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硏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差异及其对应关系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差异及其对应关系研究摘要: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词差异对于语言的研究以及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从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构成机制和形式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差异及其对应关系。
研究发现: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在构成机制及形式特征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书面语偏向于正式化,词汇量更多更具有准确性;而口语词偏向于情感化、“侮辱性”语言,也出现很多非标准用语等。
同时,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对应关系存在较宽的范围,既有正式、口语词对于形式相近的替代关系,又有正式、口语词对于含义相似的演变关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书面语词;口语词;差异对应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Chinese words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Chinese words have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uses language theor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in terms of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writtenwords tend to be formalized, with more vocabularies and more accuracy. Meanwhile, spoken words tend to be emotional and “insulting” language,and many non-standard terms also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widerang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including both formal and spoken words with similar forms and formal and spoken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s.Keywords: modern Chinese; written words; spoken words; difference correspondence。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与书面语对比
现代汉语中的口语化与书面语对比现代汉语是中国最主要的语言文字,其口语化和书面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口语化语言通常用于日常交流和非正式场合,而书面语则更多用于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对比进行探讨。
一、词汇用法的差异在现代汉语中,口语化与书面语之间在词汇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口语化倾向于使用简洁、直接的词汇来表达信息,比如使用俚语、缩略语和新造词等。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准确、规范的用词,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
例如,“酷”、“爽”、“牛”等词语在口语中频繁使用,但在书面语中显得不正式,应避免使用。
二、语法结构的不同口语化与书面语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口语化语言倾向于使用简单、迅速的语法结构,注重表达意义而非形式上的规范。
例如,口语中常用的“挺好”、“不错”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意位置,但在书面语中,通常需要按照严谨的语法规范进行表达。
另外,口语中常使用省略句式,即省略一些明显的信息,以达到语言简洁的效果。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信息的完整性,不允许省略。
三、语气与口吻的区别口语化常使用感叹句、疑问句以及一些情感词语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例如,“真的吗?”、“太好了!”等。
而书面语则追求客观、中立的表达方式,减少个人情感的干扰。
因此,在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更为庄重,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感叹词或口头禅。
四、修辞手法的差异口语化语言倾向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夸张、对比和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日常口语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而在书面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追求准确、规范的表达方式。
总之,口语化与书面语在现代汉语中存在明显的对比。
口语化语言更加贴近生活、灵活多变,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和日常交流;而书面语则更为正式、规范,常用于正式场合和文学创作中。
了解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字数:575字)。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现代汉语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绪论:介绍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语音:讲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 汉字: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4. 词汇:讲解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词义演变、词汇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5. 语法: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句法结构、句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
6. 语言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情景,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7. 结语:总结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现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和模拟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现代汉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4. 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通过讲解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 通过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3. 通过讲解现代汉语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现代汉语书面语篇整合度说略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ext 作者: 娄开阳[1,2];郭翠翠[1];崔希亮[1]
作者机构: [1]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6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现代汉语;书面语篇;整合度;整合主体;整合内容;整合程度
摘要:现代汉语书面语篇的整合度是指语言传播主体在生成言语作品时对各种语言要素整合的程度。
我们以外国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作文写作为例,简要论述整合度所涉及的整合主体、整合内容和整合程度。
整合的主体指书面语的传播者,这其中又涉及身份、数量、分工和权利等因素。
整合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篇章结构方面的整合和衔接连贯方面的整合。
整合度的高低即整合的程度,取决于客观和主观等多方面因素。
整合的客观因素主要指语境和场合,决定着整合的方向和标准。
整合的主观因素主要指主体的整合能力,决定着整合度的好坏和高低。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3 现代 汉 语 课 重 视 书面 语 的 研 究 ,轻 视 对 r语 的 研 究 . _ = 】
象分析得 支离破碎 ,枯燥乏味,令人生厌 。
4 教学 方 法 单 一 、 教学 手 段 落后 .
呼吁我们要建立 “ 中国特色的汉语 语法 ”,要建立姓 “ 中”
不姓 “ ”的汉 语语 法体 系 。【 之 ,人 们的 语法 研 究应越 来 西 3 】 总 很 多 教师 教法 单 ~ ,照 本 宣 科 , 教 学 内容 没 有 很 好地 优 越靠近汉语 自身的:现代汉语教 学 现状分析 教 学改革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
,
一
、
方 法 去 分 析语 言现 象 。 教 材 对 一 门课 程 的 教授 与 学 习 影 响都 很 大 。现 行 教材 却
导致 现 代 汉 语 课厌 教 、厌 学 情绪 的原 因主 要 有 以 下 几个
化,没有处理好教材与讲授 内容、讲授系统的关系问题 。李 用 ,注 意 理论 语 法 同教 学 语法 相 结 合 。 如龙先生说: “ 以往 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上的最大 问题是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满 堂灌 。知 识 传授 惟 恐 不 全 、 不满 、不 深 、 现 代 汉 语 是一 门基 础 课 ,是 工 具 性 的课 程 , 教学 大 纲 明 确规 实 : “ 贯彻 理论 联 系实 际的 原则 ,加 强基本 技 能的训 练 ,
维普资讯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口 孟 万 春
摘 要 :现代汉语是 高等院校 汉语 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 大学文科教 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是,其现状却不容 乐观。论生动活泼性 ,它 不如文学课程;论 深奥性 ,它又不如古代汉语。总之 ,现代汉语课不易 教也 不易学,教师 、学生都感到 索然无味。这 已经是普遍现 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已经势在必行。 r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程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大纲第一讲绪论第二讲词和语素第三讲词的构造第四讲词义第五讲语义场第六讲固定语第七讲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第八讲汉语词汇与文化第九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词汇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三、词汇研究的意义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语的总和。
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所以,词汇也叫¡°语汇¡±。
“词汇”的多种理解词汇有时可以指某种特定范围内所有词语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汇里大多数是复音词。
英语词汇中半数以上的词语来自于其他语言。
老舍的词汇具有幽默的风格。
《红楼梦》词汇毛泽东的著作既有高雅的书面语词汇,也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注意区分“词汇”和“词”词汇是个集体概念。
想当年,邓丽君一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让全国人民对“野花”这个词汇有了婚恋学上的新认识。
(《羊城晚报》2005.2.24《家花没有网花香?》)“许国璋先生曾列举了《中国日报》上foreigner、tradition等十多个词汇,指出中国作者用英语写新闻报道时,往往是“英语词汇形式,中国文化内容”,即:土特产,洋包装。
” (《语言学习之含义——谈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注意区分“词汇”和“词”“…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好像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
”(《文汇报》1979.8.20)在重庆,人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为“棒棒”,它带了一定的歧视意味,吐出这一词汇者往往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神态。
所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词汇与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二)词汇学的类别(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现代汉语科技语体书面语块研究
搭 配 语 块 、 式结 构 语 块 、 架 结 构 语 块 、 联 词 语 块 五 类 , 分 析 了科 技 语 体 书 面 语 块 的 独 有 特 征 。 句 框 关 并
【 键 词 】科 技 语 体 ; 关 书面 语 块 ; 块 类 型 语
随 着对 外汉 语 教学 研究 的深入 , 人们 逐 渐 意识 到 语块 在 汉 语 学 习 中 的重 要 价值 ,也 在教 学 中不 断 探 索并 尝 试 语 块 教 学 法 , 是 由于长 期 以 来从 老 师 到 学 生 “ 语 轻文 ” 念 的影 响 , 但 重 观 语 块研 究 和 语块 教学 研 究 始终 停 留在 宏 观 讨论 或 者语体 ” ;黄伯荣 、廖序东
(9 1 “ 体 是 为 了适 应不 同 的交 际 需要 而形 成 的语 文 体 式 , 19 )语
大 ,既包括单个的语素,也包括多词现象 ; a 语块所 指范 围 Wr y 小, 只指多词现象 ;ls E i语块所指范围介于中间。 另外 , 对于语块
面文 本 的科 技 书 面语 体 。 二 、 语科 技 语体 书 面语 块 分类 汉
某 一语 体语 块 的专 门研 究则 相 对较 少 。 虽 然现 在 国 内开始 重 视 汉语 语块 研 究 , 汉 语语 块 研 究还 但
处于 介绍 性研 究 阶段 , 重 理论 探讨 , 侧 缺少 实证 研 究 , 因此 实 际
留在汉 语 口语语 块 的研 究 和教 学上 面 , 对汉 语 书 面语 语 块 或 而
( ) 技汉 语 书 面语 体 与 口语语 体 二 科 到现 在 为止 , 语 语体 没 有 一个 统 一 的 分类 。一般 把 语 体 汉 先 分 为 口头 、 面 两大 类 , 后 在书 面语 体 中又 分 为 文 艺 语体 、 书 然
浅析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音律特征-以冰心散文《图画》为例
构 成三拍 、 拍 的五 言旬也 有 , “ 过 / 坳 / , 二 如 转 山 来 一 片 / 草 地 ”。 我 们 在 《图 画 》 也 看 到 了 “ - 青 中 2 p2H 2j - r _ 1 的 七 言 句 式 , “ 步 / 下 / 门/ , 曾 / 寻 / ” 如 信 走 山 去 何 想 幽 访 / ” 和 “ + 2+ 2 的 七 言 句 式 , “ 来 是 / 胜 , 3 ” 如 原 故 家 / 阙 , 用 来 / 慨 / 亡 , 印 下 / 幅 / 画 ”, 陵 何 感 兴 且 一 图 也 如 “ 道 是 / 字 / 楼 ? 难 道 是 / 宫 / 阙 ? 难 玉 琼 瑶 贝 ” 有 时 为 了 使 句 子 音 节 整 齐 , 强 节 奏 感 , 句 中 增 排 的 音 顿 可 以压 倒 语 法 结 构 。 如 “ 前 是 山 上 的 晚 霞 楼 鲜 红 , 后 是 天 边 的平 原 村 树 , 蓝 浓 紫 ” 的 “ 霞 楼 深 中 晚
停延 以及音质 变化 等方 面 。
由等 音 节 或 等 音 步 语 句 排 列 组 合 , 成 语 音 链 形
上 的 等 音 长 序 列 和 音 空 , 规 律 地 交 替 成 周 期 性 变 有
化 , 产 生 了音 顿 律 节 奏 形 式 。 由 音 节 组 成 音 段 , 就 现 代 汉 语 双 音 节 词 占 据 绝 对 优 势 , 汉 语 语 音 链 上 两 使 字一 要倾 组 。 量 出 于音 顿 、 字一 顿 的双 音 节音 段 成 了汉 语节 两 向 。语 流 中 大 量 的 音 段 可 以是 词 , 可 也 双音 节两 两结 合也 就形 成 了四音 节 , 四 现 , 成 了现 代汉 语 音 顿 律 节奏 的新 形 形 顿律 能增强 语 言 的音 乐 美 , 以文 章 当 所 奏 的 主 以是 词 字 格 大 式 。 由 中 也 会
现代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
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只有密切联系汉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才有可能了解汉语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过程。
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为三千,西周初期还分封八百诸侯,那时候汉语及其方言的情况到底如何,因史料很少难以具体论述。
但中国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汉语的方言差别已可以从先秦古籍的记载中得到证实。
《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
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
”这段记载说明当时黄河东西的汉语方言已有差异。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里说到齐语、楚语,表明在公元前3、4世纪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北方的汉语方言跟南方的汉语方言已有相当显著的差异。
秦始皇消灭了各诸侯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帝国,实行“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种规定标准字体、使汉字定型化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方言的发展,但方言的分歧还是明显地存在,这在后来西汉扬雄所著《適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一书中反映得十分清楚。
《方言》是一本各地方言比较词汇集,所收词语按通行情况大体可分4类:①通语,是各地普遍通行的;②某地某地间通语,通行区域较广的;③某地语,通行区域较窄的;④古今语(或古雅之别语),是冷僻古语之残留,通行区域很窄。
现代学者根据《方言》所称引的地名进行分合,得西汉方言区13个:秦晋、郑韩周、梁和西楚、齐鲁、赵魏之西北、魏卫宋、陈郑之东郊和楚之中部、东齐与徐、吴扬越、楚(荆楚)、南楚、西秦、燕代。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金立鑫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它们都处在定语、状语、补语的后面,口语中三个de没有区别。
现代汉语的补语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它通常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这些补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后于谓语核心表述的行为。
语言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入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即,现代汉语中,若干谓词的排列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结构为: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被动句的结构为:受事+(被)施事+动词短语现代汉语在表达类型上,属于话题侧重型语言,句首成分通常是后续成分序列的表述对象,或谈话的起点、背景等。
话题语的后面通常可以插入“啊”等语气词,将话题语和后面的表述语隔开。
1.2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语言学家通常使用的四级基本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
在语言单位的界线上,由于现代汉语中的音节通常对应于语素,所以单纯词之间的界线十分清楚,但是合成词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汉语拼音的“词儿连写”问题相当突出,相对词的界线,短语的界线又比较清楚,比短语大的单位“句子”之间的界线不清楚,因此现代汉语句子标点符号的任意性比较明显。
现代汉语基本单位的界线问题困惑了不少学者,也影响了不同学者采取不同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在语音上严格遵守“声韵调”的拼合形式,语音上的可感觉基本单位是单音节,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界线十分清楚,超音段音位的声调作为内部屈折形式绝大多数表现为词汇意义的对立,很少表现语法关系意义的对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观题复习资料(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第二章词类分析 (2)第三章短语分析 (5)第四章句子分析 (7)第五章语法病误分析 (8)第六章语法研究的新视野 (9)第七章现代汉语修辞概述 (9)第八章修辞与语言符号要素间的关系分析 (10)第九章辞格分析 (10)第十章话语分析 (12)第十一章语体分析 (12)第十二章网络语体 (13)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传统语法学★★1、传统语法(名词解释题)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2、什么是功能(分布)分析法?(简答题/论述题)法学中,分布指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即这个单位的所有(不同)位置(或者出现的场合)的总和。
根据一个单位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该单位的功能和特点。
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功能划分标准实质上就是词语的分布特征的反映。
第三节语法单位语素与词的区别★★1、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简答题)(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直接构成短语和句子的材料。
(2)意义上,语素的意义多是不明确的。
而词就不同,无论是意义实在的,还是意义虚泛的,一般都能给以比较明确的界定。
一般特点★1、简述汉语词的一般特点。
(简答题)(1)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2)表达特定的意义。
(3)它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短语★★1、词组(名词解释题)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
动语与宾语的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等等。 •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 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的关系、动作与受 事的关系等。
• 一是表示程度浅,含有勉强过得去的意 思,大致相当于“尚”,(还2)
2021/3/27
CHENLI
41
• 如:
他家比我家还1干净 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干净 那地方比这里还1脏 *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脏 那孩子比他还1干净 *相比之下那孩子还2难看 他家的山墙比我们家还1厚 这个房间的山墙还2厚
2021/3/27
2021/3/27
CHENLI
16
• Do you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I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I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2021/3/27
CHENLI
22
•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 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 志。例如:
•
吃苹果
•
(这锅饭可以)吃五个人
•
吃大碗
•
吃食堂
•
吃利息
•
躲高利贷
•
排电影票
2021/3/27
CHENLI
23
• (6)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 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
(2)语义对语法的影响和制约
•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有时对语法产生影响
2021/3/27
CHENLI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练习题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学好普通话的作用。
答:(1)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它是我国汉族各方言地区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2)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
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
因此,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二、简述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答:(1)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书面语的发展情况: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
它们尽管都带着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2)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口语的发展情况: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华文化的普及,现代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其中,书面语教学作为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书写、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规则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书面语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字的书写比较复杂,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与很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练习;由于现代社会的语言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化,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更为复杂的语言表达技巧。
注重汉字基础教学在进行书面语教学时,首先应该注重汉字基础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图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笔画顺序,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联方法记住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
除了教授课本上的词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拓展词汇量。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因此书面语教学必须重视语法的教学。
但是,单纯地讲解语法规则往往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法教学与语境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
阅读和写作是书面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难度的文章,并要求他们写出阅读心得或评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句子改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摘要:“词汇”是高校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较为薄弱。
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词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分析方法,提高词汇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教学应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词汇的分析对象、词汇的划分方法、词的构造分析、词义的分析、词汇系统的分析等是词汇教学的要点。
要解决词义分析这一难点,可尝试介绍新的词义分析方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目的;要点;难点一、引言《咬文嚼字》杂志社曾公布2014年社会上的十大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包括:(1)“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2)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3)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4)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五、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
(6)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
(7)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8)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9)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松树”误为“?树”。
(10)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
这十大错误中,除“松树”误为“?树”、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错误是与汉字书写有关的错误外,其他八个都是词语使用错误,可以说,社会上绝大多数语文差错都与词汇相关。
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现状是,相对现代汉语课程中语法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部分的教学却较为薄弱,教师对词汇部分的教学安排课时较少,有关词汇教学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专题学习”研究
语文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专题学习”研究作者:张明兰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10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指出“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来设计学习任务群。
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来进行语文“专题学习”的设计、组织和评价。
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直接对应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该任务群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了学分,而且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贯穿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该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它处在基础的位置,其他任务群的学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该任务群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促进语言素养的发展。
但是,学习任务群这种全新的结构课程内容的方式,与传统的选文式教材、依靠篇章教学相比,是革命性的变化,会让人觉得无从入手。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无处不在,内容又极为繁浩,更需要开发若干专题,从“专题学习”中了解相关语法知识,在真实具体情境中归纳语用规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言语现象,从而内化语言素养。
一、“专题学习”的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词汇语法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研究第一讲词和词汇一、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
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
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注意: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
(三)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面从意义性质方面分析,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类型。
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附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起语法作用。
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词缀或词根后面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現代漢語書面語敎學硏究*金瑛**◁목 차▷Ⅰ. 绪论Ⅱ. 书面语的特点Ⅲ. 书面语的教学内容Ⅳ. 书面语的教学步骤Ⅴ. 结语I. 緖論现代汉语书面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與口语相对的一种语体,且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
陆俭明就曾在《世界汉语教学》创刊二十周年的笔谈会(2007)上强调:“一个外族人或外国人, 如果他只要求能说几句汉语, 能跟汉族人进行简单的口头交谈, 那當然学点汉语口语就行了,但是他如果真要想了解、认识、学习甚至要研究中国文化, 就不能不学书面语。
从另一个角度说, 我们要想使国外了解中国文化, 也必须设法使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
” 但比起学者们的重视程度1),书面语教学在中国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却未见有太大成果,其中部分原因當然源于书面语的教学难度较大,没有係统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书面语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只将其看作是汉语的书面形式,对书面语的认识不足。
本文旨在参考前人研究,指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본고는 2016년도 한국중어중문학회 춘계학술대회에서 발표한 논문임.**남서울대학교 글로벌지역문화학과 중국어전공 조교수1)與中国相比,韩国汉语研究学界对书面语的研究是很不足的。
本文在韩国KISS(Koreanstudies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搜索引擎中只搜到一篇论文,出自鹿钦佞、姚远(2011),在RISS(http://www.riss.kr)上也只搜到劉性銀(2007)在内的几篇论文。
102 《中國文學硏究》⋅제63집内容”、“教学步骤”两个层次去探讨书面语教学,以期有助于拓宽汉语的全方位教学。
Ⅱ. 書面語的特點语言学家对书面语的解释各有不同,本文先引用冯胜利(2006)的说法,指出重点,“书面语不但是用来写的,也是可以说的。
” 因“书面”这一字面意义导致多数人将书面语與口语相对,认为书面语只用于书面形式。
赵金铭(2008)就曾说“汉语口语與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
” 但也有一些学者反对这种二分法,如李泉(2003,2004)就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将语法分为口语语法、书面语语法和共核语法,并将使用共核语法的语体称作“中性语体”,與口语及书面语语体并列。
这种共核语法也就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语法体係,没有专门针对口语或书面语进行分类,也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未认识到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的不同2)。
相较于上述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或三分法,本文更支持冯胜利的分法,其分类方法符合语言实际,也有利于相关的教学。
下面是冯胜利(2006)的“汉语口语及书面语体示意图”。
2)关于汉语语体不同导致语法结构不同的论文并不少见,可参考张伯江(2007)、方梅(2007)等。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103本文认为书面语與口语是一个连续统,不能一刀切3)。
本文参考冯胜利(2006)的分类,并对一係列书面语语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汉语书面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书面语不但可以写,也可以说。
书面语不但具有书面形式,也可使用口头形式来表达,不过重要的是有些表达却只能用于书面形式,如:“勿、拟、係4)”等文言成分,所以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应强调不能用于口语。
第二、书面语比口语[正式]。
冯胜利认为口语具有[非正式]的语体特点,而除了一些一般口语、白话文之 外,大部分书面语则具有[正式]的语体特点,[正式/非正式]形成对立。
他还 认为[正式]语体具有韵律特点,即多为双音节,构成一个音步,也就是一个 “韵律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动词的使用上。
我们考察发现,[正式/非正式]的对立普遍存在,如最常用的动词“吃”、“喝”、“唱”等就有相应的“品尝/用 餐”、“饮用”、“歌唱/献唱”等双音节词用于正式语体中。
第三、书面语比口语[典雅]。
冯胜利指出的书面语双音节韵律特点主要适用于动词、名词等成分,还有一些来自古代汉语的成分,则使书面语具有[典雅]的语体特点,而这些古代汉语的成分多为单音节动词、介词、副词或由单音节组合而成的双音节介词、副词等虚词,如“由”、“于”、“由于”,“以”、“以便”等。
上述三个特点在书面语的词汇、句法、语用等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如较多使用文言词汇以及双音节动、名词等,使用包括欧式语法5)在内的各种变换句式或文言3)陶红印(1999)也认为口头的表达方式可以出现在书面的表达媒体上, 造成一种口语化的书面风格,书面语表达方式也可以出现在口语中, 有时能造成幽默、轻松的效果。
4)本文通过“北京大学语料库(以下简称CCL)”搜索例句,有“请勿吸烟”、“市戏剧家协会 拟召开 ‘国际华文戏剧创作與理论研讨会’”、“李係我之通缉犯,应依法处置,尽快请示上级……” 等。
5)贺阳(2004)从介词的角度,对汉语欧化现象进行了介绍。
他认为使用“关于”、“对”、“在~之下”等的欧化语法句式主要是由书面翻译这种间接语言接触而形成的,所以大部分只适用于书面语,而不是口语。
104 《中國文學硏究》⋅제63집结构使句子“正式度”得到提升6)等,还有就是区分不同场合、对象以及书面或口头形式,灵活运用各类书面语,调整其“典雅度”。
Ⅲ. 書面語的敎學內容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书面语的特点,那下面我们再谈谈书面语该教些什麽。
书面语作为一个语体类别,其内容包容万象,结构层次更是纷繁复杂,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其难度之大也是众所周知的。
本文欲提出三个教学任务,作为书面语教学的最低要求,當然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学者们一个个进行研究思考,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揣摩、练习,但只要将这三点融会贯通,至少有助于打好学生们的书面语基础。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告诉学生什麽场合需要用书面语,什麽场合不该用书面语。
不要让学生在该轻松的时候用正式度较高的书面语,而需要使用书面语的场合却出现不合时宜的口语表达。
第二、将书面语中常用的文言词、双音节词汇(特别是双音节动词)教给学生,并强调这些字或词适用于上述第一项里介绍的书面语使用场合。
第三、将书面语中常用的句法结构、句式风格教给学生,并强调上述第二项里习得的文言字或双音节词汇與这些句法结构结合,才构成地道的书面语,使句子散发[正式]或[典雅]的风格,不至于不伦不类。
本文认为书面语教学是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係统、严谨的教学安排,需要让学生一个一个去习得相关的知识点,而使用场合、词汇、句法作为书面语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6)冯胜利(2010)认为可“通过句法格式和移位来提高语言的正式度”。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1051. 場合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内容,所使用的语体也是不同的,这里所说的“场合”,即使用书面语的“场合”也就是符合各类正式的交际目的的场合7)。
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形式,另一种是书面形式。
书面语的口头形式使用场合非常广泛,特别是中韩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需使用书面语口头形式的场合比比皆是,例如各种研讨会,国际型的大会,各类访问、会谈,韩中企业之间的谈判、合作,甚至还有应对旅游、医疗等行业中的中国顾客时都可用到书面语。
根据不同场合,灵活地使用各类书面语有助于提升自我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起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对书面语的要求更加苛刻,例如起草各类文书,书写信件或公函,企业或机关的各类通知或宣传稿以及学术论文、求职信、发言稿、说明书等都要求起草者应具有较高的书面语功底。
不论是书面或口头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授一些书面语语法点时,应及时将使用场合一同教给学生。
如有的学生在和同学交谈时,用到“今天的晚饭由我妈做”8)这样的句子,虽然句子合法,但却显得别扭,而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交谈应气氛轻松,需要正式度低的口语,但这一例句却使用了“由”这个适用于书面语的句式,所以显得不伦不类。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书面语中常用的词汇或语法点时,只介绍义项及句法结构,而不介绍使用场合就会出现上述情况。
在介绍“由”时,教师应对比口语和书面语的场合,举出“今天的晚饭我妈做”,“今天的会议由我主持”等相对的例句进行讲解。
2. 詞彙书面语中常用的词汇可分为文言词和双音节词汇两种9)。
7)丁金国(1999)从“语境”的角度进行了相关阐述。
他认为语境的辨认是言语行为得以发生和运行的起点,没有语境就没有语体,而且语境是先于语体而存在的。
8)包括这一例句在内的没有标注出处的例句均由笔者自创。
106 《中國文學硏究》⋅제63집1) 文言词本文对HSK所有词汇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后,搜集了以下一些常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1)此、但、其、为1(wéi)、为2(wèi)、向、之、并、且、而、但、则、于、或、极、及、即、将、仅、可、自、仍、所、已、以、因、由、與、同、若、虽、便、初、必、未、否、无、非、凡、另、某、切、何、固、均、勿、皆、务、毫、内、外(2)如、係、称、达、當、较、尽、禁、止、经、至、得(dé)、然、给(jǐ)、据、需、须、赴、拟、暂、予、欲、致、辞,使、予上述(1)主要是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区别词等,在句中虽不能承担主谓宾成分,确是构成句子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常用的书面语成分。
这些单音节书面语词的使用可使整个句子散发简练典雅的语体色彩。
上述(2)主要是动词,在句中承担谓语成分,语法作用更为重要。
我们曾说过书面语词具有韵律特点,易构成双音节的韵律词,所以上述单音节文言词如果独用,需更加谨慎,例如“赴”字,可以说“赴京参加研讨会”,但好像不能说“赴北京参加研讨会”,如果必须要用“北京”俩字,就一定要将“赴”也改成双音节词汇,如“赶赴北京参加研讨会”。
虽然本文只列举了一些极具文言色彩,且可以构成固定格式10)的文言动词,但其实由这类单字构成的双音节动词11)在我们的口语及书面语中非常常见,这也是为何一些学者提倡重视汉字(单音节词汇)教学的原因之一。
9)李泉(2003)将四字成语放入书面语係统中,但本文认为四字成语的习得固然有助于学生提升汉语水平,但不一定非要用在书面语中,如“你这个只想不劳而获的东西!”这类句子中,我们并不认为用了“不劳而获”就能使该句正式度提高,变成书面语了。
可以说,四字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且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10)具体例句有“暂不予告知”、“达百人以上”、“需严阵以待”、“较去年相比”、“经双方协定”、“欲开展此次活动”等。
11)以上述(2)中的词汇为例,就有“称做、到达、當作、比较、竭尽、禁止、经过、得到、取得、给予、据说、需要、必须、拟定、暂且、予以、导致”等相对应的双音节词汇。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107上述(1)中的一些单音节文言词也可與其他语素构成双音节词汇,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于书面语,具体如下:此外、从此、由此、但是、其次、其他、其它、作为、为何,并且、并非、从而、而且、况且、姑且、何况、是否、否则、关于、对于、在于、由于、于是、或者、或是、抑或、及其、极其、以及、即将、即便、将要、可是、仍旧、自从、所以、已经、早已、以致、以便、因为、與其、若是、倘若、如若、若干、虽然、必将、必须、必需、必然、从未、未免、无论、无需、无疑、无非、无比、凡是、另外、何况、如何、何等、固然、皆是、务必、毫不、毫无、反之、予以除了上述词汇,还有一些由动词和介词“于”、“自”、“向”、“以”、“为”等组成的结构,例如“位于、源于、处于”;“来自、发自、源自”;“走向、迈向、面向”;“加以、难以、得以、足以12)”;“称为、作为”等,数量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