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进士韩瞻斗及其家藏图书略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以名节为重 .在主讲学院期间, 尝有三生各奉修仪十金, ( 15 9 7) 刻印, 距今已有 409 年之历史.
18 5
移, 时至 今日, 人们对于汲 古阁本已视 同瑰宝, 在整理 这批 捐书中, 汲古阁毛氏版本共有四部七十二册, 这四部书籍品 相完整, 无缺字少页现 象, 刊刻的年代 也都是明 崇祯年间. 如 �晋书� 三函二十四册, 开雕于崇祯元年 (16 2 8) ; � 史记� 两 函十二册, 开雕 于崇祯十四 年 ( 16 41 ) ; �汉书� 两 函二十册, 开雕于崇祯十五年 (16 42 ) ; �后汉书� 两函十六册, 开雕于崇 祯十六年 (16 43 ) .据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坊刻本� 一书称, "崇祯元 年至十七年, 是毛 晋刻书的全 盛时期, 所刻包 括经 史巨帙 �十三经注疏� , �十七史� , �说文解字� 以及诗文词典 方志, 佛经道藏等书.相传毛晋 龄即好刻书, 有人谓其父曰, "今有子不事生, 日召梓工弄刀笔不急是务, 家殖将落 " .其 母戈孺人则以为 "即不幸以锓书废家, 犹贤于樗蒲六博也" . 教十年后, 毛晋在他所 刻的书前写 下了 �重镌十 三经, 十七 史缘起� 一序, 序中说: "回首丁卯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 ) 至今三十年, 卷帙纵衡, 丹黄 纷杂, 夏不知暑 , 冬 不知寒, 昼 不知出户, 夜不知掩扉, 迄今 头颅如雪, 目睛 如雾, 尚蹊 石 乞石乞不休者, 惟惧负 吾母读尽之 一言者, 而今 而后, 可无 憾矣. " 有贤母如此, 有孝子如斯, 书林佳话, 流传古今, 今读 其书思其人, 遥想绵绵, 曷胜景仰向往之情. 三, 钞本隽永, 书文兼赏 中国自有书藉 以来, 主要是靠抄写流传, 从竹简帛书到 唐代的经卷比比皆 是.宋代之后以迄明清, 虽然采用雕印, 但抄写 书籍仍未偏废,同时抄写书藉可以加深人们对内容 的记忆, 亦是人们学习的 一种形式, 如 �南史 � 齐 � 衡 阳王钧 传� 说: "钧常手自细书 写五经部 为一卷, 置于巾 籍中, 以备 遗忘.侍读贺价问曰: �殿下家自有坟索, 何须蝇头细书, 别 藏巾箱中?’ 答曰: �巾 籍中有五 经, 于检阅既易 , 且 一经手 写, 则永不忘.’ " 在韩瞻斗的捐书中, 手抄本除一些四书五 经之外, 尚有 � 倭 文端公遗书� , �拙修集� , �朱子 年谱� , �理 学宗传辨证� 三种.这三种共十一册, 约 8 0 万字左右; 其中 �倭文端公遗书� 上下两卷, 200 页, 半页 10 行, 行3 2 字, �倭 文端公遗书� 为 倭仁著.倭 仁 ( 18 04 -18 7 1 ) 字艮峰 , 又 号艮 斋, 谥号文端, 蒙古正红旗人, 姓乌齐格里氏. 道光九年进士 及第, 累 官至文华殿大 学士, 为清同治 年间理学 大师, 与曾 国藩等讲求宋儒之学.该书共 9 卷, 1-6 卷主要为倭仁的奏 疏, 书序, 书信及学术, 研究类, 7 -9 卷为其所记日记. �拙修集� 成书于同治十年 (18 7 1 ) , 吴廷栋著. 抄本上下 两册, 七 卷, 共 23 0 页, 半页 10 行, 行3 2 字, 其中卷 一为陛 见皇帝的奏疏, 恭记等; 卷二, 卷三为读书记疑; 卷四为读书 笔记, 学 术论说等类文章 ; 卷 六, 卷七为与友 人书, 家书, 杂 文等. 吴廷栋 (17 9 3-18 7 3 ) , 安徽霍山人, 字彦甫, 号竹如, 拙 修, 晚号拙修老人, 室名静照轩.拔贡出身, 历官刑部主事, 郎中. 其与倭仁交往甚密, 著述除 �拙修集� 外, 尚有 �曹江孝 女庙志� , �冷语补注 � 等. �朱 子年谱� 一 册, 四卷. 约百余 页, 半页 10 行 , 行3 2 字, 抄本 题王懋纂定, 后有 清乾隆壬申 朱安国, 康熙 年间珙 璟,明 正德 丙寅戴 铣, 嘉靖壬 子李 默等 所作的 序. 王懋 (16 6 8 -17 4 1 ) 字 予中, 号白田, 江苏 宝应人, 康熙进 士, 授安 庆府学教授, 雍正十一 年改翰林院 偏修, 著有 �读书 记疑� , �白曰草堂全集� 等, 王懋精研朱熹之学, �朱子年谱� 为其研 究朱子 之学著作之一.与其同函的有木板刻印白田草堂本 �朱子年谱考异� 一册四卷. �理 学宗传 辨正� 十六 卷, 一函 , 按六 艺礼, 乐, 射, 御,
[ 1] 即遍通六经 , 为文 "清 真雅正" , 同 治庚午 (18 7 0 ) 乡 试中式 2 ] 第五名举人.同治十年辛末 ( 18 7 1 ) 年中三甲第 17 4 进士[ ,
3 ] 母点主[ . 韩瞻斗以素不相识辞. 中间人王先生对他说: 点主
之事, 不过往返 一日之劳, 远胜一年砚田笔耕, 君何以辞?" 韩先生答曰 : "困苦事小 , 廉 耻事大, 我不 知其家世如 何, 设 有辱没清白 , 岂不见笑于人. " 在任汝宁府教授期间, 临颍县 邀其校阅生员试卷, 有人以厚重的贽礼, 拜其门下谋求名列 榜首, 先生乃峻为辞拒, 秉公阅卷, 不为资财所动. 学识 � 藏书 韩瞻斗 先生一生不 喜积财, 读书为 文之外, 别无所 嗜, 卒之日箧无 馀资, 所遗子孙 后世者, 唯数千 册书籍而 已, 前 面所说,这批书籍是韩姓人家族历十余代人 4 00 余年的 购 置或抄写保存下来的. 所存书籍收集丰富, 除了儒家的四书 五经之外, 其它还有 史, 子, 集等, 同时还 有韩氏前人 著述, 经韩瞻斗整理的, 现将这批捐书的版本情况略述于后: 一, 书林瑰宝, 神灵呵护 这批捐赠的图书中, �薛文清公文集� 为明薛瑄著, 张鼎 校正编辑, 万历四十三年 (16 41 ) 由薛瑄八世孙薛士弘刻印, 士弘为山西河津人,曾任邠州知州,刻印此书时任真宁知 县.此书两函, 12 册, 24 卷, 半页 10 行, 行2 0 字, 该书整 洁 如新, 令人叹为观止. �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亦称 � 韩文考异� 两函, 12 册, 5 1 卷, 本书由韩愈 撰, 宋朱熹校正 , 该 书由监察御 使朱吾弼万 历三十 年乙已 (106 5 ) 作 序, 礼部仪制司 郎中汪国 楠等人 校 订, 新安庠生朱崇沐付梓刊印, 至今传世已 4 02 年. � 性理大全� 为明胡广等奉永乐皇帝敕令编辑的一部儒 家哲学文献, 书成于永乐十三年 ( 14 15 ) , 颁行于两京, 六部, 国子监及府县学署, 全书四函 3 2 册, 7 0 卷, 为积秀堂唐际云 藏版, 各卷末署 "新安吴勉学重校" 七字, 按吴勉学, 字肖愚, 号师古, 明隆庆至万历间安徽歙县平南乡人, 名其室曰师古 斋,刻印过经史子集一百多种,此刻本为其万历二十五年 二, 佳本叠现, 精彩纷呈 毛晋汲古阁所刻书籍,因其校仇刻雕精良而享誉于明 清两朝,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
20 世纪 7 0 年代, 当时隶属河南新安文化馆的图书室接 受了庙头村一韩姓人家捐赠的古书, 约三千册. 这批书捐赠 给图书室后, 未曾引起 人们注重, 即被 放置于仓 库, 沉 睡了 三十多年. 此后, 图书室发展成图书馆, 藏书规模扩大, 但仍 未对其进行整理.2 007 年 11 月初, 我们对这批捐赠书籍进 行了整 理,发现这批图书多为珍稀古籍,并且有的已成孤 本,为 了弄清书之源流,我们还到捐书的村子进行调查询 问, 知道此书的原有主人韩瞻斗先生为清代一名进士, 人称 韩教官 , 而这批书籍是从明迄清历经 4 00 余年, 经过韩姓人 家族十余代人的收 藏保存, 流传下来的, 现将其人其书概述 于后: 家世 � 人品 据 �韩氏族谱� 记载, 庙头韩氏为北宋名将韩琦后裔, 宋 时, 韩姓 居住安阳相州 , 后 避金乱徙山 西洪洞, 明洪武 初移 徙新安 .清康熙年间,韩瞻斗的十世祖韩锡中戊戌科亚元 (举人 ) , 官授许州学正, 补鄢陵县教谕. 十一世祖韩睿 (浚 ) , 为康熙年间拔贡, 康熙壬午科副魁举人.祖父庠生, 父太学 生.韩瞻斗为韩氏 迁徙新安后第十六世传人, 字星范, 号个 园, 生于道光十三年 (18 3 3 ) 四月十三日. 受书香门第的薰陶 影响, 韩瞻斗先生三四岁时即喜欢学字背诗, 入私塾不数年
2008 年 12月 总 第 2 3 卷
社科纵横 SO C IAL SC IE N C E S R E V IE W
新 理论 版
同治进士韩瞻斗及其家藏图书略考
时红明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河南
郑州 4 5 004 4 )
�内容摘要� 韩 瞻斗先生乃清代同治十年进士, 虽非显宦, 然读书明理, 处处以孔孟之道自律 , 尤以名节为重 .曾于多家书 院讲 学, 并抄藏, 整理大量古代先贤书籍留之后世. 2 0 世纪 7 0 年代河南省新安县韩氏家族后人把这批书籍捐赠并公之于世. 我们基 于对这批所捐古籍图书版本的整理与分析, 认为所捐藏书多为古籍善本, 有的已成为孤本或珍本.其中抄本和韩氏 家族所著孤 本图书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的图书版本.本文还论及了韩瞻斗先生的家世, 人品与学识. �关 键 词�韩瞻斗 家世 家藏图书
初以知县叙用, 后改任 教职, 同治十三 年因父丧 丁外艰, 光 绪二年服阕后授汝 宁府教授, 未逾年以母忧又去任, 在丁忧 期间, 主讲南湖及颍川两书院, 并在庙头村韩擒虎庙内创建 方阳书院, 招收新, 渑, 宜, 洛各地塾师, 廪痒生员到此进修. 光绪六年起复授怀 庆府教授, 任职十八年, 至光绪二十四年 (18 9 8 ) 十月二十四日卒于任所. 韩 瞻斗虽非显 宦, 然读书明 理, 处 处以孔孟 之道自律, 求列门墙, 因其为学不 力, 终岁学业不 进, 期终韩瞻斗 退还 三人修金以愧之, 在丁 母忧期间, 曾设 帐于新安 某村, 教授 生徒. 有富人葬母, 慕其进士大名, 奉巨金二百两, 求其为其
书, 数分为六 册, 约 6 00 余页, 半页 10 行 , 行3 2 字, 全书 约 4 0 万字, 是书原始于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孙奇逢所著的 �理学 宗传� 一书. 孙奇峰 (15 8 4-16 7 5 ) , 字启泰, 号钟元, 原藉直隶 容城, 清初迁居 于辉县苏门 山下夏峰村 , 故 又称夏峰 先生, 明万历二十八年 (16 00 ) 中举. 他不仅学识渊深, 而且气节高 尚, 青年时代曾与阉党魏忠贤作过斗争. 明清两朝曾多次征 聘其出仕作官, 均遭拒绝.一生致力于程朱理学研究, 以体 认天理为要, 以日用常伦为实际, 尤讲求实效. 学术思想以 慎独为宗, 在明末清初影响较大, 曾在苏门山下讲学二十多 年, 从者甚众, 著有 �孙夏峰全集� . �理学宗传� 为其所著之 一种, 书中平列 自宋周敦颐 (濂 溪 ) 以后下迄于 明理学十 一 子为正宗, 又录汉唐以迄宋元明诸儒, 载其本传及其语录为 诸儒考, 共二十六卷. 道光年间, 永城廪生刘廷诏虑 "异学乱
[ 6] 正学, 而宗失其宗, 传失其传. " 精研 �理学宗传� 数载, 遂增
损原书. 正传只载濂洛关闽诸子, 列传则本历代名儒传补入 数人, 为 �理学宗传辨正� 一书.原书流传较少, 且传 本又失 作者姓名. 倭仁, 吴廷栋对此书又加补辑, 增以按语, 并于永 城访得作者姓名始予刊印.韩瞻斗先生抄是书时当在 怀庆 府执教期间, 这四种书的钞本全用蝇头小楷抄录, 其字横斜 曲直, 全循楷则, 笔态遒 丽, 瘦硬合度 , 使人 读其文章 之外, 兼赏书法艺术,于此亦可窥见当时儒士读书做学问之恒心 和毅力. 四, 家学大成, 孤本仅存 韩氏藏书, 历经岁月消磨, 其亡佚流失, 难知其数, 从其 现存书藉来看, 除了研究儒家的四书五经之外, 其他方面的 典藉亦为数 不少, 举其要如 �孙 子十家注� , �战国策去毒� , � 事类赋� , �朱子语类大全� , �绘图广注山海经� , �增补姓氏 族谱笺注� 等百余种, 同时在这些捐书中还发现了由韩氏先 祖辑著,韩瞻斗先生及其子韩彬,韩融校刊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迷斋文 稿� , (光绪丙申 忠信堂版一 函四册 ) , �大 学,中庸遵 注� 两 书.这两种书虽为课艺儒生之书, 但其中不乏学术之新意, 于此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及清代科举文章作法之一斑,亦可 见韩氏家学渊源之深厚. 此两书 � 新安县志 � 古今著作目录� 均未载, 只此孤本传世. 另外, 韩瞻斗一生潜心研究 �易经� , 他在家丁忧 期间, 曾 在来知德 (字 矣鲜, 号衢塘 ) 的 �周易 集 注� 的基础上集 多家学说为 �易说� 一书, 此书对研究 周易之 学别具心裁, 很有学习参考价值. 新安东邻洛阳, 西通长安, 历朝历代, 为兵家锁钥之地, 明 清两朝, 下迄民国, 匪法兵来, 烽火绵绵, 加之抗日战 争和文化 革命浩劫, 天灾人祸 , 不 计其数, 其书 传至今日, 斯文 仍续, 益见其为书林晨星, 弥足珍视.如能对其继续研究, 将有新 的发现, 限于作者水平, 错误不足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 1] [ 5 ] 韩氏宗谱 � 清文林郎 星范府君行状[ M] .民国 二十五年新 安同文馆印本. [ 2] 明清 进士题名碑录[ M] .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 7 9 年 10 月 第 一版. [ 3] 古代 葬礼的一种仪式 , 即 在神主 (牌位) 做成 后书写名 字 时把神主的主字的一点留下不写,请有名望的人用朱砂把点 加上, 称为 "点主" , 并认为这是死者及其子孙的一种荣耀. [ 4] 即阴阳家所说的 "太岁 ( 年神 ) " . [ 6] 见 �理学宗传辨正� 作者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