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菉竹山房》赏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菉竹山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这篇小说控诉封建传统文化压抑人性、摧残生命这一主题,领会二
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2、具体分析这篇小说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所运用的侧面烘托方法。
3、说明景物描写在这篇小说中所起的表达作用。
4、理解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
教学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1.封建传统文化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主题;
2.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所运用的侧面烘托方法;
3.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
一、作者简介
吴组缃(1908—199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
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与《妇女杂志》上发表《鸢飞鱼跃》等短篇。
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上发表小说《离家的前夜》、《菉竹山房》等,大多表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妇女、青年的压
迫。
茅盾《子夜》的出版开拓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有意运用科学现点解
剖社会生活的各种断面,在《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大平》、《樊家铺》以及速写《黄昏》等,并以圆熟的艺术技巧,展现了
富有时代特征的凄厉郁怒的生活画面,真实有力地表现出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急剧破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西
柳集》(1934)和《饭余集》(1935)。
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之久(有间断)。在此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1946)和《铁闷子》等短篇,反映农民、士兵抗日意识的觉醒。1946-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
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
二、写作背景
作品完成于1932.11.26,发表于1933年1月《清华周刊》,当时:
1.我国已经受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洗礼,大城市中的人们思想出现转变;
2.我国农村有冥婚习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