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一)
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
。
1 曹丕诗作对 “ 清丽”的追求
曹 丕 在 《 论 ・ 文 》 日“ 赋欲 丽 ” 典 论 中 诗 , 主 张 诗 歌 须 要 讲 究 文 辞 等 形 式 之 美 。 丕 曹 没 有 给 出 “ ” 界 定 , 的 内涵 是 模 糊 的 , 丽 的 它 但我们 从他及其他建 安诗人的诗作 推断 , 基本上指 以“ 丽” 主的诗歌 形式之美 。 清 为 这 一 点一 些 现 代 学 者 颇 有 共 识 。 云 认 为 吴 “ 曹丕 提 倡 ‘ 赋欲 丽 ’ 在 创 作 实践 中也 比 诗 , 较 重 视文 采 , 的 五 言 诗 语 言 精 醇 , 他 又能 保 有 民 歌 化 的 特 点 , 有 一 种 ‘ 丽 ’ 特 具 清 的 色。 徐 公 持 研 究 认 为 , 个 “ ” 道 出 了 一 清 字 曹丕诗歌风格 的要点 , 诗歌 以“ 绮” 其 清 为 特 色 。 实 , 代 的文 论 家 刘 勰 也 以 “ 丽 ” 其 梁 清
塑 Q: 垫
Sci ence nd a Techn o I novaton ol gy n i Her d al
学 术 论 坛
浅 析 曹 丕 的 典 论 ・ 文 论
莱 惠 玲 ( 宁夏 农业学 校 宁夏 银1 7 0 0 ) 1 l 5 0 2 摘 要: 魏量 南北朝 是 中国文 学的一个 关键时期 ,在特殊 的社会和 文化环境 中, 文化 呈现 着 多元 化的状 态。 t丕 的 《 论 ・ 典 论文>在 文 学批 评 ,审 美形式等方 面树立 了 丰碑 , 为创作 主体 的个性迅 速觉醒起 到良好作 用, 促使 中 国文 学进 入 了 自觉时代, 学创作成 为了有 文
一
评价 曹丕 诗 , 他在 《 略 》 才 中云 : 魏 文 之 才 , “ 洋 洋 清 绮 ” “ 府 清 越 。 这 种 “ 丽 ” 色 ,乐 ” 清 特 尤 其 在 其 乐府 诗和 晏 游 诗 中表 现 得 十 分 明 显。 晏游 诗 如 《 谯 作 诗 》 《 于 、 孟津 诗 》 《 蓉 、芙 池作诗》《 、 与玄 武 陂 作 诗》 《 日诗 》 , 、夏 等 这 些 篇 什 , 不讲 究 清 词 丽 句 等辞 采之 美 。 无 曹 丕 的 乐 府 诗作 有 善 哉 行二 首 》 《 、 燕歌 行 二 首 《 胡 行》 , 、秋 等 它们 也 都 表现 了诗 歌 “ 清 丽” 美的特 色。 之 相对 于 汉 赋 的 “ 丽 ” 西 富 、 晋 诗 歌 的 “ 丽 ” I “ 靡 ” 以及 南 朝 诗歌 华 (I 绮 ) 的“ 丽 ” 言 ,清丽 ” 靡 而 “ 则是 建安 诗歌 的 总 体特征 。
浅析曹丕《典论·论文》
浅析曹丕《典论·论文》作者:陈建青康东芳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2期曹丕的《典论·论文》产生于我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曹丕《典论·论文》的创作目的(一)文学目的关于曹丕《典论·论文》的创作动机,曹丕在《典论·论文》开篇时有明确说明: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说要求君子“审己度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欣赏对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这样就可以免于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毛病。
可以看出,这是曹丕站在文学家的立场上,从文学的角度创作而成。
(二)立言目的曹丕写作《典论·论文》还具有非常强烈的立言目的。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魏书》曰: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周彡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士,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周彡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
这段话已经明确道出《典论·论文》写作的立言目的,即通过文章传名于后世,“可以不朽”。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谈到他认为的真正的不朽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可以说,对身后不朽名声的追求,是古代文人的梦想,是他们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而“立言”是实现不朽的最高途径。
二、《典论·论文》的内容曹丕的《典论·论文》探讨的内容却相当广泛,在中古文学史上关于文学批评的几个问题:文学的价值问题、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问题、文体问题都已被涉及。
(一)关于文学的价值曹丕十分重视文学(包括诗赋、诔铭、书记、奏议等广义上的文学概念)的价值,他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把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
浅议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表 述的文学观 点涵盖 了文 学批评 态度 、文体之辨 : “ 四科八体”说 、“ 文气”说 、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 ,影响深远。 关键词 :曹丕 典论 ・ 论文 文学批评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志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2 1 6( 2 0 1 5) 0 2 D 一 0 0 8 6 — 0 2
作者认为 ,文 之 “ 本同”指的是一切文 章的基本 创作原
末异”则指 的是 不同文体的体裁 、形 思想 的主要特征就是摆脱儒 学的束缚 ,探究文学 的规律 和特 则是 相同的 ,而文之 “
式 、风格 是不同的 ,有不 同的写作要求 。他初 步概括 了四种
不 同体裁 的区别 。例如其 中的奏议 、书论 ,晋 以后谓之无韵 之笔 ; 而铭诔 、诗赋 ,晋 以后谓之有韵 之文。也就是说 ,不
鲁迅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中指出 : “ 曹
诗赋欲丽 。 ”
丕 的一个 时代可 以说是 ‘ 文学 的 自觉时代 ’ 。 ”这一时代文学
点 ,明确 文学观念 ,提高文学 的价值 和社会地位 。关于文学 理论 的建设和文学批评 的开展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曹丕。 曹丕 ( 1 8 7 — 2 2 6) ,字 子桓 ,曹 操 的 次 子 ,建 安 二 十 五
先表 现为 “ 尊古卑今 … ‘ 崇古非今 ” ,也表现为 “ 同事之 间的
样 的学术著作 ,应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
三 、“ 文气 ”说
曹丕本着 文非一体 ,各有所长 的原 则 ,品评 了建安七子 的优 劣得失 , 提 出了文论史 上著名 的 “ 文气” 说 。孟子说过 “ 知
互相 轻视非难 ” 。“ 贵古 贱今 ”的态度不够客观 ,古未必好 也
《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本论文是关于《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的优秀论文,希望对各位毕业生有帮助。
摘要:曹丕的《典论·论文》,论述了作家才能与文体之间的关系,强调作家的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它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是一篇纲领性的文件,在文艺理论批评上更是具有里程牌作用。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理由,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
刘勰和曹丕在时间上相隔近300年,在有些文艺思想上是对《典论·论文》的继承和接受,就此进行分析,以探讨《典论·论文》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典论·论文》;《文心雕龙》;文体说;文气说;文学批评态度一、提高文学地位,开启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是先秦以后中国历史更迭频繁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艺,社会意识,宗教都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在两汉时期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经学被怀疑。
在没有稳定的政权束缚的条件下,被“独尊儒术”而废弃了的诸子学家又得以被重新审视与探索的机会。
诸家思想与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等,使得文化思想得到自由的呼吸,与之相应的,文化,文艺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讼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新观念表现在文艺方面的就是文的自觉。
[1]曹丕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典论,论文》)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tr’s Sake)的一派。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论文摘要:曹丕的《典论·论文》这篇诗文专论,在继承前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在总结建安文学的同时,提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文体分类、文气等问题。
这些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推动了文学理论的研究。
促进了创作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学批评:主旨:认识价值我国的文学批评源远流长。
曹丕的《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尚书·舜典》中就有“诗言志”之说,《论语·阳货》中则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说,这些具有创见性的见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学的一些性质和社会作用,但这些凤毛麟角式的点评毕竟尚没形成专论。
时至东汉,曹丕著的《典论·论文》才成为文学批评继往开来的专论性文献。
《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诗文专论,它一改先前评论诗文散见于各文章的做法,纵横捭阖地谈古论今而自成专论。
《典论·论文》之所以能产生在东汉末年曹丕之手,除了他能诗善文身为政治家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文学自发生发展以来时至建安时代.已进入了“自觉时代”。
时代需要文学,文学需要批评。
继《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日趋繁荣.专论、总论相继出现。
《典论·论文》其主旨在于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独立作用。
鼓励文人积极创作正确品评。
该文篇幅虽小.可内容含量较大,它提出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
在论述上也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义理、考据颇为鲜明充分。
《典论·论文》直抒己见,切中流弊,这也正是曹丕所处建安时代精神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
《典论·论文》的主要认识价值概说有三:一、《典论·论文》把文学的价值、作用和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邦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把文学之事看成经国安邦千古不朽的大事业,把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得如此之高,是前无古人的。
古典名篇赏析《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
古典名篇赏析《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1]。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2]孔融文举,广陵[3]陈琳孔璋,山阳[4]王粲仲宣,北海[5]徐幹伟长,陈留[6]阮瑀元瑜,汝南[7]应玚德琏,东平[8]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9]。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10],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11]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12],以至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扬、班[13]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14];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15],周旦显而制《礼》[16],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17]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论》[18],成一家言。
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曹丕《典论·论文》赏析
·文艺之窗·233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曹丕《典论·论文》赏析华南师范大学 张心宇【摘要】曹丕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中所提出的关于文学的价值观、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表现出曹丕高屋建瓴的批评视角,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中国文学批评有着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典论·论文》 重要文学理论 开创性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文学批评史的奠基之作,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典论·论文》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在它之后,相继出现了许许多多研讨文学理论的专文与专著,由此开启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时期。
曹丕的《典论·论文》虽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对文学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都作了十分扼要的论述,并具有独到的见解。
(一)价值论价值论是指有关文学的社会作用及其价值的问题。
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2]曹丕看到了文学有“经国”的社会功能,同时又看到了它自身有“不朽”的价值。
关于文学的价值问题,古来都比较重视。
《毛诗序》中已表现出功利主义的文艺观,但它强调的更多是诗歌内容方面的美德、教化,要求诗应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3]的作用,而对文学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则认识不够。
“三不朽”说[5]其中之一也有“立言”。
但当时所说的“立言”主要是指著书立说,也包含着道德教诲的言辞。
曹丕说的文章,则主要是指文学,尤其是指论文和诗赋。
他能够从文学的社会作用来认识文学的不朽性,并把它提高到与德功并重的地位,显然把文章的价值和功能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还鼓励作家积极从事创作,不为环境所困,“不以隐约而费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4],要寄身翰墨,见意篇籍,靠自己的文章自立声名。
论曹丕《典论论文》
论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也是曹丕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这篇文章创作于三国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总体评价、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三个方面探讨曹丕《典论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曹丕《典论论文》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以“文气”、“文章”、“文人”为核心概念,通过对文学现象的评述,阐述了曹丕对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
该文表现出曹丕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艺术洞察力,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曹丕的政治才能表现在诸多方面,其最大特点在于他具备了统筹全局的能力。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丕以独特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注重法制建设,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使得魏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此外,曹丕还实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选拔和任用纳入了科学化的轨道,这一制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制度的蓝本。
在文化政策方面,曹丕提倡“建安风骨”,极力推崇有才华的文化人。
他尊重知识分子,将他们的作品视为瑰宝,这使得建安文学得以繁荣发展。
曹丕在位期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曹植、王粲、阮瑀等,他们共同为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曹丕还大力发展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曹丕《典论论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文体现了曹丕深邃的文学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亦是他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历史上,曹丕《典论论文》对后世文学批评、政治智慧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学批评时,曹丕的《典论论文》无疑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这部创作于三国时期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文气说”,强调了作家的个人风格和才华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典论论文》中曹丕如何以独特的见解,为中国文学批评开创了新的篇章。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2)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2)三、《典论·论文》明确提出了“文气说”理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如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1.“文以气为主”首先。
它启示人们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追寻文学创作动机的起源,文学活动不再以对客观对象的描摹、阐发作为第一要务.而是将立足点转移到创作者自身。
文学活动虽然是主、客体的统一,但主体才是活动的真正领导者和实施者。
文学创作活动是作家呕心沥血,融入思想和感情的再创造的产物。
其次,它其实是以“气”来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下,打破了从先秦到两汉统治了数百年的“文以载道”的专制地位。
文学活动虽然可以而且应当与社会道德有密切联系。
但它不应像儒家提倡的那样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传声筒和教化规范民众的教科书.文学更主要的任务是表达创作主体的心声、艺术个性.成为有血、有肉、有情的表达途径和审美对象。
2.文气有“清”“浊”之分。
由于创作主体各异,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文气”,所以,曹丕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他所谓的“清”是指阳刚的俊秀豪迈的特点,而“浊”气则是指阴柔的凝重沉郁的特点。
大体上,他已经将风格概括为两种对立不同的类别,这在风格研究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由于“气”的不同,即作家创作风格不同,所以也就不能以此之长,责彼之短。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此为依据,从“气”的角度去评论作家,虽扼要,却是中肯的。
如说徐干“时有齐气”,是指徐干的作品具有舒缓的风格特点;评孔融“体气高妙”,是说其文章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形成他的文章所不可及的一种风范;称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是指其作品具有自由奔放的风格,但失之于不够紧凑。
这些都是从气的角度来探讨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的。
3.文气“不可移”曹丕认为。
文学作品的“清”、“浊”是由作家的先天素质所决定的,所以是与生俱来的,不会改变的,也不能传授、影响的。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
曹丕的《典论·论文》赏析《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作品介绍曹丕《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
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
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
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
从《典论·论文》看曹丕的文章不朽观
鬟
整 一、 ’
X
,-一
从《 典论 ・ 论文》 看曹丕 的文 、 观 早 朽
李 明霞
(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 院 , 河北石家庄 0 09 )丕的《 典论 ・论 文》 文 学批评 史上 有着极 高的地 在 位。 历代 学者都从不 同的角度对 其加 以研 究 , 侧重点 均在 文章 但 经 国上 , 系曹丕的文学创作 , 联 强烈 的生命意识 中流露 出的更是 对文章 不朽 的追 寻。本 文仅从此 角度 , 略作探讨 。 关键词 : 曹丕 ; 文章不朽 ; 生命 意识 中国分类号 : 5 1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1l 2 1 )3— 0 9一 1 17 2 1 ( 00 0 0 4 O 曹丕的《 典论 ・ 论文》 把文章推 到一个极 高的地位 , 提出“ 文 章经国之大业 , 不朽之盛事 ” 的说法 , 而对 于它的含义 , 历来众 家 说法不一 , 归纳起来 , 有如下三种 :
中, 多有这种生命意识的流露 。曹丕在其《 赋》 柳 序中写到 “ 昔建 安五年 , 于袁绍战于官渡 。时余始植新柳。 自彼迄今十有五载 上 矣( 左右仆御 已多亡 ) 。感 悟伤 怀 , 乃作斯 赋 ” 。亲友 的 离乱 , 让 他满腹忧伤 , 他感到生命在塌陷 , 尽管此时 的他 已被立为太子 , 拥 有了至高无上 的权 利 , 可见他 是深 谙盛极 而衰 的道理 的 , 与 在《 吴质书》 “ 中, 盛衰” 有鲜 明的对 比。“ 日游处 , 则连 舆 , 昔 行 止则 接席 , 曾须臾相失?每至觞 酌流行 , 何 丝竹并 奏 , 酣耳 热 , 酒 仰而 赋诗 。当此之 时, 忽然不 自知乐也 。谓百年 已分 , 可长公相保 , 何 图数 年之 间, 零落略尽 , 言之伤心 ” 由极盛 时的高 昂、 烈、 畅 , 热 欢 到极 衰时的凄凉 寥落 。那 么 他提 出“ 文章 不 朽观 ” 可 以理 解 就 了。生命 因这种有限性而显得仓促而局促 , 但是文 章却 可以突破 这种有限达到无 限。肉体 已经死亡 , 但是新鲜 的血 液却 可以一直
一篇有开创精神的文学论文——评曹丕《典论·论文》
,
写过许
多 具 有独 到 见 解 的 文 学 理 论 著 作 注引 《 魏 书》
其 中 最 突 出 的 一 篇是
, , ,
论文 》
,
。
据
’
《 文帝 纪》
,
说
,
“
帝 ( 指 曹 王 ) 初 在 东 宫 疫 病大 起 时 人 凋 伤 帝 深 感 叹
… … 疫 病数 起
,
与 素 所
敬者 大 理 王 朗 书 回
《 典论 》
、
:
`
士人 凋落
, :
余独 何 人
、 ,
,
能 全 其寿
。 ,
?
”
故 论 撰所 著
…
诗赋
盖 百 余 篇 集 诸儒 于 肃城 门内 讲 论 大 义
“
, , , ,
侃 侃 无倦
。
另据 《 艺术 类
聚》 载 卞兰 《 赞 述 太 子 赋 》 并 上 赋表 说
《 典 论 》 及 诸 赋颂 《 典 论》
,
并 命令 李延年 为协 律 都尉
,
。
,
从 民 间 搜 集 了 大 量 的诗 歌
。
这
、
些 诗歌 绝 大 多 数 是落 拓 文 人 和 劳 动 人 民 的 作 品 在朝 的官 员 和 文人 的 诗 却极 少 诗 的 发 展
成 了一 片 空 谷
《 楚辞 》
,
整 个汉 代几乎 无 诗
,
这 当然 是 相 对前朝 和 后 世说 的
,
不 的弟 弟曹 植 是魏晋 时 代 的伟大 文 学 家 和 诗人
他十 岁善 属 文
“
援笔 立 成
”
曹丕《典论 论文》分析
曹丕《典论论文》分析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论·论文》。
《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
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幸亏被选入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是第一篇,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中正式提出或者触及了不少新鲜的重要的文论课题,我们要掌握的主要有:1、“文章不朽”说: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观点。
他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如此高度地推崇文章作品的意义,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在客观上是非常有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的。
曹丕所处的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是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父子的重视、鼓吹和积极参与,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时以他们父子为核心,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诗文作家,形成了所谓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在这篇《典论·论文》中所评论的“建安七子”,除了孔融之外,都属于这个集团。
2、“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
这个理论颇为新鲜,而且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把握。
要仔细分析这个“气”的内涵,包括“气之清浊”的含义,进而领会这究竟是一个什么理论?在文学理论史上有什么贡献?3、“文体”说: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夫文本同而末异。
从《典论·论文》看曹丕的文学主张
魏 晋 以前 , 国没 有 文 学批 评 的专 著 , 秦 两 中 先 汉 关 于 文 学 和 文学 创 作 的一 些 言论 多 见 于 经史 著
了汉 赋铺 陈 堆砌 的 习气 , 显示 了王粲超 越 前人 的艺 术 成 就 。 同时 , 曹丕认 为 , 为学 者兼 诗人 的徐 干 , 作
一
其诗歌风格可以归结为“ 齐气” 即带有齐诗舒缓 的 , 风格 , 这是 缘 于齐 地特 殊 的 “ 缓 ” 舒 的风 俗 习惯 。颜 师 古 在此 处 的注解 日 :齐 人之 俗 , “ 其性 迟缓 ”又 有 , 《 汉书・ 朱博传》 :齐部舒缓养名” “ 说 “ ,舒缓” 是齐地 特 殊 的风俗 习惯 。曹丕 认 为 , 地这 种 “ 齐 舒缓 ” 的生 活 环境 会对 生 活于 其 间 的作 家 的个性 产 生影 响 , 并 进而影响其创作 , 其作品也就会带上“ 舒缓 ” 的特点 了。可见 , 曹丕不仅看到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 必 然联 系 , 注 意 到 了作 家 的生 活 环 境 对其 个性 、 还 创 作 的影 响 , 是难 能可贵 的 。 这 曹 丕 又 指 出 , 应 场 和 而 不 壮 , 桢 壮 而 不 “ 刘 密 。 ,孔 融体 气 高 妙 … …然 不 能持 论 , 不胜 辞 , ”“ 理 以至 乎杂 以嘲戏 ”, 为应 场 、 桢 、 认 刘 孔融 等 人 的风 格各有优劣 , 曹丕的这种评价优劣并重 , 比较客观 、 真实 。 曹丕进一步指出, 作家的气质除了要受生活环 境 的影 响外 , 主要是 源 自作 家先 天 的禀赋 , 他说 : 艺 术“ 巧拙 有 素” “ 在父 兄 , 能 以移 弟子 ” 意即文 ,虽 不 , 学艺术素养是先天的、 与生俱来的, 即使是儿子 、 兄 弟也不会受其遗传 、 影响。 可见 , 曹丕 看 到 了文 章风 格 与作家 个性 的密切 联系, 并对 不 同作 家 的 风格 作 了论 述 , 开 中 国文 首 学 批 评 风 格论 的先 河 , 重 要 意 义 。不 过 , 过 分 有 他 强 调作家 先天 的才性 , 未免有 失偏颇 。
浅议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浅议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作者:萨仁图雅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02期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
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
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D-0086-02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这一时代文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摆脱儒学的束缚,探究文学的规律和特点,明确文学观念,提高文学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关于文学理论的建设和文学批评的开展,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废汉献帝自立,史称魏文帝。
在中古文学史上关于文学批评的几个问题:文学批评态度问题,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问题,“文气”说问题,文学的价值和地位问题,曹丕的《典论·论文》都已涉及。
曹丕批评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念,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一、文学批评态度正确的批评态度,产生正确的文学批评。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了两种不正确的批评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二是“文人相轻,暗于自见”。
所谓贵远贱近,首先表现为“尊古卑今”“崇古非今”,也表现为“同事之间的互相轻视非难”。
“贵古贱今”的态度不够客观,古未必好也未必不好,现代亦然,最重要的是客观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尊古卑今的观点。
所谓向声背实,就是崇拜虚名,不重实际,迷信权威,没有遵循实际而道听途说,也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另外曹丕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分析了这种陋习产生的原因,认为:一是创作主体在认识论方面的根源表现为既“善于自见”其所长,又“暗于自见”其所短,“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
读闻观142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而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建安时代开始,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都算得上是文学自觉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时期涌现的诸多文学批评专著的作者都是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和拥有极大作用的人。
比如著名诗人曹丕(《典论·论文》)、文学家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还有徐陵(《玉台新咏》)等。
这一大批文学家继往开来、承旧立新,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壮观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而所谓的文学自觉,从出现开始仔细分析起来,一共有三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就是把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在曹丕以前,所谓的文学通常指的是学术,尤其强调的是儒学。
只有从曹丕开始,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之后,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提出来,文学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
第二个标志,则是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早期的文体辨析可以上溯到《汉书》,至于《东观汉记》以及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也都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但是真正明晰自觉的文体辨析还是来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把人们一直创作的常用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可以这么说,从曹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与 文学的自觉 李伶思读闻观143丕时代开始,文学才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门类并有了自己独特的分支与科目。
第三个标志,则是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和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在建安文学之前,文学只能以一种依附于学术的附属身份存在于浩瀚的人类文化史当中,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以上三点还没有出现,文学的自觉也就还没有形成。
论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
美学史研究I 35论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文/朱北辰摘要:《典论■他文》是魏.菌文学批评史上敏早的一篇专嫌,强1文琴具有崇窗®地喪.t视作家文气对f.文#本体和風格形:成的作用,并把文体分为四声.八.乘9.,在《典论‘淹文》中,曹丕站在文学雨复度,1一种高瞻筠藥雜:态農崧评文学,对文学依附管餐史等外在功用说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引领文学开始走向纯粹之路4关键词:《典遍.论文》;曹丕,.文气说;文人翁_,本i t w束异《典论•论文》是我:菌文学批评史上较早治一篇专论,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Jtfr有重要的地位,_世产患了很大的影响。
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文章是“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 作家们“不托飞驰之势%而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二是认为“文 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强调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对作品风 格的影响;三是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指出“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四是讨论了文学批评的态瘈, 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暗于自见”“文人相轻”等陋习。
特别是其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和“文人相轻”的提法,对 ig世影响很大^魏文帝曹丕的《典论》是中M古代文艺美学论著,原书不 传,《典论》雇堇卷j+篇,宋时已佚^《论文:》是其申一篇,此 文因收人萧统《文选》而得以保留,载《文选》卷$十二4《典 论.论文》作为中国_早一^篇文学美学及批评专著,丰要论述 了文学的价值、作家的个性、作品的风格、文学的体裁、文学 批评的态度聲_题。
《典论.论文》宗要阐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丨首 次肯定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曹丕强调K羞文章,经 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与事功相提并论,鼓励作家把 文学当作事业,“不托飞驰之势”,这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具 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典论.论文》首先指出“贵远贱近”和“向声背实*■这两种错误,前者在財间上推崇古人,在 空间上推崇远方的作家,轻视今人和近人…后者则人云亦云,以 名声作为褒贬标准。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篇章——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篇章——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丁金玲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5S
【摘要】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尽管孔孟等人早就在作品中表现了品评文学作品的观点,但一直到了魏晋,才有专门论文的作品,最早的就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了。
现在的很多学者都充分肯定了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创之功。
本文就这一重要文章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作用,及曹丕的在文学理论上的主要观点作以简单介绍,进而揭示了他的观点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总页数】1页(P184)
【作者】丁金玲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篇章——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 [J], 丁金玲
2.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 [J], 付芮;
3.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 [J], 付芮
4.浅析曹丕的《典论·论文》 [J], 莱惠玲
5.曹丕《典论·论文》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J], 薛亚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丕的文学贡献
曹丕的文学贡献(一)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典论》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
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所说的“文章”,指广义上的文章,既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论著,也包括诗、赋等文学作品。
它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这对文学的兴盛,必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建安七子作了评价,指出各人的长处和短处。
3、提出了著名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它所说的“气”,大体指作家的气质。
作家的气质不同,导致作品的风格就不同。
4、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二)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比较:张衡的《四愁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但不是成熟的,因为还带有楚辞的遗迹。
(三)与曹操相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的变化:(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讲解:《蒿里行》(P20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
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讲解:《短歌行》(P202)“短歌”与“长歌”相对而言,非指诗篇幅的长短,而是就歌曲唱时声调的急缓、长短而言。
这是一篇用于宴会的歌辞。
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曹丕的文学价值论.doc
曹丕的文学价值论.doc1、曹丕的文学价值论0903班11号尚婷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面对文学的价值赐予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评价。
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致之长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寄身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世。
〞把文学的功用归根为两个,其一是“经国之大业〞,其二是“不朽之盛事〞显而易见,更强调后者,留意文学自身的价值,他从生命的意义,个体需求的角度动身来论述文学的功能。
从生命的意义来看,曹丕认为文章才是不朽的事业,不似年寿,荣乐这些都会有消逝殆尽的时候,而文章却可以使创作主体的声名传至无穷的后世。
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文学观,与从前很多学者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有很大不同,孔子认为文学是用来“兴,观,2、群,怨〞,而?诗大序?那么直接以为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曹丕侧重于个体的人生需求,把个体的人生追求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将文学不求得价值落实到了个体的人格及独特的欲求。
文学活动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文学自觉地选择,文学事业的完成是文学价值的最高表达,也是个体人格及需求的表达。
这在当今世界也是可以得到佐证的,生命的活动或许还包括很多,比方说:对财宝的追求,对地位的攀登,对名誉的追捧等等,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有一局部学问分子,他们在坚守着文学的阵地,孜孜不倦的探究着文学的奇特,创作了不朽的名篇,这些人执着的在文学的领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追赶声名,亨誉世界,更多的一种独特的需求,生命自觉地选择,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情感看法,道德情操流露在文3、学中,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在无意而为之的状况下,往往得到了不朽,文章不朽,声名不朽。
回首历史,像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些家户喻晓的文学家哪一个不是由于在文学上的造诣而“不朽于世〞,他们由物质上的不朽到达了精神上的不朽,这正表达文学的价值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一)
论文摘要:曹丕的《典论·论文》这篇诗文专论,在继承前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在总结建安文学的同时,提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文体分类、文气等问题。
这些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推动了文学理论的研究。
促进了创作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学批评:主旨:认识价值
我国的文学批评源远流长。
曹丕的《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尚书·舜典》中就有“诗言志”之说,《论语·阳货》中则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说,这些具有创见性的见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学的一些性质和社会作用,但这些凤毛麟角式的点评毕竟尚没形成专论。
时至东汉,曹丕着的《典论·论文》才成为文学批评继往开来的专论性文献。
《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诗文专论,它一改先前评论诗文散见于各文章的做法,纵横捭阖地谈古论今而自成专论。
《典论·论文》之所以能产生在东汉末年曹丕之手,除了他能诗善文身为政治家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文学自发生发展以来时至建安时代.已进入了“自觉时代”。
时代需要文学,文学需要批评。
继《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日趋繁荣.专论、总论相继出现。
《典论·论文》其主旨在于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独立作用。
鼓励文人积极创作正确品评。
该文篇幅虽小.可内容含量较大,它提出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
在论述上也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义理、考据颇为鲜明充分。
《典论·论文》直抒己见,切中流弊,这也正是曹丕所处建安时代精神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
《典论·论文》的主要认识价值概说有三:
一、《典论·论文》把文学的价值、作用和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
《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邦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把文学之事看成经国安邦千古不朽的大事业,把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得如此之高,是前无古人的。
对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曹丕在文中又写道“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付于后”。
这表明了他看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不仅为自己奠定了文章分类的基础,而且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文学的特性,促进人们自觉地发展文学。
曹丕给予文学很高的评价.还认为“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推崇文章的垂世不朽,并举出了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两个例子为证。
曹丕在《与王朗书》中也说:“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
”这种认识来源于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
曹丕以帝王之尊,对文学的功用价值有这样的认识,对六朝及以后的文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典论·论文》首次对文体进行了分类
并有了自觉的文体论意识“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辣尚实.诗赋欲丽。
”曹丕以前,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
已对个别文体的特点进行过概括。
但是像《典论·论文》那样综合地说明各种文体的风格或写作要求的还不曾有过。
下面就《典论论文》提到的几种文体略加说明,以便了解这些文体的发展状况和人们对其特点的认识。
奏议之类公文的写作,随着国家政治的发展而日益发达。
东汉时还曾把考试章奏作为选举官吏的一项内容。
应劭撰《汉朝议驳》三十卷,陈寿撰《汉名臣奏事》三十卷(均见《隋书经籍志》)是有汉一代奏议的结集。
曹丕认为此类经常用于朝廷军国大事的公文,其语言风格应该典雅。
东汉时期有两种风气渐盛.一是文士写作子书和论说文的风气,一是清谈高议互相辩论的风气。
这两种风气是互相影响、密切攸关的。
关于前者,自扬雄仿《易》而作《太玄》、仿《论语》而作《法言》后,子书作者蜂起。
早在东汉前期王充曾说:“汉家极笔墨之林。
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论衡对作》)。
建安文人也深受此风影响,在着论和谈论风气之中,不少
人都对论文写作要求和说理的方法进行总结。
例如王充曾强调“论说之出,犹弓矢之发也。
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论衡超奇》)。
徐干说:“君子之为论也,必原事类之宜而循理焉。
”(《中论寿天》)。
《典论·论文=》‘‘书论宜理”之说,未必是曹丕的独创,而是他对时人关于书论写作要求的高度概括。
碑辣之作也至东汉而大盛。
不少学者认为死者撰写碑文始于东汉。
作碑铭之风既盛,谀墓之作也就大量涌现.这种称颂死者溢美失实的现象与送葬奢靡的陋风结合在一起,被一些人认为是败坏风俗之举。
《典论·论文》“铭尚实”之说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的.它是对此类作品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要求作品应具有朴实而不徒事华辞的风格。
人们对赋这一体裁文辞华丽的特点,早有认识。
至于说诗“丽”.则是东汉后期以来文人制作五言诗风气日盛、诗歌语言日趋华丽这一情况的反映。
建安时代曹植的诗作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趋势。
卞兰上《赞述太子赋》称曹丕“作叙欢之丽诗”,同样以“丽”言诗.可见典论论文“诗赋欲丽”的说法也是反映了当时人的一般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