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典论·论文》

合集下载

《曹丕典论·论文》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PPT课 件
曹丕典论·论文 PPT课件大纲: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文学造诣、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关系以及曹丕典论对后人的启示与现代文学的影响。
曹丕简介
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皇帝,蜀汉创始人刘备之子,被誉为文学家、 史学家和政治家。
什么是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是曹丕创作的一部重要文集,包含了他的政治观点、才华横溢的诗文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为什么曹丕典论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曹丕典论不仅是曹丕个人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代 表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特点。
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
曹丕典论中,曹丕探讨了君主职责、治国之道和个人修养等重要议题,展现 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思考和智慧。
探讨曹丕的文学造诣
除了政治观点,曹丕典论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包括了他的诗作、 散文和史书等多个方面。
曹丕典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曹丕典论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中国文人传统美学理念。
曹丕典论的特点
曹丕典论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学家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
文章的基本结构
曹丕典论的文章结构清晰,包含了引言、论述和总结,并以精确、简练的语言传达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写作风格
曹丕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流畅,诗意盎然,常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来生动 地描绘他的思想和情感。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四库提要:文章莫盛於两汉。

浑浑灝灝,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

其勒为一书传於今者,则断自刘勰、锺嵘。

三国志·魏书: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

中平四年冬,生于谯。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馀篇,号曰皇览。

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彫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於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曹丕重文,《典论》抄写送江东孙权和士人领袖张昭。

明帝时曾刻石立于太学之外,碑六,北魏孝文帝犹存四.曹植不以为然,《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虽未能藏之於名山,将以传之於同好。

文人相轻:班固论扬雄曰:“凡人贵远贱近,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足动人,故轻其书.”王充《论衡》亦云:“画工好画古人,不肯图近世之士者,尊古而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

扬子云作《法言》,张伯松不肯观,以同时也。

使子云在伯松前,伯松必以为金匮矣。

"刘勰《文心雕龙》云:“韩非《储说》始出,相如《子虚赋》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非同时则贱哉!”此皆以同时见轻,固世情之所不免,然犹非彼此相忌而相轧也。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

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曹丕典论·论文》PPT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PPT课件
❖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远 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贤。
❖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9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 轻”这一心理,在《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 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 习,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 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习产 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 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 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 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 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12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将之上升为一个 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文人相轻,自古而 然”)。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这种 “文人相轻”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而深 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故步自封 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虚 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这种风气 应该予以纠正。正是在对文人相轻这一心理陋习的 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
13
文体论
❖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14
文气说
❖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 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 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 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 艺术风格。
19
4

典论·论文(翻译)

典论·论文(翻译)

典论·论文(原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yáng)德琏(liă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典论·论文(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凭借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下笔千言,但是却无止修.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 “立功”为强权如我者所专,而士人只能仅止 于“立言”,才是唯一的既全命避祸、又留名 后世的生存方式。《魏志·文帝纪》裴注引 《魏书》载曹丕《与王郎书》自称:“生有七 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 朽。其次莫如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 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 盖百余篇。”这里就“三不朽”而言,恰恰省 去了“立功”这一具有现实性的内容,可以与 上述《典论·论文》相印证,盖立言只是为了 留名后世,而立功却会影响到现实,要在实际 政治中发挥作用;
❖ 研究者或被迷惑,所以才往往将曹丕理解为“为 艺术而艺术”的代表。建安时期血雨腥风,很难 设想,曹丕会作一篇与现实政治完全无关而纯论 文学的文章,退而论之,即使要论文,其潜意识 流露的也还是政治的谋略,这似乎更符合实情, 对《典论·论文》也应作如是观,这才是对曹丕 其人之“知人论世”。而曹植最终失去曹操的宠 爱,似乎也不在于他酗酒犯规,主要缘于曹植的 政治立场有时偏于士大夫一边,《魏志·陈思王 传》裴注引《文士传》,曹植的亲信丁廙对曹操 称赞曹植“天性仁孝”,相对曹操与曹丕,曹植 的儒家色彩比较浓郁;
《典论·论文》 曹丕
《典论·论文》主旨
❖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典论·论文》 极其受人注目。鲁迅先生因而认为:“曹丕的 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 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不容否认,建安 时期“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学创作 表现出与前代经学束缚下很不一样的风貌,但 是创作与理论并非可以划等号,尤其当一些理 论只是准文学理论时,更是如此;
❖ 因此以准帝王的身份,曹丕努力要把士风纳入到 扬、班之士人精神道统中去,士人不是通过“杀 身以成仁”方式,而是以学术文化建树来务求垂 名不朽,士人与己相安于今世,自己偷梁换柱等 勾当,士人尽可视而不见,统治者可以避开士人 当下之锋芒,与承党锢之流风余韵者之执著于是 非原则不同,这可以减少政治风险,却不意鼓励 了王逸所指责的那种“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 的独善思想,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士人精神 状态。曹丕明确指出,士人最佳处世方式是像古 之作者那样“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如扬 雄那般“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 卢照邻《长安古意》),于士人非但可以全 身远祸,而且还可以“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 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真何乐而不为也!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四、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文献: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 “经国之大业” 是对孔子“达政”、“专 对”、“进德”的实用主义用诗观的重新 阐释;“不朽之盛事”是对先秦时期“三 不朽”的发挥。 政治家对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期待。
《典论·论文》
三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 曹丕指出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贵远贱 近,向声背实 ”,一是“闇于自见,谓己 为贤 ”。 批评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 放的心境,既要看到他人的优劣长短,又 不为自己所遮蔽,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 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 不以己自蔽。”
《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
二、论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的关系。 文献: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 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理论上源自于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刘劭《人物 志》:“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曹丕强调作家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影响。 刘勰对此问题的完善,《体性》“才有庸俊,气有 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 所凝。” 曹丕所讲的“气”与孟子所讲的“气”并不同。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论文体 文献“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 曹丕划分文体的原则 文本同而末异 第一次明确从文学自身特点来划分文与非文,中国 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体论的探讨,始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而终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论曹丕《典论论文》

论曹丕《典论论文》

论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也是曹丕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这篇文章创作于三国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总体评价、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三个方面探讨曹丕《典论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曹丕《典论论文》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以“文气”、“文章”、“文人”为核心概念,通过对文学现象的评述,阐述了曹丕对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

该文表现出曹丕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艺术洞察力,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曹丕的政治才能表现在诸多方面,其最大特点在于他具备了统筹全局的能力。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丕以独特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注重法制建设,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使得魏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此外,曹丕还实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选拔和任用纳入了科学化的轨道,这一制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制度的蓝本。

在文化政策方面,曹丕提倡“建安风骨”,极力推崇有才华的文化人。

他尊重知识分子,将他们的作品视为瑰宝,这使得建安文学得以繁荣发展。

曹丕在位期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曹植、王粲、阮瑀等,他们共同为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曹丕还大力发展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曹丕《典论论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文体现了曹丕深邃的文学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亦是他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历史上,曹丕《典论论文》对后世文学批评、政治智慧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学批评时,曹丕的《典论论文》无疑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这部创作于三国时期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文气说”,强调了作家的个人风格和才华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典论论文》中曹丕如何以独特的见解,为中国文学批评开创了新的篇章。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 曹丕的“文气”说是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强调。 而文学风格的本质就是创作个性的感性显现。 后来刘勰的《文心 雕龙·体性》论及文学风 格时就引用了这段话。但比曹丕更全面更科学。 • 曹丕的“文气”说与传统的“有德者必有言” 《论语·宪问》“德弥盛者文弥缛” “德高 而文积”《论衡·书解》已有本质的区别。
文体论
• “本同末异”:一切文章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共有的 法则,此即所谓“本同”;同时认识到各种文章因 题材,内容,功能的殊异,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 法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为不同的形态,此即所 谓“末异”。 • “四科八目”: “诗赋欲丽”曹丕清晰地将诗赋这 样的文学样式的作品和奏议等实用文体区别开来, 这是对文学本质的深刻认识。意即文学作品以“丽” 为目的,丽即美。这是对文学作品审美本质的第一 次概括。鲁迅先生说:“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 倡的功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就是从这 一点上说的。是曹丕第一次将文学和非文学区别开 来。或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是从文体的自觉开始的。
Hale Waihona Puke 值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 作者,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概述
丕的《典论· 论文》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 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 领性文献。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曹 在中国文学价值思想史上的地位,一如意大利诗人但丁。 格斯把但丁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 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我们则认为曹丕第一个冲破儒 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勇敢地呼唤文学自身的价值。把文 由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使其有了独立品格, 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4,1)其作家论和批评论以“建安 子”为批评对象,”建安七子”的名目因之成立。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乙)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注:执笔),气倍辞前,暨(注:及)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刘勰《文心雕龙》)(丙)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陆机《文赋》)1.甲文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论述了文章的价值。

对个人,就是“______________”;对社会,则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根据乙文文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的含义是:意翻空而易奇:__________________言征实而难巧:__________________3.对乙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B.作家登上了大山,在山上撒满了自己的情思,看到了大海,对大海充满了幻想。

C.作家一想到登山,情思里便拥有了山的风光,一来到大海,意念中又拥有了海的波涛。

D.作家登上了大山,情思里充满着山的风光,看到了大海,意念中翻腾着海的波涛。

4.丙文作者从阅读前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创作中经常会出现“_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典论 论文》

《典论  论文》

《典论·论文》曹丕【作家、作品及背景】1.关于《典论·论文》作者曹丕的生平曹丕,字子桓,出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

曹操次子,史称魏文帝,在位七年,汉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2.《典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共有五卷二十篇。

所谓"典",有"常"或"法"的意思。

所谓《典论》,主要是指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在当时被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

《论文》见收于南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中,因而保留完好无缺至今。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3.背景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

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

"(《法言·吾子》)曹丕之弟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曹植:《与杨德祖书》)这已开始把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了。

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

经典翻译1-曹丕文论

经典翻译1-曹丕文论

雅诔,尚书实论,宜诗理赋, 欲铭丽。同书文的、信,诔、所文论以崇说奏 尚适、 事宜议 实说适 ,理宜 诗透文 歌彻雅 、,, 赋铭
此四科不同,故能 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
之者偏也,唯通才 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
能备其体。
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 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5、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 成一家言。
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 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 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 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 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 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 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 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 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 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 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 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 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 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 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下笔不能自休。”夫人
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 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
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 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
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 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
长,相轻所短。里语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
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 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 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
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
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 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
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 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 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
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 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 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 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 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

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展开全文《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对文学的价值的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儒家古有“三不朽”之说,其一为“立言”(见《左传》)。

但这主要指政治与伦理方面的论著,与文学并无多少关系。

曹丕所说“文章”,则包括诗、赋在内。

其实,文学——特别是偏重抒情的文学,很难说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但曹丕这样说,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这对文学的兴盛,当然是有意义的。

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建安七子”进行评论,指出各的长处与短处;二是在论述文学和评论作家时,提出了“文气”的概念,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又谓:“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

他所说的气,大体是指作家的气质。

作家的气质不同,所以作品的风格有异;三是关于文体的区别:“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说诗赋的特点是“丽”,既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也预示了此后文学的大趋势。

这几方面的内容,即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文体的区分,都是以后文学批评中重要的课题。

《典论·自序》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

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

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

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

乘胜转攻,席卷而南。

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

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

典论论文原文和翻译

典论论文原文和翻译

典论论文原文和翻译典论论文原文和翻译《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典论论文原文和翻译,供大家参考。

典论·论文[魏] 曹丕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於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於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徐干《中论· 夭寿》说:“故司空颍川荀爽言之,
以为古人有言,死而不朽,谓太上有立德,其 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身殁矣,其道犹存, 故谓之不朽。……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 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 兵燹之世,立言之生命力最为脆弱。士人最向 往的是“立功”,退而求其次才是“立言”, 而“立德”则是十分遥远的事情。《魏志· 杜恕 传》注引王隐《晋书》载晋朝杜预曰:“德者 非所(以)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这 是对魏晋士人普遍心理的概括。如此人生价值 观,上承党锢之余波,容易激起波涛汹涌,一 旦形成举世反曹的局面,陷于孤立,于曹丕而 言是十分危险的。
二有分离倾向,其 人生价值观,讲“明哲保身”,重视以著述超越 时空局限,追求垂名后世。这于形成东汉晚期王 逸《楚辞章句序》所谓朝臣“婉娩以顺上,逡巡 以避祸”士风,有直接的关系,党锢中有社会责 任感的士人奋起一搏,就是对此种消极士风的反 拨。而党锢中人竞以天下为己任,假使推波助澜, 至建安末年仍然未曾消歇,则完全可能冲决曹丕 的图谋。汉室之忠臣,是最难对付的,此辈人物 不惜以身殉汉,有时令曹氏也难撄其锋,因为大 开杀戒,会担负起杀戮名士的恶名,从而失去人 心。

荀彧和曹氏父子关系极为密切,《魏志· 荀彧传》注引 《彧别传》,说荀彧为尚书令,曾进言于太祖说:“昔 舜分命禹、稷、契、皋陶以揆庶绩,教化征伐,并时而 用。及高祖之初,金革方殷,犹举民能善教训者,叔孙 通习礼仪于戎旅之间,世祖有投戈讲艺、息马论道之事, 君子无终身之间违仁。今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 戈戢睦,大道流行,国难方弭,六礼具治,此姬旦宰周 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诚仲尼述作 之意,显制度于当时,扬名于后世,岂不盛哉!若须武 事毕而后制作,以稽治化,于事未敏。”这里荀彧只将 曹操定位为“姬旦宰周”,“姬旦”是一防遏曹操得寸 进尺野心之符号,曹操不能于“姬旦”,所以在立德立 功之外,其立言是指重振刘汉之儒家学术和礼仪规范, 令乱臣贼子不敢肆无忌惮,进而挽刘汉江山于既倒。

叹曹丕《典论论文》

叹曹丕《典论论文》

叹曹丕《典论·论文》面对浩瀚如烟的古代文学典籍,我口中似有千言万语想要涌出来,但等脑子风暴消失后,无限的话语却消融在心里,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赞叹。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古人留给今人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

如今人们学习古代文学的时候,看到沿着历史足迹而沉淀下来的出彩的文章书籍,想必没有人不为之骄傲、为之崇拜的,我只恨自己学识太少、太窄,许多古文看不懂、不理解,白白玷污了人家的成果。

言归正传,放弃众多其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古人及其文章书籍,我在这专讲曹丕及他的《典论·论文》。

下面是鄙人的看法及观点,若与人不同,还请包容,毕竟不同的读者,自是会有不同感受和见解。

我最早知道曹丕这个名字是从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中听说的,对曹丕也就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残害兄弟、为君不仁。

我年纪小的时候,非要分出是非对错,谁善谁恶,也就出现了对人看法的片面以及不准确,当时曹植处于弱势,自然就觉得曹丕是坏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展,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真伪性有待辩证,且也日渐觉得即使是真的,曹丕这样做也无可非议,毕竟君王都讲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曹丕上有个军事才能与文学功底都不错的父亲曹操,下有一个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的弟弟曹植,说实话他很容易被喜爱文学的人忽视、遗忘,但他的一篇《典论·论文》的存在,就让许多文学家绕不开他。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文学专论。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但失传了,而《典论》中《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才得以保存下来。

《典论·论文》这一篇文章不长,但里面内容却是蕴含的意义却是不少。

我知道《典论·论文》这篇文章是在讲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课中,课上提到《典论·论文》中的一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就这么一句我就被其吸引了。

这一句的语气可谓是非常宏大、自信,让人不禁会想到写这句话人和其所生活的时代是怎么样,竟如此霸气地说出这话。

《典论·论文》三辨——从《典论·论文》看曹丕的文章写作观

《典论·论文》三辨——从《典论·论文》看曹丕的文章写作观

《典论论文》三辨——从《典论论文》看曹丕的文章写作观张蒙【摘要】<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著,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应用文;应用写作【作者】张蒙【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I207.62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曹丕《典论·论文》看成是“文学专论”,而且认为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文学专论”。

这种观点似乎早已经成了定论。

然而,笔者觉得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典论·论文》里面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对此许多研究者往往视而不见,或者一概理解为纯文学体裁。

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曹丕原著的内容实际了。

我认为,《典论·论文》所谈的理论问题,也与应用文写作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谨将《典论·论文》中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加以辩析,以就正于方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论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 ),书论宜理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 ),铭诔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 ),诗赋欲丽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肯定审美价值)。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 指曹丕)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 文学眼光看来, 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曹丕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 事”。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 美性的文学作品, 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 文章,但是, 文章” 文章,但是,“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 义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 有益于国家;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 朽之盛事” 有益于自身。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 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 文学观念。 文学观念。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是当时的一部 重要的理论著作。 隋书·经籍志 经籍志》 重要的理论著作。据《隋书 经籍志》载, 典论》共五卷二十篇文章, 《典论》共五卷二十篇文章,主要讨论 各种事物的法则, 各种事物的法则,被时人视为规范文人 言行的法典。 言行的法典。
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曹丕的“文气” 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 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 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 作家看作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看作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作家看作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非常难得的。 这是非常难得的。它标志着文学创作中人的 自觉,也标志着文学批评中人的自觉, 自觉,也标志着文学批评中人的自觉,对研 究作家主体、指导文学创作的开展, 究作家主体、指导文学创作的开展,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 要的理论意义。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与父亲曹操、 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 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 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 三国志》记载, 据《三国志》记载,这个集团的成员多达一 百多人,著名的是“建安七子” 百多人,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即《典 论文》 论·论文》中评论的七个人。可见,当时虽然 论文 中评论的七个人。可见, 处于乱世,文学也是非常兴盛的。 处于乱世,文学也是非常兴盛的。
文气说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 为主”的主张。 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 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 一指作家 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 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 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认为,作家的文学才能是有差别的, 曹丕认为,作家的文学才能是有差别的,每 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都是通才。 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都是通才。他 的基本态度是: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的基本态度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众多的文体决定作家的文学创作只能在某些 领域保持优势, 领域保持优势,即他只可能在一个或几个领 域独领风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独领风骚。 域独领风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独领风骚。 这是由作家、艺术家的修养、气质、情感、 这是由作家、艺术家的修养、气质、情感、 性格等因素所决定的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将之上升为一个 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 文人相轻, 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文人相轻,自古而 )。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 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 然”)。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这种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而深 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 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故步自封 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 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虚 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 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这种风气 应该予以纠正。 应该予以纠正。正是在对文人相轻这一心理陋习的 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 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 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 :a贵远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远 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b闇于自见 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曹丕的《典论 论文 论文》 曹丕的《典论·论文》
一、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批评论、 二、批评论、文人相轻 三、文体论 四、文气说 五、文学价值观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今 安徽亳州), ),生于东汉灵帝中 安徽亳州),生于东汉灵帝中 平四年(187), ),卒于魏文帝 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 黄初七年(226)。曹操次子。 )。曹操次子 黄初七年(226)。曹操次子。 建安二十一年(216), ),曹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 被封为魏王, 被封为魏王,二十五年 220),曹操死, ),曹操死 (220),曹操死,丕袭位为 魏王,不久,废汉献帝自立, 魏王,不久,废汉献帝自立, 史称文帝。 史称文帝。
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曹丕认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是以“ 曹丕认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是以“气”为 支撑的。这个“ 表现在作家艺术家身上, 支撑的。这个“气”表现在作家艺术家身上, 具化为作家艺术家的主体的道德、性格、 具化为作家艺术家的主体的道德、性格、气 质及审美修养,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质及审美修养,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融入文 学艺术作品诸因素中去, 学艺术作品诸因素中去,则是文学艺术的风 这风格是独特的,也只有独特, 格。这风格是独特的,也只有独特,才能形 成风格。 成风格。
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曹丕还认为, 曹丕还认为,“气”有清浊之分。所谓清浊, 有清浊之分。所谓清浊, 一方面说人的性格, 一方面说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指称文学 风格,是对文学风格的简单举例。清是清爽、 风格,是对文学风格的简单举例。清是清爽、 清刚,它是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阳刚、 清刚,它是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阳刚、 俊秀、豪迈的特征。浊是浑浊、重浊, 俊秀、豪迈的特征。浊是浑浊、重浊,它是 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阴柔、凝重、 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阴柔、凝重、沉郁 的特征。 的特征。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 这一心理, 典论·论文 开篇就说: 论文》 轻”这一心理,在《典论 论文》开篇就说:“文人 相轻,自古而然。 他认识到, 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 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 习,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 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 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习产 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 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 只做到了“知己” 而没做到“知彼” 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 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 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 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 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 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曹丕是一个政治家、学者、诗人。 曹丕是一个政治家、学者、诗人。他多才多 有胆有识。政治上主张“以德化民” 艺,有胆有识。政治上主张“以德化民”, 被后人成为“旧时明君的典型” 郭沫若)。 被后人成为“旧时明君的典型”(郭沫若)。 作为一个学者,他一生博览群书, 作为一个学者,他一生博览群书,曾经动员 大批学有专长的人将当时众多书籍分门别类, 大批学有专长的人将当时众多书籍分门别类, 编成《皇览》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 编成《皇览》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 类书。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 类书。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写了不少优 秀的诗,其中,有五言,有七言, 秀的诗,其中,有五言,有七言,大都感情 真挚,文辞优美。 真挚,文辞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