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

合集下载

情绪与意志力探索情绪对意志力的调节作用

情绪与意志力探索情绪对意志力的调节作用

情绪与意志力探索情绪对意志力的调节作用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意志力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情绪是个体对某种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志力则是个体在追求目标时的决心和执行力。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对意志力的调节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索情绪对意志力的调节作用,并且分析其在个人行为、社交互动以及认知功能上的影响。

一、情绪对个人意志力的调节作用1.1 情绪对目标设定与毅力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个体对目标的设定和坚持追求的毅力。

积极情绪往往能够激发个体积极向上的目标,并且保持较高的毅力,以达到目标。

例如,当个体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下,他们更容易设定并且坚持追求挑战性的目标。

相反,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对目标设定的消极与动力的降低,从而影响意志力的发挥。

1.2 情绪对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意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抑制控制能力,即个体在诱惑面前能够抑制冲动行为并专注于目标。

情绪对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发现,负面情绪往往降低了抑制控制能力,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例如,当个体处于沮丧或愤怒的情绪中时,他们对目标的专注力降低,很可能无法有效地抑制冲动行为。

相反,积极情绪则有利于抑制控制能力的发挥,提升个体的意志力。

二、情绪对社交互动中的意志力调节2.1 情绪对人际关系中的意志力调节情绪对社交互动中的意志力调节作用可以解释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研究表明,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与意志力密切相关。

例如,当个体处于积极情绪中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良好的社交技巧,更有耐心去倾听他人并维护人际关系。

相反,当个体处于负面情绪中时,他们往往更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缺乏耐心和感恩之心,降低了意志力在社交互动中的表现。

2.2 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情绪对领导力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领导力是一种必需的意志力表现形式,而情绪则对领导力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绪能够提升领导的自信心和决断力,使其更有能力激发团队成员的意志力,并使整个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执行力。

普通心理学意志练习题

普通心理学意志练习题

普通心理学意志练习题一、选择题A. 意志准备阶段B. 意志执行阶段C. 意志评估阶段D. 意志反馈阶段A.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B.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C.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他人的意见D.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在决策时,能迅速作出决定A. 抑制B. 冲动C. 注意D. 情绪二、填空题1.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意志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在意志行动中,________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决定,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三、判断题1.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2. 意志坚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不受外界干扰。

()3. 意志品质是先天形成的,与后天教育无关。

()四、简答题1.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 请列举四种意志品质,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五、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下定决心要提高成绩,于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课程难度大、同学邀请出去玩等。

请根据意志行动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明在提高成绩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六、名词解释1. 意志力2. 意志自由3. 意志坚定性七、论述题1. 论述意志与认知、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试述如何通过意志训练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分析影响意志品质形成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八、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的来访者因为缺乏意志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请你设计一个提高意志力的训练方案。

2.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九、连线题A. 坚韧性1. 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B. 果断性2. 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放弃C. 自制力3.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遵守社会规范D. 独立性4. 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意见十、综合分析题材料:某研究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意志品质普遍优于不锻炼的人。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资料

公共课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题型及分数分布: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1、概念: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填空、判断、选择):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

行为是对情境的反应;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反应形式是人的言语活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或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是心理的最重要的器官);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生活中,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的例子。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现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人要求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与规律;能维持与调节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的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感情三类。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道德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刺激变量、个体变量、反应变量。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一、名词解释1.具体形象思维答: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2.爬山法答: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3.创造性思维答: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4.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5.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

6.应激答: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7.意志答: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8.随意运动答:意识支配下受大脑皮层运动区直接控制的躯体运动。

9.双趋式冲突答: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

10.挫折答: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二、填空3.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__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___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4.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纽厄尔和西蒙(1972)认为__算法___和__启发法___是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

一般认为,它的综合包括_粘合、夸张、典型化和__联想___的过程。

6.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但注意作为一种它和外部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7.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并提出了许多信息处理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选择性注意理论和资源分配理论。

8.在知觉“双关图”中能够明显觉察到注意的__起伏,这种现象与感觉器官的___适应有关。

普通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清单-9

普通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清单-9

普心简答及论述题总结第一章1、心理现象的包括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页)2、心理过程的包括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3、个性心理包括的方面及其相系互系(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本全93)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本全5)第二章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一本全15)2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普心23)3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一本全14)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 (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

强化:*奖赏*惩罚第三章1意识的基本特征(一本全20)2意识的产生及发展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劳动的产生和发展,人类从原来的自然群体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3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一本全21)第四章注意1、注意的基本特征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本全36)3、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答:1过滤器理论。

代表:布鲁德本特。

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按照全或无的工作法则,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

2衰减理论。

代表:特瑞斯满。

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事实上没有完全阻断只是被衰减。

3完全加工理论。

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模式识别之后,加工受阻在于人不能记住无限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厚的结果的能力。

4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

资料限制是指执行作业时受资料的质量问题限制。

智源限制是指注意是有限的心理资源。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所谓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称心理活动。

它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这三者的统一。

一个心理过程是由多个心理状态组成的心理活动整体。

在研究心理过程的特点时,通常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过程四种基本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这些过程具有目的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例如,你能根据自己对火的感觉选择火柴,再将火柴盒分成两部分,按正确的顺序摆放,然后用火柴点燃报纸,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并说出你的判断和解释。

这里,你的思维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对火的颜色、光泽、形状、声音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其次,你还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动机、注意力、感觉、记忆等)有所评估,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主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态度体验,如高兴、喜悦、快乐等。

例如,小红因为看了一本笑话书,非常开心,她会尽情地大笑,这就是情绪的体验。

心理状态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根据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心理状态分为自我状态和非自我状态。

例如,人们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此时他的自我状态处于非自我状态,属于心理问题。

而如果此时能够学会自我鼓励,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那么此时的自我状态即为自我状态,这就不属于心理问题。

再如,心理状态是一种自动化了的反应,比如“愤怒”、“害怕”等等,但是当遇到相应的危险,或是环境变化等情况时,人们仍然会有情绪反应。

这样,上述这些心理状态便都属于自我状态。

此外,根据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心理状态分为稳定的和变化的。

例如,一个人经过努力已达到了目标,此时的心理状态称之为稳定的;而当某种刺激因素再次出现,以至于原来的平衡被打破,此时的心理状态就称之为变化的。

总之,一切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决定的、能够影响主体身心活动的客观事物,均可以作为心理状态的客体。

普通心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心理现象和行为B. 心理现象和生理机制C. 行为和生理机制D. 心理现象、行为和生理机制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A. 认知、情感、意志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D. 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好奇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7.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即遗忘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______。

8. 心理测量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和______。

9. 情绪的ABC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______来学习新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2. 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试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4. 分析并讨论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某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请分析可能的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D5. C二、填空题6. 心理现象行为7. 减慢8. 心理测量心理评估9. 艾利斯10. 观察学习三、简答题11.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主要涉及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使用。

它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行为。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1.心理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在实际上: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学生);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教育层面);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教师)。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简述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体的心理倾向性不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气质也有好动与喜静,性格有自信与自卑等。

5.简述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6.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在研究内容上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主题10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简述学前儿童自制力发展的特点。

自制力是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意志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学前儿童的自制力比较弱,大多不善于控制、支配自己的行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3 岁幼儿自制力很差,行动中冲动性行动占主导地位,言语指导和诱因对自控无明显作用,常有语言与行为脱节现象的发生。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4~5 岁幼儿的自制力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诱因开始具有较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对行为的自控还很不稳定;5~6 岁的幼儿能比较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动,努力使之符合集体的行为规则和成人的各项要求,自制力得到明显发展。

5~6 岁的幼儿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但是还做不到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

③延迟满足是学前儿童自制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延迟满足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2. 简述意志活动的特征。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简述意志、认识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其次,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来解决。

②意志与情感:情绪情感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对情绪情感的直接控制。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包括认知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也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

二、材料分析1.案例中可以看出文文表现出缺乏意志,影响意志品质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经历等,其中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理想、信念等。

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心理世界。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心理学研究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存储和表达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1. 感知: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光、声、味、触等,然后经过加工和编码,形成对外界信息的知觉。

感知直接影响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 注意:注意是一种有意识地选择与集中精力处理某些信息的心理过程。

人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需要通过注意力来筛选和集中处理重要信息,同时抑制不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认知和理解。

3. 记忆:记忆是人类对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它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通过记忆,人们能够获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对现实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

4. 思维: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

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决策和行动。

5. 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将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以传递的信息。

语言的运用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丰富人的心理世界。

二、情感过程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和评价,它包括情绪、情感、情感情绪调节和情感智力等多个方面。

1. 情绪:情绪是短暂的、强烈的、由某种刺激引起的心理状态。

它通常包括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基本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情感:情感是相对持久的、针对特定对象的评价或态度。

它包括喜爱、厌恶、信任、敌意等多种类型,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情感情绪调节:情感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在认知和情感上的自我调节能力。

它包括情绪的调节和应对策略的选择,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1、试述心理现象的结构。

22、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第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的心理也是脑的反射。

第二、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①客观事物作用于脑,在脑中留下事物的映象这就是心理反映。

即心理现象。

②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

脑不会独自产生心理,客观事物作用于脑,才实现反映的机能,才能把客观事物转变为主观映象。

没有客观现实,心理就不可能存在。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人类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第三、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从内容讲是客观的,从表现形式讲是主观的。

②人的心理是人脑的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当前心理状态等在反映事物中起重要作用,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特点,形成个别差异。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反映,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事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反映。

③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第四,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

①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人们彼此交往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客观世界作为心理的源泉,脑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器官,两者相遇合才产生心理,这种遇合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②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随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③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来检验。

实践是真理性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心理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举例如下:1、当有人在你面前提到蛇,你可能会感觉到恐怖,或者其他的情绪情感产生,这种心理活动是源于你以前对于蛇这种动物的某种认识。

但是也许其他人提到蛇不会有这样的反应,反而觉得很喜爱,那是因为蛇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对于它的主观反映不同。

2、你无意中听到你的同事提到你的名字,你内心会有某种反应,也许你觉得她是在说你的坏话,因为这位同事经常在别人背后说坏话,你产生这样的心理活动,是因为你的同事在现实生活中给与你的某种印象,让你产生了一个主观上的认识,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1)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作家塑造一个典型的文学人物形象,画家创作一幅图画,都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出这个人物或这幅图画的画面,这种构思的过程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______的,所以叫形象思想象维。

2、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______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______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4、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______,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5、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

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______的,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

6、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______。

7、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______特点。

8、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______进行加工的思维。

9、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______、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10、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______,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艺术思维。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

心理学考点_资格认证考试-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考点_资格认证考试-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考点名词解释: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他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是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用差别感觉阈限度量。

(对辨别两种同类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明适应:又称光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瞬间感到光线刺眼,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才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现象称为明适应。

闪光融合现象:假如有多次闪光刺激,并且间隔时间足够短,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人眼则不再将其分辨为单个闪光,而将其感觉为一个稳定的连续光,这种现象叫做闪光融合。

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继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刺激信息呈现以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记忆。

表象: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分数:4.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的心理是( )【西南大学2014】(分数:2.00)A.脑的机能的体现√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解析:解析: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这种映像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论述:心理学诞生之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个学派的观点之争如何促进了心理学发展?【北京师范大学2015】(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多个心理学的流派纷纷登场,包括:①构造主义。

以冯特、铁钦纳为代表,将内省和实验相结合,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精神分析。

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以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实践经验为来源,强调人们应该研究无意识经验。

③机能主义。

以詹姆斯和安吉尔为代表,反对将意识进行切分,强调意识的过程性和功能性,重视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

④行为主义。

以华生、斯金纳为代表,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见的行为,反对内省,强调实验。

⑤格式塔学派。

以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勒温为代表,反对将意识分为元素,强调意识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四、影响记忆的因素 1 时间因素 2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有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学习程度 相同,识记材料越多,遗忘越快。 3 学习的程度
过度学习优于低度学习 4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5 识记者的态度
学习者对于识记材料的兴趣、态度
五、提高记忆水平 1 组织有效复习
3.影响痛觉的因素
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损伤程
度、疾病种类。
2)心理因素—
▲个人过去的经验:儿童早期疼痛
的经验以及对即将发生疼痛的不
安心情,对手术的恐惧可能使疼
痛加重。
▲对当前致痛损伤的态度与评价: 前线伤员的疼痛32%用吗啡,后方医 院伤员的疼痛83%用吗啡。 ▲分心(分散注意力):痛觉可以由 同时给予的其他刺激而减轻或改变。 ▲暗示:人们常常受到暗示而使痛觉减 轻或加强。
3、再认与再现(回忆) (recog nition ad reproduction)
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 提,又是检验保持的指标。提取信息的过 程。
(二)按信息论观点解释
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根据信
息保留的久暂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
段都包括编码、贮存、提取等环节。
人常常是无意识地填满缺少的那部份鸿沟
,而知觉为完整的形象。这其中,各个组
成部份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强的成分(关
健部份)决定知觉的完整性,由于各部份 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会知觉为不同整体。
例:同样7个音阶,高度变,整体不变; 如果顺序、音程、长度变,整体 (曲调)就会发生变化。
2. 知觉的选择性
① 思维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
特征的反映

教育学教育理论-情绪与意志

教育学教育理论-情绪与意志

教育理论-情绪与意志(总分:14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

(分数:2.00)A.克服困难B.随意运动√C.兴趣爱好D.意志自由解析:2.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

(分数:2.00)A.愤怒B.激情√C.应激D.心境解析: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分数:2.00)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解析:4.情绪所反映的是( )。

(分数:2.00)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解析:5.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分数:2.00)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解析:6.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

(分数:2.00)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解析:7.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

(分数:2.00)A.盲目性√B.散漫性C.顽固性D.动摇性解析:8.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

(分数:2.00)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解析:9.情绪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分数:2.00)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解析:二、{{B}}辨析题{{/B}}(总题数:6,分数:36.00)1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兴趣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1.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技巧]

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技巧]

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共同构成了心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的侧面。

心理过程的这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统一的关系。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知的,又是情绪的,也是意志的。

任何意志过程都包含有认知成份和情绪成份,任何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也都包含有意志过程。

一、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一)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意志活动受目的的支配,这种目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意志过程与其它心理现象一样是反映外界客观事实的,是人的认知活动的结果。

人的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们的意志活动和目的也就越有意义和价值,越有可能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并坚持实现这一目的。

相反,一个人对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不足,就很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对自己确定的目标也会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就难以提出适当的策略和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意志是在认知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切随意的、有目的的认知过程,如学习一种新技术、观察一个事物、了解一个事件等,都要求人的意志努力,也都是意志活动的过程。

可以说,没有意志活动,就不会有深入完全的认知过程。

坚强的意志力会使人勤奋地学习和工作,使人不畏艰险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退缩,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有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知活动。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过程的关系(一)意志过程受到情绪过程的影响。

情绪渗透在人的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人总是在对事物持有一定的态度、抱有某种倾向的情况下进行意志行动的。

人的情绪过程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既能鼓舞意志行动,也能阻碍意志行动。

当某种情绪对人的行动有激励和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就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热情、兴奋、激动、愉快等积极情绪都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

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情绪情感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动力和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情绪与情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现实,而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反映。

当我们遇到某种刺激时,便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悲伤、紧张等。

同时,情绪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

所以说,情绪情感是认识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

一、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凭借意志力去克服阻碍,他必须借助于一些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因此,情绪对行为有着动机性的影响。

二、心理学家们发现,任何一个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受其它心理过程制约和影响的。

三、情绪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直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情绪情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认知效率。

四、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也就影响了人的认知活动的效率。

五、在对自己、他人的情绪进行评价时,每个人又都会出现相当程度的主观偏差,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评价标准来纠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

六、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正向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七、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的情绪会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认知活动的效率。

八、不良的情绪状态会导致对认知过程的干扰和抑制。

九、消极情绪的干扰或者障碍往往会使个体的认知活动陷入僵局或出现混乱,以致产生错误的判断。

情绪状态能够调节认知活动。

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动力机制推动活动进行。

但是,这种动力机制不能离开认知过程而单独地发挥作用,即不能离开人的情绪情感。

因为只有情绪情感才具有动力作用,它直接作用于认知过程的始动机,并对认知活动起着间接的、加速的作用。

因此,对于情绪情感的特征,人们常用“情绪动力”、“动机性”、“动机作用”、“心境”、“心境状态”等术语来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意志是在认知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切随意的、有目的的认知过程,如学习一种新技术、观察一个事物、了解一个事件等,都要求人的意志努力,也都是意志活动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意志活动,就不会有深入完全的认知过程。坚强的意志力会使人勤奋地学习和工作,使人不畏艰险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退缩,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有全面、系志坚强的人,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够化悲痛为力量,把困难转化为动力,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不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相反,意志薄弱的人,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成为情绪的俘虏,使行动背离了目的,而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只有锻炼出坚强的意志,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困难,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一、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一)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意志活动受目的的支配,这种目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意志过程与其它心理现象一样是反映外界客观事实的,是人的认知活动的结果。人的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们的意志活动和目的也就越有意义和价值,越有可能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并坚持实现这一目的。相反,一个人对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不足,就很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对自己确定的目标也会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就难以提出适当的策略和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
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共同构成了心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的侧面。心理过程的这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统一的关系。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知的,又是情绪的,也是意志的。任何意志过程都包含有认知成份和情绪成份,任何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也都包含有意志过程。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一)意志过程受到情绪过程的影响。
情绪渗透在人的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人总是在对事物持有一定的态度、抱有某种倾向的情况下进行意志行动的。人的情绪过程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既能鼓舞意志行动,也能阻碍意志行动。当某种情绪对人的行动有激励和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就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热情、兴奋、激动、愉快等积极情绪都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相反,像冷漠、困惑、忧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甚至可能会动摇和销蚀一个人的意志,使人的意志行动最终不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