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细菌定义:是一大类群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原核微生物

原生质体:指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12.L 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16.伴胞晶体

碱溶性蛋白晶体(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

17.菌苔:各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0.支原体是一类已知最小、无细胞壁、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的原核微生物。表面活性剂都极为敏感,由于细胞膜上含有甾醇,故对多烯类抗生素也十分敏感

支原体的特点有:①支原体的直径约为150-300nm,一般为250nm 左右; ②缺乏细胞壁; ③菌落小;(呈油煎蛋状)④一般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⑤能在含血清、酵母膏或胆固醇等营养丰富的人工培养基上独立生长;⑥具有氧化型或发酵型的产能代谢,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生长;⑦对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四环素、红霉素以及毛地黄皂苷等破坏细胞膜结构的

22.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只能寄生在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微生物。23.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在宿主血流中大量增殖。立克次氏体一般寄生在节肢动物的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因此,在这类节肢动物的粪便中常有大量立克次氏体存在。当人体受到虱等的叮咬时,它们乘机排粪于皮肤内。在人随便抓痒之际,虱粪中的立克次氏体便从伤口乘虚而进入血流。

9+2 型鞭毛:在某些真核细胞表面长有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称为鞭毛。它由基体、过渡区和鞭杆3 部分组成,因其鞭杆的横切面的中央可见到两个中央微管,其周围则有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固真核生物的鞭毛又称9+2 型鞭毛

4.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5.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 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 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

6.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染敏感细菌后不裂解它们,而与细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源性

8.亚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亚病毒包括类

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三类

11.朊病毒:据目前所知,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4.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5.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用于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6.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7.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 培养基。

7.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厌氧光合细菌中的利用光能产生ATP 的磷酸化反应,由于它是一种在光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的磷酸化,故称循环光合磷酸化

8/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与初生代谢物不同的是,次生代谢物往往具有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独特、在生长后期合成,产量较低、生理功能不很明确以及其合成一般受质粒控制等特点。

14.连续培养: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

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这样,培养物就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15.连续培养主要有种两类型:恒化器和恒浊器。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

恒浊器:这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1.细菌质粒:指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复制子,常随宿主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的遗传因子

4.转化: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 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就称转化或转化作用。5.转化子:经转化后出现了供体性状的受体细胞称转化子(transformant),即是转化成功的菌落。6.转化因子:有转化活性的外来DNA 片段。

7.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就称转导子。

8.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溶源转变。

3.接合:供体菌(雄)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雌)相接触,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 给受体,并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受体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培养基: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养料

次生代谢物: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

所合成的各种复杂的化学物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如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画出一条有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 个阶段组成的曲线

抗生素: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1)营养缺陷型: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2)抗性突变型: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变异类型

2)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3)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巴斯德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而延长其保存期的措施。

7、PHB(聚-β-羟丁酸):某些细菌形成的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