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儒家,孔子的言行辑录《论语》,以仁、礼为核心,主张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温故知新、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提出“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即“闻见知行”,最强调尊师。
(2)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人性素丝说”,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说知”。
(3)道家,主张“愚民、绝学”和教循自然。
(4)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书1229 字,教育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主张“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善救失、循序渐进、及时施教、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豫时孙摩(总结教育规律)、尊师重道、学不躐等(教学应该循序渐进)。
2.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主张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谦逊自知)、定义(诘难和归纳)、“产婆术”(或称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并得出结论)。
(2)柏拉图:其著作《理想国》,主张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作为宗旨的教育,从现实走向理念世界需要教育。
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3)亚里士多德:其著作《政治学》,主张教育应该是公共的,但不包括奴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该思想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6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6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适用专业(领域):教育学各二级学科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于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演化而来B. 非制度化的教育的形式化程度低C. 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D. 非制度化的教育正在逐渐消亡2、关于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所属国家正确的是()A. 美国的杜威B. 巴西的弗莱雷C. 德国的斯普朗格D. 英国的阿普尔3、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上看,可把教育的功能分为()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 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C. 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D.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4、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A . 生态功能 B. 经济功能C. 政治功能D. 人口功能5、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A. 国家本位的价值取向B.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C. 生活本位的价值取向D.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是()A.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B. 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C.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D.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7、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A. 管理规则B. 文化传统C. 发展愿景D. 价值观念8、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A. 单轨学制B. 双轨学制C. 分支型学制D. 网络型学制9、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 调控性B. 选择性C. 独立性D. 创造性10、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这一观点属于()A. 存在主义课程论B.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C. 经验主义课程论D.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1、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夏朝时国家机构中主管教化的政务官是()。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 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 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 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 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
• 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 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 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 发展的差异性。来自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 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 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 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 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 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体系 D教育问题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4、强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这个观点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简述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简述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教育学是将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方法,内容和机构的学科。
它研究如何帮助学习者去学习和发展,即,学习者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先天潜力,使用各种外来资源和教育手段,以期取得更佳的发展。
另外,它还研究如何更好地组织学校的教育体系,以期达到所预定的目的。
教育学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认知心理学,例如人们如何接受新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社会心理学,例如人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计算机科学,例如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利用数字技术。
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强非传统教育理论的建立与实践。
非传统教育理论指的是以非学校的环境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多次的非学校教育和学习有助于建立德育、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以及爱好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坚定意志和技能。
第二,注重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跨文化教育涉及多种文化模式和社会实践,它不仅涉及学习者的本族文化传统,也涉及与其本族文化不同或相反的文化和知识。
跨文化教育强调学习者在了解自身文化传统和与之不同的文化内容过程中,通过思考来构建自身的文化智慧。
第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新型技术,如计算机软件,脑电波法,智能课堂,以及其他以新型教学工具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教育的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有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教育理论和实践。
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个人特质、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动学习者的教育发展的方式。
它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为本,充分认可学生的个性特质,倡导选择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提倡学习主体性。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加强非传统教育理论的建立与实践,注重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教育理论和实践。
因此,教育学将成为一门研究行动、社会变迁、文化多样性的多学科学,它将继续影响社会发展和改变社会现状。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 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 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11. 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12.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从狭义的解释发展到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到实践应用,从吸收传统文化知识到开拓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当代教育学正在向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和创新性轻车熟路地发展,迈向全面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向。
一、综合性发展以往,当代教育学受到学科界分割及知识领域的限制,侧重于学术研究;如今,社会革新的不断深入,当代教育学的研究也正在由简单的学术研究转变为复杂的实践指导,科学发展也正在向综合性迈进。
综合性发展使得当代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古典的文献解读,而是转向实践研究和越来越关注实践应用。
例如,大学教育学科研究人员不仅关注大学里的教育理论,而且教育内容和方法也在逐步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占据突出地位。
二、实践性发展实践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推动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例如,课堂教育实践的变化,教师从以往的单一、被动讲授形式发展到现在多样化、主动指导形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发展到比较开放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师资培训也在不断发展,师资队伍从以往的熟悉学术知识走向更全面的培养,例如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技能等。
三、理论性发展理论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它将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从传统的基于抽象概念的学术研究,转向更加客观的实践应用,理论性的深入研究也使得当代教育学不断深化,并建立了一定的理论框架。
近几年,当代教育学研究实践联系及实用性上乘,学者把视野投向新兴教育问题,如教学管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学习技术,教育改革,教育绩效等,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学术角度来看,当代教育学在传统基础上,通过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其更加科学、严谨、全面;从实践应用角度来看,创新性发展也为当代教育学注入了活力,促使当代教育学不断推进,以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大家知道哪些呢?下面是xx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 "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现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现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学专业日益重要,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本文将以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现为主题,探讨其定义、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一、教育学专业的定义教育学专业是一门关于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的科学研究,旨在分析和理解教育现象、规律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教育学专业主要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专业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哲学和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教育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现代教育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的研究,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
这些子学科的崛起和发展为教育学专业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专业对社会的贡献1. 教育改革:教育学专业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教育学专业提供了改进教育政策和教育方法的建议,帮助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2. 教育管理:教育学专业在教育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专业帮助提高教育机构的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
3. 教育实践:教育学专业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方法的研究,教育学专业为教师培训和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研究: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研究的深入。
通过对教育问题和挑战的研究,教育学专业为教育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方法工具,推动了教育学科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其定义、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学专业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振奋人心,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科教育学 第二章 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两种属性:“技术”和“教育” 从“技术”的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
从“教育”的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3、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1)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2)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4)促进教育现代化
1、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 由法国成人教育学者保罗・朗格朗于1965 年提起,主张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 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 育机会的统一。
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 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 的各种教育和训练的总和。
3、终身教育的意义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面理解。
“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 根据的原则。”
(2)终身教育的过程是促进教育型社会向学习型社 会转化的过程
教育型社会: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主导的教育形式的社会。
学习型社会:教育与家庭、工作、生活密切交织的社会,公民享 有自由学习、训练的机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4、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
(1)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的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 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等
(2)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e-学习(e-learning), e-学院(e-college), e-大学(e-university),e-学位(e-degree)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采用
(1)普及并完成初等教育 (2)减少成人文盲率 (3)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发展活动 (4)提高学习成绩 (5)扩大基础教育并提供青年及成人所需要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以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功能现象学的探究,以及社会学、
经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对教育学进行学科模式理论构建与
实证研究,拓宽了教育学的学科范围,研究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人文主义取向。
二、落实责任教育的发展思路。
责任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发展和建设为中心,依托社会
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挑战的理解,塑造人格、培养能力,落实社会
各方关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三、促进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等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多文化环境下有效地实现学习。
四、体现人本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人本教育是指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受教育
者的自我发展、潜能开发以及勇气的培养,形成具有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能力
的自我品格。
五、探索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开始以数字化
为主导,教师、学生和教育领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正逐步实施在线学习和教学,以及虚
拟学习和教学,让教育得以在时空的禁锢中跨越界限,获得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上就是当代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它贯穿了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自身发
展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区的管理到社会的关注,都应当体现出科学的理论视角和先进
的技术应用。
因此,教育学在未来将在理论探究、新教与实践中,不断为我们提供新思维,推动教育学的繁荣发展。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问答题(五篇范例)
教育学问答题(五篇范例)第一篇:教育学问答题1、你希望学校领导关心青年教师哪些方面2、教师备课要备什么3、面对繁杂的教学工作,你如何调整心态4、你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弱点5、我喜爱的书刊,给我的影响6、怎样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7、新课程执行过程中,你碰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8、课堂教学中,你最关注的是什么9、如何让家长尊重教师?10、如果教研组长来询问你是否愿意上公开课,你愿意吗?为什么?11、谈谈你对职业道德的认识12、谈谈与人相处13、你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应从哪里抓起(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质量?)14、从哪些方面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15、如何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16、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你认为这些活动是否必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吗?可以举例说明17、人最难超越的高度就是自己18、我的价值观19、我参加校本研修之感想 20、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凝聚力。
21、你怎样定义教师22、如何看待家长的不理解第二篇:教育学问答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5、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6、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7、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8、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9、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
10、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1、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12、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13、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14、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思想和绅士教育思想有哪些?15、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6、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7、人力资本论的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18、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9、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20、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2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3、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4、现代化包含哪几个相互联系着的内容?2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2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29、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0、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31、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3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33、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含哪几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4、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35、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36、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7、什么是环境?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8、试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39、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0、试述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年龄特征?41、简述人的本质?第四章教育目的42、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43、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44、关于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45、简述确立教育目的是科学依据?46、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47、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改变?4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49、我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是什么?50、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51、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52、素质教育(或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那些误区?53、如何实施素质教育?54、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第五章教师与学生55、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56、简述教师的作用57、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5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59、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养?60、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素养?61、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62、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63、简述学生是人包括哪些方面的含义?64、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65、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66、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法律文件规定的?67、《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68、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主要应尽哪些方面的义务?69、教师有哪些权利?70、简述教师的义务?71、与保障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有关的法律责任有哪些?72、简述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73、简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74、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第六章课程75、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76、课程的类型有哪些?7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8、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79、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80、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81、课程计划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82、什么是课程标准?83、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84、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85、什么是教科书?其作用有哪些?86、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87、什么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和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88、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89、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90、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影响?91、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92、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各有哪些步骤?93、CSE评价的特点有哪些?94、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95、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96、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7、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98、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99、简述课程标准的结构?100、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01、简述教科书的编排形式?102、简述教科书的编排要求?10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第七章教学104、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含义有哪些?105、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6、教学的意义有哪些?107、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108、什么是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109、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1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11、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12、简述知识与发展知识的关系113、简述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114、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15、什么是教学原则?11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使用要求是什么?117、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118、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19、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优缺点?120、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121、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是什么?12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23、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第八章德育124、什么是德育?简述德育的构成?125、德育的特点有哪些?126、中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127、简述中学德育的目标?128、简述中学德育的内容?129、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学生细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130、试述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131、什么是德育原则?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132、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国德育的途径有哪些?133、简述情感陶冶134、什么是德育方法?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135、什么是德育模式?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自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36、试分析当前我国中学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37、简述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第九章班级管理138、什么是班级?如何理解班级的地位和作用?139、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40、什么是班主任?中学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141、班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142、班主任应该怎样制定班级管理计划?143、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哪些工作?144、什么是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有哪些?145、什么是班级管理原则?146、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14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体有哪些特征?148、班集体的作用是什么?149、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指导?150、什么是班会?班会有哪些特征、种类?151、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怎样组织主题班会?15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应协调哪些关系?153、班主任应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154、家访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55、班主任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156、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157、教育科研有哪些类型和特征?158、教育科研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159、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60、简述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161、简述研究文献收集的原则162、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哪些?163、什么是研究假设?其基本类型有哪些?164、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165、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166、怎样设计研究方案?167、简述科学研究的特征?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简述杜威与《民主主义与科学》2、概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简述教育现代化包含着哪几个相互联系的含义?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5、试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6、试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7、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五章教师与学生8、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9、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10、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第六章课程11、试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12、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第七章教学13、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1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第八章德育15、简述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6、试分析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17、简述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18、简述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19、简述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20、简述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第九章班级管理21、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建设班集体22、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3、简述优等生的个别教育24、简述中等生的个别教育25、简述后进生的个别教育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26、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每一种形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7、试述撰写研究成果的步骤和要求?28、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29、简述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过程30、研究文件的类别与特点分别是什么?31、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有哪些?3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具体方法、步骤是什么?33、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是什么?第三篇:教育学问答题名词解析;1.教育:指有目的的曾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
教育学课后章节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课后章节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简答题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P16答:一、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习俗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教育之“学”。
这种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前科学认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教育认识的前期,而且存在于当前和今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之中二、教育的创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三、教学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通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扬贤江(五)批评教育学: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
p24-28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答: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三点:一、反思日常教学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超越日常习俗认识;掌握教育术语;运用教育理论。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科学,对教育进行科学认识,既是教育实践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最终需要回到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不单纯强调“做”的成分,还包含一种理性的思考。
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是师范这个职业,在职场上,我们会遇到多种无法用日常习俗分析和解决的教育问题,这时需要寻求教育理论的帮助,所以师范生须学习和研究教育学。
为学好教育学,我将从课堂及书本中了解教育学的科学本质,并将教育学实践化,从实践中对教育学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若产生疑惑,自己先查阅各种资料,当实在无法解答时,则须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同时及时进行总结,以此达到学习和巩固教育学知识的目的。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经验很简单,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教育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主要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初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并不存在独立的教育学。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一些总结和概括。
这些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多是和其他方面的思想,如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治学态度等交织在一起的,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
古代的所谓教育家,其实也是政治家和思想家。
像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这种情况表明,当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一样,还处在一种笼统的整体认识阶段,教育学当然也不可能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仍然处于一种零散的、不系统的状态,多属于对教育经验的描述、总结,尚未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学记》最具代表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春秋末年,全书不过1200多字,篇幅短小,但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有的论述可以说已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如“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相对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提法,至今对我们仍有所启迪。
《学记》可以说是集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
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我国先秦时期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180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赫尔巴特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代表—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起源论(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现象,教育的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受教育者:教学活动中以学为职责的人。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
)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学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教育影响是教育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这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第二章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P36)教育目的的特点: 1宏观性 2预期性 3强制性 4时代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等。
教育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国家的人才培养目的第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教育的具体化第三层次:课程目标上述各层次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的等级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性: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分类外在教育目的和内在教育目的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进行的分类个人本位论:代表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康德美国马斯洛法国萨特社会本位论: 1生活本位论 <1>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 <2>教育即生活说----杜威( P46)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我的教育信条》中“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第三章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教育学》常考问答题、论述题(附答案)经典汇总
- 1 -《教育学》常考问答题解答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P4P4P4))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P7P7))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P8))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10))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P10))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P15))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对考研的同学能有所帮助!教育概论习题答案二、概念题1. 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
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4. 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教育学流派(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5. 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2)主要观点: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三、简答题1. 信息社会以及其教育特征。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不仅仅聚贤庄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许多平行性分支学科和交叉性分支学科,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
如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1)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都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2)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答: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获得个人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赢得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2、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性质、作用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决定的。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3)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就有的发展,社会也得不同层次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
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塑造都、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这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整天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整天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
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
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及新思想的产生,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能力。
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在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
答: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大家都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1)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班级授课制也有明显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尤其突出的缺点是难以因材施教,因为其他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
(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等形式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实现课堂教学公平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照成学生的个体差异③增添辅导老师,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同伴互助如按能力与兴趣分组,各组间公平竞赛合理比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等。
(3)总之,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更符合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实现因材施教。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3)体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
(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五育”之间的联系。
“五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
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它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智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它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3)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
体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也可以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还可以塑造健美体态和美好心灵。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4)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
养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养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至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5)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