以下 五 种 。

用 法 。 和 对 方 交 手 时 , 根 据 对 方 向我 进 个 人技 能 、体能 ,实施靠身控制对方 的手 在 宜
攻的招式 , 确定 防御 、 击的技击方法 。防 段 。 抗 多在变化步法 、 身法 、 距离和角度上 , 达 御 和抗击 , 不外乎有闪躲 、 阻挡 、 格挡 、 架挡 等技法动作 , 都称 之为拦截法 。 向对方 这 在 则着 , 抬脚 则 中, “ 用 横劲 破直劲 ”的方法 拦截 , 对攻势要起横落顺 , 是使用拦截法的 有效途径 ,其核心是横劲和顺势 的合理配 落步时, 用顺 劲进击 对方 。 如对方顺势左 冲 提起 , 右手 向左平拦 对方左腕或臂部 , 使其 到躲闪 、 贴靠 。 通过反复练习 、 揣摩 、 领悟在 实用中的规律 , 多加 习练 , 提高靠 身的技 术

李氏奇穴治疗学全科+李氏针灸

李氏奇穴治疗学全科+李氏针灸

目录目录 (1)第一章腦神經內外科、顏面神經疾病 (14)(一)頭痛 (14)(二)偏頭痛 (15)(三)後頭痛 (15)(四)前頭痛 (16)(五)頭頂痛 (16)(六)眉稜骨酸脹痛 (16)(七)眼眶脹痛 (17)(八)頭風痛 (17)(九)頭暈 (17)(十)暈車、暈船 (18)(十一)腦瘤、腦癌 (18)(十二)腦骨腫大 (18)(十三)腦膜炎 (18)(十四)腦神經衰弱 (18)(十五)腦神經不清 (19)(十六)失眠 (19)(十七)睡中咬牙 (19)(十八)心驚悸 (19)(二十)癲癇 (19)(二十一)四肢抖動(舞蹈症) (20)(二十二)帕金森氏症、四肢發抖 (20)(二十三)腦積水 (20)(二十四)腦震盪 (20)(二十五)頭及頸部顫抖 (20)(二十六)耳後頭部瘡瘤 (20)(二十七)腦嗚 (20)(二十八)三叉神經痛 (21)(二十九)顏面神經麻痺、口眼歪斜 (21)(三十)面麻 (22)(三十一)顴骨疼痛 (22)(三十二)頭昏眼花、臉部發燒 (22)(三十三)提神醒腦 (22)(三十四)解疲勞、精神疲勞 (22)(三十五)增加記憶 (22)(三十六)舌強難言 (22)(三十七)小兒高燒導致角弓反張、熱痙攣 (23)第二章腦中風、中風後遺症 (23)(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癱) (23)(三)中風昏迷不醒 (23)(四) 口眼喎斜、口眼歪斜 (24)(五)中風舌強不語、舌強難言: (24)(六)舌僵硬不適 (24)(七)中風手足拘攣 (24)(八)腦溢血管阻塞 (24)(九)腦溢血 (24)(十)四肢抖動(舞蹈症) (24)第三章眼睛疾病 (25)(一)治療眼睛常用穴道 (25)(二)眼睛疲勞 (25)(三)用眼過度導致頭暈噁心 (25)(四)眼睛乾澀 (25)(五)兩眼睜不開 (25)( 六) 眼酸脹 (26)(七)眼眶脹痛 (26)(八)眼角紅赤 (26)(九)眼紅腫痛 (26)(十)眼黃 (26)(十一)眼珠痛 (26)(十二)眼睛癢 (26)(十三)眼皮上長瘡 (26)(十四)近視眼 (27)(十五)假性近視 (27)(十六)老花眼 (27)(十七)弱視 (27)(十八)增強視力 (27)(十九)眼散光 (27)(二十)眼球歪斜 (27)(二十一) 青光眼(綠內障) (28)(二十二)白內障 (28)(二十三)視神經萎縮 (28)(二十四)飛蚊症 (28)(二十五)夜盲 (28)(二十六)麥粒腫、針眼 (28)(二十七)沙眼 (29)(二十八)中心性網膜炎(視一物如二物) (29)(二十九)目赤、角膜炎、結膜炎 (29)(三十)視力障礙、眼花 (30)(三十一)視力模糊(視物不清) (30)(三十二)眼皮炎 (30)(三十三)眼壓高之脹痛 (30)(三十五)目眩(眼花) (30)(三十六)眉稜骨酸脹痛 (30)(三十七)迎風流淚、見光流淚 (30)(三十八)怕光 (30)(三十九)眼跳 (30)(四十)甲狀腺眼突 (30)第四章耳朵疾病 (30)(一)治療耳朵常用穴道 (30)(二)中耳炎、聤耳 (30)(三)腮腺炎、痄腮、耳下腺炎 (30)(四)梅尼爾氏症之耳聾眩暈 (30)(五)耳鳴 (30)(六) 聽力減退、聽力差 (30)(七)耳聾 (30)(八)聾啞 (30)(九)耳痛 (30)(十)耳中神經痛 (30)(十一)耳內脹 (30)第五章鼻腔疾 (30)(一)治療鼻子常用穴道 (30)(二)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30)(三)鼻塞 (30)(四)鼻蓄膿症 (30)(五)感冒流鼻涕 (30)( 六) 鼻不聞香臭 (30)(七)鼻乾 (30)(八)酒皶鼻(紅鼻子) (30)(九)鼻衂、流鼻血 (30)第六章咽喉疾病 (30)(一)治療咽喉常用穴道 (30)(二)魚骨刺喉 (30)(三)喉癌、喉瘤 (30)(四)痰塞喉管不出 (30)(五)咽喉痛、喉炎 (30)(六)扁桃腺炎 (30)(七)喉蛾 (30)(八)咽腫水藥米粒不下 (30)(九)發音無聲、失音 (30)(十)喉癢 (30)(十一)喉痧 (30)第七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0)(一)治療退燒常用穴道 (30)(二)感冒發燒 (30)(四)感冒流鼻涕 (30)(五)咳嗽 (30)(六)感冒引起腸胃不適 (30)第八章口腔、牙齒疾病 (30)(一)牙痛 (30)(二)口舌生瘡、口內生瘤 (30)(三)舌僵硬不適 (30)(四)舌下腺發炎 (30)(五)舌下腫 (30)(六)口舌腫 (30)(七)唇生瘡 (30)(八)唇痛 (30)(九)白口症 (30)(十)口乾 (30)(十一)口臭、口苦 (30)(十二)舌強不語、舌強難言 (30)(十三)舌闍不能言 (30)(十四)高燒不能言 (30)(十五)凡打傷、摔傷被點穴不能言語 (30)(十六)自高處下墜不語 (30)(十七)拔牙麻醉 (30)(十八)齒齦炎 (30)(十九)口腔癌導致口不能張、口內白斑吃刺激物則痛劇 (30)(二十)下顎痛(張口不靈) (30)(二十一)下頜骨痛(口不能張) (30)(二十二)顎關節炎 (30)第九章頸部疾病 (30)(一)治療頸項疾病常用穴道 (30)(二)項強、脖子痠痛 (30)(三)落枕 (30)(四)肩頸痛 (30)(五) 頸椎骨刺 (30)(六)頸項扭傷 (30)(七)項骨正中線痛 (30)(八)瘰癧(頸部淋巴結核) (30)(九)頸項部皮膚病 (30)(十)大頸泡 (30)(十一)腮腺炎、痄腮、耳下腺炎 (30)第十章肩部疾病 (30)(一)治療肩關節常用穴道 (30)(二)肩關節扭傷 (30)(三)肩凝症(含肩痛) (30)(四) 五十肩(肩不能舉) (30)(六)肩痛 (30)(七)肩頸痛 (30)(八)肩胛骨痛 (30)(九)鎖骨附近痛 (30)(十) 膏肓痛 (30)(十一)肩背痛 (30)第十一章上肢疾病 (30)(一)上肢疾病總治 (30)(二)手指麻痺 (30)(三)高血壓導致手腳麻痺 (30)(四)五指不能伸屈 (30)(五)手指疼痛 (30)(六) 鞬鞘炎 (30)(七)指關節痛、指關節炎 (30)(八)手指手背紅腫 (30)(九)手痛不能握物 (30)(十)食指痛 (30)(十一)中指、中趾麻 (30)(十二)手掌痛 (30)(十三)掌背紅腫 (30)(十四)腕關節痛、腕關節炎 (30)(十五)手痠痛 (30)(十六)手抽筋 (30)(十七)兩手拘攣 (30)(十八)肘關節痛 (30)(十九)上臂痛 (30)(二十)手下臂痛 (30)(二十一)手麻 (30)( 二十二) 手臂不能舉 (30)(二十三)肩關節扭傷 (30)(二十四)肩凝症、肩痛 (30)(二十五)五十肩(肩不能舉) (30)(二十六)肩峰痛(紅腫痛) (30)(二十七)肩背痛 (30)(二十八)肩臂痛 (30)(二十九)四肢骨腫 (30)(三十)全身骨腫 (30)(三十一)骨節酸痛 (30)(三十二)網球肘、肱外上髁炎 (30)(三十三)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綜合症 (30)第十二章下肢疾病 (30)(一)下肢疾病總治 (30)(二)治療膝蓋常用穴道 (30)(三)治療坐骨神經常用穴道 (30)(四)治療腳踝常用穴道 (30)(五)治療小腿常用穴道 (30)(六)治療大腿常用穴道 (30)(七)膝蓋痛 (30)(八)膝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30)(九)退化性關節炎 (30)(十)尿酸關節炎 (30)(十一)關節炎 (30)(十二)膝內側發炎 (30)(十三)膝蓋冷痛: (30)(十四)腿冷痛 (30)(十五)膝膕窩筋緊伸屈困難,疼痛難行 (30)(十六)腳麻 (30)(十七)高血壓導致手腳麻痺 (30)(十八)腳痛 (30)(十九)兩腿痠 (30)(二十)大腿痛 (30)(二十一)小腿脹痛、痠痛 (30)(二十二)腳抽筯 (30)(二十三)霍亂抽筋 (30)(二十四)腿痛不能履地 (30)(二十五)下腿風濕痛 (30)(二十六)腹股溝痛(鼠蹊痛) (30)(二十七)股痛 (30)(二十八)腿部遊走性風濕痛 (30)(二十九)下肢浮腫 (30)(三十)足痠難行 (30)(三十一)腿軟無力兼心悸 (30)(三十二)痿症 (30)(三十三) 腿無力抬起 (30)(三十四)小兒麻痺 (30)(三十五)背連下腿痛 (30)(三十六)坐骨神經痛 (30)(三十七)足附內側發炎 (30)(三十八)腳跟痛 (30)(三十九)足踝扭傷 (30)(四十)腳扭傷 (30)(四十一)腳背面紅腫(草鞋風) (30)(四十二)腳背痛、腳掌痛 (30)(四十三)趾關節痛 (30)(四十四)腳趾痛 (30)(四十五)腳趾痙攣 (30)(四十六)中趾、中指麻 (30)(四十八)大趾生瘤 (30)(四十九)香港腳流黃水 (30)(五十)四肢麻痛 (30)(五十一)四肢骨腫 (30)(五十二)全身骨腫 (30)(五十三)骨節酸痛 (30)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 (30)(一)治療脇肋常用穴道 (30)(二)胸痛、胸悶 (30)(三)胸膜炎 (30)(四)肋膜炎、肋間神經痛 (30)(五)兩脇肋痛 (30)(六)胸部挫傷 (30)(七)胸背痛、胸連背痛 (30)(八)雞胸 (30)(九)胸腹側痛、壓痛 (30)(十)胸腹區域任脈線上痛 (30)第十四章腹部疾病 (30)(一)腹膜炎 (30)(二)腹脹 (30)(三)腹痛 (30)(四)絞腸痧、腹中絞痛 (30)(五)肚臍周圍痛 (30)(六)臍痛 (30)(七)少腹痛 (30)(八)下腹脹痛 (30)(九)小腹側痛 (30)(十)胸腹側痛、壓痛 (30)(十一)胸腹區域任脈線上痛 (30)(十二)大腸區域脹痛 (30)(十三)腹膜炎 (30)(十四)下腹部炎症 (30)(十五)鼠蹊痛 (30)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 (30)(一)腰背疾病總治 (30)(二)治療腰部常用穴道 (30)(三)治療背部常用穴道 (30)(四)治療脊椎常用穴道 (30)(五)背痛 (30)(六)背痛屬膏肓線痛 (30)(七)背連下腿痛 (30)(八)肩背痛 (30)(九)骨刺(脊椎骨長芽骨壓迫神經痛) (30)(十一)脊背畸形、脊椎畸型 (30)(十二)脊椎閃痛、扭傷 (30)(十三)脊椎壓痛 (30)(十四)脊椎骨膜炎 (30)(十五)僵直性脊椎不能彎曲症 (30)(十六)閃腰岔氧、腰扭傷 (30)(十七)腰痠痛 (30)(十八)腰背轉筋強直 (30)(十九)腎虛腰痛 (30)(二十)腰椎骨疾 (30)(二十一)脊椎正中線痛 (30)(二十二)尾骶骨痛、尾椎痛 (30)(二十三)同上 (30)第十六章肺部疾病 (30)(一)肺經雜症總治 (30)(二)治療肺臟疾病常用穴道 (30)(三)治療感冒流鼻水疾病常用穴道 (30)(四)治療支氣管咳嗽疾病常用穴道 (30)(五)治療痰飲疾病常用穴道 (30)(六)治療氣喘疾病常用穴道 (30)(七)肺炎 (30)(八)肺癌 (30)(九)肺氣腫 (30)(十)肺結核 (30)(十一)氣喘、哮喘 (30)(十二)咳嗽、支氣管炎 (30)(十三)支氣管喘息 (30)(十四) 肺水腫 (30)(十五)支氣管擴張 (30)(十六)氣管不順 (30)(十七)肺部脹悶 (30)第十七章心臟血液、循環系統疾病 (30)(一)治療心臟疾病常用穴道 (30)(二)心絞痛 (30)(三)狹心症(心肌梗塞) (30)(四)血管硬化 (30)(五)膽固醇過多 (30)(六)冠心症 (30)(七)胸口兩旁痛悶 (30)(八)心悸 (30)(九)心跳過速 (30)(十)心律不整 (30)(十一)心臟麻痺 (30)(十三)心臟病 (30)(十四)心臟衰弱、心臟無力 (30)(十五)強心 (30)(十六)心下脹 (30)(十七)心臟瓣膜病 (30)(十八)心臟內膜炎 (30)(十九)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30)(二十)風濕性心臟病 (30)(二十一)高血壓 (30)(二十二)舒張壓過高 (30)(二十三)心臟擴大、心臟肥大 (30)(二十四)心臟性喘息 (30)(二十五)靜脈瘤 (30)(二十六)白血球過多(血癌) (30)(二十七)白血球過少 (30)(二十八)紅血球過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30)(二十九)止血 (30)第十八章肝膽疾病 (30)(一)治療肝臟疾病常用穴道 (30)(二)治療膽疾病常用穴道 (30)(三)肝炎 (30)(四)肝硬化 (30)(五)肝癌 (30)(六)肝昏迷急救 (30)(七)黃疸病 (30)(八)肝火旺 (30)(九)膽囊炎 (30)(十)膽結石 (30)(十一)膽結石痛止痛 (30)第十九章上消化道疾病(脾胃) (30)(一)治療脾胃疾病常用穴道 (30)(二)治療胃疾病常用穴道 (30)(三)胃病 (30)(四)胃潰瘍 (30)(五)胃酸過多 (30)(六)胃穿孔(胃潰瘍) (30)(七)胃出血 (30)(八)急性胃炎、急性胃痛 (30)(九) 反胃、嘔吐 (30)(十) 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 (30)(十一)腸胃不適劇吐(神經性妊振嘔吐) (30)(十二)中毒(含食物、藥物中毒) (30)(十三)胃脹氣 (30)(十五)消化不良 (30)(十六)食慾不振 (30)(十七)調胃腸機能、促進消化能力 (30)(十八)胃下垂 (30)(十九)胃癌(含胃腺癌) (30)(二十)十二指腸潰瘍 (30)(二十一)脾腫大(痞瑰) (30)(二十二)脾臟發炎 (30)(二十三)胰臟炎 (30)(二十四)打嗝、呃逆 (30)第二十章下消化道疾病(大腸、直腸) (30)(一)治療腸道疾病常用穴道 (30)(二)急性胃腸炎 (30)(三)急性腸炎 (30)(四)慢性腸炎 (30)(五)腸癌 (30)(六)腸出血 (30)(七)小腸脹氣 (30)(八)小腹脹 (30)(九)盲腸炎、闌尾炎 (30)(十)十二指腸潰瘍 (30)(十一)腹痛 (30)(十二)便秘 (30)(十三)痔瘡 (30)(十四)大便脫肛 (30)(十五)直腸炎 (30)(十六)五更泄 (30)(十七)絞腸痧 (30)(十八)疝氣、小腸疝氣 (30)第二十一章泌尿系統疾病(腎、膀胱、尿道) (30)(一)治療腎臟疾病常用穴道 (30)(二)治療泌尿道疾病常用穴道 (30)(三) 急慢性腎臟炎 (30)(四)尿蛋白過高 (30)(五)腎孟炎 (30)(六)水腫(腎炎引起) (30)(七)四肢浮腫 (30)(八)腎結石痛 (30)(九)小便癃閉 (30)(十)膀胱炎 (30)(十一)膀胱結石 (30)(十二)尿道結石 (30)(十三)尿道炎 (30)(十五)小便痛 (30)(十六)小便出血、血淋 (30)(十七)頻尿、尿意頻數 (30)第二十二章生殖系統疾病 (30)(一)補腎氣常用穴道 (30)(二)男子腎虧 (30)(三)遺精 (30)(四)陽萎早洩 (30)(五)前列腺腫大 (30)(六)攝護腺腫大 (30)(七)睪丸癌、睪丸炎 (30)(八)陰囊水腫 (30)(九)陰莖痛 (30)(十)龜頭炎 (30)(十一)隱睪症 (30)(十二)疝氣、小腸疝氣 (30)(十三)花柳病 (30)(十四)梅毒、淋病 (30)(十五)縱慾寒痺 (30)第二十三章婦科疾病 (30)(一)治療婦科疾病常用穴道 (30)(二)赤白帶 (30)(三)陰道炎 (30)(四)陰道癢痛 (30)(五)陰門腫、陰腫 (30)(六)子宮瘤(子宮癌、子宮炎) (30)(七)子宮痛 (30)(八)子宮病 (30)(九)卵巢炎 (30)(十)月經不調 (30)(十一)崩漏 (30)(十二)經閉 (30)(十三)經痛、痛經 (30)(十四)乳房腫痛 (30)(十五)乳腺炎 (30)(十六)乳癌、乳腺瘤 (30)(十七)性冷感 (30)(十八)女子腎虧 (30)(十九)不孕 (30)(二十)輸卵管阻塞 (30)(二十一)流產(含預防流產) (30)(二十二)安胎 (30)(二十三)難產 (30)(二十五)產後風、月內風 (30)(二十六)回乳 (30)(二十七)更年期婦女煩躁易怒 (30)第二十四章小兒疾病 (30)(一)小兒夜哭(膽虛所引起) (30)(二)小兒驚風 (30)(三)小兒流口水 (30)(四)小兒肺炎 (30)(五)小兒氣喘 (30)(六)小兒疳積、食多而瘦 (30)(七)小兒麻痺 (30)(八)小兒高燒 (30)(九)小兒高燒導致角弓反張、熱痙攣 (30)(十)小兒嘔吐發高燒(輪狀病毒感染、腸胃型感冒) (30)(十一)小兒重舌 (30)(十二)小兒痄腮(腮腺炎、耳下腺炎) (30)(十三)小兒痘瘡 (30)第二十五章內分泌疾病 (30)(一) 糖尿病 (30)(二)血糖過低 (30)(三)甲狀腺腫 (30)(四)甲狀腺機進亢進 (30)(五)甲狀腺眼突 (30)第二十六章皮膚疾病 (30)(一)各種皮膚病 (30)(二)過敏性皮膚炎 (30)(三)皮膚過敏、濕疹 (30)(四)蕁麻疹 (30)(五)皮膚騷癢 (30)(六)風疹 (30)(七)皮膚敏感 (30)(八)鵝掌風 (30)(九)手掌乾裂脫皮 (30)(十)富貴手 (30)(十一)手部皮膚病 (30)(十二)頸項部皮膚病 (30)(十三)瘰癧 (30)(十四)疔瘡(手背疔、腳背疔、人口疔) (30)(十五)腳上長疔瘡 (30)(十六)癰疳 (30)(十七)帶狀疱疹(皮蛇纏腰) (30)(十八)丹毒 (30)(十九)久年惡瘡 (30)(二十)惡瘤開刀、久不收口(傷口不收) (30)(二十一)切瘡瘍、刀傷、燙傷或手術後傷口潰瘍出水,久不收口 (30)(二十二)狐臭 (30)(二十三)多汗症 (30)(二十四)汗異症(盜汗、自汗) (30)(二十五)臉部腫癢症 (30)(二十六)酒皶鼻(紅鼻子) (30)(二十七)青春痘 (30)(二十八)牛皮癬 (30)(二十九)美容針灸 (30)(三十)黑斑 (30)(三十一)脂溢性掉髮 (30)(三十二)銀屑病 (30)(三十三)靜脈瘤 (30)(三十四)脂肪瘤 (30)(三十五)耳後之頭部瘡瘤 (30)第二十七章痧症 (30)(一)各種痧症 (30)(二)羊毛痧 (30)(三)猴痧 (30)(四)絞腸痧 (30)第二十八章其他雜病 (30)(一)乾霍亂 (30)(二)霍亂 (30)(三)霍亂轉筋、霍亂抽筋 (30)(四)調元氣、提神 (30)(五)解酒醉 (30)(六)解暈針、或針灸後感到不適 (30)(七)解經血錯亂 (30)(八)解食物中毒、解藥物中毒 (30)(九)解毒蟲中毒、解性病中毒 (30)(十)解尿酸 (30)(十一)解暈車、解暈船 (30)(十二)解邪祟、妖邪鬼迷 (30)(十三)解救穴、急救用穴 (30)(十四)解汗流不止 (30)(十五)中暑急救 (30)(十六)嘔吐不止急救、止吐 (30)(十七)解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 (30)(十八)解疼痛、止痛 (30)(十九)昏迷急救 (30)(二十)解流血不止、止血 (30)(二十一)解疲勞、精神疲勞 (30)(二十二)解睡中咬牙 (30)(二十三)解紅腫、腫大 (30)(二十四)降火氣 (30)(二十五)降肝火 (30)(二十六)減肥 (30)(二十七)增高 (30)(二十八)麻醉止痛 (30)(二十九)補腎氣常用穴道 (30)第一章腦神經內外科、顏面神經疾病(一)頭痛1血虛頭痛:針心靈一穴、心靈二穴、心靈三穴,配通關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李氏砭法 课件

李氏砭法  课件
为顺,上行为逆。刮痧时患者以坐姿为主 ,从上至下刮拭,造气的力与地之引力形 成合力,倍增疗效。
❖ 2.重病刮骨头:第一刮脊柱骨,第二刮锁 骨,第三刮胫骨。
❖ 3.开四井,排痧毒:痧毒在人体内流动, 可谓“流痧”,疏通背部阳脉,把痧毒赶到 四肢,开手脚“四井”,抽出人体血液的痧 毒。
刮痧禁忌
❖ 1.不宜刮痧 ❖ 乳头、阴部不刮,石门是绝育穴,慎刮; ❖ 孕妇慎刮; ❖ 糖尿病坏疽到发黑水肿一碰就破皮的溃烂状态不适宜刮痧; ❖ 身体虚弱、正气不足人,不适合给别人刮痧; ❖ 饱腹、太饥饿不宜刮痧; ❖ 酒醉者禁刮; ❖ 长期下焦不通如便秘者,慎刮腹部穴位,以防气逆上行,心
肺功能衰竭;
晕板急救
❖ 出现晕板原因:不宜刮痧者刮痧,施宿、术者手法 不当;受刮者强忍疼痛。
❖ 晕板症状:头晕,脸色发白。 ❖ 急救措施:先让病人躺平,房间通风。声音平和且
坚定地与患者保持沟通。先点内关穴,急救加极泉 穴,待患者冷汗冒出或腹泻或呕吐即复安全。
刮痧后注意事项
❖ 刮痧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 ❖ 刮痧后24小时禁食,但可以适量喝点温红糖水帮
������ ������ ������ 李氏砭法������
黄冬梅
李氏砭法定义
又称李氏刮痧疗法,是指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 手法在人体皮部上刮痧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歇,以 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的治疗方 法
铜砭刮痧治病原理
1.十二皮部是人体最佳的排毒部位。 2.十二皮部、皮毛、腠理、经络、脏腑相互关系。 3.刮痧动阳气治病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 通为泻,以通为健,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 了通,刮痧是让他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刮痧完全从调 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问题。 4.因此皮部刮拭造气要治脏腑的病,必须经卫气而入营 气,让气一层层往里走去触动病,再把它一层层往外推 。气至病所定要透皮入骨,经反复催气才能气冲病灶, 得气见效。

李氏数学立体通关教学法培训(含初中数学立体通关口诀)

李氏数学立体通关教学法培训(含初中数学立体通关口诀)
十 字 相 乘 法 分 组 分 解 法
数与代数
不改变 分式的值 公因式
通分化 成同分 母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 减
平 方 差、 完 全 平 方
多项式除以 单项式 单项式除以 单项式 同底数幂 相除
通分
除法 基本性质
子积为子 母积为母
注:分子、 分母为多 项式时先 分解因式
化除法为 乘法
乘法公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幂的乘法
代数精华——代入
有理式(整式;分式) 代数式与代入 无理式(二次根式---等) 方程与代入 代数 精华 有理方程(整式方程;分式方程) 无理方程(根式方程---等) 不等式与代入(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整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函数与代入 分式函数(反比例函数)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分析 应用与决策
图形的 轴对称
图形的 平移 证明的 方法 证明的 依据 证明的 含义 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 坐标系 常量变量 应用 解法 方程 概念表示 函数 一次函数 分类 反比例函数 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 旋转 图形的 相似 数据的 三角形 收集与 四边形 整理 圆形 数据的 描述 数据的 分析 意义、 事件 列表、 树状图 计算与 估算 独立思考
乘除
运算 乘方
乘法 运算
加减
系数 相加 字母 不变
分母中 含字母、 分母 不为零
an a n为整数 bn b
a n 1 n为整数 an
n
分式
分式方程
应用
去分母 是解
合并 同类项

整式方程 解法 解方程
xa
同类项
每个单项式
升降幂排列
多项式
整式
检验 增根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PPT课件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PPT课件
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5/21/2021
李氏第二法(直接法):通过构造李氏函数,从能量的角 度直接判断系统稳定性。
系统被激励 储能随时间
逐渐衰减至最小值
渐近稳定
储能不变
李氏稳定
储能越来越大
不稳定
思路: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正定的标量
函数V(x)(广义能量函数),显然可以根据该函数的导数V (x)
2(x12 x22 )2 0
x 又因为当

V (x)
时, 有
,所以系统在原点
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第14页/共19页
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例 4-5】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试分析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x
0 1
1 1
x
解:线性系统,故
x是e 其唯0一平衡点。
将矩阵形式的状态方程展开得到:
因为V(0) 0,而且对非零向量x,有x (a,- a,0)T 0, 也使V(x) 0,所以V(x)是半正定的。
2) V (x) x12 x22
因为V(0) 0,而且对非零向量x,有x (0,0,a)T 0, 也使V(x) 0,所以V(x)是半正定的。
5/21/2021
第3页/共19页
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5/21/2021
第17页/共19页
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4.3.3 对李雅谱诺夫函数的讨论
(1) V(x)是正定的标量函数,V(x)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2)并不是对所有的系统都能找到V(x)来证明该系统稳定或者不稳定;
(3)V(x)如果能找到,一般是不唯一的,但关于稳定性的结论是一致的;
(4)V(x)最简单的形式是二次型

李三素:扦穴法一、二、三

李三素:扦穴法一、二、三

李三素:扦穴法一、二、三李三素:扦穴法(1)李三素原文:盖粘倚撞论星辰,吞吐浮沉饶减真;枕顶挨金休破骨,锁金点穴莫伤唇。

凡认穴情看住绝,水若行时脉不歇;歇时当有小明堂,气止水交方是穴。

后面要令气可乘,前头要使交截水;若还凿脑不伤唇,湊急伤龙非融结。

《扦穴法》也来自《夹竹梅花》。

其与《五星形势》和《五星葬法》关系如何?这是个问题。

“穴葬”是一个“系统工程”,故有理据论证过程,也有实际操作过程;研究古人吴公景鸾名著《夹竹梅花》后,以现在眼光提出的看法。

故这样回答自己前面提出的问题:“五星穴法”——风水穴葬之“规章制度”;“五星葬法”——风水穴葬之“实施办法”;“扦穴之法”——风水穴葬之“操作规程”。

流派不同、传承有异,堪舆先贤对“穴法”、“葬法”、“扦法”具体内容阐述各有说法;后来者对先贤堪舆著述,整理、归纳也各施各法。

上述说法虽贻笑大方,但希望有一点启迪。

将《夹竹梅花》涉及二十四山有关“扦穴”文字予以集纳,希望有助了解《扦穴法》内涵。

♀亥龙之穴——亥在一宫尽处,饶东减西,迎南背北;二宫尽处,饶南减北,观东证西;并宜上穴下实,禄口宜进。

凡扦穴,每要裁东观西、就顶脱唇;正面者,即在己亥上点穴;面东者,丁亥上点穴;面西者,辛亥上点穴。

又如上乾下亥,合局者,即就亥头到处。

又如下乾上亥,合局者,即就亥脑点穴。

又如上亥下壬,即就亥斩壬点穴。

又如上壬下亥,即就亥斩壬点穴。

又如壬亥并行,即就左耳弃壬就亥。

又如乾亥并行,即变右耳弃乾坐亥。

♂壬子癸龙之穴——壬子并行,即就左耳点穴。

子癸并行,即就右耳点穴。

正子行龙,即就丙子上点穴。

上丑下子癸,就子癸顶合局点穴。

上亥下壬,就壬子顶合局点穴。

♀丑艮龙之穴——正艮到头,即就合顶点穴。

丑艮并行,即就右耳上点穴。

上寅甲下丑艮,只取丑艮合局点穴。

上子癸下丑艮,亦取丑艮顶合局点穴。

上丑艮下子癸,亦取丑艮顶合局点穴。

扦穴宜丙丁砂水向,立见富贵,幼房先发。

扦未砂水向,只主富贵而巳。

扦庚酉辛砂水向,起官讼、败财、损人口、出残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2 2
2x1x 2是一个常正函数。
若当0< x 时有(v x ) 0( 0),且(v x ) 0仅有零 解x =0,则称(v x )为正定(负定)函数。
常正(负)函数又称为半正(负)定函数。常正、 常负函数统称常号函数。
例:v(x ) x12 x22是一个正定函数。 (2)若v(x,t)在t t0,x 上恒有v(x,t) 0( 0),
分方程的运动而减小的,也就是 说,运动轨线从v=C的椭圆的外
面穿过椭圆走向其内部。因此, 系统关于零解必是渐近稳定的。
x2 x1
以上例子说明,我们借助于一个特殊的v函数, 不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按v及dv/dt的符号性质来判
断零解的稳定性,而我们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求 解微分方程是做不到的。
因此,利用Lyapunov 函数判断零解的稳定性 包含如下要点:
正定函数 v(x) = Ci > 0 的等值线示意图:这是一 族闭的、层层相套的、当C趋向于零时向原点退缩
的曲线。 C1<C2<C3<C4<C5<C6<C7
C7
C6
C5
C2 C1
C4
C3
一、符号函数的定义
我们首先考察定义在 x ,t t0上的时变量实值
函数(x,t),这里, 0,并假定v(x,t)为单值连续的,
例:考虑小阻尼线性振动系统:
x2
x1 x2
x2
x1
x2
阻尼比
0.5
x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研究其平衡状态x1 0, x2 0的稳定性。
类似于前例,取一个函数,通常称为v函数:
v(x1,x2 )
3x12
2x1x 2
2x
2 2
易于验证,这是一个正定函数。而方程
3x12 2x1x2 2x22 C, 当0 C 时表示一个椭圆族。
fi
(x )
v(x ) v(x )
x1
x 2
f1(x )
v(x xn
)
f2 fn
(x (x
)
)
v
(x
)
T
x
f
(x )
定理7-20*(Lyapunov,1892): v(x,t)正定(负定),且沿方程(7-39)
x f (x,t), f (0,t) 0 (7 39)
的始于x、t 的运动的导数
v(x ,t)
v t
§7—4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
为了分析运动的稳定性,李雅普诺夫提出了两 种方法:
第一方法包含许多步骤,包括最终用微分方 程的显式解来对稳定性近行分析,是一个间接的 方法。
第二方法不是求解微分方程组,而是通过构 造所谓李雅普诺夫函数(标量函数)来直接判断 运动的稳定性,因此又称为直接法。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目前仍是研究非线性、时 变系统最有效的方法,是许多系统控制律设计的 基本工具。
例:v (x ,t )
x12
tx22不具无限小上界,只要取t
1
x
2 2

而v(x ,t) x12 sint x22具无限小上界,只要取
即可。
w(x )=x12
x
2 2
二、几个主要定理
本节讨论方程
x f (x ,t ) Rn,f (0,t ) 0;

x f (x), f (0) 0
(7 39)
x [x1, x2 , , xn ]T , f (x,t) [f1, f2 , , fn ]T
关于平衡状态 x = 0 的稳定性。
首先,对函数 v(x) 沿方程(7-39)解对时间 t 求导数:
dv(x ) dt
n i 1
v(x ) xi
dxi dt
n i 1
v (x xi
)
例:考虑如下系统关于零解的稳定性: x 5x
首先构造一个正定函数:
v(x ) x 2
显然,v(x) 0x 0,且v(x) 0 x 0。
现在,我们考虑v沿上述微分方程的解对时间t的 导数,有
v 2xx 10x 2 0x 0 由于v(x )正定,v负定,这意味着v(x ),从而x必将 渐近收敛到零。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但却并未求 解微分方程。
1) 构造一个函数v(x1,…,xn),它具有一定的符号特性, 例如证明渐近稳定时要求v(x1,…,xn)=C(C>0),且当C 趋向于零时是一闭的、层层相套的、向原点退缩 的超曲面族;
2) v(x1,…,xn)沿着解x1=x1(t),…,xn=xn(t)的时间导数 dv/dt= w(x1,…,xn)也具有一定的符号性质,例如 负定或半负定。
正定和常正函数的例子:
例:v (x ,t )
(a
et )(x12
x
2 2
)(a
0)是t
t0
0上的正定
函数。
例:v (x ,t )
et
(x12
x
2 2
)是t
t0
0上的常正(半正定)
函数。
(4)称v (x ,t )是具无限小上界的,若存在正定函数 w(x),使得 v(x,t) w(x),即lim x 0 v(x,t) 0对 t一致。
例:v (x ,t )
(1
1 1t2
)(x12
x
2 2
),
t
t0
0, 正定,只要
取w(x ) x12 x22就可看出。
正定、负定函数统称定号函数。
(3)不是常号和定号函数的函数统称变号函数。
例:v(x ) x1x2是变号函数。
例: 变号 v(x1, x2) = x1x2
x2
-+ ε
+-
x1
一般说来,微分方程的解不能求得,故 v 的显式不 能得到。但却可求出 v 沿微分方程解的导数:
v
v x1
x1
v x2
x2
(6x1
2x2 )x2
(2x1
4x2 )(x1
x2)
2(x12
x
2 2
)
当x1和x2不同时为零时,即在相 平面上,除原点x1=x2=0外,总 有dv/dt<0,这说明v总是沿着微
则称v (x ,t )为常正(常负)函数。
例:v (x ,t )
1 1t2
(x12
x
2 2
),t
t0
0就是一个常正函数。
注意到在这个例子中limt v(x,t) 0。
若当 x 存在正定函数w(x ),使得对于t t0 成立v(x,t) w(x ),则称v(x,t)为正定函数;
若对于t t0,成立v(x,t) w(x ),则称v(x,t) 为负定函数。
且当x =0时,v(0,t) 0。例如
v (x ,t )
1 1t2
(x12
x
2 2
),t
t0
0
就是这样的函数。
定义7 - 12
(1)若v不显含t,只是x的函数,当 x 时有(v x ) 0( 0), 且(v x ) 0有非零解x 0,则称v(x )为常正(常负)函数。
例:v(x )
x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