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相关论文总结全文
典论论文曹丕
第九課典論論文蘇雅莉老師編撰壹、作者介紹1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共有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曹昂在建安三年(西元一九八),與曹操南征穰城時,被張繡所殺。
(丘遲與陳伯之書:張繡剚刃於愛子)。
曹丕是次子,卞氏(娼女出身,但見識過人)所生,與曹植是同胞手足。
曹丕出生時天空有青色雲氣,圓如車蓋,終日不散,望氣的人認為是帝王的徵兆。
2曹丕在其所著典論一書的自序中述說自己五歲時即學射,六歲學騎,八歲而能馬上彎弓射物。
曹操每有征戰,曹丕亦必相從。
和張繡穰城之戰時,長兄曹昂死難,曹丕以十齡小戰士,因善騎射乃得逃歸,可見他自小即擅武藝。
3曹操在軍事倥傯中,猶手不釋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所以曹丕自幼亦勤於誦讀詩書,舉凡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
又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恭言謹行,恢宏德度,在曹操面前塑造一個謹厚盡孝可託大事的形象。
1曹操廿五子中,曹操最鍾愛的是幼子曹沖,可惜早夭;操曾言:「此乃吾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
」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兄弟同為卞夫人所生,曹彰勇識過人,意氣雄厲,為軍事將才;曹植才高八斗,文采斑斕,為文學翹楚。
曹操非常欣賞二人,曹丕雖是嫡長子,但卻遲遲未被冊封為魏王太子,原因就在此二人受到曹操的器重,他們成為曹丕爭奪太子之位的勁敵。
不過,曹植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飾,飲酒不節」,加上行事莽撞,屢次觸犯父王所定之法規;相對之下,曹丕砥礪節行,努力著述;結交黨羽,壯大實力;逢迎父親本人及周遭人物。
在曹丕「御之有術,矯情自飾」的刻意經營下,最後終於在30歲時達成被立儲的心願。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和丞相的職位,同年篡漢自立,在位七年崩,卒諡文帝。
2曹丕篡位後,耽心兄弟奪其權位,於是嚴厲的監控兄弟們的交往,規定諸王不得滯留京師,並派監國謁者監視諸王。
其中任城王曹彰、東阿王曹植,是他最耿耿於懷的二人,因此一再加以迫害。
世說新語即記載: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
因在卞太后閤共圍棋,並噉(音ㄉㄢˋ,同「啖」,吃)棗,文帝以毒置諸棗中,自選可食者而進。
经典议论文范文
经典议论文范文
《自由主义的辩护》
自由主义是一种理念和政治体制,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和干预,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自由主义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饱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忽视了社会公平和责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由主义正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最佳途径。
支持自由主义的人认为,个人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任何形式的权力过度干预都会破坏这种权利。
他们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同时,他们也主张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认为这种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反对自由主义的人认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忽视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他们认为,自由主义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削弱了政府对于社会的干预和调节,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在这场自由主义的辩论中,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自由主义的优点和缺点。
自由主义确实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政府应该扮演适当的角色,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只有在这种平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繁荣的社会。
曹丕《典论·论文》
文体论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 ),书论宜理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 ),铭诔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 ),诗赋欲丽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肯定审美价值)。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 指曹丕)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 文学眼光看来, 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曹丕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 事”。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 美性的文学作品, 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 文章,但是, 文章” 文章,但是,“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 义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 有益于国家;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 朽之盛事” 有益于自身。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 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 文学观念。 文学观念。
典论·论文翻译
典论·论文翻译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典论·论文(原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yáng)德琏(li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三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 曹丕指出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贵远贱 近,向声背实 ”,一是“闇于自见,谓己 为贤 ”。 批评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 放的心境,既要看到他人的优劣长短,又 不为自己所遮蔽,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 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 不以己自蔽。”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二、论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的关系。 文献: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 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理论上源自于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刘劭《人物 志》:“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曹丕强调作家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影响。 刘勰对此问题的完善,《体性》“才有庸俊,气有 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 所凝。” 曹丕所讲的“气”与孟子所讲的“气”并不同。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论文体 文献“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 曹丕划分文体的原则 文本同而末异 第一次明确从文学自身特点来划分文与非文,中国 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体论的探讨,始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而终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曹丕 《典论 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使,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俚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翴、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驰骥騄于千里,仰齐名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独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匹之也。
如粲之《出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厄》《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祯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于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讳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故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壁而重寸阴,俱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
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论,成一家之言。
第4章 典论论文
12
(1)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 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向,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 :a贵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 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 。b闇于自见 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 贤。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16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独怀文抱质 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 独怀文抱质, 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惔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 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辞义典雅,足传于後,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 辞义典雅,足传于後,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 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 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 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 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 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 微为繁富。 章表殊健, 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 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言其诗之善者,时人不能逮也。元瑜书记翩翩 书记翩翩, 言其诗之善者,时人不能逮也。元瑜书记翩翩, 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於辞赋 惜其体弱, 续自善於辞赋, 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 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伯牙绝弦 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 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 覆醢於子路 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 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来者难诬, 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来者难诬,然 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与吴质书》 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与吴质书》)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典论》(曹丕)原文《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自序》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
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
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
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
乘胜转攻,席卷而南。
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
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
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
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
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氵岁)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苟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彧喜笑曰:“乃尔。
”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夫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
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
余从阿学之,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
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典论·论文
典論·論文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國焦(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次子。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ll),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操卒,嗣位為丞相、魏王。
同年十月,以“禪讓”方式代漢自立,國號魏。
在位七年,卒諡文,稱魏文帝。
曹丕乃是乘曹操所造之勢水到渠成地做了皇帝。
他缺乏曹操的政治遠見和雄才大略,在政治和軍事上並無突出作為;然在文學事業方面,因其“天資文藻”、“才藝兼該”(《三國志·文帝紀評》),建樹頗多。
在當年的鄴下文學集團中,他既不同於曹操的高高在上,也不像曹植那樣率意任性,所以成為這個集團事實上的核心與領導人。
曹丕生前曾編集自己的作品。
今傳《魏文帝集》則系後人所輯。
《典論》是曹丕“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其成書當在建安之末。
《論文》為其中之一篇,文章篇幅不長,卻提出了反映當時文學風氣轉變的新觀念和新思想。
魯迅曾說:“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則《典論·論文》可以看作是這一時代我國文學走向自覺的理論標誌。
茲括其論文大旨如下。
一、作家論和批評論曹丕撰寫《典論》的當時,建安文學已成一代彬彬之盛。
足以代表建安文學成就者,也就是曹氏父子以及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煬、劉幀等人。
曹丕從中挑出七人,把它作為一個作家群體來進行研究,“建安七子”的名目因之成立。
其文略雲:“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灣,山陽王集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展無瑜,汝南應楊德南,東平劉幀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取暢於千裏,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P60)”又雲:“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案之匹也。
如某之《初征》、《登樓》。
《槐賦》、《征思》,於之《玄猿》、《漏危》、《圓扇》、《桔賦》,雖張、蔡不過也。
然於他文十能稱是。
琳、偶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
應揚和而不壯,劉幀壯而不密。
《典论 - 论文》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典论 - 论文》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典论 - 论文三国·曹丕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论,成一家言。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典论论文
附錄二典論論文曹丕一、論辯類文體1.作用:主要是用來議論或說理。
2.特色:論辯文體是中國古文中用途極廣的常用文體。
一般要求語言簡練、邏輯嚴密、理論充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有些帶有鮮明的文學色彩。
3.種類:論辯文體種類名稱雖異,但其議論說理的性質是一致的,只是強調的重點、論述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重要文學批評著作三、建安七子和建安文學2.時代背景:這一時期,經過了漢末兩次「黨錮之禍」的摧殘,又有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等。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動亂的時代:內有宦官、外戚干政;外有軍閥把持政權。
朝綱日敗,戰禍頻仍、飢荒瘟疫相繼而來,人民流離失所。
3.代表人物:建安文學的主要人物就是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
4.活動地點:他們聚集於魏都鄴下,故又稱()。
5.作品特色:曹氏父子皆篤好詩文,尊重文人,延攬了不少文士,這些文人都親身飽歷戰亂,因此描寫社會動亂、施展濟世抱負成了詩文主題,此時的文學也脫離了功利的實用目的而轉向個人心志的抒發。
此期的詩多寫社會離亂,反應出社會歷史的時代面影,是「漢末實錄」,亦可作為「詩史」。
或抒理想壯志,直接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動,多沉雄蒼壯,風格勁健。
然而雖然時代擾攘,他們卻沒有被苦難壓倒,在淒苦的音調中仍表現出奮發昂揚的精神,給人鼓舞的力量,此即所謂「建安風骨」。
他們的作品都表現了慷慨悲涼的風格,極富時代特色。
總結「建安文學」為何?就是「風骨」二字,「風」是指情志方面,「骨」是指言辭而言,「風骨」就是以「剛健有力」為主要特徵。
*其特色可歸納為四:1.反應社會,反應現實,繼承了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風格。
2.表達出個人的身世感懷。
3.用比較壯美或精緻的語言來表達有一定現實義的思想內容。
4.多酬應之作。
6.影響:清代學者黃侃《詩品義疏》曾說:建安文學「兼籠前美,作範者」是一大放異彩的時代。
魯迅亦言曹丕時代是一「文學的自覺」時代。
即使如唐初的陳子昂在反對六朝綺靡詩風時,也提倡「漢魏風骨」。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典论.论文》“本同”甄微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典论.论文》“本同”甄微摘要: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文章“本同”说。
“本同”强调文章的审美内容和本质上的“言志”和“述时”的共同特征。
曹丕重质重本,以意为主的诗学思想,在文学审美本质和内容上着眼于现实和人生。
“本”的审美标准是文学应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论的基石。
曹丕的“文体”论、“文气”说都以“本同”为前提,是对文学理论的创新贡献。
关键词:曹丕;文学思想;《典论·论文》;本同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专论。
其“文气”说,为历代研究重点。
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曹丕将文章简单地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以“雅”、“理”、“实”、“丽”概括其审美特征。
但是在这里曹丕阐述的都是文章的“末”,而“本同”又怎样理解呢?我们在钩稽经学史料,考镜学术源流过程中,追问曹丕所论“文”之“本”的内涵是什么呢?后人众说纷纭。
郭绍虞先生解释“本,指一切文章的共同性”;刘大杰先生解释“本,文章的根本原则。
”如果我们进一步迫问:文章的共同性、根本原则是什么?那么这种解释则显然过于粗疏,难以揭示此问题的本质;陈伯海先生认为:“…本‟就是指作品中含有的那种…高‟、…逸‟、…通‟、…健‟的精神气质和质朴精炼的语言特点,尤其重在精神气概。
”这是指建安文学所体现出的时代风格。
况且,“精神”与“语言”在曹丕的文学思想中,属于“末”,而不是“本”。
栾勋先生曾指出:“…本‟就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四科都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功能,彼此存在共同性。
”H将“本同”理解为文章审美内容的相同,未免显得机械。
文学是社会生活与作家情感的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和丰富复杂的作家思想感情必然使文学的审美内容各有不同,强调审美内容的相同,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
从曹丕《典论·论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其并不强调文章审美内容的千篇一律;《典论·论文》中所表达的是曹丕文学观和诗学思想,并非探讨建安文学共同性的审美特征。
典论论文
文 人 相 輕 。 自 古 而 然 。 傅 毅 之 於 班 固 。 伯 仲 之 間 耳 。而 固 小 之 。 與 弟 超 書 曰 。 武 仲 以 能 屬 文 為 蘭 臺 令 史 。 下筆 不 能 自 休 。 夫 人 善 於 自 見 。 而 文 非 一 體 。 鮮 能 備 善 。是 以 各 以 所 長 。 相 輕 所 短 。 里 語 曰 。 家 有 獘 帚 。 享 之 千金 。 斯 不 自 見 之 患 也 。 今 之 文 人 。 魯 國 孔 融 文 舉 。 廣 陵陳 琳 孔 璋 。 山 陽 王 粲 仲 宣 。 北 海 徐 幹 偉 長 。 陳 留 阮 瑀 元瑜 、 汝 南 應 瑒 德 璉 。 東 平 劉 楨 公 幹 。 斯 七 子 者 。 於 學 無所 遺 。 於 辭 無 所 假 。 咸 以 自 騁 驥 騄 於 千 里 仰 齊 足 而 並 馳。 以 此 相 服 。 亦 良 難 矣 。 蓋 君 子 審 己 以 度 人 。 故 能 免 於斯 累 。 而 作 論 文 。 王 粲 長 於 辭 賦 。 徐 幹 時 有 齊 氣 。 然 粲之 匹 也 。 如 粲 之 初 征 、 登 樓 、 槐 賦 、 征 思 。 幹 之 元 猿 、漏 卮 、 員 扇 、 橘 賦 。 雖 張 蔡 不 過 也 。 然 於 他 文 。 未 能 稱是 。 琳 瑀 之 章 表 書 記 。 今 之 雋 也 。 應 瑒 和 而 不 壯 。 劉 楨壯 而 不 密 。 孔 融 體 氣 高 妙 。 有 過 人 者 。 然 不 能 持 論 。 理不 勝 詞 。 至 於 雜 以 嘲 戲 。 及 其 所 善 。 楊 班 儔 也 。 常 人 貴遠 賤 近 。 向 聲 背 實 。 又 患 闇 於 自 見 。 謂 己 為 賢 。 夫 文 本同 而 末 異 。 蓋 奏 議 宜 雅 。 書 論 宜 理 。 銘 誄 尚 實 。 詩 賦 欲麗 。 此 四 科 不 同 。 故 能 之 者 偏 也 。 惟 通 才 能 備 其 體 。 文以 氣 為 主 。 氣 之 清 濁 有 體 。 不 可 力 強 而 致 。 譬 諸 音 樂 。曲 度 雖 均 。 節 奏 同 檢 。 至 於 引 氣 不 齊 。 巧 拙 有 素 。 雖 在父 兄 。 不 能 以 移 子 弟 。 蓋 文 章 經 國 之 大 業 。 不 朽 之 盛 事。 年 壽 有 時 而 盡 。 榮 樂 止 乎 其 身 。 二 者 必 至 之 常 期 。 未若 文 章 之 無 窮 。 是 以 古 之 作 者 。 寄 身 於 翰 墨 。 見 意 於 篇籍 。 不 假 良 史 之 辭 。 不 託 飛 馳 之 勢 。 而 聲 名 自 傳 於 後 。故 西 伯 幽 而 演 易 。 周 旦 顯 而 制 禮 。 不 。 以 隱 約 而 弗 務 。不 以 康 樂 而 加 思 。 夫 然 。 則 古 人 賤 尺 璧 而 重 寸 陰 。 懼 乎時 之 過 已 。 而 人 多 不 強 力 。 貧 賤 則 懾 於 饑 寒 。 富 貴 則 流於 逸 樂 。 遂 營 目 前 之 務 。 而 遺 千 載 之 功 。 日 月 逝 於 上 。體 貌 衰 於 下 。 忽 然 與 萬 物 遷 化 。 斯 志 士 之 大 痛 也 。 融 等已 逝 。 惟 幹 著 論 成 一 家 言 。 昭 明 文 選 卷五 十 二 。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於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於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於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饥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曹丕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典论》中详细论述了君主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典论》全篇分为九篇,主要内容包括君主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文治武功的并重、君臣之间的关系等。
其中,曹丕强调君主应具备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的品质,必须为人民着想,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曹丕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方法,比如明辨是非、审时度势、任用贤能、宽政爱民等。
他认为君主在制定政策时应参考历史经验,善于掌握社会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典论》还强调了文治和武功的并重,认为君主既要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又要保持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此外,曹丕还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君主应该尊重臣下,听取他们的建议,善待他们。
他还提出君主应当坚守正道,按照礼法进行统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典论》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对于古代政治理论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对当时的君主和政治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君主治国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曹丕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中国象牙文化的变与存》摘要:中国象牙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由于野象资源的枯竭和禁止商业性象牙交易政策的实施,中国象牙产业几乎消失。
本文从历史和现代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象牙文化的变与存,并对保护和传承中国象牙文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象牙文化;历史;现代;保护Introduction象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材料,自古以来就被用于雕刻、制作器具等各种用途。
中国象牙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然而,由于野象资源的枯竭和禁止商业性象牙交易政策的实施,中国象牙产业几乎消失。
本文旨在从历史和现代角度分析中国象牙文化的变与存,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一、历史回顾1.1 象牙在古代中国的应用自古以来,象牙就被用于各种雕刻、制作器具的用途,如长生殿瑞雪龙凤、外交部礼品等都是用象牙制成的。
在中国史书中,关于象牙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殷商人用象牙制作器具,如大笏、手杖、剑柄等。
在周朝,象牙逐渐被视为贵重材料,成为贵族们制作玉佩、玉璧、钩玉、宝瑞等珍品的必备材料。
在唐宋时期,象牙文化达到了巅峰期。
唐代是中国象牙工艺的重要阶段,官窑用黄山象牙制作了不少瑰丽的奇器,如瑞兽像、屏风、匕首柄、执文撑等,这些器物的制作,在巧匠们之手变得十分精巧、神秘。
宋代的象牙文化发展了各种新的用途,如制作公文笺、香薰、水注、镇纸等,尤其是宋代的象牙雕刻在人像、动物、植物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1.2 象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国象牙文化的发展一直在传承中,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象牙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封闭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象牙文化一直保留着原始的创作和传承方式。
如云南彝族族群就有制作象牙雕刻作品的传统,他们善于运用象牙材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象牙雕刻作品。
二、现代情况2.1 野象资源枯竭野象一直是象牙制品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活动,野象资源逐渐枯竭。
中国自1960年代以来建立的大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每年不断扩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森林的砍伐、污染等,野象的数量不断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论·论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元瑜、汝南人应玚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搂》、《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文章)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
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
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特出的。
应玚(文章)平和但(气势)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够细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
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扬雄、班固一流的。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
)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备其体。
(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
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游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融等已逝,惟干著论,成一家言。
(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