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完美版

合集下载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们先来一起将文章读一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备,开始。

(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师:大家读了一遍课文,对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大家首先看到课文标题,一起来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即中心语,一般以名词为主。

生:演讲。

师:恩,演讲,还有吗?生齐答:梁任公先生。

师:很好。

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关键词。

先来看看梁任公先生。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梁启超师:很好,大家是因为什么而知道他的呢?生:戊戌变法、护国运动……师:对,梁任公先生曾在1895年与其师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二人1898年领导戊戌变法,1915年护国反蒋失败后,1917年因张勋复辟与康有为决裂,之后便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

大家大多只知道梁先生在政治上的成就,却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甚了解。

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梁先生曾倡导问题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述收录于《饮冰室文集》。

为什么叫饮冰室文集呢?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昔饮冰,我其内热与?”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先生还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余三者分别是: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教师板书)。

王国维先生是甲骨文的权威学者,他著述的《人间词话》将西方文学理论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达到了中国古典诗论的巅峰。

陈寅恪师现当代史学奠基人,(教师板书“恪”)大家看这个字,读什么?这个字其实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kè”,但因为陈寅恪的家乡话是读”què”,声名太大,所以后来大家都顺应他的习惯叫他陈寅恪了。

赵元任呢,是中国语言学的鼻祖,大家有兴趣的话下去了可以读读他们的著作,一定能受益良多。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关键词:“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5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篇一课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借鉴一点演讲、写作技巧师:大家都知道,去年高考,我们二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特别是余欢同学更是以686分高分荣录清华,这是目前全省从县城里的二类高中中走出去的惟一一个清华生。

厉害吧,大家羡慕吧。

生:羡慕。

师:不用太羡慕(手势),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让我们一起努力,至少要做个想当将军的好士兵。

我想顺便问下,你们知不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师:那你知道这个校训是谁最先提到的吗?生:梁启超师:对,正是梁启超,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梁实秋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

师:在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乾卦》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和《易经•坤卦》中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这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我们也应该以此共勉。

师:课前,我们做了预习,我想听听同学们对梁启超还有哪些了解。

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在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后策划“云南起义”,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著述千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生: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师:对,他被喻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

后人概括他的人生可用:四大,四多,二悲。

分别指的是?生:四大即大韬略,大事业,大思想,大文章;四多即多才艺,多学问,多著作,多成就;一悲在于与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无奈而流亡日本,赤子之心,不能报国。

二悲在于因病手术,出了重大医疗事故,致使一代宗师,英年早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向先生):请大家再说一句“各位老师好”!生:各位老师好。

(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要求:一、朗读课文的时分,向老师提出成绩或回答成绩的时分,挺起胸,声响要瞭亮;二、你必须运用麦克风,不用麦克风不说话。

记住没有?生:记住了。

师:如今我们看看文章的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是梁实秋。

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人物,同学们了解吗?谁来介绍?噢,沈浩同学。

生:在我的印象中,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是变法的策划……师:仅仅是变法的策划者吗?甚么变法?生:百日维新。

师:百日维新是甚么变法呢?生:……(其他生:戊戌变法)师:邓丹霞同学,你还想补充吗?生:他是广东新会人,他是康有为的徒弟。

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

师:好,补充了一些答案,还有无需求补充的呢?欧英,除了他们的答案之外你还有甚么补充吗,对梁任公?生:他曾经在政治、军事、哲学和言语学,宗教及文明艺术、文学、音韵学方面做过演讲,还和他的师傅康有为,一同倡导过变法维新。

合称为康梁。

师:很好。

大家看看下方的注释。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那么我们这里梁任公是他的甚么?生(齐):号。

师:好,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室”是他的书斋,也是他居住的地方。

广东新会人,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全集》,这是课本上一个简介,和刚才我们同学们搜索的材料合在一同,基本上就是梁启超先生的一个概况。

梁实秋是谁?有同学知道吗?举手!好,唐建波同学。

生: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志华,浙江杭远人(生笑),生于北京。

师:浙江甚么地方人?生:浙江杭县人。

师:是杭县,(笑)要读准,不要搞错了地点。

好,同学们,其实梁实秋是个大人物。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介绍了,他还是中国第一个研讨莎士比亚的学者。

还有一点。

在历史上,他和鲁迅发生过……生:激烈的辩论。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师:有人这样说梁启超先生——面对颓危的清廷,他公车上书,喊出了心中的郁闷;看着衰弱的祖国,他鼓吹维新,扯起了戊戌变法的大旗;想到委靡麻木的民众,他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其实,这说的是政治家的梁启超,今天,让我们通过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走近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课文标题)师:首先请同学们给段落编号,然后带着两个问题一目十行地速读课文,这两个问题是:1、笨单元都是记事写人的文章,本文是记事还是写人?说说理由。

2、梁启超先生演讲了哪些内容?生:是记事文章,从标题就能知道。

师:有不同看法的吗?生:是写人文章。

本文通过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术大师风范。

师:大师的哪些特点?生:会表演、博闻强记师:请同学们做阅读题时学会整合文中的词句来表达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师:很好。

同意是记事文章的请举手。

我赞同第二种看法。

文章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写梁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表达作者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

(板书:记事以写人)那么这次演讲有哪些内容?生:讲古诗《箜篌引》,他最喜爱的《桃花扇》师:没有了吗?生:还有杜氏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杜氏是谁?生:杜甫师:完全正确。

梁先生讲了这三个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课件1 《箜篌引》的由来,教师解说展示课件2 《桃花扇》的有关知识及“高皇帝”其人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初中学过,还记得吧?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出来(学生齐背)师:背得流畅,但有两个词发音有误。

一是“衣裳”的“裳”应读与“经常”的“常”相同的音,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我们现在的“衣裳”泛指衣服,“裳”读轻声,声母也不同了。

另一个是“妻子”的“子”应读第三声,古今异义,古义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请同学们再齐背这首诗,注意刚才读错的两个词的读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大人物,他是旧时代的士大夫,也是新时代的启蒙者,他是心忧天下的政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国学家,他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也是徐志摩尊崇的恩师。

他用最富魅力的笔,以如火的激情,点燃了一代仁人志士心中的明灯,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先生去清华讲堂感受一代大师的独特魅力。

二、明确目标1.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学界泰斗的气度风范。

2.披文入情,领悟先生的爱国情怀。

三、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师:文坛大家梁实秋来写国学大师梁启超,本文堪称“双绝”。

一个是学富五车传道授业的老师,一个是如饥似渴聆听教诲的学生,他们之间演绎出了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本。

昨天同学们预习并阅读了这篇课文,现在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任公先生最深的印象?(预设回答) 生1: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或是短小精悍)生2:他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这也是作者对先生的评价。

)师:这些是同学们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那么梁任公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段PPT :①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师:这是一个经典的亮相。

着墨不多,却让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任公先生呢?(预设回答)生3:个子不太高、其貌不扬,但是精神饱满,气场足。

生4:“步履稳健”,透漏出他的成熟稳重;“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眼睛炯炯有神,透出智慧和灵气。

师:你能看到这些说明你的心思细腻,除此之外,你感觉这里有没有一点夸张?生4:有,光芒四射似乎不大可能,但是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师:这位同学不仅关注文中的梁任公还能关注到写文章的梁实秋,非常好。

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吗?我们在这句话里再找一找……比如“短小精悍”若把它换成“个子矮小”,这感觉就截然不同了。

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并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教学实录【新课导入】师:请全班同学大声并有激情地朗读投影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出自何人的什么作品?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梁启超的世界,领略梁任公先生的独特风采,让我们一起去拜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吧!【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梁启超的情况。

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正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为我写作所用。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叱咤风云莅临箜篌迥乎不同博闻强识无人问津2.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评价。

(用原文回答)3.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作者是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4.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是: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

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热心肠”?5.请大家谈谈学习过这篇文章后的一些收获。

三、教学片断师: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做了导学案,已实施了第一步骤,独学;下面请大家实施第二步骤,与你小组的搭档进行讨论,对学;把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大组进行第三步,群学;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总到本组的组长处,再推荐一组员实施第四步,到讲台展示。

师:请大家安静下来,下面是你们展示或表述你们答案的时间。

甲:我是“启航组”的代表,下面我要展示我组的劳动成果。

(掌声)叱咤(chì zhà)风云莅(lì)临箜(kōng)篌(hóu)迥(jiǒng)乎不同博闻强识(zhì)无人问津(jīn)本组还有要补充的吗?其他组别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的话请提出来。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师:(课前激趣)首先我想给大家做一道竞猜题:猜猜他是谁。

我对他有四个描述,请你把答案写在一张之上,千万别说出来,影响别人作答。

记住,现在是君子动手不动口。

(强调)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有答案了吗?告诉我,他是谁?生:(兴奋地)梁启超!师:(喜悦)对!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比喻崇高的德性。

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

(深情地)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学习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先生可是一位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

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当这篇文章是普通人写的,比方说你、我、他写的。

请大家试着批改文章,给他写点评语,作一些旁注。

单数行的同学请你回头,跟后面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一起来批改这篇文章。

给梁实秋的文章写评语,作旁注,首先想干啥呀?生1:(跃跃欲试地)找问题!师:他说他想找问题,什么问题呢?不容易呀!要想找问题,我看光有一双慧眼还不够,还真得去借了,借猴哥的那双火眼金睛。

(学生互相讨论)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找出了很多问题。

其他还没有找完的同学请继续。

咱们现在就开始,把刚才同学找到的、文章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来,由你们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再由你们来解决问题。

谁来?生2:第一段,我发现两个问题。

(师:好的,看到第一段)第二句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有大约就不用左右了,这里重复了。

还有第三句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演讲是一次,没有一篇这样的说法。

师:如果说一篇呢?生:那是一篇演讲稿。

师:那演讲稿是听吗?生:不是,是看。

师:对!是看,是读。

对不对?这里是量词使用错误。

生2:还有第二段中,有同样的错误,最后一句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把这里的篇也改成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

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安排】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

有的地方尽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

重点应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

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

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设计时段】一课时。

【课前准备】资料链接,事先制成PPT 文件。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屈原的“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等。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阅读。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板书:热心肠生:“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不能解答。

因为这是他们事先未能注意到的。

在学生疑惑与好奇心被激起时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文章。

)二、阅读文本,初步理解“热心肠”师:“同学们带着问题又读了文章,谁能说说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生1:“我觉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精选9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精选9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作者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手法,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问答法预习要求查找生字词,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当中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讨与练习一题做好旁注。

教学过程1、导入相信同学对于梁启超在历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师补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创办中国近代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

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作者简介。

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阅读来进一步体会。

苏振元曾这样评价: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片段来刻画人物。

现在我们来找出这些片段,并且进一步分析粮食去是如何通过这些片段来刻画梁启超这一人物的!2、文本解读请同学迅速浏览文章,疏通文章当中的精彩段落,待会儿请同学起来回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圈点评注,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气度、风范。

2、合作探究,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3、感染熏陶,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体会细节描写中所表现的人物风采。

教学难点:领悟梁任公先生诵读《箜篌引》时所包含的一腔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率性真纯,堪为大师风范。

有这样一首诗,大家一定喜欢,会背的一起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认识谁呀?他与陆小曼结婚时,有位国学大师给他们作这样一篇证婚词,也堪称天下绝唱:独此一版: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所离婚又结婚……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志摩、小曼,你们皆为过来人,希望你们不要再次成为再作过来人。

这样率性直爽的征婚词是谁写的呢,大家肯定已猜出做出,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梁任公先生,感受大师气度风范。

二、解题入文,感受任公神采。

(一)解题入文。

1、齐读标题一遍;再给“任”加着重号;再响亮来读;观察发音。

待学生主动纠正:任(rén)公。

2、解释出处——《庄子·外物》:任公子制成大钩巨纶,以五十头牛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

”一年后钓到使海水震荡、白波若山的大鱼,可供浙江、苍梧一带人们共同食用。

喻高远志趣。

3、怎么不直呼其名呢?——表恭敬!(学生说)梁实秋13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有幸成为当时四大国学导师之首的梁启超的学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作者:肖丽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1期一、情景导入(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多少年来,这首少年中国说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不断前进,他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散文的主人公梁启超先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的脚步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学习目标(PPT投影)1.品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领悟文中深沉的文化底蕴。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PPT投影梁实秋和梁启超)四、解题师:了解完两位大师之后,文章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生:记人。

明确:对,是通过演讲表现人。

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五、自学指导师:既然是通过演讲记人,就有一定的细节描写,从而刻画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以自学的方式,找出文中对梁启超及其这次演讲做了哪些细节描写?画出描写的句子,仿照课后习题一,做旁注。

并说说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独特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后发言)六、交流讨论生1:文章对梁任公先生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及演讲的特点都有所描写。

生2:“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刻画了梁任公神采奕奕、不拘小节、精明能干的特点。

师:不拘小节何以见得?生2:一般人穿衣服讲究合身,可梁先生的衣服是肥大的,可见他在衣着方面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

生3:“风神潇洒”体现了梁先生潇洒自信,“左顾右盼、光芒四射”,从眼神透露出气度不凡。

师:同学们对外貌描写分析的很不错,下面再来研读开场白部分。

这里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其他描写吗?生2:还有动作和神态描写。

通过“眼睛向上一翻,又点一下头”,表现出梁先生率真可爱的一面。

他的声音时而沉着有力,时而洪亮激亢也体现出梁先生很投入也很睿智的性格特点。

师:同学们分析很到位。

对接下来的演讲内容大家怎么看?生5:先生演讲时体现出了博闻强记:“用手指敲打秃头,敲几下之后,又能成本大套的背下去”,让我很佩服先生的记忆力超群。

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导入:播放视频《红日初升》配乐(全体起立,班长起头)学生齐诵《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重复)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同学们,大家齐诵完这一段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热血沸腾,有没有一种想要马上放下笔杆、穿上戎装、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使命感?生:有师:孩子们,这就是梁启超的文字,非常的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而他的演讲更甚于他的文字,今天我们就借梁实秋先生的笔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梁启超。

我们先来看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首先它是一次演讲。

师:对,(板书:题目,双色笔勾画演讲二字)那么既然是演讲那必然有演讲的时间,什么时候?生:民国十年左右,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师:地点生: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堂师:听众生:高等科的学生师:不一定仅仅是这些学生吧,没有明确交代,反正是坐满了。

那演讲的人是谁?生:梁任公师:对,(板书:红色粉笔勾画题目中“梁任公”三个字)当我们探究梁任公是如何演讲的时候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也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写人。

(解读目标)那么首先我们这节课一、我们要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探究梁任公率真演讲背后的情怀。

梁任公又是谁呢?生:梁启超师:是梁启超,是那个“戊戌变法”的主角儿,是那个“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是那个以天下为己任,任侠仗义的任公,更是那个“朝受命而夕饮冰”为国担忧,心焦如焚的饮冰室主人,这样的一个人注定是不平凡的,注定有着无穷的魅力,果然,我们的梁实秋先生记下了这个人,(板书:用红色笔三角号勾画题目中“记”字),(布置任务)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和你的小组分享一下“梁任公的演讲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看一看用了什么方法,又体现了任公怎样的气质和修养”生:(起立聚在一起,交流讨论5分钟,教师参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执教者:广东省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容理诚执教对象:广东省罗定市廷锴中学高一学生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向学生):请大家再说一句“各位老师好”!生:各位老师好。

(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要求:一、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二、你必须使用麦克风,不用麦克风不说话。

记住没有?生:记住了。

师:现在我们看看文章的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是梁实秋。

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人物,同学们了解吗?谁来介绍?噢,沈浩同学。

生:在我的印象中,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是变法的策划……师:仅仅是变法的策划者吗?什么变法?生:百日维新。

师:百日维新是什么变法呢?生:……(其他生:戊戌变法)师:邓丹霞同学,你还想补充吗?生:他是广东新会人,他是康有为的徒弟。

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

师:好,补充了一些答案,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欧英,除了他们的答案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对梁任公?生:他曾经在政治、军事、哲学和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学、音韵学方面做过演讲,还和他的师傅康有为,一起倡导过变法维新。

合称为康梁。

师:很好。

大家看看下面的注释。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那么我们这里梁任公是他的什么?生(齐):号。

师:好,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室”是他的书斋,也是他居住的地方。

广东新会人,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全集》,这是课本上一个简介,和刚才我们同学们搜索的资料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梁启超先生的一个概况。

梁实秋是谁?有同学知道吗?举手!好,唐建波同学。

生: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志华,浙江杭远人(生笑),生于北京。

师:浙江什么地方人?生:浙江杭县人。

师:是杭县,(笑)要读准,不要搞错了地点。

好,同学们,其实梁实秋是个大人物。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介绍了,他还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

还有一点。

在历史上,他和鲁迅发生过……生:激烈的争论。

师:对,争论。

当时他很年轻,才20多岁。

鲁迅大他22岁,发生了争论。

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谈到了梁实秋。

梁实秋的身体很健康,所以呢,一直活到了84岁。

他的著作也很多,今天,我们不多介绍了。

我们看,“二梁”都是大人物,今天学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啊。

下面,我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呢,可以默读,但要思考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好,现在读课文。

(范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师:下面,我请同学们把文章再默读一遍,还是思考一下:一,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吗?这是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这篇文章有具体内容,你能用若干句话,把每个具体内容写出来吗?现在我们来完成这两个任务。

我再重复一遍,用一句话把主要内容写出来,用若干句话,把具体内容写出来。

有一个技巧,先要做的是,把每一段标上序号。

开始!(生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师:(巡视,交流)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

很快啊。

好,同学们,停下笔来。

其实我们做的这个,叫做小作业吧,是一次概况能力的训练。

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把主要内容写出来。

哪一句话?生:(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师:对,同学们很聪明,题目就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呢?那就是每一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我们来看看。

我看到有些同学很快就在书上写下来了。

我建议能写在书上的尽量写在书上。

天头地头把它写满,字里行间都把它写满。

这是最好的。

好,我们来看,第一段讲了什么?第一段讲了什么?生:深刻的印象。

师:对。

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齐)。

作者对比了其他人,是哪些人呢?生(齐):显宦,师:对,“显宦”、“叱诧风云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唯有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讲什么?生:演讲稿。

师:对。

他的演讲稿。

以及读和听之间怎么样?趣味和想法。

好,第三段,讲什么?这是一段很精彩的肖像描写,写梁启超先生的?生:……形象以及自己的印象。

师:好!第四段讲什么?。

生:开场以及自己的印象。

师:对。

师:第五段讲什么?生:古诗。

师:一首古诗。

什么古诗?生:《箜篌引》……师:对,再读一遍……《箜篌引》(师正音)《箜篌引》是乐府,乐府知道吗?《乐府· . 相和歌辞》。

这首诗很短,是不是啊?我们再来看,第六自然段。

师:讲了什么?是谈梁启超朗诵这首古诗的效果,给大家的印象。

另外,作者触景生情,在什么地方?生:(齐)茅津渡师:对,茅津渡,“渡”是什么意思?生:渡口师:渡口。

好,第七自然段讲什么?生:梁启超的……师:用四个字概况。

生:博渊……师:对,博闻强记。

这一段也有描写,是不是啊?什么地方用了描写啊?用手指敲他的秃头。

这一段描写很生动。

第八段。

讲了什么?生:讲演变成了表演。

师:讲演变成了表演。

那么,从里面我们看出梁启超先生的什么性情。

生:率真。

师:他的率真,是不是啊?另外他还有一种情怀。

什么情怀?生:爱国……师:对,爱国的情怀。

待会在这里我们会谈到有些问题。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的作品。

孔尚任有没有听说过啊?生:没有师:没有啊。

孔尚任,孔子的64代孙,《桃花扇》,好像是写爱情,事实上是写兴亡之事——国家兴亡之事。

如果大家有空的话,读一下《桃花扇》的剧本就好了。

《桃花扇》还有小说啦,叫做“话本”。

好,再来看第九段。

讲什么?生:演讲的……师:对,演讲的效果或作用。

是不是啊?第十段讲的是什么?生:(议论中)生:实际上是评价,还有……生:写作的缘由。

师:是不是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十段在全篇里有什么作用?生:(讨论)师:起什么作用?第十段在全篇起什么作用?张如讯同学。

生:第十段是拿来总结上文的,表现出作者对梁启超的赞美。

师:是的,同学们,第十段实际上就是全文的……生:总结。

师:还有?生:……师:主旨。

好,请坐。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哪里,就如第十段所讲,他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个?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用我们自己的话讲一下。

生:像梁启超这样有学问,有文采的,有热心肠的学者当代已经很少了。

师:所以……生:我要把我从前的经历记下来给大家看。

师:好,我们这一段时间做了两件事。

第一,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我们用十句话概括了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我们对第十段做了简洁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它“就是文章的(生齐)主旨”。

现在,我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下面我们做这样的一件事:阅读思考,质疑问题。

我想让同学们把这篇文章再阅读一遍,提出一些问题。

质疑,也就是提问题。

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希望同学们记一下。

第一,不理解的地方;第二,自己的见解。

自己有什么见解啊,对这篇文章?好,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的见解。

现在开始阅读。

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自己思考,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进行交流,马上交流。

还可以和后边的同学展开讨论,马上讨论。

我们争取通过交流和讨论,把这些小的问题解决掉。

大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除了和同学交流,当然还可以和我交流(学生笑)。

(学生阅读,师巡视指导)师:好,同学们,我巡了几圈。

知道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第一,为什么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一开头要引用《箜篌引》这首古诗;第二,梁任公先生为什么要引用《桃花扇》?好,我来给大家做一个讲解。

我可能比大家先读点书,知道的内容要多点。

我们先把《箜篌引》这首诗读一遍,不管你是真懂、假懂,真情感、假情感,先把它读通。

《箜篌引》一二……生:(齐读《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我们这样读的话,我不会被感动的。

梁启超先生也不会像我们这样很平淡的念经一样的读过去。

公元前两百年,朝鲜,我们现在讲的朝鲜,就在那里啊。

叫“朝鲜津”的地方,有一个人叫子高。

子高早晨起来,划船出去。

原文叫“刺船而行”,刺,刺刀的刺。

突然见到一个人,“白首”,头发是白的。

“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入”。

“乱流”,河水汹涌啊。

“其妻随而止之”,他的妻子在后面跟着他,要制止他。

“不及”,赶不上他,追不上他。

后来这个白首狂夫,怎么样?“堕河而死”。

“堕”,会写吗?“堕落”的堕,会写吗?生:会。

师:好。

梁实秋先生犯了一个错误,他引错了那个字。

他引成什么呢?引成了“渡河而死”。

大家把它改过来,改成“堕河而死”。

“堕河而死”不是“渡河而死”啊!“白首狂夫”的妻子就非常悲痛,拿着那个箜篌——箜篌是一种乐器,半月形的,中间竖着好多弦——就坐在那里,弹唱了这首歌。

这就是他妻子唱出来的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然后,子高就将这个白首狂夫妻子的歌告诉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叫做丽玉。

丽玉又把这首歌传出去,于是就有了《箜篌引》这首诗。

它的动人之处在哪里呢?我们想一下,梁启超先生经历了戊戌变法。

这首诗的第一句“公无渡河”,这是妻子劝他的丈夫,你不要过河,为什么呢?因为一过河就意味着死亡。

生:死亡……师:第二句“公竟渡河”,这是指责他的丈夫,你这个家伙竟然去渡河。

她说,不能渡,你还要去渡,为什么?这个“竟”,太有味道了。

“公竟渡河”!第三句“堕河而死”,这是讲他渡河的结果,你堕到河里了,结果怎么样?生:死了。

师:死了。

你明明知道要死,还要去渡河?一千种不死的理由给你,但战胜不了一个死的冲动。

你居然要去渡河,结果就是“堕河而死”。

最后,又想起前面。

他说“其奈公何!”这句话,我们怎么翻译?“我对你有什么办法呢?”。

“其”这个语气词摆在前面,我有什么办法,你居然是这样一个人。

她感到困惑,你明明知道渡河会死,你为什么还要去渡河呢?为什么会这样去奔赴死亡呢?有学者研究这首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说为什么? 他明明知道渡河会死,还要去渡河,为什么?生:……师:因为他,他已经是非正常啦。

生:(笑)师:这叫什么,精神病,疯狂,疯狂!但是有的学者把这疯狂讲得很美。

他怎么说,他说“强大到疯狂的人格的力量”,搞到我们听得懂又不懂,什么“强大到疯狂的人格的力量”?就是疯子嘛,他疯了嘛,所以他才不怕死。

正常人肯定就不去渡河了嘛。

但是我们看,梁任公为什么在前面引用这首诗呢?什么样的背景呢?生:……戊戌变法。

师:是啊。

有了戊戌变法这个背景,我们就理解了。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他经历了变法的许多动乱:追捕、逃亡、淋漓的鲜血。

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难怪他要引用《箜篌引》。

第二,为什么要引用《桃花扇》?他从讲演变表演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叹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的行为,都是因为读《桃花扇》而来的呀,是不是?特别是那一段“高皇帝,在九天……”,这个地方,噢,梁实秋先生又引用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