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动力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 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 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 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人口因素(数量、素质和结构)也 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 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3)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
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 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 想理论观念。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 主导地位,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4、国家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然而,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都不能脱离 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
(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 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 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其 它一切活动的基础。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 会的机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 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 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里的阶级性 是从人们对待真理的态度而言,而不是真理 本身)。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发展变化,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发生 变化和发展。
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要点: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 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 社会物质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 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 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于 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 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起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社会 青铜器→奴隶社会 铁器→封建社会 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审美观念 是由其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也必将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意识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 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
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心 理
“被”?
❖ 折射出弱势群体的无奈,无法掌握自身命运。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
难点
唯心史观的局限;杰出个人和人民群众 作用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 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是解决其它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 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须变革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思考: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述我国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 分。
(1)意识形态就是思想上层建筑或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 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2)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 叫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 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 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 织形态和设施。
Baidu Nhomakorabea
注意: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 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 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 始。
3、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 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 起重要作用。
一、君主立宪制
❖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 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 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 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在这种 制度下,内阁的权力减弱,其权力不仅受到 宪法的限制,而且受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及议 会的限制。

❖ 3、委员会制 (如:瑞士)
❖ 亦称为合议制,行政组织的决策权及管理权,并不是由单 一的领袖所拥有,而是平均由一定数目委员所组成的委员会 共同行使。各委员不但职权相同,并且进行集体议事,决议 是以投票结果来作出的,而且实行集体负责。在委员会制下,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议行合一的关系。瑞士是使用委员会 制的唯一国家。
❖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或影响 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 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 命性变革的基础;
(2)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从这里出发, 马克思主义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的有组织的力量。
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 亡之时。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国体和政体 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哪个是统治阶级,那个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 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的构成形式。它表 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 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
❖ [美的趣谈] 非洲有些部落以为拔掉上门牙或 挫短上门牙是美的,前者使他们和反刍动物 很相象,后者使他们和食肉野兽很相象。还 有些部落妇女为了追求美丽,将自己的上嘴 唇钻一个孔,穿上一个金属或竹制的大环子。
❖ 唐朝初年,由于崇尚武功,封建统治者把 长得健壮丰满当作美女标志;而到了五代十 国的后唐,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整 天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因而逐渐把缠裹小 足、轻盈瘦削、弱不禁风当作美人。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
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 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一直占 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 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 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 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1、总统制 (如:美国)
❖ 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 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 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 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与议会内阁制 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 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总统只向人 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2、议会共和制 (如:德国) ❖ 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议会组
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 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 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 现。
❖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阻 碍作用。
❖ 1、二元君主制 (如:尼泊尔 约旦 摩洛哥 二 战结束前的日本)
❖ 2、议会君主制 (如:英国 日本)
二、民主共和制
❖ 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 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 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 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 统共和制等。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发展变 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 程,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 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 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 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 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 哲学、科学等,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 识。
(3)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这种 前提决定。
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 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历史上有两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 革
过来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 律的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客观要求: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
第五专题 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动力是什么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
重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决定 力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 更替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 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 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社会关系都 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支配。
(2)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的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 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 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 关系体系。
国家与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 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要 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实 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 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 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 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 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 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 动者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 生产力。
2、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4、半总统制 (如:法国 俄罗斯) ❖ 又名半议会制,是一种具有总统制的实质,
但在形式上保留议会制,而且总统作为国家 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内 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国会权力相对缩小。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和政体 (如: 中国)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