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人文学科的发展与挑战
![人文学科的发展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057e15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7.png)
人文学科的发展与挑战人文学科是指研究人类文化、社会、语言、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人文学科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人文学科在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人文学科的几个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学科的发展,人文学科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等。
跨学科研究的出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合作,丰富了研究领域,使研究成果更加深入和全面。
2. 数字化与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文学科的研究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数字化的出现使得大量的文献、档案和研究数据可以在线获取和处理,极大地方便了研究工作。
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科发展的国际化。
3. 社会需求的关注:人文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社会人文问题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认知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
例如,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科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二、人文学科的挑战尽管人文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资金和资源的不足:相比于理工科学科,人文学科在经费和实验设备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这导致了人文学科的研究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研究水平和成果的产出。
2. 就业和社会认可问题: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在社会认可度和就业机会方面,人文学科相对于理工科面临着一定的逆境。
这可能使一些人才流失,影响学科的长远发展。
3. 方法和范式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文学科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传统的研究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下的需求,需要结合数字技术和跨学科研究等新方法,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
三、应对挑战的方式为了应对人文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能够确保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和当代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和当代](https://img.taocdn.com/s3/m/f6d32d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d.png)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人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关注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社会和文化是历史和当代的两个重要维度,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也涉及这两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人类学家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和当代进行探讨。
一、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跟随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而产生和演变。
从人类开始狩猎采集时期,到逐渐进入定居农业时代,再到今天的现代社会,人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早期的社会和文化阶段,人类的社会形式往往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围绕着家庭和血缘关系组成。
这种组织形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很强的生存和竞争力,使得人类最终成为了地球上最为成功和积极的物种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从农业革命开始,人类逐渐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庄园和定居点,使得社会结构开始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演变。
艺术、科学、哲学等多种文化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献上力量。
在文化方面,各种宗教和宗教信仰出现了,既包括一些原始的宗教,也包括后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这些宗教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文化影响和发展。
二、社会和文化的当代在当代,人类社会和文化面临着更加直接、复杂和多样的挑战。
全球化、信息技术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正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一项挑战之一。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避免的文化冲突和调整。
在这个时期,民族、宗教、地区和阶级差异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大背景下,人类社会与文化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是当代人类学家不断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对当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等新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空间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普通人可以更容易地和远离我们的人交流。
这种变化提高了人类对相互联系的依赖程度,同时也展现了文化的大量传播和多样性。
现代人类学家也在探索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最大的社会贡献。
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5f23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7.png)
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生物学、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从人类学的初期阶段到现代,逐步展示其发展的历程。
1. 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
当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接触到来自其他大陆的人们,他们对这些陌生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早的人类学家主要通过旅行和探险,收集有关他们遇到的人类的信息和观察。
2. 进化论与人类学19世纪末,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对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物种的多样性。
他们通过对人类的比较研究,探索人类智力、社会和文化的起源。
3. 文化人类学的兴起20世纪初,人类学逐渐从研究人类的生物学进化转向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人类学的兴起使人类学发展为一门广泛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
人类学家开始采用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4. 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20世纪中叶,文化相对主义成为人类学的重要理论架构。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文化在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价值观念下形成,不存在优劣之分。
这一理论推动了人类学家对文化多样性的更深入研究,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5. 当代人类学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人类学在当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人类学家研究全球性问题,如移民、社会变迁、性别、人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深入的人文视角。
同时,人类学也与其他学科交叉,如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形成了更为综合和综合的研究方法。
总结:从初期的人类学探险到现代的全球化挑战,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奇妙的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逐渐从仅仅关注生物进化转向研究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
当代人类学更加重视文化相对主义和全球性问题,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洞察力。
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eb0f3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5.png)
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中国文化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一环,也是近几年来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文化研究经历了从古至今、多个学科领域、多种研究方法及多种研究方向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总结历程并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文化自古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内容,对于古今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美学等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一词源于“文”,即文字,以字为媒介来表达思想、意识形态等精神内涵。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多元化、学科交叉和跨学科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文化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文化经济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学科领域。
其中文化心理学、文化经济学等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主要研究理论基础,关注文化与人的心理和经济方面的相关现象,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研究的视角。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中国文化研究从最早的文献考证、史料分析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学融合等新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到人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大突破。
文化生态学则紧密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文化与自然的交互作用。
文化学融合的思想则是将文化学与其他专业领域融合起来,使文化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问题更加深入。
三、研究领域在研究领域上,中国文化研究不断创新、扩张。
最开始研究的是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如做大量的经典注解、古籍整理等。
进入到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的视野逐渐向现代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等方向扩展。
特别是数码媒体技术的普及, 使得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生了热烈的探讨,这更是开启了文化的新篇章。
四、发展趋势未来的中国文化研究向何方发展呢?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大众的关注,文化研究必将更加繁荣。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053a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c.png)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概述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本文档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复习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文化人类学概述: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人类文化的特征:探讨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包括符号系统、社会规范、文化传播等。
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形式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5.性别与文化:讨论性别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变化。
6.文化人类学与社会问题:分析文化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7.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介绍当前文化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视觉人类学、数字人类学等。
学习资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料,供复习时参考:•《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 康拉德·费利斯)•《文化人类学精粹》(作者: William A. Haviland)•《文化与社会:人类的方式》(作者:Richard H. Robbins)复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复习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整体复习:阅读教材和复习资料,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重点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可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等。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框架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题: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小组讨论等。
3.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的饮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人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人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066a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人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关注人类的起源、进化、文化、社会结构和各种行为。
它涵盖了人类在各个角度和维度的研究,包括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语言、宗教、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等。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家通常使用实地调查、田野考察和参与观察等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文化和社会。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人类学更注重对人类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对文化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观察和分析。
二、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原始人类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当欧洲人在探索和殖民世界各地时,开始对他们所遇到的其他文化进行描述和研究。
这是人类学最初的阶段,被称为原始人类学,它主要关注对原民族群体的描写和记录。
2. 早期现代人类学阶段(20世纪初-1940年代)在这个阶段,人类学开始独立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家开始运用系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方法,对文化、语言、社会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人类学也开始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生物学等建立联系,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3. 现代人类学阶段(1940年代至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人类学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这时期的人类学发展得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和理论体系,如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物质人类学等。
随着不同流派的兴起,人类学对于文化、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三、人类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人类学在当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理解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弥补文化差异人类学的研究使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打破和消除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偏见。
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类学和人类文化的研究和探讨
![人类学和人类文化的研究和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d821a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d.png)
人类学和人类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也是一种探索和了解人类的方式。
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人类学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人类学和人类文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探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学起源于18世纪,是一种对人类进行综合研究的跨学科学科。
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的文化、行为、语言、社会结构等方面。
早期的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种族差异,而现代人类学则将重点放在人类文化的研究上。
在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文化人类学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通过采集文化资料,参与文化活动和与当地人交往等方式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种方法被称为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与当地人的交流,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习俗、信仰等内容,从而形成对文化的深入理解。
田野调查法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促进了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二、人类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人类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从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1.文化的定义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规律性的、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为后来的行为、想法、信仰提供了一个范式的行动秩序。
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信仰体系、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想象力。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想象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社会共同体的产物,是一种群体行为的综合表现。
(2)文化是历史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3)文化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e97904efe4733687e21aa8f.png)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石建华学号:2008241068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
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
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
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
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
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
文化学论述题
![文化学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a8f32aa0116c175e0e481c.png)
文化学-论述题部分(考博复习题)1、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任务、目标学习与研究文化,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建设文化。
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文化的作用,并建设现代新文化。
因此,我们要明确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努力完成社会转型的伟大任务。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封建制度为依据、以地域环境为载体的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特色使得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对传统文化"吐故纳新"的过程,都必须在更新自己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抛弃了传统文化,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
而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运动,它不能脱离该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依托,是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之路的。
可见,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运动,传统文化也必然走向现代化,这二者是一致的。
未来的中国文化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应该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或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要资源,并且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这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转变的主要任务有以下方面:1、以农耕为主的文化转换为以工商为主的文化。
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成现代化的。
现代化社会基础的转变将是农业人口的大量减少,农业经济比重下降,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农民教育素质提高和现代农业文化取代旧式的农村文化,立足于现代工商经济基础的文化将占据主流。
这一转变的难点在于改造农民和改造农业。
我国还有大量农业人口,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指数都比较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还停留在家庭经济的分散状态,向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工商文化转变还需要体制支持和时间保证。
2、人治文化转变为法治文化。
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官僚等级制度,形成了几千年的人治文化传统。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45bd9ae53a580216fcfe71.png)
三、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1、普遍性 2、整体性 3、整合性 4、文化相对论
四、文化人类学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1871年泰勒发表《原始文化》 1896 牛津大学 2、发展
五、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工作 2、泛文化研究
六、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 派
(一)早期进化论学派 1、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 蒙昧:用石器,吃野生食物 野蛮:有农业,用金属 文明:发明文字,且文明包括幸福的进步和 某些道德品质的提高。
1. 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的各种思想和技巧,以及用这种思想和技 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
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 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 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泰勒】
2.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 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 的过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 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籍 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 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六)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倡导人:莱维.斯特劳斯 各民族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文化上的 差异,而在这些认识的差异下,存在着 一种基本的思想结构,这是全人类的社 会所固有的。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一节
婚姻
一、婚姻内容的多变性
二、纳亚尔人的婚姻
三、婚姻的意义和婚龄
四、婚姻择偶
1、门当户对阶段 2、异质互补 3、以爱情为基础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家会制度 3、最初的社会关系 (二)家庭和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家庭结构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860fc5e767f5acfa1c7cd82.png)
4、1927年七八月间,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这是国内最早的人类学研究机构。 1928年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内 分4组,第一组是民族学组,组长由蔡元培亲自兼任, 成员有凌纯声、颜复礼、商承祖、林惠祥等人。 另一个重要研究机构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北平后,分为历史学、 语言学和考古学3组。人类学研究最初放在考古学 组, 1934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改归历史语言 研究所第四组,即人类学组。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勇衡对湘西苗族进行调查, 写成《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这“是20世纪前半期中 国民族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国内学术界对湘西苗 族的第一部专著”,是“我国民族学发展史上的一座 里程碑”。
1934年10月,凌纯声、陶云逵还对云南傣族、彝族、佤族等进行 了调查。1935年,方国瑜调查滇西傣族、拉祜、佤族等,出版 了《滇西边区考察记》(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 年印行)。
二、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
(二)、 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
(三)、 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
(四)、 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
在中国人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
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人类学和民族学 没有严格的区分。 20世纪初至1937年,是中国人类学的创 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学在中国的传 播和初步发展,表现在西方人类学学说 的介绍、田野调查的开展、相关教学 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设立、中国民族学 会的成立4个方面。
中国是从20世纪才引进的人类学。最初是梁启超、严 复等人翻译了一些西方的人类学着作。1907年,蔡元 培在德国攻读哲学和人类学,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开 设人类学讲座,一般认为他是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 奠基者。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18e5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4.png)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文化人类学,又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不同社会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旨在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物质文化:研究人类生产和使用的物品,如工具、建筑、工艺品等,以及这些物品在文化中的意义。
- 精神文化:探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艺术、文学、语言等非物质文化元素。
- 社会文化:分析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法律规范、教育体系等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 经济文化:研究生产方式、交换模式、消费习惯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人类学研究多集中在欧洲殖民时期对“异文化”的描述和比较。
- 代表人物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刘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他们提出了文化进化论的观点。
2. 现代阶段(20世纪初至中期):- 功能主义: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和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等人发展,强调文化功能和社会结构。
- 结构主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提出,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文化符号系统。
3. 当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不应以某一文化标准评价其他文化。
- 后现代主义:批判传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1. 进化论:- 泰勒和摩尔根等人的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人类学,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什么是人类学,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c5ce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c.png)
什么是人类学,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理学的学科,是对人类各方面的现象进行系统、综合、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它是涵盖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学科,包括人类进化、文化传承、语言、习俗、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
1. 人类学如何探究人类历史?人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学、形态学、人种学等多种学科的证据,可以探究人类的起源、演化和迁徙。
通过对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宗教、技术等方面的比较和研究,人类学家可以还原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类面貌和世界变迁。
2. 人类学如何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人类学家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组织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人类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相似和差异,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上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避免一揽子认识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误解。
3. 人类学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人类学研究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为了强调对立和冲突,而是为了促进对话和交流。
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研究,探究人类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推进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帮助人们更加开放、包容、宽容地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习惯。
4. 人类学如何提供对当代问题的洞见?人类学家的研究也可以提供对当代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见。
他们可以通过对人类文化的比较和分析,理解当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来源和本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5. 人类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当前,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大,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和多元化,以跨文化研究和实证研究为重点。
人类学也越来越注重公共参与和影响,致力于为现实问题提供更加具体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292333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a.png)
⽂化⼈类学⼀、什么是⼈类学Malinowski:研究⼈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化的科学,包括⼈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的⼼灵的反应等问题的研究。
⼈类学是⼀门⼴泛地、综合地研究⼈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实证科学。
从⽣物和⽂化的⾓度对⼈类进⾏全⾯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对具有⾼尚道德品质及⾏为的⼈的描述中。
⼈类学的研究视⾓:整体观和⽂化相对独⽴性。
①整体观:从社会⽂化和⼈类⾏为的各个⽅⾯和层次研究社会的⽂化元素和⾏为,把社会或⽂化当作⼀个整体来研究。
②⽂化的相对性:这是对⽂化⼈类学的研究态度和⽂化评价。
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
⼀般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化。
⼈类学的研究⽅法:⽥野调查和跨⽂化研究①⽥野调查: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段取得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就是⼈们常说的⽥野调查⼯作。
主要有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谱系法、个⼈⽣活史。
新近的趋势以规范的⽥野调查获取研究资料是当代⽂化⼈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重要特征。
②跨⽂化研究:对不同的⽂化进⾏⼴泛的⽐较研究。
⼆、理论流派⼈类学的理论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在批评与借鉴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依次主要有: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主义-功能论-⽂化与⼈格-新进化论-结构主义-⽂化⽣态论-认知研究-阐释主义-后现代主义-1、古典进化论:Edward Tylor Morgan第⼀、他们所关⼼的,是全⼈类⽂化的总体发展,不关⼼某⼀社会-⽂化的内部运作。
第⼆、他们的进化论是单线的进化论。
第三、他们都强调⼈类⼼理能⼒的⼀致性及其对⽂化进化的决定性作⽤。
第四、在研究⽅法上,当时他们采⽤“⽂化残余”和“⽂化类⽐”的⽅法,把不同⽂化现象加以逻辑的排⽐,然后,通过分析,将不同的⽂化排列为⾼低不同的序列,⽤以代表全⼈类⽂化的进化过程。
0、传播论Diffusionism Ratzel(是第⼀位伟⼤的传播论者,提出“⼈类地⾥学”理论。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aca4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9.png)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探究人类的文化、社会组织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
1. 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中国、埃及、巴比伦等文明都有古人类学家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而正式的人类学学科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欧洲,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得到了相对较早的推动。
人类学的起源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学派和生物学派两个方向。
2. 社会学派的发展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朗茨·博齐(Franz Boas)被视为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建立严谨的实证研究,倡导反对种族主义的偏见,并为人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为后来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发展方向。
3. 生物学派的发展生物学派也是人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学派强调人类生物进化对于人类行为和特征的影响。
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种、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变异,并进行文化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4. 二战后的人类学爆发期二战后,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爆发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积极应用和推广。
同时,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包括考古学、民族志学、人类遗传学、人类生态学等。
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包括实地考察、田野调查、文化分析等。
5. 当代人类学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加剧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
当代人类学研究除了传统的人类学领域外,还涉及到更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如性别研究、环境研究、医学人类学等。
当代人类学研究还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计算化研究,不断拓宽人类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6. 人类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人类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学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4ead1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8.png)
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人类学与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它既关注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组织,也关注人类的行为、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首先,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使人们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理解和关注日益增加。
政府、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都需要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人才来研究和理解这些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此外,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育、咨询和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大学教师、研究员、咨询师、人文科学编辑等。
因此,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选择空间。
其次,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多元。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学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在不断演进。
例如,数字人类学和视觉人类学等新兴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数字人类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
视觉人类学则通过视觉材料(如照片和影像)来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
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使得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更加多元化和前沿化,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还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例如,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环境人类学与社会学等。
这些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使得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研究更加综合和实践,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由于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很多人认为这些专业的学术研究对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从而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其次,人类学与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研究技能和实践经验才能适应不同的就业岗位。
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9632029dd36a32d737581e0.png)
面当代西方不 同理论流派的人类学著作纷纷被翻译成 中文 ,许多学者开始运用这些人类学理论来分
析 中国或世 界 有关 民族 的文 化 现 象 ,另 一 方 面 ,中 国 学 者在 具 体 运 用 当代 西 方 人类 学理 论 的过 程 中 ,也 越 来越 感觉 到有 的 西方人 类 学理 论不 完全 适 合 于 中 国 的实 际 ,有 必要 根 据 自己本 国 的 国情 ,
件 ,另一方面也使中国文化人类学 的发展呈现出新 的格局 ,正确地认识这种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 , 对促 进 当代 中 国文化人 类 学 的学科 建设 和发 展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
一
、
人 类学理论取 向 多元化 的发展 趋 势
从2 0世纪 8 0年代后 期 开始 ,中 国的文 化人类 学 就进 入 了一个 理论 取 向多元 化 的时期 ,即一 方
经 过改革 开 放 3 O余年 来 的发展 ,中 国的经 济社 会 取 得 了突 飞猛 进 的发展 , 中国 的 国力 正逐 步 得 到增 强 ,中 国在 国际上 的地 位也 日显 重要 ,并 受 到 了世界 上越 来 越多 的 国家 和地 区 的尊 重 。另一 方 面 ,随着全 球 化进 程 的加快 ,世 界不 同国家之 间的文 化交 流愈 加频 繁 ,不 论是 发达 国家 还是 发展 中国家 ,各 民族 的文 化模 式都 在发 生剧 烈 的变迁 ,并 由此 而产生 了许 多在 当代经 济社 会发 展过 程 中 碰 到 的新 情况 和新 问题 。这种状 况 一方 面为 中国文化 人 类学 的发 展提 供 了十 分难得 的历史 机遇 和条
广西 民族 研究
2 1 年 第 2期 ( 01 总第 14期 ) 0
中 国人 类学 界 尚未形成 具有 较 大影 响 的理论 学派 ;更 没有 出现人 类 学 理 论研 究方 面 的大 师级 人 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文化资料, 另一方面也都 西欧国家、俄罗斯和日本。 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
将目光投向了当代社会, 以 从流动人口来说, 随着全球 的刚性增长, 这将使我国本
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关注当前 交通的日趋便利, 世界越来 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
困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系列 越开放, 流动的人口越来越 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应
人口的密度、男女性别比例、 是建立在耗费大量能源的基 源危机等世界性难题, 最根
年龄分布情况、生产控制情 础之上的, 而能源同样面临 本的一条就是采取切实有效
形 、 文 化 习 俗 、 文 化 习 惯 以 着 极 其 严 重 的 危 机 。 1860 年 的 措 施 , 倡 导 节 制 生 育 , 减
速 度 的 1% 。 20 世 纪 70 年 代 至 2005 年 , 我 国 耕 地 面 积 较 粮 题 。 关 于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 科
今 , 发 展 中 国 家 所 面 临 的 最 食 产 量 峰 值 时 的 1998 年 减 少 学 家 们 认 为 , “ 气 候 , 也 许
大 问 题 还 是 食 品 短 缺 。 食 品 了 1.2 亿 亩 , 接 近 18 亿 亩 的 底 是 科 学 家 所 面 对 的 最 为 复 杂
态环境的研究中侧重于文化 下去, 世界上的能源, 石油、 也迥然有别。尤其在发展中
因素、行为因素、观念因素。 天然气、煤炭等矿物燃料很 国家,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
目前的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 快将枯竭殆尽。能源危机所 重男轻女等的观念也是根深
方 面 : ( 1) 人 类 系 统 与 环 境 带 来 的 后 果 是 严 重 的 。 由 于 蒂 固 的 。 如 何 在 不 同 社 会 中 ,
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过剩而 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水平的 恶化的形势, 使得生态危机
粮食等食品供应明显不足。 规划目标。尽管如此, 当前 成为当今困扰人类社会和谐
20 世 纪 60 年 代 , 世 界 新 增 人 中 国 的 粮 食 状 况 仍 然 存 在 很 发 展 的 一 大 难 题 。 在 生 态 问
第三类具有全球影响的 将继续加重。可以说, 资源
文化人类学家们又是如何理 问题是, 面对不可再生能源 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
解与应对的呢? 当然, 在此 行将枯竭的前景, 人类应该 成为束缚我国经济和社会健
问 题 上 , 人 类 学 家 认 为 , 研 怎 么 办 ? 提 倡 技 术 革 新 的 康发展的“紧箍咒”。
今
专 栏 ZhuanLan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文 / 李月英
纵观文化人类学发展历 重大问题。
多, 这些人员的流动带来了
史, 我们知道, 文化人类学 的原初阶段是以研究部落社
困扰当代社会的几大问题
很多变化, 与其直接相关的 就是非法经济, 也即犯罪经
会中的原始民族以及他们的
困 扰 当 代 社 会 的 问 题, 济的问题, 这些是涉及全球
由于工业化、商品化、都市 定 、 科 学 标 准 和 技 术 标 准 , 世界人口的增长幅度并不大。
化 、 现 代 化 等 等 的 巨 大 冲 击 等 等 。 除 此 之 外 , 还 有 一 些 16 世 纪 以 后 , 随 着 欧 美 各 国
和影响, 当今世界上, 已几 更重要的具有全球性意义的 相继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问题。在中国, 粮食问题始 面积近乎到了不能继续减少 象, 可能要归因于人类活动
终 是 根 本 性 的 首 要 问 题 。 的 临 界 水 平 。 我 国 还 是 全 球 造 成 的 温 室 气 体 浓 度 上 升 。”
1996 年 , 中 国 政 府 首 次 发 表 13 个 人 均 水 资 源 最 贫 乏 的 国 而 我 们 知 道 的 农 药 和 杀 虫 剂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 不平衡。水资源匮乏已经成 他们非常悲观地认为在不久
提 高 , 年 均 产 量 较 上 一 个 10 为 制 约 粮 食 生 产 的 重 要 因 的 将 来 , 也 就 是 两 三 代 的 时
年 增 长 了 10% 以 上 , 粮 食 自 素 。
间, 可能世界上有一部分地
给 率 基 本 保 持 在 95% 以 上 ,
文化现象为主旨的。在其后 一般来讲就是与全球经济管 影响的问题。作为文化人类
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人类学 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即在 学的角度而言, 人类学对人
发展出了自身的研究理论和 全球范围内如何管理经济领 本身的研究是从人的生物属
方法。作为一门研究“人” 域的竞争, 比如对于市场份 性和文化属性两个方面着手
口 中 80% 发 生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 多 困 难 , 粮 食 继 续 增 产 面 临 题 的 框 架 内 , 有 两 类 问 题 迫
与粮食增长速度相比, 每年 诸多制约因素。例如土地和 切需要得到解决, 即全球气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 水 资 源 的 制 约 日 益 突 出 。 候变暖问题和化学品沉积问
绝境。更为严重的是继而引 业 “ 十 一 五 ” 规 划 提 出 的 来越逼近气候变化的真相:
发 政 治 危 机 以 至 社 会 动 荡 。 15.5 亿 亩 粮 食 播 种 面 积 基 本 “ 新 的 更 强 的 证 据 显 示 , 过 去
这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最 难 解 决 的 持 平 。 我 国 耕 地 和 粮 食 播 种 50 年 观 察 到 的 大 部 分 变 暖 现
究人类的生态系统, 仅仅只 “绿色革命”和欧美等发达资
面对以上种种严峻问题,
注意到自然环境的因素是远 本主义国家的大规模农业, 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很好的解
远不够的, 还要注意到相关 固然为缓解人们的食品短缺 决办法? 从上述可知, 要解
的文化系统, 如人口的多寡、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 决食物短缺、生态危机、能
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远远超出
人 口 问 题 是 具 有 全 球 影 到 2025 年 世 界 人 口 将 超 过 85
了 人 类 学 家 的 想 象 。 为 此 , 响 的 问 题 , 包 括 固 定 人 口 和 亿 , 2050 年 将 达 到 125 亿 。 根
以 研 究 人 类 文 化 进 程 为 己 任 人 口 的 流 动 。 从 固 定 人 口 讲 , 据 有 关 报 告 , 未 来 20 年 , 中
行为的变化所引起的文化环 价能源, 从而造成更加严重 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境变化; 另一方面为自然环 的生态恶化。近年来, 中国
二、都市化问题
境 系 统 中 的 化 学 的 、 生 物 的 GDP 每 年 以 10% 的 速 度 发 展 ,
今
专 栏 ZhuanLan
认 为 生 态 问 题 只 是 富 国 的 担 的 影 响 。 ( 2) 个 人 、 政 府 以 生 态 急 剧 恶 化 。 这 种 对 自 然
忧, 而富国没有权力讨论这 及其他组织在试图改变或控 无序的、掠夺性索取的发展
样的问题。因为从工业革命 制这些相互作用的努力中所 模式已难以为继, 实际上已
第二类是生态问题。这 区将彻底不适宜人类居住。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粮食流通 涉及到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国家对 由于人口激增, 为解决生计 新兴国家不接受富裕国家对
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 问题, 大量人口被迫迁移到 全球生态状况的分析, 他们
43 ETHNIC TODAY
开 始 , 富 国 的 发 展 就 是 不 顾 作 的 抉 择 。 ( 3) 相 互 作 用 和 造 成 当 前 十 分 严 重 的 、 不 可
生态保护的。今天, 这些国 抉择性的基础社会组织、结 逆转的后果, 大自然的惩罚
家已经改变了看法。
构和文化要素。
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 并还
那么, 关于生态问题,
危机、能源危机等方面。
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3 草原的过度放牧, 土地的过
第 一 类 是 食 品 短 缺 问 题 。 年 增 产 , 达 到 9949 亿 斤 , 不 度 耕 作 所 造 成 的 沙 漠 化 等 等
食品短缺主要发生在第三世 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也可 问题, 是人口急速增长这一
界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所面 望提前实现“十一五”末粮 直接原因造成的。全球生态
《中 国 的 粮 食 问 题》 白 皮 书 , 家 之 一 , 人 均 可 利 用 水 资 源 在 空 气 、 水 、 土 地 中 , 甚 至
表明了中国政 府 高 度 重 视 粮 量 仅 为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1/4, 在人的身 体 中 沉 积 , 危 害 巨
食 问 题 的 决 心 。 近 10 年 来 , 并 且 年 度 间 、 区 域 间 分 布 很 大 。 科 学 家 们 对 此 忧 心 忡 忡 ,
的正式学科, 文化人类学对 额的争夺、如何获得稀有的 的。因此, 人口问题研究中
整个人类文化的研究及其推 能源、如何在全球的经济环 无论是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属
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作出 境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 性方面都和人类学有着密不
了 自 己 特 有 的 贡 献 。 然 而 , 以 及 应 制 定 什 么 样 的 法 律 规 可 分 的 联 系 。 16 世 纪 以 前 ,
及 其 他 种 种 变 数 。 人 类 学 对 至 196 0 年 , 世 界 能 源 总 消 费 低 人 口 快 速 增 长 的 压 力 。 然
人 类 生 态 的 研 究 侧 重 于 后 者 , 量 增 加 了 39 倍 , 年 消 费 标 准 而 , 在 世 界 各 国 , 由 于 地 理
即 对 人 类 与 自 然 环 境 的 相 互 燃 料 从5.5亿 吨 增 加 到50亿 吨 , 环 境 不 同 , 生 产 方 式 不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