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的体会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的体会与展望

从涉足周围血管介入治疗至今,差不多已有3个多年头。回忆最初对周围血管的一无所知,以后在领导的带领下摸索各项周围血管介入手术,再到后来派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学习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回国两年来逐步开展各项手术。这期间,有开始时每台手术3个多小时、甚至长达6个多小时所带来的艰辛,但更多的是手术成功时内心的满足和病人康复时由衷的喜悦。可能正是由于周围血管病变的复杂和困难,完成手术时的成就感并不亚于成功完成一台复杂冠脉介入手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每台手术的平均耗时已从最初的3个多小时,降为现在的1个多小时。

下面结合本人的经验谈谈对开展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的体会,希望能给心内科同行提供些启发。由于是经验之谈,其中难免错误认识,希望不会产生误导。

1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的老龄化,未来10 年,血管疾病将可能超过感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性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累及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因此可有多种疾病共存。有明确冠心病史的患者中,1/3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1/3有外周动脉疾病。血管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其发病数量,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令人瞩目。间歇性跛行的发病率在40 ~44 岁人群中为1%,而在70 岁以上人群则升至7%。美国每年有40 万以上的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住院治疗,将近8万例患者接受截肢手术。尽管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数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方式和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疾病普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相似。结合本人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几年来的临床观察,相信我国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低,而且增势明显。

2 周围血管疾病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现阶段,人们对周围血管疾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周围血管所涉及的下游脏器及肢体存在多样性,它们的生理结构不同,病理改变各异。冠状动脉、脑血管疾病与周围血管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例如,在冠脉介入治疗时的小边支闭塞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颅内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小穿支闭塞却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冠状动脉狭窄的解除会带来心肌缺血的改善,而肾动脉狭窄的解除却不一定带来肾功能的改善。由于周围血管疾病存在多样性和异质性,因此,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经验和资料通过简单的推理用于周围血管是不准确,甚至是危险的。与冠状动脉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不同,周围血管疾病的大规模随机研究的数量较少,其各种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并加以证实。

2.1 髂动脉介入治疗

大约1/3的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OD)会影响主髂段血管。经典上认为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A 型

和 B 型的局限性病变更适合介入治疗。而 C 型和 D 型等复杂的病变或完全闭塞病变更适合外科搭桥手术。近来,由于支架的应用明显改善患者的近远

期预后,同时介入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复杂的完全闭塞病变以及主髂动脉分叉病变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髂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髂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采取的手术路径有经对侧股动脉翻山(Crossover)路径、同侧股动脉逆行路径,以及经肱动脉顺行路径等方法。我们的经验是,对于髂总动脉开口闭塞性病变经肱动脉顺行路径可以获得更强的支撑力,有利于通过闭塞病变。髂外动脉闭塞性病变更适合于经对侧股动脉翻山路径治疗。实际工作当中可能需要多种路径并用才能完成手术。不同的资料显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在79.5% ~100%左右,随访3年时血管通畅率为

73% ~94%。对于主髂动脉分叉病变,为防止出现对侧髂动脉的闭塞或血栓形成,通常使用对吻球囊扩张和对吻支架技术。对吻支架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文献报道2年血管开通率为81% ~92%。我们现在使用的髂动脉支架可分为两大类,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胀支架。球囊扩张支架的特点是定位准确、支撑性好,适合于开口病变、局限病变以及钙化病变。自膨胀支架柔顺性好,更适合扭曲病变和长病变。

2.2 股腘动脉介入治疗

超过50% 的PAOD患者存在股腘动脉阻塞性病变,而且经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临床上单纯的股浅动脉闭塞患者的症状较轻,主要是间歇跛行,很少出现静息痛或下肢溃疡。传统治疗方法股腘搭桥手术由于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很多症状不重的患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股腘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风险较小,门槛较低。近来,手术在技术上亦有了很大的改进,各种新型的介入器械,如激光治疗、斑块旋切导管、内膜下穿刺导管相继问世,使股腘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国外一些中心的手术成功率接近100%。即便如此,目前仍然有一个一直困扰介入医生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就是对于严重的长段闭塞性病变,无论是否植入支架,治疗后的远期通畅率均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相信随着未来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股腘动脉介入治疗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股腘动脉的介入路径首选经对侧股动脉翻山路径,因为可以避免经同侧股动脉顺行路径时术后穿刺点压迫造成的急性血栓事件。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的路径还有经同侧股动脉顺行、经肱动脉路径以及经腘动脉逆行路径。头端覆盖亲水涂层的0.018”和0.035”指引导丝经常用于通过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经常要采用内膜下成型技术,指引导丝头端成环状从内膜下向远端前进,当接近远端真腔时小心地在各种成角或直头导管的指引下重新进入真腔。这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大约为80%左右。在国外,激光导管、头端带内膜下穿刺针的双腔导管的应用使得手术成功率提高到几乎100%。虽然镍钛合金支架的再狭窄率已经较不锈钢支架有明显降低,但目前的治疗仍然不支持在股腘动脉介入治疗时常规植入支架。目前国内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球囊扩张。在国外,多种新型治疗方法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如斑块切除导管、切割球囊以及激光导管等。

2.3 膝以下(Below-the-Knee)动脉介入治疗

膝以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多伴有其他血管阶段的闭塞性病变,很少单独存在。其经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以及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经常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类患者往往有严重的肢体缺血症状,如严重的小腿和足部静息痛,足趾溃疡等。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未来截肢的比率很高。这类患者的治疗一直颇有争议,无论是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其远期的血管开通率都不高。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