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论美国学者
论美国学者【美国】爱默生(1803~1882)
庭生活的意义,都是当代的题材。这是一个跃进。生命的暖流已经流入手指
脚尖,身体四肢都已活跃起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活力迹象吗?我不奢求
伟大的、遥远的、浪漫的事物,不追求意大利或阿拉伯的成就,不追求希腊
的艺术或普罗旺斯的吟游诗歌;我拥抱平凡,我要探索人所共知的平凡低下
瑕顾及文学的民族,仍然对文学存着一点爱好。因此,这点爱好有极宝贵的
意义,显示我们对文学一种永不泯灭的本能。但是,也许应该有点变化,而
且必会发生变化的时刻到了;这大陆上沉睡的知识分子早应觉醒,睁开沉重
的铁眼皮,向世界提供一些比机械技术更美好的事物,满足世界期待已久的
愿望。我们在学术上依赖别人,长期学习别国的日子快结束了。我们周围的
千千万万人,正投身在火热的生活中,不能总吃外国文化的残羹剩饭。我们
也有许多事变与活动,要我们去歌唱,它们也要歌唱自己。谁能怀疑诗歌在
新时代里将复兴?它像正在天顶熠炀闪耀的天琴星座那样,据天文学家报
告,终有一天将成为光照千古的明星,吉兆,它们已经透过诗歌和艺术、哲学和科
的事物。你们尽可占有古代和未来的世界,让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我们要
从哪里去真正了解意义呢?那就是从桶中饭菜、锅里牛奶、街头小调、马路
新闻、目光一闪、身材形体、走路姿态——把这些微末琐事的终极道理写出
来,把隐藏于其中最崇高的精神因素写出来吧,因为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
在自然界最偏远最微末的地方。让我看到每件日常琐事都直接联系着一条永
学、教会和政府闪现出来。
这些征兆之一就是所谓国家最低层的阶级已通过运动提升了地位,这运
动也同时令文学呈现出值得注意和良好的态势。人们着意发掘并谱写成诗
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论自立》的解读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 而体现这一时代精神的民 主主义理想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就是超验主义这一 冲击旧思想枷锁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超验主义思 想的代表人物, 爱默生保存了教派中的积极成分, 如 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作用, 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 义的思想, 发展了超验主义的思想体系。超验主义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 的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有其现实意义。 一、 崇尚直觉, 藐视权威 爱默生的作品的中心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基 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 崇尚直觉, 主张个性解放, 打 破神学和外国教条束缚, 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 和理性, 直接认识真理。他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 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 吸取了康德先验论 和欧洲浪漫派理论家的思想, 提出人能够凭直觉认 识真理,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 人就是上帝, 凡人与神 灵之间的关系十分单纯, 意欲寻求外来帮助实为一 种亵渎。他认为只有依靠 “直觉” , 人们才能和自然 建立联系, 才会领会自然的启示。他在 《论自然》 中 就明确指出: “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跟宇宙建立一 种直接的关系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不是依靠传统 的诗歌与哲学?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不是依据他们的
[ "] 功。 ” 显然这种观念的提出, 一方面是暗示国人们
无比寻常的勇气做一个拥有高尚心灵、 远大志向的 领头人, 只有这样, 才能堂堂正正地自立, 自立于他 人之上、 自立于世界之上。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特性和才能, 所谓自立, 就是要相信自己, 要有自 立自强的精神, “ 坚持自我, 切勿模仿。终身修订积 蓄起火的力量就可以帮助你每一刻都能展现出自己 的天才; 然而, 你若沿袭他人的才智, 那只会暂时地、 部分地占有它。— — —莎士比亚的授业恩师何在?又 是哪个大师造就了富兰克林、 华盛顿、 培根以及牛顿 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研究莎士比亚不可能
论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美国文学独立的宣言
作者: 韩清云
出版物刊名: 晋中学院学报
页码: 25-26页
主题词: 爱默生 美国文学史 美国学者 大自然 华盛顿·欧文 托马斯·潘恩 民族文学 《草叶集》 超验主义 麦尔维尔
摘要: 美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一文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牌。
它宣告了美国文学在精神方面的独立。
尽管在爱默生之前美国已有部分世界知名作家,如华盛顿·欧文,托马斯·潘恩等,但他们的作品或者是模仿欧洲作家,或者是政论文章。
只是在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发表之后,美国文学才进入了它的成熟期。
在随后的这一阶段中,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作家和杰出的作品。
其中包括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梭罗的《沃尔登》,(或林中生活)惠特曼的《草叶集》,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等等。
《美国学者》爱默生
美国学者——l837年8月31日在剑桥镇对全美大学生荣誉协会发表的演说爱默生有个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寓言,它含带着意想不到的智慧。
说是在创世阶段,众神把“人”分成了“人群”,以便人能更好地照料自己;这好比一只手分成五指之后,手的用处就会更大。
这条古老寓言中隐含着一个永远新颖而高尚的寓意。
这就是:所谓“人”只是部分地存在于所有的个人之中,或是通过其中的一种禀赋得以体现;你必须观察整个社会,才能获得对完整的人的印象。
所谓“人”并非只是指一个农夫,或一位教授,或一位工程师,而是他们全体的相加。
“人”是神父、学者、政治家、生产者、士兵。
在分裂的,或者说是社会的状况下,上述的职能被分派给每一个个人,而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致力于完成共同工作中分派给他的定额;与此同时,人们又相互弥补着自己。
这个寓言暗示,个人若要把握他自己,就必须时常从自己的分工职能中脱离出来,去了解一下其他劳动者的感受。
然而不幸的是,这原初的统一体,这力量的源头,早已被众人所瓜分,并且被分割得细而又细,抛售无贻。
就好像是泼洒开的水滴,再也无法汇拢。
社会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每一个人都好比从躯体上锯下的一段,它们昂然行走,形同怪物——一截手指、一个头颈、一副肠胃、一只臂肘,但从来不是完整的人。
“人”于是演变成为某一样东西,或许多种东西,农夫很少感受到他职务的真正尊严,并为之欣喜,因为他不过是“人”分派到田里收集食物的一部分。
他只看见他的箩筐与大车,此外一无所视。
于是他降级为一个农夫,而不再是农场上的“人”。
商人极少认为他的生意具有理想的价值,他被本行业的技艺所支配,灵魂也沦为金钱的仆役。
牧师变成了仪式,律师变成了法典,机械师变成了机器,水手变成了船上的一根绳子。
在这种职能分配中,学者被指派去代表知识。
正常状态下,他是所谓“思想着的人”。
在糟糕的情况下,当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时,他就偏向于成为一个单纯的思想者,或者更糟一些,变为别人思想的鹦鹉学舌者。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陶洁《美国⽂学选读》(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章⾄第四章【圣才出品】第3单元拉尔夫·华尔多·爱默⽣.Fill in the blanks.1.In1836,a little book came out which mad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America.It was entitled Nature by_____.【答案】Ralph Waldo Emerson【解析】拉尔夫·沃尔多·爱默⽣(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美国散⽂作家、思想家、诗⼈。
1836年出版处⼥作《论⾃然》。
《论⾃然》的发表为美国思想界吹来⼀股清风,⼀扫机械主义⾃然观的乌烟瘴⽓。
2.The great work_____not only demonstrates Emersonian ideas of self-reliance but also develops and tests Thoreau’s own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答案】“Self-Reliance”【解析】《论⾃助》不仅表现了爱默⽣关于⾃⽴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超验主义思想。
3.“The greatest delight which the fields and woods minister,is the suggestion ofan occult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vegetable.I am not alone and unacknowledged.They nod to me,and I to them.The waving of the boughs in the storm,is new to me and old.It takes me by surprise,and yet is not unknown.Its effect is like that of a higher thought or a better emotion coming over me,when I deemed I was thinking justly or doing right.Yet it is certain that the power to produce this delight,does not reside in _____,but in_____,or in a harmony of both.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se pleasures with great temperance.”(天津外国语2010研)【答案】nature;man【解析】该选段选⾃爱默⽣的《论⾃然》(Nature)。
Ralph Waldo Emerson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In 1831, traveled to Europe In 1833, began a new career as a lecturer In 1835, married Lydia Jackson
1835年9月,爱默生和其他志 趣相投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超 验俱乐部”(The transcendental Club ),直 到1840年7月,爱默生用化名 出版了他在1836年9月创作的 第一本小品文《论自然》 (Nature)。
这篇文章堪称美国学者标举学术独立、摆 脱对欧洲依附关系的"独立宣言",美国的学 术思想由此开始走向独立与繁荣。
“Self-Reliance” 《论自助》was first published in his 1841 collection, Essays: First Series. It contains the most solid statement of one of Emersoned for each individual to avoid conformity and false consistency, and follow his or her own instincts and ideas.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威 廉· 爱默生是一位知名的一位论派牧师。 爱默生在即将过八岁的两周前父亲过世 (1811年),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 隔年他被送到了波士顿拉丁学校就读。
Emerson’s Education
在1817年10月爱默生14岁时,他 入读哈佛大学并且被任命为新生代 表,这个身份让他获得免费住宿的 机会。为了增添微薄的薪水,寒假 期间他会到Ripley 伯父在马萨诸 塞州瓦胜市的学校进行辅导及教学 事务。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 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 想,开阔了视野。
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中英双语)
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中英双语)The similarities of Transcendentalism and Confucianism---Analyze Confucianism with Emerson’s idea from The American ScholarRalph Waldo Emerson was a major American poet, philosopher and center of the American Transcendental movement. The idea he expressed in his great work The American Scholar played an integral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American scholar and the American spirit of individualism. Also in Chines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and Mencius, two Confucianism philosophers, intended to influence people’s attitude and lives with their thoughts--- Confucianism, which at some extent have a connection with Transcendentalism.First, both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beings. Emerson believed “the world is noting, the man is all.” He regarded men as the main part of society, thus the innovation of society called for human beings’self-improvement and self-reliance. So did confucians. In their opinions, men were equal. The ruler should be benevolent and righteous towards the masses. The esse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was individualism, which meant one must establish a central system which break of the of God. In china, there was no God, confucians thus held that men ought to be ruled by men. In this way, the society may be developed. Emerson once said: “we will walk on our own feet, we will work with our own hands; we will speak our own minds…. Confucians asserted the ident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y thought; “all men are born identical but the circumstance makes them different”. In this aspect, Emerson and confucians were fabulous identical.Second, these two thoughts all advocated people emancipate their minds. “The scholar is that man who must take up into himself all the ability of the time, all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ast, all the hopes of the future. He must be a university of knowledge.” Emerson hoped all American scholars do not imitate European culture but form their own ideas. He believed himself inspired by the Divine Soul which also inspired all men, that was to mean, men can improve themselves by communicating with Divine Soul.; He believed “it is for you to know all; it is for you to dare all.” A nd confucians advocated equal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rm opinion of their own. Obviously, these ide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beings’ education.Third, they had the similar views on the material lives. Confucians advocated moderation; they maintained that there was no necessary to chase luxury, and moral fidelity should be promoted. Emerson upheld spirit; he believed in miracle, in the perpetual openness of the human mind to new influx of light and power; in stead of pursuing material wealth, men needed depend on themselves to enrich their minds.On the whole, both transcendentalism and confucianism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on each country. Transcendentalism pushed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a flourishing period; confucianism had dominated a feudal society that in essence lasted 2,000 years, and for that reason its influence over history,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people of China cannot be overlooked.超验主义与儒家思想的相同点----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观点分析儒家思想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著名诗人,哲学家以及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经典演讲之二十七——论美国学者【美国】爱默生
论美国学者(1837年8月)【美国】爱默生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散文家、诗人、演说家。
《论美国学者》是他于1837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所作的演讲,曾被誉为“美国思想界的独立宣言”。
会长先生,各位先生:在我们的文学年再度来临之际,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迄今我们的周年纪念日只是一个对文学的喜爱没有完全消失的一种友善的标志。
如果这种情况应当或者需要改变,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我们依赖他人的日子,我们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漫长学徒期即将结束。
我们周围的千百万人正奋发直前,决不能永远用外国的残羹剩肴来喂养他们。
这里新的事件和活动不断涌现,它们应当得到歌颂,它们要歌唱自己,谁能怀疑诗歌将会复兴,并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主角呢。
正像天文学家所预言的那样,目前正在天顶闪耀的天琴座的主星终有一天会成为未来某一个一千年的北极星。
本着这种希望,我接受了“论美国学者”这个题目,这不仅是惯例,而且我们的协会的性质似乎也规定要用它来作为今天的讲题。
有一个来源于太古朝代的寓言,说众神在创造世界时把“人”分成许多人,使他能够有更多的帮手,就像把一只手分成几个手指那样。
这个古老的寓言蕴含着一种永远新鲜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一个完整的人提供给所有个别的人只是他的一部分或者他的某一种才能;因此,你要发现整个的人,就必须理解整个社会。
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一个农夫,一个教授或一个工程师,而是所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
一个完整的人既是教士,又是学者,又是政治家,又是生产者,又是士兵。
就这样,人变成一件事物,变成许多事物。
种植者是被派到田野去收集食物的“人”,但他很少由于这种真正庄严的使命而感到高兴,他除了只看到他收集到的谷物和运谷物的货车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于是他沦落为一个农夫。
而不是在农场上的“人”。
手工艺工人很少认为他的工具具有一种理想的价值,他只是被他的工艺的程式化运作所驱使,他的灵魂也被金钱所征服。
论爱默生的美国学者观
论爱默生的美国学者观爱默生,这位美国文学与思想史上的巨匠,他所提出的美国学者观犹如一盏明灯,为美国文化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爱默生强调美国学者应当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他看来,学者不应盲目追随欧洲的传统和权威,而应依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并非是对欧洲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鼓励美国学者摆脱依赖,勇敢地开拓属于自己的知识领域。
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
它促使学者们敢于挑战既定的观念,探索未知的领域,为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学者要有自信和勇气,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洞察力。
爱默生认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智慧的火种,只要善于发掘,就能照亮真理的道路。
这种对内在智慧的信任,让学者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依靠自身的感悟和体验,而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教条和理论。
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这意味着学者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爱默生主张美国学者要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
他坚信,学术不应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而应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学者应当关注社会现实,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这种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使得学术研究具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社会改革、教育普及、科技发展等方面,学者们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爱默生的美国学者观还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学者应当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用自己的所学改变世界。
这就要求学者们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和决心。
例如,在环保、人权、公共卫生等领域,学者们不仅要进行理论研究,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引起社会的关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爱默生呼吁美国学者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认为自然是一本无尽的智慧之书,学者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亲近自然,能让学者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维更加开阔。
在自然中,学者们能够感受到宇宙的伟大和生命的奥秘,从而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论美国学者 全文
论美国学者爱默生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他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表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和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学说。
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主席先生,先生们:在开始第二个文学年之际,我谨向你们致意。
我们过去的一周年是充满希望的,但也许是努力尚且不够的一年。
我们相聚不是为了如古希腊人那样,进行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朗诵过往历史,悲剧或颂词,也不是为了像中世纪行吟诗人那样为爱情和诗歌而聚集,更不是如当代在英国和欧洲的都市里为科学的进步举行聚会。
目前为止,我们聚会的节日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象征,它象征着我们由于忙碌而无心于文字的人民中对文学之爱的延续。
就此而言,这个象征弥足珍贵,有如不能被损毁的人类本能。
也许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聚会就要也应该是另番模样。
在这样的时代里,这个大陆的沉睡的心智睁开惺松睡眼,它给这世界带来久已期盼的贡献,这贡献远胜于机械性的技巧的发明。
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
成百万簇拥着我们涌向生活的同胞,他们不可能永远的满足于食用异国智慧收获的陈粮。
全新的事件和行动正在发生,这一切需要被歌唱,它们也要歌唱自己。
有谁会怀疑,诗歌将会获得新生,并将引领一个新时代?就如天文学家所预言,在我们的天穹之顶的天琴大星将会成为恒亘千年的新北极星?就是抱有这样的期望,我接受这个讲演题目--不仅是在用词上,而是由于时代和我们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美国学者。
时光流转,我们又翻开它传记的新篇章。
让我们来探询,新的时代和事件,在它特质上和对它的期望里又添了什么光色。
有这样一个久远不可考的传说--它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
简析超验主义和美国文学
简析超验主义和美国文学发生在19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一直被美国学者们认为是美国本土文化诞生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自美国国家政治独立以后,美国国家精神、文化领域从欧洲地区的母体中分离而独自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特别的时代里,超验主义思想出现了,它成为美国人精神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宣言。
超验主义的代表作家爱默生和梭罗,他们热爱心灵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自助精神,非常看中精神生活,他们倡导的这些思想帮助美国人冲破了多年来依赖外国思想的束缚,树立了美国国民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这些思想造就了美国文学。
1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谈到超验主义,先从定义说起。
从哲学上说,超验主义是“对人类直觉认识能力的认知,或者说是人类越过感官而得到知识的能力的认知”。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作家爱默生于1803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教会牧师家。
他于1882年离开人世。
在17岁的时候就从哈佛大学毕业。
在1826年他成功获得进入哈佛神学院的机会,第二年,他就被获得讲道资格。
1828年,他荣任波士顿地区第二教堂的牧师,这在当时属于新英格兰地区具有优势的唯一的神教派。
但是后来由于不赞同这个教派的一些教义,爱默生离开神职,并在1833年开始到欧洲游历,他拜访了许多当时浪漫主义时期欧洲的伟大人物,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并在哲学方面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
回到美国以后,爱默生在1836年出版了著名的《论自然》,这本书中囊括了他一生重要思想的胚芽。
在1837年,爱默生参加美国当时的大学生联谊会,发表了重要演讲《论美国学者》,文中着重论述了人的价值,人本位思想;引出学习者的责任是有自由而且要敢于寻找并展示真理,从而鼓舞人、勉励人;他宣扬民族自尊心,反对过去美国一惯地追随外国的学说。
爱默生的这个演讲在当时的美国轰动全国,激发了美国人民对美国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
接下来,爱默生在1838年到剑桥大学的神学院发表了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讲演,立刻遭到来自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抵抗和抨击。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章节题库-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圣才出品】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章节题库-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圣才出品】第4章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Ⅰ.Fill in the blanks.1.Ralph W.Emerson believes in the concept of the_____.It is the_____within which every man’s particular being is contained and made one with all other.[国际关系学院2009研]【答案】Transcendentalism;Oversoul【解析】爱默生信奉超验主义,在他看来,超灵为人所共有,每个人的思想存在于超灵之中,人能以直觉官能与之交融。
2.Ralph Waldo Emerson wrote_____,which has been called“the Manifesto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and_____,which has been regarded as America’s“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南开大学2007研]【答案】Nature;“The American Scholar”【解析】爱默生的《论自然》被称为“美国超验主义的宣言”,其《美国学者》则被誉为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
3.In1836,a little book came out which mad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America.It was entitled Nature by_____.【答案】Ralph Waldo Emerson【解析】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
爱默生自然论总结
爱默生自然论总结简介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他是启蒙运动的一员,也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爱默生的《自然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本著作,爱默生试图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让人们重新与自然合为一体,并通过与自然的联系来实现自我完善。
本文将对《自然论》的主要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自然的美与神秘在《自然论》中,爱默生强调了自然的美和神秘之处。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美的体现。
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事物的微小细节,人们可以获得无穷的美感和启示。
爱默生还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通过与这种力量的联系,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宽恕。
自然的教育意义爱默生认为,自然是人类最伟大的老师,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们可以获得真知灼见。
他强调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在自然中寻求答案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爱默生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过程,而自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自然与自我爱默生强调了自然界与个体自我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人的内心和外部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和融合,才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爱默生主张人们放下社会的束缚,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去,通过自然的启示来建立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内心的平衡。
自然与社会爱默生谈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个体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社会则应该提供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
爱默生主张人们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达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自然的持续变化爱默生指出,自然界是一个处于持续变化中的系统。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演化和改变,而这种变化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爱默生认为人们应该接受和适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抗拒它。
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和变化中寻求个体的进步和成长。
总结爱默生的《自然论》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尤其在19世纪风行的工业化浪潮之下,爱默生提出的与自然合为一体的观点具有特殊的意义。
论美国学者 全文
论美国学者爱默生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他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表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和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学说。
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主席先生,先生们:在开始第二个文学年之际,我谨向你们致意。
我们过去的一周年是充满希望的,但也许是努力尚且不够的一年。
我们相聚不是为了如古希腊人那样,进行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朗诵过往历史,悲剧或颂词,也不是为了像中世纪行吟诗人那样为爱情和诗歌而聚集,更不是如当代在英国和欧洲的都市里为科学的进步举行聚会。
目前为止,我们聚会的节日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象征,它象征着我们由于忙碌而无心于文字的人民中对文学之爱的延续。
就此而言,这个象征弥足珍贵,有如不能被损毁的人类本能。
也许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聚会就要也应该是另番模样。
在这样的时代里,这个大陆的沉睡的心智睁开惺松睡眼,它给这世界带来久已期盼的贡献,这贡献远胜于机械性的技巧的发明。
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
成百万簇拥着我们涌向生活的同胞,他们不可能永远的满足于食用异国智慧收获的陈粮。
全新的事件和行动正在发生,这一切需要被歌唱,它们也要歌唱自己。
有谁会怀疑,诗歌将会获得新生,并将引领一个新时代?就如天文学家所预言,在我们的天穹之顶的天琴大星将会成为恒亘千年的新北极星?就是抱有这样的期望,我接受这个讲演题目--不仅是在用词上,而是由于时代和我们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美国学者。
时光流转,我们又翻开它传记的新篇章。
让我们来探询,新的时代和事件,在它特质上和对它的期望里又添了什么光色。
有这样一个久远不可考的传说--它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
论自然爱默生解析
论自然爱默生解析
自然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一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于1836年首次发表。
它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这篇论文中,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神性的象征和表达形式。
他相信,通过观察和与自然互动,人们可以获得洞察力和智慧。
自然包括了整个宇宙和其中的一切生命形式,如植物、动物和景色。
爱默生主张,人类应该抛开尘世的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便触发自己内在的潜能。
在爱默生看来,自然的美丽和和谐是人类灵魂的镜像。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真理和启示,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心灵的宁静非常重要。
他也提倡自然中的孤独和独处,这有助于思考和内省。
此外,爱默生还强调了个体与自然的联系。
他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依存。
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趋势,认为这破坏了与自然的联系,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困扰。
总体而言,爱默生的《自然》论文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
他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成为自然主义和环保运动的重要基石。
笔译课外翻译
On the other part, instead of being its own seer, let it receive from another mind its truth, though it were in torrents of light, without periods of solitude, inquest, and self recovery, and a fatal disservice is done. Genius is always sufficiently the enemy of genius by over-influence. The literature of every nation bears me witness. The English dramatic poets have Shakespearized now for two hundred years.Undoubtedly there is a right way of reading, so it be sternly subordinated. Man Thinking must not be subdued by his instruments. Books are for the scholar‟s idle times. When he can read God directly, the hour is too precious to be wasted in other men‟s transcripts of their readings. But when the intervals of darkness come, as come they must—when the sun is hid, and the stars withdraw their shining—we repair to the lamps which were kindled by their ray, to guide our steps to the East again. The Arabian proverb says, “A fig tree, looking on a fig tree, becometh fruitful.”It is remarkable, the character of the pleasure we derive from the best books. They impress us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one nature wrote and the same reads. We read the verses of one of the great English poets, of Chaucer, of Marvell, of Dryden, with the most modern joy—with a pleasure, I mean, which is in great part caused by the abstraction of all time from their verses. There is some awe mixed with the joy of our surprise, when this poet, who lived in some past world, two or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 says that which lies close to my own soul, that which I also had well-nigh thought and said. But for the evidence thence afforded to the philosophical doctrine of the identity of all minds, we should suppose some pre-established harmony, some foresight of souls that were to be, and some preparation of stores for their future wants, who lay up food before death for the young grub they shall never see.Passage 1另一方面,若心灵不成为自己的先知,而且从另一心灵接受真理时又不静思,融会贯通,那么即便那真理之光光芒四射,其结果也是有害无益。
论爱默生的_论美国学者_美国文学独立的宣言_韩清云
。
。
”
这句 话 明 白无 误 的为 我 们指 出 了 书 籍 是 怎 样 影
它 会对 不 同 的 人 产 生 不 同 的 影 响
。 。
响 这 个 世 界 的 有时 候 同 样 一 本 书 会 导 致 不同 的 后果
,
以 《 圣 经 》为 例 一 方 面 它 是 文学 中 经 常 引 用 的 优 美 传说 的丰 富 的 典故 的 来源 ; 而 另 一 方
论爱默 生 的《 论 美 国学 者 》
一 一 美 国文 学 狄 立 的 宣 言
拜 清云
· ·
美 国 十 九 世 纪 的文 学 家 超 验 主 义 代表 人物 拉 尔 夫
,
沃尔多
,
爱 默 生 的《 论 美 国学
。 ·
者
》一 文是 美 国 文 学史 上 一
,
个 重 要 的 里 程 牌 它 宣 告 了 美 国文学 在 精 神 方 面 的 独立 尽 管
因 此 爱默 生认 为 研究大 自 然 ” 和 了 解 自我 乃 是 一 件 事情 的两 个
,
。
.
`
”
不 同 表达 你 对 大 自然 了解 的越 多 对 自 己 也 就理 解的 越深 刻 大 自然 能 够 净 化 人 们的 思
想
。
爱默 生 提 到 的 第二 个 因 素 为过 去 他 说
,
: “
书籍 乃 是高 尚的 思 想之 记录 他们蕴 含着 不
。
书 的现象 爱 默生指 责 了那 些 抄 袭 已经 被 接 受 了 的 过 去 的 思 想 的 作 法 人 已 经 消 失 了 剩 下 的是 一 些 没 有 天赋 的 书蛀 虫 列 ; 如果 滥 用 了 则 是最 糟 糕 的 东 西 之列
爱默生简介
爱默生简介姓名:爱默生性别:男出生年月:1803-1882年出生地:波士顿国籍:美国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思想家、作家、诗人。
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
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
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
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
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
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先验论的影响。
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
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
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
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
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
独立意识_学者活的灵魂的基础_爱默生和他的_美国学者_
【学科研究】①独立意识———学者活的灵魂的基础———爱默生和他的《美国学者》张 静(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 050018)摘 要:爱默生总结了超验主义的精髓,坚信独立意识是学者活的灵魂的基础。
学者通过研究自然、过去(书本)、将来(行动)获得自信即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使美国真正走向思想和文化的独立。
关键词:超验主义;独立意识;灵魂;自立中图分类号:B71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69X (2003)03-0024-03 “我要重新掂量一切,任何事物在我看来既非神圣,亦非亵渎。
我只是在实验,我是一个甩开过去的无止境的探索者”。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超验主义哲学的主要倡导者,就是以他的重新掂量一切的大胆实验,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为美国学者开辟了一条思想解放、精神独立的浪漫主义道路。
他的个人灵魂的哲学至今仍作为美国的经典思想在激励着寻求精神解放的人们,而独立意识则是其学说的基础。
一清教世家出身的爱默生从小受到家族环境的影响,对宗教有着盎然的兴趣。
同时,他思想活跃,敏感地体察到社会的变化。
181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
1829年被任命为惟一神教的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
学生期间,爱默生大量阅读了浪漫主义作家柯勒律治、华兹华斯、卡莱尔等人的作品,受到浪漫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他很早便开始了对僵固空洞的加尔文教的批判,对惟一理教过分崇尚理性和忽略生动灵魂的倾向也深为不满。
经历了精神矛盾之后,他终于作出决定,只有在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与行动一致时他才会服从。
1832年,在一次对宗教仪式的争执后,他毅然辞去了在当时是前途无量的牧师职务。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富于戏剧性地坚持独立自主,这一精神后来成了他最渴望宣讲的内容。
此后,他到欧洲旅行一年,结识了崇拜已久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卡莱尔。
回国后,爱默生投入了新的生活,著书立说,广泛演说,足迹遍及全国,并与梭罗、奥尔科特、富勒等人成立了“超验俱乐部”,开辟了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爱默生思想学术风格
正因为灵魂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 能,而灵魂又具有这种“超”的 性质,所以灵魂是创新的和变化 的,当然在人身上也表现了这种 相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 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 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 打破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 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
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
向着特定目标不断前进的人,全世
界都会给他让路。
你们认为我是命运之子:实际上,
我却在创造着自己的命运。
尊重自我,依靠自我
相信你自己。
深处,你认为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 适用……”
•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 ,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 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他的演说 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 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等。 • 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 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 要的一个。他是当时被视为大演说家之一 的人,以低沈的声音令听众着迷,他相当 具有热忱,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且重视听 众。
员,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性思想家。
• 有段时间,除了与少数几个朋友交往外, 爱默生几乎与世隔绝。但这种隐士般的生 活却孕育了他的超验主义哲学。而这种哲 学观又重新拓展了他的视野,他的生活范 围也随之扩大。爱默生开始经常和朋友举 行不定期的小型聚会,这些人涵盖了19世 纪早期美国颇具代表性的一群思想家、批 评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一起探讨神学 与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诠释 学术与精神上的独立以及乌托邦式的友谊。
“他并不希望有信徒,因为他的目的并 非引导人们走向他,而是引导人们走 向他们自己,发现他们自己……”
写作特色
•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 ,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 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 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 型的“爱默生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一个对学者心灵影响最大的是往昔的思想——无论是什么形式,文学,艺术或是制度,只要为头脑所触及。书籍是这一影响的最好形式,也许我们应该评价他们的价值本身——为更便当的了解这种影响——直接探讨它的本质。
书籍的领域是高贵的。古代的学者接触他周围的世界,并开始思考;他们对这一切重新加以安排,而后述说出来。进入他头脑的,生活;从那里产生的,真知。进入他头脑的,瞬间的事件;从中产生的,不朽的思想。进入他头脑的,日常活动;从中产生的,诗歌。曾经是僵死的事实,一变而为活跃的思想。这思想可能静止也可以前行。它有了持久的生命,它开始飞翔,它开始感招。这些活动与思想的深度成正比,思想的深度决定了它飞翔的高度与它可能的放歌年限。
主席先生,先生们:
在开始第二个文学年之际,我谨向你们致意。我们过去的一周年是充满希望的,但也许是努力尚且不够的一年。我们相聚不是为了如古希腊人那样,进行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朗诵过往历史,悲剧或颂词,也不是为了像中世纪行吟诗人那样为爱情和诗歌而聚集,更不是如当代在英国和欧洲的都市里为科学的进步举行聚会。
概念分类开始了。对于年青的心智,事物是个体的,它们互不相关。渐渐地,头脑发现可以把两个事物互相联系起来并发现他们的共性,之后又发现第三个以至第三千个事物的共性,头脑受着它本身同一化本能的驱使把事物连接起来,它淡化了它们的特异性,它发现了事物于地下潜行的共同根源。出于此,互不协调相距遥远的事物得以连接,花朵在同一枝干上绽放。这心智很快得知,自从历史拉开帷幕,对于事实的积累和分类就从未停止。但是,如果不是源于对事物规律性和可知性的信念,如果不是主宰着客体的规律同时也主宰着心智,分类就无从谈起了。天文学家发现几何这一人脑抽象的产物,可以测量行星的运行。化学家在物质中发现比例关系和可测量性。科学就是在相距遥远的事物中发现同一性和特性。满怀信心的学者坐下来面对各种繁复因素,以其洞察力,一一分析各种奇异的结构和新的作用,把它们归类,并归于各种规律,他模拟着组织的最细微的结构摸索着靠近自然的边界。
另一方面,取代自我预见,这心灵接受其他思想以发现自己的真实,尽管它身处光的洪流之中,没有独处,审视,和自我恢复,心灵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天才的过度影响是下一个天才的敌人。任何国度的文学创作都是我论点的证明。英语诗剧就已经莎士比亚化达两百年了。
无疑,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存在的,尽管这方法被刻意贬低。思考着的大写人绝不能受限于他的工具。书籍是学者闲暇时的伴侣。当他可以直接获读上帝时,把这宝贵的时光用于流览他人的复述就是浪费。但当黑暗的间隙出现,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光——太阳躲藏,星辰收敛了光芒——我们去找那点亮的灯烛,让它们指引通向东方的道路,那通向黎明之路。我们倾听,有如我们述说。有这样的阿拉伯格言,”一棵无花果树,看着另一棵,结出果实”。我们从阅读优秀书籍中获得的乐趣确实非比寻常。这些书籍让我们深信,一个自然写作,另一个自然阅读。我们带着现代的兴趣阅读伟大英语诗歌作者——乔叟,(Marvell,Dryden)——的作品,我是说,这乐趣源于他们诗歌中超越时代的精粹。在我们阅读的乐趣里也包涵着敬畏和惊叹,这位生活于一百或两百年前的诗人,创造出如此靠近我心灵的诗篇,几如我所思所写。仅为支持哲学有关人脑同一性的信念,我们就应有某些已确立的和谐,一些对心智属性的洞察,和某种为未来需求所做的准备--就如我们观察到的,昆虫在死前为它从未谋面的后代储蓄食物的行为。
这样形成了一个危险的误区。附骊于创造行为——思想的行动——的神圣性,延伸包容了对这行动的记录。那朗诵诗歌的诗人被视为圣者,他的诗歌也成为神圣。这作者有端正和智慧的心灵,那么,确定无疑的,他的书也必完美无缺,这就如同对英雄本人的热爱退化成对他的偶像的膜拜。一旦如此,这书就变成有害,向导就成为暴君。大众那迂缓难测的心智,缓慢地接受理性,一旦掌握,一旦接受这书本,就会久居其上,对任何异议咆哮不已。学院建立在已知理性之上。一本本详论它的书由思想者——不是那在思考的大写的人——有才能的人写出。他们的开端错了,他们从接受教条起始,而不是从他们自身对原则的观瞻出发。温良的年轻人在图书馆里成长,确信他们的义务就是接受西塞罗,洛克,或培根的观点,这些年轻人忘记了,西塞罗,洛克,或培根在写他们的书时,也是坐在图书馆里的青年。
就是抱有这样的期望,我接受这个讲演题目--不仅是在用词上,而是由于时代和我们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美国学者。时光流转,我们又翻开它传记的新篇章。让我们来探询,新的时代和事件,在它特质上和对它的期望里又添了什么光色。
有这样一个久远不可考的传说--它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起初,众神将一个人分为众人,使他可以更好的自助,如同要分出手指以便更好的使用手一样。
这大写的人被变形为物,变形为众多的物。种植者是他走入田野采集食物,但他不因高贵的事业而受颂扬。这种植者看到的,除了他的筐子和他的推车再无旁物,他没入田地,大写的人消失了。那买卖人从未意识到他工作的真正价值,他埋头于那行当的点滴中把灵魂交给金钱。传道士成为形式,律师变做僵死法典,机工退化成机器,水手仅仅是一节船上的缆绳。
这古老的传说蕴涵着一个长新而高尚的信念。这就是:有这么一个大写的人,你可以在某些个体的人或通过一种能力看到部分的他,但只有观照整个社会才能找到他的全部。这个大写的人不是农夫,不是一个教授或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师,他是他们的总和。这个人是传教士,他是学者,他是政治家,他是生产者也是战士。这些功能在分工的社会形态里被一一分予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体从事着整体中他那一部分的工作,人们都各司其职。这传说即指:个体人为了体验那大写的人,定要经常地从他的事工里脱离去体味整体的其它部分。但是很不幸,这个初始的整体,这个力量的源泉,已被分散给大众,它被条分缕析,那源泉被分而为涓滴再也无法汇集了。这种社会状态,有如肢体与躯干分离,一个完整的手指,一段脖子,一只胃,一个臂肘如鬼魅般到处踆巡,却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人。
于是,替代思考着的大写的人,我们拥有了蛀书虫。于是,那饱览群书的阶级形成,他们重视书籍,但那并不与自然或人类的社会制度发生关联,书籍成为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社会之外的第三种不动产。于是,产生了各种层次的修订者,校注者,读书狂。
书能善读时,是最好的,如果滥用,就是最有害的。什么是善用?什么是阅读的目的?什么是各种手段都要施加影响的终点?它就是启迪心智,除此无他。如果我的思想为书本吸引被完全束缚,无法循着自我的轨道运行,成为他人思想的卫星而不是自我的星系,我宁愿一本书也不读。活跃的心灵是这世上最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它也就在每个人的心间。尽管,对于大多数人,这一心灵被禁锢了,或者尚未诞生。生动活跃的心智洞察绝对的真实,并述说它或者从事创造。在这一过程中,它是天才的,但它不是零星分散于秉赋特异者中的特权;它是属于每个人的财富。正是由于这种本质,它也是进步的。书本,学院和艺术学校,各种其他机构,请停止重复往日天才的教诲。这教诲是好的,让我们遵循它们,这些社会实体如是说。他们束缚我,他们只向后看而不会前瞻。但是,天才是前瞻性的:人的双眼长在前额不是后脑。普通人期盼着,天才却创造。无论是何才能,不去创造,他就不属于神的精淬之流--可能有余灰和烟,但没有火焰。有创新的方式,有创新的行动,有创新的文字,这方式,行动和文字不指说着习惯和权威,它们跃然产生于头脑中有益于社会和公平的观念之中。
由于这样的分工,学者成了被分派出的片断知识。他应该的状态是:大写的人在思考。在目前退化的状态下,他——分工社会的牺牲品,只是思想者,甚或等而下之,成为他人思想的学舌鹦鹉。
把学者当做大写的思考着的人,他的责任所在明确无误。自然用她的平和,她的蕴意深厚的景致启发诱导他;过往的历史教育他;未来邀请他。难道人人可为学子?难道周围一切皆有益于学?难道每一个学者都是货真价实的大师?但请记得那古老的智慧:”所有事物皆有两面,警惕那谬误的”。在生活里,学者误导人群误用他的尊崇,这屡见不鲜。让我们看看在学园里的他,让我们就他所受影响来考查一番。
或许,我也可以这样说,思想的持久与影响力依赖于把生活事实转化为真知这一思进程的深度和广度。和蒸馏程度成正比的是那产品纯度和耐久性。但是,不存在绝对的完美。如同不存在可以产生绝对真空的真空泵,也不存在这样的艺术家,他可以在他的书中完全摈弃常规,突破所有局限,并成为不朽。他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书,其中全为纯粹的思想,并全面的有益于后世就如同有益于当时,这种影响,哪怕对于下一代也难以做到。人们发现,每一个时代都要书写自己的书,甚或是,前一个时代为下一个著述。古旧的著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他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表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和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从时间和重要性出发,自然对头脑的影响是首位的。每一天,太阳和日落,夜晚和星辰,长风吹拂,绿草生长。每一天,男人女人,他们交谈着,互相关注着,互惠着。
学者深深地融入这些场景。它们的价值深植于他的头脑。自然对他意味着什么?这既无起始也无终结,不可尽解,连续不断的上帝创造的网链,那循环的永续动力又回复于自身。这情形如同学者的精神本身,它的起始和终结都杳不可考,这么完整,又这么无羁绊。它无近拂远,自然的光华照耀着一个又一个体系,放射出灿烂光芒,这光芒向上,向下,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庞然大物或细小微粒皆如是,自然加速的向人的头脑展示着自身。
于是,对于他,对于这个站在天穹下的男孩,他和那天穹都同源而生,一个是叶,一个是花;相互关连和情感的联系在每一叶脉中涌动。那根系又是什么?那灵魂不就是他的灵魂?一个大胆的信念,一个离奇的梦境。但是,一旦在这灵光照耀下世间的规律得以进一步显现,一旦他开始膜拜这灵魂并且认识到今天所知的自然律只是他对那巨手的最初的触摸。他将追寻那不断扩大的知识领域,这过程伴随着他,使他成为一个创造者。他会看到,自然是是人类灵魂的另一面,他们一一相映。一个是印章,一个是印纹。自然之美有如他思想之美,它的规律就是他心智的规律。这样,自然的度量就是他成就的度量。这广大的自然他尚不知晓,这深邃的心智有待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