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大黄实验报告

大黄实验报告

大黄实验报告大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探讨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发现,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同时,大黄还可用于治疗便秘、肝病和炎症等疾病。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大黄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大黄,又称黄连、黄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便利水等功效,被誉为“南方人的良药”。

然而,对于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新鲜大黄根茎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然后,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大黄对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大黄对小鼠的药理作用。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大黄中主要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成分。

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大黄酸则是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的存在为大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大黄对细胞生长和存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大黄中的化学成分对细胞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这为大黄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黄对小鼠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炎和通便作用。

大黄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此外,大黄还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对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可用于治疗便秘、肝病和炎症等疾病。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大黄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为大黄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语:大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大黄的生物学作用和研究进展

大黄的生物学作用和研究进展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大黄的生物学作用和研究进展学生姓名杨祺珉院系名称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名称生物技术班级2006级2班学号2006092038 指导教师严伟完成时间2010年5月大黄的生物学作用和研究进展学生:杨祺珉指导教师:严伟内容摘要:大黄为中国特产,全世界60种大黄中,中国占2/3。

至今,国际上公认我国的大黄医疗效果最好。

通过文献回顾,对大黄的生物学作用,药理作用和大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分析大黄的化学成分,再综合各种生物学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证实大黄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泻下、抗菌、抗炎、保肝利胆、止血、降血脂、抗肿瘤、免疫抑制、抗衰老、治疗慢性肾衰竭、清除氧自由基、趋精神等作用还对胰腺分泌及其消化酶、胃和十二指肠、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各种不同的影响,最后从临床学的抗癌、上消化道出血、咳血(咯血)、感染性病变、尿毒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流行性出血热、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烫火伤、精神病等角度阐明了大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黄有效成分生理作用临床研究Bio-effect and Advancement of the Study on RhubarbUndergraduate:Yang Qimin Supervisor:Yan WeiAbstract :Rhubarb is Chinese specialties,China accounts for 2 / 3 in the over 60 Species of Rhubarb around the world.From now on,it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at chinese Rhubarb has the best medical effe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ac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hubrab.First analys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ubarb,then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ctive ingredients have the action of Purgative, anti-sepsis,anti-inflammatory,regulating the liver and relieving jaundice,stanching and activating blood,lower blood lipid,as a result to treat chronic renal failure,enterogenous lunginjury,developing intelligence and delay aging,immunologic suppression, oxy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psychic entropy and also has influences on the pancreas, stomach,duodenum,urinary system,digestive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 Rhubarb;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acion;clinical application目录1大黄有效成分分析及定量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大黄,是中医药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在中医方面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含多种化学成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色黄而得名。

别名大黄、文军、锦纹、生军、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药用历史悠久,作用广泛,是内服外用皆宜的良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去瘀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痈肿疔疮、水火烫伤、瘀血诸证、湿热黄疸等[1]。

近年来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

大黄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

大黄不仅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大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1.1泻下作用:大黄属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黏膜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从而促进排便。

武玉清等[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小鼠湿粪实验,发现二蒽醌类衍生物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另外,产地与炮制方法均会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

产地不同,大黄化学成份含量会有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化学成份的析出量就会有差异,故影响其泻下作用。

1.2 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

大黄抗菌谱较广,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大黄素还具有一定的杀真菌作用。

大黄体外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杀病毒效应[3]。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大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一直以来都备受医药学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黄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来源、化学成分以及传统中医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

随后,将重点阐述大黄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利胆、泻下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还将对大黄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进行探讨。

通过对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医药学界的同仁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期进一步推动大黄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和确认。

大黄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它含有的蒽醌类化合物,特别是番泻苷,能够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大黄酸蒽酮,刺激大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泻下的效果。

这一作用对于治疗便秘、肠道积热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

大黄还具有抗菌作用。

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鞣质等,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这种抗菌作用使得大黄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再者,大黄还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抗炎作用使得大黄在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肝炎、肾炎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黄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大黄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方面,大黄的药理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尽管大黄的药理作用广泛,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一种进行性丧失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综合征。

目前,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和药物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

大黄入药的主要部位是其根和根茎。

传统上,大黄经过炮制后有更好的药效,并且相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

研究发现,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肾损伤、促进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改善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明确了大黄及其炮制品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大黄酚、大黄苷等活性成分可以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过程。

一些研究还发现,大黄及其炮制品可以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数,促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恢复。

目前关于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大黄及其炮制品作为传统中药,具有一定的潜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由于相关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并发现更好的应用方法和适应症。

大黄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大黄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大黄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它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便秘、清热泻火、祛风湿、解毒等。

目前,在大黄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黄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黄含有大黄素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蠕动频率,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从而改善排便困难和便秘症状。

大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如与芒硝合用可以增加泻力,与枳实合用可以治疗肠道积热引起的便秘。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清热下火,对于湿热痰热壅盛引起的便秘也有一定疗效。

其次,大黄在清热泻火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中医理论认为,湿热是血热过盛或脾胃湿热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而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调理体内湿热。

大黄可与黄连、黄芩等清热药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等。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火热疮疖、口腔溃疡等病症。

此外,大黄还有一定的祛风湿作用。

大黄中所含的大黄素具有祛风活络的作用,可以舒缓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

因此,大黄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等与湿气有关的病症。

在大黄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上。

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其中的大黄素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大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大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总的来说,大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应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它在治疗便秘、清热泻火、祛风湿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一些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大黄(Rheum palmatum)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蒽醌类化合物等。

本文将对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的根部是其主要药用部位,主要含有大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

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极强的泻药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则是大黄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大黄素具有强烈的泻药作用,能刺激结肠运动及分泌,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此外,大黄素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多种癌症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二、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1. 消炎作用:大黄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2. 抗菌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作用,对某些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大黄素通过影响细菌的细胞膜透性和DNA复制等机制,发挥其抗菌作用。

3. 润肠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能够增加肠道分泌液,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此外,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4. 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症细胞线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多药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5. 抗病毒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研究发现,大黄素通过抑制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等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三、总结大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

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27卷㊀第1期2018年3月青㊀海㊀草㊀业QINGHAIPRATACULTURE㊀㊀㊀㊀㊀㊀Vol.27.No.1㊀㊀㊀㊀㊀㊀Mar.20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60068;),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No.072020320),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No.Z2016090)㊂文章编号:1008-1445(2018)01-0047-05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李锦萍,刘力宽,杨春芳,左文明,李成慧(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㊀西宁㊀810008)摘要: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㊁胃㊁大肠㊁肝㊁心包经㊂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㊁蒽酮类㊁二苯乙烯类㊁鞣质㊁有机酸及多糖类等㊂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㊁抗菌㊁抗炎㊁抗肿瘤㊁改善肾功能㊁利胆㊁保肝㊁利尿㊁抗凝血㊁促智㊁抗衰老㊁清除氧自由基㊁免疫调节㊁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㊂关键词:大黄;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㊁唐古特大黄(Rh.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统称㊂具有泻下攻积㊁清热泻火㊁凉血解毒㊁逐瘀通经㊁利湿退黄之功效㊂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1]㊂掌叶和唐古特以及药用三种大黄中,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最高[2]㊂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㊁蒽酮类㊁鞣质㊁茋类和多糖报道较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泻下㊁抗菌㊁止血㊁利胆㊁抗肿瘤㊁抗凝血等㊂本文根据近年来有关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能有所启示和帮助㊂1㊀化学成分1.1㊀蒽醌类成分目前,在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以蒽醌类研究最多㊂蒽醌在大黄药材中含量为1.5% 4.0%,是药典控制的指标成分[3]㊂蒽醌类成分分为游离型蒽醌类和结合型蒽醌类㊂游离型蒽醌类成分包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素甲醚㊁土大黄素㊁异大黄素㊁虫漆酸D等成分[4]㊂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主要有大黄酸苷A D㊁大黄酸葡萄糖苷㊁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㊁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㊁大黄素葡萄糖苷㊁大黄酚葡萄糖苷等成分[5]㊂其中,药用大黄研究末分析出含有大黄酸苷类成分[6],另外,Lin等[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法测定出种新的蒽醌类成分:aloe-emodin-ω-O-β-D-glucopyranoside及ω-hydroxy-emo-din㊂1.2㊀蒽酮类蒽酮类成分是大黄的特征性成分之一,目前已发现27种蒽酮类成分[8]㊂蒽酮(rheidon)AC,掌叶二蒽酮(palmidin)A C和番泻苷(senno⁃side)A F等[9]㊂Babu等[10]新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蒽酮酯类成分revandchi⁃74none-1,revandchinone-2及蒽酮醚类成分re⁃vandchinone-4㊂1.3㊀二苯乙烯类Matsuda等[5]报道了大黄属中的土大黄苷,piceatannol3'-O-Glc,rhapontigenin等24种二苯乙烯类成分㊂已经发现大黄中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㊁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㊁4,3',5'-三羟基茋-4(6ᵡ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等,而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11]㊂Nonaka和Lin等[12]发现了大黄中res⁃veratrol-4'-O-β-D-glucopyr-anoside,resveratrol4'-O-β-D-(6ᵡ-O-galloyl)-glucopyr-anoside及resveratrol-4'-O-β-D-(2ᵡ-O-galloyl)-gluco-pyranoside等茋类化合物㊂此外还有反-3,5,4'-三羟基苯乙烯基-4'-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的研究报道㊂1.4㊀有机酸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化合物㊂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㊁根中㊂有研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大黄中存在多种挥发性成分,以棕榈酸㊁亚油酸㊁十二酸等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为主㊂此外,还有gallicacid3-O-β-D-glucopyranoside,gal⁃licacid4-O-β-D-glucopyrano-side,gallicacid[7]等有机酸类成分㊂1.5㊀鞣质类鞣质是存在植物体内的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酚类化合物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分离得到40余个化合物[7,13]㊂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14]㊂鞣酸等是良好的自由基活性氧的清除剂,但大黄清除活性氧的作用与这些组分中哪些成分相关尚须进一步研究;国外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表明,经各种层析从大黄水提物中得到一淡褐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约2800的缩合型鞣质,其结构为部分酰化的pro-cyanidin8聚体命名为RG-鞣质㊂根据报道RG-鞣质是大黄趋精神作用的主要成分[15]㊂1.6㊀多糖类多糖类是大黄的另外一类重要组分[16],据张思巨等研究发现[17],大黄根和根茎中含有DHP-I酸性多糖和DHP-2酸性多糖,TLC和GC分析表明2种多糖的糖组成完全相同,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㊁葡萄糖醛酸㊁半乳糖㊁半乳糖醛酸㊁鼠李糖㊁木糖㊁阿拉伯糖㊁来苏糖等成分组成㊂1.7㊀苯丁酮类到目前为止,日本学者从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中已分离得到6种苯丁酮类[7]:lindleyin,isolindleyin,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6ᵡ-di-O-galloyl)-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O-galloyl-6ᵡ-O-cin⁃namoyl)-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O-galloyl-6ᵡ-O-p-cinnamoyl)-glucopyr-anoside㊂1.8㊀萘衍生物类根据相关报道,在药用大黄分离到萘类3个:6-甲氧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㊁6-甲氧基-2-乙酰基-3-甲基-1,4-萘醌-8-O-β-D-葡萄糖苷㊁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在唐古特大黄分离到萘类3个:6-甲氧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㊁6-甲氧基-2-乙酰基-3-甲基-1,4-萘醌-8-O-β-D-葡糖苷㊁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㊂此外,还有萘苷类成分: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以及6'-O-gal-loylsuc-rose㊁1-O-galloyl-β-D-glucose等酰基糖苷类化学成分[6]㊂1.9㊀正品大黄化学成分药典中规定正品大黄为掌叶大黄㊁唐古特大黄㊁药用大黄[1]㊂目前从掌叶大黄根及根茎的7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没食子酸㊁大黄酸㊁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㊁大黄素甲醚㊁番泻苷A㊁番泻苷B㊂尚含有多糖,含量为6.45%㊂唐古特大黄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甲醚㊁大黄降脂素等㊂多年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3种蒽醌总量分别为1.21%㊁2.01%㊁1.62%;野生大黄总蒽醌量远高于栽培大黄为3.64%㊂尚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收率为1.06%㊂药用大黄主要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甲醚㊁土大黄苷[18]㊂2㊀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大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㊁抗菌㊁抗炎㊁抗肿瘤㊁84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改善肾功能㊁利胆㊁保肝㊁利尿㊁抗凝血㊁促智㊁抗衰老㊁清除氧自由基㊁免疫调节㊁毒性等多种作用㊂2.1㊀泻下作用泻下攻积是大黄的主要功效之一,研究表明,大黄作用于大肠的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并以番泻苷A作用效果最强㊂肖荣原认为泻下的有效成分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同时抑制肠细胞膜上Na+㊁K+㊁ATP酶活性,阻碍运转,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促进肠蠕动致泻[19]㊂李锋等[20]研究认为,大黄对结肠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 泻下 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㊂大黄总蒽醌能够有效抑制大鼠结肠AQP4的表达,使其结肠内水含量增加,从而起到泻下作用,大黄素㊁大黄酸可以有效抑制LoVo细胞AQP2和AQP4的基因转录与翻译,大黄素㊁大黄酸通过抑制AQP2和AQP4的表达,使结肠内水含量增加从而发挥泻下效应㊂2.2㊀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铜绿假单胞菌㊁痢疾杆菌㊁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其中对葡萄球菌㊁淋病双球菌最敏感[21,22]㊂大黄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羧基大黄酸㊁羟基大黄素㊁羟基芦荟大黄素㊂目前已知的抗菌机制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㊁脱氨㊁脱氢,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23]㊂2.3㊀抗炎作用大黄能清除组织和血浆内的炎性介质,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㊁白细胞介素和内毒素水平[24]㊂大黄对慢性胆囊炎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㊁排泄的功效[25]㊂2.4㊀抗肿瘤作用目前,大黄在抗癌研发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㊂大黄抗肿瘤的有效成分有大黄儿茶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24]㊂贺学强等[26]利用人肝癌细胞系,通过噻唑蓝法研究大黄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发现大黄素可明显下调突变的P53基因和C-myc基因,且其作用明显优于5-氟尿嘧啶(p<0.05),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系的生长和增值,最终使人肝癌细胞系死亡㊂大黄素能抑制酪氨酸磷自身酸化和转磷酸化,阻断HER-2受体 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途径,导致HE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凋亡,且有助于提高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疗效㊂2.5㊀改善肾功能作用大黄可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改善氮质血症,抑制慢性肾功能患者的肾脏代偿性肥大并降低高代谢状态㊂大黄具有改善氮质代谢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大黄鞣质等㊂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醌葡萄糖苷通过抑制肾小球细胞系膜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系膜细胞生长抑制作用㊂临床使用药物尿毒清㊁金水宝㊁肾康等注射液均以大黄为主要成分㊂2.6㊀利胆、保肝作用大黄具有利胆作用,大黄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同时也能够促进胰消化液分泌,具有促进消化㊁利尿㊁降低血清主胆固醇㊁排石的作用㊂大黄能解除胆管括约肌痉挛,增强十二指肠和胆管舒张,疏通胆管和微细胆小管内淤积的胆汁;研究发现大黄有改善肝功,降低血清中TNF-α㊁一氧化氮含量㊁内毒素,并且减少了TGF-β1诱导的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原蛋白的表达,大黄对四氯化碳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小鼠的死亡㊂2.7㊀利尿作用余南才等制备的大黄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利尿的主要作用成分为大黄素㊁大黄酸㊂实验大鼠在给药后尿管蠕动波增强,尿中Na㊁K含量明显升高;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酸均有明显的排Na+作用,利尿作用和Na+排出呈明显的线性关系㊂说明大黄对大白鼠的尿量有明显持续的增加作用㊂3㊀结语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的大黄,其化学成分研究已经从蒽醌类㊁蒽酮类扩大到二苯乙烯类㊁鞣质㊁有机酸及多糖类㊂大黄所具有的独特生物活性及调剂胃肠功能,止血及保肝等方面的理化作用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和肯定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黄所具有的抗菌抗病毒㊁增强免疫力及抗肿瘤等新的药理作用,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㊂有研究报道,正品大黄大黄酸含量高为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海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大黄素含量高,可以进行综合开94㊀㊀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等发利用㊂目前,大黄及其有效成分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毒副作用研究较少,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临床安全㊂通过对大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大黄属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 24.[2]曾芳,李媛.大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当代医学,2013,(12):149 150.[3]覃鲁珊,赵海平,赵艳玲,等.大黄蒽醌与鞣质对大鼠肝脏的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698 703.[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28.[5]Matsuda,H,Morikawa,T,Toguchida,I,etal.Antioxidantconstituentsfromrhubarb:structuralrequire⁃mentsofstilbenesfortheactivityandstructuresoftwonewanthraquinoneglucosides[J].BioorgMedChem,2001,9(1):41 50.[6]南海江,许旭东,陈士林,等,大黄属植物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04):690 701.[7]Lin,CC,Wu,CI,Lin,TC,etal.Determinationof19rhubarbconstituen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massspectrometry[J].JSepSci,2006,29(17):2584 93.[8]高亮亮.唐古特大黄㊁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9]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6):1534 1538.[10]Babu,KS,Srinivas,PV,Praveen,B,etal.AntimicrobialconstituentsfromtherhizomesofRheumemo⁃di[J].Phytochemistry,2003,62(2):203 7.[11]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㊃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2,68 69.[12]ChungJG,LiYCLeeYM,etal.Aloe-emodininhibitedN-acetylationandDNAadductof2-aminoflu⁃oreneandar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expressioninmouseleukemiaL1210cells[J].LeukRes,2003,27(9):831 40.[13]KomatsuKNagayamaY,TanakaK,etal.Developmentof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methodforsystematicquantitativeanalysisofchemicalconstituentsinrhubarb[J].ChemPharmBull(Tokyo),2006,54(7):941 7.[14]黄浩.大黄鞣质及相关物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8,(03):199 202.[15]李秀才.大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10):5 8.[16]谢燕,李国文,马越鸣.大黄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09):755 758.[17]张思巨,王岚.大黄多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1):679 681.[18]梁淋渊,甘麦邻,罗燕.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36(01):80 83.[19]肖荣原.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218.[20]李锋,王胜春,王新,等.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J].中国中药杂志,2008,(04):481 484.[21]张向红,程黎晖.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21):76 78.[22]王志玉,许斌,宋艳艳,等.大黄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3,17(2):169 173.05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㊀㊀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等[23]温枫.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03):53 54.[24]李敏,李丽霞,刘渝,等.大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2006,(04):34 39.[25]陈革.大黄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J].中成药,1998,20(10):25 25.[26]贺学强,林鸿,郑宝轩,等.大黄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作用及P53㊁C myc蛋白的表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22.PROGRESSINRESEARCHOF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OFRHUBARBSUNHan-qingetal(TheCollegeofBiologicalandGeographicalScience,KeyLaboratoryofmedicinalplantandanimalresourcesofQinghai,QinghaiNormalUniversity,XiningQinghai810008,China)Abstract:Rhubarbisacommonlyus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inese,itstasteisbitter,cold,spleen,stomach,intestine,liver,pericardium.ThemainchemicalconstituentsfromRhubarbareanthraquinones,an⁃thronesstilbenes,tannins,organicacid,saccharidesandsoon.TheresearcheshaveshownthatRhubarbhastheregulatingeffectsondrainageeffect,antibacterialactivity,antiinflammatory,antitumoreffect,improvingrenalfunction,cholagoguefunction,protectingliverfunction,diuretic,anticoagulantaction,promotingintelligenceandantiagingaction,removalofoxygenfreeradicals,andtherolesofimmuneregulation,toxicaction,aswellasotherpharmacologicalactions.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zerhubarbresearchprogressof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Keywords:Rhubarb;Chemicalconstituent;Pharmacologicalaction;Researchprogress(上接第55页)THEFORAGEGRASSINDUSTRIAL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INDATONGCOUNTYZHANGBao-wen(DatongcountyGrasslandStation,QiaotouzhenQinghai810100,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statusandcharacteristicsofforagegrassindustryindtongcounty,andpointsoutthatinactualproduction,therearesomeproblemssuchassmallscale,lowutilizationrateandimperfectindustrialchain.Itisbelievedthatthedevelopmentoftheforagegrassindustryindatongcountyhascertainadvantagesandpotential.Thefuturedevelopmentofforageindustryshouldactivelyadjustthestructure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ncreasinggovernmentsupport,buildbreedinglinkagemechanism,perfectindustrialchain,Improvetheforageinsurancemechanism,optimizationandreorganizationofresources,Ensurethedistributionchannelsofforagegrass,vigorouslydevelopthemoderngrasseconomy,Toreallyrevitalizeani⁃malhusbandryandincreasetheincomeofthefarmers.Keywords:Datongcounty;ForagegrassIndustrial;Developmentstatus;Countermeasures15。

大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 清 热 泻 火 大 黄 苦 降 . 2 能使 上 炎之 火 下 泄 . 到 “ 底 抽 起 釜 薪” 的作 用 时 延 利日 用 生大 黄治 疗 急 性化 脓 性 扁 桃 体炎 3 采 1
例 : 生 大 黄 9 1 g 以 白开 水 1 0 2 0 取 ~2 , 5 ~ 0 mL浸 泡 , 药 汤 温 度 待
黄 酒 制改 变 了原 药 性 作 用趋 向 ( 降浮 沉 之特 点 ) 原 药性 作 升 和 用 的脏 腑 、 络 ( 经 ) 突 出 了 清 热解 毒 的 功能 。 王 改敏 等㈣ 经 归 。
性 意 义 ( < . ) 高 广 伟 等 【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术 后 患 者 10 P O0 5 对 2 例 应 用 大 黄 治 疗 :0例 行 大 骨 瓣 减 压 血 肿 清 除 术 ,5例 颞 部 4 6 小 骨 窗 血 肿 清 除 .5例 行 脑 室 外 引 流 术 . 前 气 管 插 管 时 直 1 术
疗 急 性胰 腺 炎 2 8例 . ~ 2 3次 , 。7 d d为 1个 疗 程 。结 果 痊 愈 率
11 泻 下积 滞 .
大 黄 能 增 加肠 蠕动 .抑 制肠 内水 分 吸 收 . 促
6 . % . 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于 常 规 治 疗 对 照 组 (21% ) 差 异 有 显 著 意 78 6 显 3 .4 .
的 干燥 根 茎 . 味苦 性 寒 , 脾 、 、 归 胃 大肠 、 、 包 经 , 肝 心 主要 功 效 :
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3 0例 : 常 规 西 药 治 疗 基 础 上 , 用 在 加
生 大 黄 粉 3 , 日 3次 口服 。 g每 1周 为 1 程 结 果治 疗 后 治 疗 疗 组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 F 明 显 高 于 常 规 治 疗 对 照 组 ( < . ) 治 E ) P O0 . 5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1. 引言1.1 慢性肾衰竭的严重性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衰竭而需要接受长期透析治疗,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慢性肾衰竭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慢性肾衰竭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造成体内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血液中毒素堆积,引发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疲劳、食欲下降、贫血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等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透析治疗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导致感染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重大影响。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1.2 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慢性肾衰竭。

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净化人体内部环境。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体内毒素堆积严重,大黄的清热泻火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毒素,减轻肾脏负担。

2. 消肿利水:大黄还具有消肿利水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减轻肿胀症状。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常常伴随水肿症状,大黄的消肿利水作用有助于缓解水肿。

3. 通便泻火:大黄可促进肠蠕动,通便泻火,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常见便秘症状,大黄的通便泻火作用有助于改善便秘问题。

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消肿利水、通便泻火等药理作用,对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重要作用。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中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 正文2.1 大黄对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研究一项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长期服用大黄制剂治疗,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尿量增加,肌酐和尿酸等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大黄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大黄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大黄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大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传统的植物,其治疗功效被广泛认可。

近年来,大黄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人们对其潜在药理学效应的了解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本文将对大黄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大黄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许多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抗肿瘤活性。

大黄中存在的芦丁、大黄甙和大黄酚等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在临床上,大黄和其他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因此,进一步研究大黄的抗癌机制以及其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拓宽癌症治疗的途径。

其次,大黄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黄中的芦丁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也具有促进血管舒张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因此,大黄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治疗机制以及优化其临床应用。

除此之外,大黄在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此外,大黄还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大黄在炎症相关和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未来,大黄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大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学研究,以揭示其药效和作用机制。

其次,大黄的质量控制和提取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大黄的副作用和毒性也需要深入研究,以明确其在长期应用中的风险。

最后,大黄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广泛,以探索其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总的来说,大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通过加强对大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药理学效应,优化其应用方式,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和指导,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源远流长。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大黄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属性,随后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泻下作用、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大黄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并总结其疗效及安全性。

本文还将对大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二、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利胆、泻下等多个方面。

大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等,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其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抗菌和抗病毒方面,大黄的有效成分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大黄还具有利胆作用。

其能够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对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大黄的泻下作用也是其药理作用之一。

其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促进排便,对便秘等肠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利胆、泻下等作用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便秘、肝胆疾病和湿热病等症状。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和大黄酚,它们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已经在临床使用中得到证实。

首先,大黄素是大黄的重要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大黄素可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大黄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具有潜在疗效。

另外,大黄素还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对于肝胆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大黄素,大黄酚也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黄酚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镇痛等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酚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大黄酚还可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大黄酚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对于治疗肿瘤具有潜在的疗效。

此外,大黄酚还可以通过抑制疼痛传导途径,减少疼痛感受,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实现。

研究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通过这些途径的调节,大黄的药理作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尽管大黄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但是在使用中还需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症。

大黄具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等不良反应。

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溃疡。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大黄,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简介
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文
将介绍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

药理作用
1. 润肠通便:大黄含有大量的大黄素,它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 消炎镇痛:大黄中的大黄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炎症性疼痛。

3. 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生长的
作用,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大黄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但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2. 大黄的抗炎作用:一些研究显示,大黄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3. 大黄的解热镇痛作用:有报道显示,大黄对解热镇痛有一定效果,可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症状。

结论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润肠通便、消炎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抗肿瘤、抗炎和解热镇痛等作用,以加深我们对大黄的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医药学报》. 2020;20(5):200-210.
2. 王五, 赵六. 大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研究》. 2019;25(3):100-110.
3. 七八, 九十. 大黄的抗炎和解热作用研究综述. 《中医临床实践》. 2018;18(2):80-90.。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炮制技术在历代医家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我们将首先回顾大黄炮制的历史演变,理解其炮制方法的变迁和理论依据;随后,我们将关注炮制过程对大黄化学成分的影响,包括有效成分的转化、溶解度的改变等;我们将探讨炮制对大黄传统药理作用的影响,如泻下、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变化。

通过综述这些研究进展,我们期望能为大黄的合理炮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二、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大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炮制方法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记载可见于《神农本草经》中,该书将大黄列为下品,并描述了其生用和酒浸用的方法。

随后,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大黄的炮制技术,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到了大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如蒸、煮、酒洗等,这些方法的出现标志着大黄炮制技术的初步形成。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大黄炮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如《千金方》中记载了用酒炒大黄的方法,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太平圣惠方》则提到了用醋制大黄,以减轻其苦寒之性。

明清时期,大黄炮制技术得到了更为精细化的处理。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多种大黄炮制方法,包括蒸、煮、炒、炙等,并阐述了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药性的影响。

清代医家则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新的炮制方法,如用蜜炙大黄以增强其润肠通便的功效。

进入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大黄炮制技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现代炮制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炒、炙、蒸、煮等技术,还引入了新的炮制手段,如微波炮制、超声波炮制等,这些新方法能够在保证大黄药效的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据研究表明,大黄具有以下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大黄具有通便作用。

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的效果,从而促进排便,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其次,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含有大黄素、大黄酚等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对抗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感染。

此外,大黄还具有利胆排毒的作用。

大黄可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胆道的排毒功能,有助于改善胆固醇代谢,预防胆固醇和胆结石等疾病。

此外,大黄还具有积极的抗肿瘤作用。

大黄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大黄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氧化损伤作用等多种保健功效。

大黄中的大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受损。

虽然大黄具有上述多种功效与作用,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大黄属于泻下药,使用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用量和时间。

其次,大黄有刺激性气味和味道,使用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需注意调节剂量。

另外,大黄含有大黄素等物质,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损害,患有肝病的人群慎用。

最后,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等特殊人群慎用大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大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注意事项。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大黄的机制与细胞毒性,以及进一步明确大黄的药理学特点,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黄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00。

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芪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蒽醌类蒽醌类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在不同来源药材及不同饮片中含量有所不同,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

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acidD)等0。

结合型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aloe-emodin-l-O-p-D-glucopyranoside)、大黄素甸萄糖音(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酚甸萄糖音(chysophanolmonoglu-coside,chrysophanol-1-O-紫外■质谱法测定出两种新的蒽醌类成分:aloe-emodin-w-O-p-D-glucopyranoside及w~hydroxy~emod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鲍恩泉(安徽省巢湖市药品检验所,巢湖 238000)摘要 介绍近年来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我国传统中药,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

大黄属植物约60多种,以泻下、健胃而著称于世。

随着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

笔者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1.1 非蒽醌类成分 河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hotanoense C.Y.Cheng et CT K ao的干燥根与根茎。

其中含有8种非蒽醌类成分[1],分别为β2谷甾醇(β2sitosterol,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Ⅲ)、32 (3′,5′2二羟基-反式-肉桂酰基)252羟基2Δ52α2吡喃酮[32 (3′,5′2dihydroxyl2trans2cinnamoyl)252hydroxyl2Δ52α2pyrano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2 ranoside,Ⅵ),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Ⅶ),和蔗糖(sucrose,Ⅷ)。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窄叶大黄Rheum sublanceolatum C.Y.Cheng et K ao非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2],正二十八烷酸、β2谷甾醇、β2谷甾醇葡萄糖苷、22甲基252羧甲基272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1种萘苷62hydroxymusiz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

1.2 蒽醌类成分 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化合物[3],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2 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和ω2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

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的根及根茎中,分得10个非蒽醌类成分[4],经光谱学鉴定了其中8个,它们依次为rheosmine(R),胡萝卜苷(E1),d2儿茶素(E2), 62cinnamoylisolindleyin(E5),白藜芦醇24′2O2β2D2(6″2O2没食子酰)葡萄糖(E7),没食子酸(E9),(-)表儿茶素232O2没食子酸酯(E10)和D2山梨醇(S2)。

1.3 芪类成分 有报道,从蓼科大黄属波叶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华北大黄的干燥根与根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芪类化合物[5],分别为去氧土大黄苷元(des2 oxyrhapontigenin,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piceatannol(Ⅲ)、去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Ⅳ)、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Ⅴ)和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ranoside (Ⅵ)。

1.4 鞣质 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6]。

而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d2儿茶素(d2cate2 chin)则是这两类鞣质的单体。

1.5 大黄种类繁多 杨秀伟等[7]从秦岭大黄Rheum qinlin2 gense Y.K.Y ang,D.K.Zhang et J K 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2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2002;11(10):1717 张 伦.罕见药治疗药物的开发大有潜力.中国药业,2002;11(8):18~918 倪荷芳,钱 丽,徐国琪et al.中药新药开发利用的研究途径与发展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52~319 左言实.新世纪开发中医新药研究展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6):331~520 冯正中,李 莉.“疑罕误”三大类病症研究的思考与启示.医学与哲学,1999;20(11):31~321 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第七版),2002;12:1022 郑友顺主编.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623 岳凤先,汪 芳.西药中药化———新药研制的重要领域.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新思路,1999;1(4):24~824 Carson RR.The Orphan Drug Act:provisions and success.Durg Inf J,2000;34(3):829~3625 Scott DL,Mbbs SA,Etsuko Usui.Orphan drug programs/policesin Australia,Japan,and Canada.Drug Inf J,2001;35(1):1~16 26 Famsworth NR,Morris RW,A m J Pharm,1976;148:46~52 27 K inghorm AD,Balandrin MF,eds;ACS Symposium Series534;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3:48~5528 Cane DE,Walsh CT,Khosla C.Harnessing the biosynhthetic code: combination,permutations,and mutations,Science,1998;282:63~829 Shen YM,Y oon P,Yu TW et al.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mini2 mal whit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rates a library of aromatic polyke2 tides of diverse sizes and shapes,Proc N atl Acad Sci USA,1999;96:3622~730 Borchardt J binatorial biosynthesis panning for pharmaceutical gold.Modern Drug Discovery,1999;2(4):22~931 Finkel E,Potential Target Found for Antimetastasis Drug.Science, 1999;285:33~432 钱 炯.中药对非典既能防又能治.服务导报,2003;4(25):第3版・813・安 徽 医 药 A nhui Med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Journal 2003Aug;7(4)(chrysophanol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Ⅵ)、芦荟大黄素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82O2β2D2glu2 copyranoside,Ⅶ)、大黄素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2 O2β2D2glucopyranoside,Ⅷ)、大黄酸(rhein,IX)、大黄酚82O2β2 D2(6′2O2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2O2β2D2 (6′2O2malonyl)glucopyranoside,X]。

2 药理作用2.1 鞣质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临床对大黄鞣质的药理作用作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有抑菌作用、止血作用、抗凝血作用、促进氮代谢作用、改善肾功能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治疗精神病作用、消炎镇痛作用和抗病毒作用[6]。

2.2 抗炎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份大黄素,1次po30mg~6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60mg~10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且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大,1次po90~150mg・kg-1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ip20~4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胸膜炎的渗出与白细胞的游走[8]。

有报道[9],大黄胶囊对慢性胆囊炎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排泄的功效。

2.3 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有活血祛瘀作用,通过采用肾上腺素(Adr)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通过比较大黄各炮制品对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影响,发现酒制大黄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作用[10]。

2.4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11],大黄及大黄各种复方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FR)疗效肯定。

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改善氮质血症、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等。

作为长期理想的治疗CFR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2.5 对腹部创伤术后的胃肠道有保护作用 大黄对胃肠道屏障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腹部创伤病人早期应用大黄制剂治疗,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减少因胃肠减压所致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12]。

2.6 降血脂作用 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有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白鼠血脂和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在1~4g・kg-1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大,有作用增强的趋势[13]。

2.7 抗衰老 大黄降脂素为河套大黄中的一种成分。

随着大黄降脂素剂量的增大,心脏、脑中的脂褐素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

其中,与溶剂组相比较,大剂量的大黄降脂素对心脏中的脂褐素的降低有显著意义[14]。

2.8 大黄素具双向免疫调节功能[15] 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 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过度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用生物学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白细胞介素21和IL26,结果发现大黄素对(TNF2α)的分泌和[Ca2+]i有双向调节作用,说明大黄素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