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Word版
散文鉴赏——表达特色

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
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
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
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表现力——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
3、修辞手法:
4、句式特点:(长、短、整、散、古典、 5、语言风格:典雅、清新、辛辣、讽刺、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 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 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 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 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 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 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 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描写排比博喻短句长句气势节奏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吾家表兄,年四十余。 始从文,连试三年而不中。 遂习武,练武场上发一矢, 中鼓吏,逐之出。改学医, 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选自网络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
2、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河南 河北云的特点。
07天津卷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 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 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答:(1)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 顽强的生命力。 (2)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
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的情景形
散文的特点与欣赏方法

散文的特点与欣赏方法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自由的形式和多样的内容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常常以自然、生活和人文等为主题,通过文字的表达,展示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散文的特点以及欣赏散文的方法,并提供一些优秀散文作品的欣赏。
一、散文的特点1. 自由的形式:散文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限制,可以自由选择文章的篇幅、段落结构和语言风格。
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散文可以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真实的生活:散文往往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散文以真实为基础,追求真实与艺术的结合。
3. 简洁的语言:散文注重言简意赅,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内容。
散文通过简洁的语言,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句子,往往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4. 深刻的思考:散文往往通过对人生、自然、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出作者对世界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散文以思想深度和内涵丰富为特点,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欣赏散文的方法1. 细读品味:欣赏散文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句,感受作者的文字之美。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要用心去品味。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发掘出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2. 善于联想:散文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欣赏散文时,可以借助联想的力量,将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应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3. 分析思辨:散文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和见解。
在欣赏散文时,可以通过分析和思辨,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态度。
可以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思想对自己的触动和启示。
三、优秀散文的欣赏1. 《古镇雨巷》——林语堂:这是一篇描写古镇雨巷美景的散文,以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古镇雨巷的独特魅力和人文风情。
(完整word版)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及作用班级姓名一、知识归纳。
散文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
(一)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也属于表现手法):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各有表达作用。
1.记叙。
分四种方式:(1)顺叙,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平叙(分叙)。
2、描写。
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描写总体作用有: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具体有:(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专题之表达特色

《金考卷》 四川 《柴禾》 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 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 生动,富有感染力(内容);四个“看见了”突出柴 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 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情感)
(二)记叙的方法 顺叙:做什么事情都要个次序,比如吃饭 时总是先端碗动筷再张嘴;写文章也是这 样。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 来的方法就是“顺叙法”;使用这类写法, 必须用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因为 这些词语和句子有串联文章,分清层次的 作用。 运用顺叙的方法,可以使思路明晰,层次 清楚。
倒叙: 倒叙就是先将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 最突出动人的精彩片段提到前面来叙 述,然后再回头顺叙事件。
采用倒叙的写法,能产生悬念,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插叙: 所谓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 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 题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 ⑴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深化主题。 ⑵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 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 折有致。
真题探究: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 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 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答案一:语段写收割机收麦的情景,把收割机进了 麦田比作机船下了海,形象生动,画面鲜明。
(一)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 化及其作用命题: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散文鉴赏,写作技巧及主要特点

散文鉴赏,写作技巧及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鉴赏技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 言,走进散文语言的 审美世界,才是真正 的走进了散文。
高考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点击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 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设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 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
加以赏析
典例回顾: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学生答案展示1:
②雅俗共赏:既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粪坑”“鼾声” “喷 嚏”等,又有描写月夜、细雨的充满诗意的文词。文章以典雅 精致的书面语为主,又杂有浅俗活泼的口语。如第四段写各种 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使人如 闻其声,如睹其状。
③引用自如:如“聚蚊成雷”的活用;巧妙引用《诗经》中 的“相鼠有牙”;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中外资料信手拈 来,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梁先生的饱学多识。
①每段的开头都有对该段的总结。使读者读起来更能清 楚地了解文章内容。 ②多处使用“证据表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例如 “现有证据表明:许多…”,“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
学童生…”答案展示2:
①第三段采用自问自答的 形式,使文章内容更为通俗易 懂。 ②采用举事例的方法,凸显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③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中年人的中心地位。
组典雅组浅俗使人如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常用答题词语常用答题词语平实自然含蓄委婉洗炼简洁洗炼简洁婉约细腻沉郁悲慨整散结合形象生动清新明快绚丽飘逸绚丽飘逸旷达豪放幽默讽刺音韵和谐常见语言风格特色常见语言风格特色参考答案严谨
现代文阅读(散文)第三节鉴赏表达特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现代文阅读(散文)第三节鉴赏表达特色篇一:赏析文段的表达特色(江苏高考)一、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对文段赏析题的提问方式和答案要点:《麦天》48、“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溜索》59二、回顾练习,总结方法“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
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
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
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
”《戴车匠》简要赏析。
(6分)“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背水的日子》③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④背水,要清晨去。
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
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民谈笑风生。
”《放生鸟》“概是几千百只。
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
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篇二:现代文鉴赏表达题答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几个要领[考点风向]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散文阅读(一)【考点知识】一.字词含义: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二.词语妙用: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三.理解句子或文段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用: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①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探究】品味重要词句的内涵考向1 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联系词语所处的句段,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
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即该词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刻画了什么心理,突出了人物什么形象等。
[答题步骤](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最新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

参考答案
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选取水 乡的典型场景),从听觉、视觉的角 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 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特 色2分,分析2分)
反思: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
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
议论文(证明观点,使更具有说服
力)
(二)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衬 托或侧面烘托、白描)
景物描写 ①视角 a、定点观察,注意远近俯仰高低结合;b、移
步换景 ②动静: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 ③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 ④点面结合 ⑤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 ⑥正侧结合 ⑦细节描写 ⑧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
(2)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 以动衬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 声……),表现家乡的宁静。
(3)融情于景(借机新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 家乡的思念)、融情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 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三)艺术技巧
主要从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 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 大、借古讽今、对比、讽刺、铺垫、 照应等角度考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语言特色:
(1)用词的角度: 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②强调作用 书面语:典雅,有文学韵味 俗语歇后语:通俗形象,质朴生动。 拟声词:生动形象 (2)句式的角度: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语言错落
专题18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以及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频考点解读】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热点题型】题型一体察内外语境,由浅入深细解词句内涵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①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解放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②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
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
”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
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
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③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④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
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式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
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
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
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⑤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⑥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
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
散文的鉴赏-最新年精选文档

散文的鉴赏散文是最寻常又是最特殊的文学体裁。
“寻常”是因为它最常见、最常写、最常读。
“特殊”是因为它最自由而又最难把握。
泰戈尔曾说:诗然像一条小河,格律就是小河的两岸,有了两岸的限制,小河才流得曲折、流得美;而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
“散漫”一词,最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漫”即自由、开放,首先是体裁形式的开放性。
在散文里,作家挣脱了小说的人物及场景、诗歌的格律、戏剧的舞台时空等种种束缚,用收放自如、来去不羁的最自由的笔触,流泻着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到感受。
其次是作家情怀的开放性。
在散文中,一片落叶、一滴露水都会因为作者情感的灌注而显得生动。
散文的这种开放性特征,在人们的鉴赏中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情与景的交融,心与心的沟通,激起读者的种种思绪。
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景特特点,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
鉴赏散文时人们恰恰忽略了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诗意情思的体验与整体意境的想象与把握。
这样,实际上是将散文混同于一般实用文体的欣赏。
我们鉴赏一切文学作品都要立足于作品的意境中,感同身受,把散文中具体的东西准确充分地复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体味其意境之美。
一个人的散文鉴赏水平如何,至少一半是取决于他对散文意境的感受力的高低。
散文不仅以形象反映生活,而且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描写。
读者真正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涵咏玩索的人并不很多。
这种感受力需要长期实践积累。
然而,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是人们最常写、最常读、最常用的文体。
如果诗歌是窗,那么散就是门。
窗,当然是不能随便出入的,但是,门——大家都可以从这里进进出出……写日记、写书信、作序跋等,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在和散文打交道。
因而散文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
读一篇散文要懂得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作家是“怎样发现的”。
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尽量用文章原有语句的解答方式 尽量用原文答题的方式有三种, 尽量用原文答题的方式有三种,其 中最主要的是第二、第三种。 中最主要的是第二、第三种。 1. 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 2. 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 . 作答 3. 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从全 . 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 文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文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3.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①叙述,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如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描写,如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景物描写 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 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工笔描写、 细节描写、工笔描写、白描 ③抒情,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蕴藉含蓄)。 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蕴藉含蓄)。 ④说明 ⑤议论。 议论。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
文学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文本阅读 欣赏作品的形象,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命题材 料以散文、 料以散文、 鉴赏评价 D 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 小说为主) 小说为主)
解答语句类题目时, 解答语句类题目时,“在特定语 言环境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 言环境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基本原则 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基本原则。 句不离篇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一个含意丰富的语句的 出现, 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 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 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 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 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 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 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 文中相关的句子, 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语句出现的 附近或者前后文找答案即可。 附近或者前后文找答案即可。 ——蔡肇基 蔡肇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核心素养探究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真题演练】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 言特点?(4分)(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分析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 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 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 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 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
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 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 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课文范例:《荷塘月色》第五段中句子“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写出了水汽轻轻升腾 ,慢慢扩散、弥漫的情态,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 “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把水汽和月色交 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逐渐扩散的特点就准确地表现 出来了。
4.鉴赏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可从文章 或段落的开头、中间、结尾和题目在文中的作用等角 度分析。
2.鉴赏修辞手法。散文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 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 设问等。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 为具体;拟人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使情感抒 发更强烈、更有气势;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 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增强 表现力;反复使得写景抒情感染力强,给人以深刻印象 。
梳理角度:鉴赏散文的艺术手法 1.鉴赏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 和议论等。叙述能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 来;描写可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抒情有抒发情感、揭示 文章意蕴、体现写作意图的作用;议论则起揭示主旨、 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完整word版)高考复习散文阅读六赏析散文语言含义和风格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六赏析散文语言表达特点班级姓名一、知识归纳。
语言表达特点是作者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特点,它包含三个要素,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赏析语言表达特点明确三点:第一,要指出语句的艺术手法,如叠字、比喻、拟人、象征、衬托等;第二,要分析该语段的语言特色,如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典雅庄重、含蓄深沉或意味隽永等;第三,分析语言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音韵和谐,气势磅礴,深化主旨等。
常见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有:1、词语使用方面:(1)叠字叠词: 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2)引用名言警句、古诗成语:恰当表达事物特征,语言典雅,富有文采,增添文化内蕴。
(3)锤炼动词形容词:词语表现力强,生动形象描绘事物特征;色彩鲜明,描写细腻;用语准确,简洁有力;一语双关,含义丰富,具有哲理;情感浓郁,富于感染力等。
2、从句式使用方面。
(1)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2)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3)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4)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5)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6)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7)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8)感叹句:情感强烈;(9)疑问句:发人深思, 吸引读者,制造悬念;(10)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11)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12)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
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4、语言抒情类型直抒胸臆,委婉曲折,真挚而烈,深沉冷峻,激越豪迈,婉约含蓄,平和冲淡等。
散文 第4节鉴赏表达特色

真题探究
对表达特色(艺术表现特点、 表达技巧等)鉴赏的考查, 是浙江卷的必考点。 《考试说明》一直不变的要求是:分 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的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在鉴赏评价中还要求“品味精彩 语言的表达艺术”。纵观三年命题实践,发现在这一考点 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 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 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3.(2006·江苏)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 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解析 第一问能断定为一动一静。第二问首先要 判断用了哪些修辞,其次要分析修辞的作用。而 作用分析要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回答。 答案 第①自然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②自 然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示例:喜欢第①自然段。第①自然段运用比喻、 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在雨中的状态。 喜欢第②自然段。第②自然段运用比喻、比拟的 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第4节 鉴赏表达特色
体验与探究
1.(2009·江苏)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 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 托物言志,古今对比。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 达方式角度考虑。答题时不要只说概念术语,要 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即说对比要说明谁与谁对比, 说托物言志要说托何物言何志。 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 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 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 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 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 家。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 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 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 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 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 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阅读分析与综合的知识要求。
2.掌握分析与综合“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方法与技巧。
【预习单】【考点要求】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考点解读】散文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和各种表达技巧。
2008年考纲在表述此部分时补充要求:“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还要能善于区分它们在作品中的灵活运用的不同,弄清它们在文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征衬托、先扬后抑等各种手法。
●知识储备一、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⑤语言特点(2)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3)描写作用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④为下文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4.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二、其他表现手法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四、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五、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六、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直露、幽默、风趣、粗俗、典雅、清新、自然、简洁、优美等预习小练(06江苏卷《麦天》)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参考答案: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
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活动单]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
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
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
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⑦应该说当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
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
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⑧其实并非如此。
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
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
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
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
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
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
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
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
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
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⑾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
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⑿那么谁救四堡呢?[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
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选自2015山东卷)1.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
⑵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②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
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课堂小结:1、常见题型: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④分析某段话的表达特色。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
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3、答题格式: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