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的基本知识》课件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独特的现代风格 和人文精神。
详细描述
现代著名散文作家如鲁迅、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如《呐喊》、《随想录》等,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和 深刻的人生思考,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于理 解现代社会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散文的基本知识》ppt 课件
目 录
•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散文的历史与发展 • 散文的分类与题材 • 散文的语言与风格 • 散文的创作技巧与手法 • 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赏析
0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散文的定义
01 02
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情感和经历。它不受诗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表 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散文的语言技巧
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常运用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
句式变化
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
。
引用与化用
适当引用经典名句或化 用前人诗句,能够增加
文采,丰富内涵。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景物、事 物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 写,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06
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总结词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及其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 历史意义。
详细描述
古代著名散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如《师说》、《小石潭记》等 ,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在 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ppt课件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2271055
14
宗璞
(1928—)
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
家。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 京。抗战胜利后次年入南开 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 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 梦》、中篇《三生石》、 《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 卷本《宗璞文集》。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 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致橡树》、散文集 《心烟》。
201302271055
13
孙犁
(1913—2002)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2解013作0227者105简5 介]
9
作业:
继续阅读全文,预习 下一单元课文。
201302271055
10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泉州市城东中学 陈良惠 制作
201302271055
1
作者简介
散文的语言特点(赏析)PPT课件

• 一问一答,貌似平淡,实则蕴含丰富的潜台词。问者 充满关心,答者满怀无奈——“老光棍”一个,几十年 来孤独一人,何有“家”可言,老王只好用“住那儿多 年了”来搪塞过去。
.
10
• 赏析以下语言:
•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 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
• (一)
• ① 冯歪嘴子
• ② 祖父借给冯歪嘴子房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
• ③ 通过“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 里去暂住”,‘我’从祖父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宽厚 待人。通过“祖父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 多说话的。’和“祖父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 了吗?冯歪嘴子难为情了。’我学到了对别人说话要注意 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别人,多替别人着想。
•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
的牵挂。
描写的角度:动作、心理
• 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
上,……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
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
危险,她大叫着追蛇。……小姐姐举起茶
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
冲向路边水沟。描写的. 角度:动作、神态描写
5
•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 示例:从文中“有二伯很喜欢和雀子说话,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没有了”中可以看出有二伯是 个性格古怪、孤僻的人。
• (四)①祖父_。(1分)
• ②示例:“遇到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可以看出祖 父是一个慈祥、风趣的人;看到胡家打团圆媳妇,“祖父 到老胡家去说了好几回”可以看出祖父是个善良的人。
.
10
• 赏析以下语言:
•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 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
• (一)
• ① 冯歪嘴子
• ② 祖父借给冯歪嘴子房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
• ③ 通过“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 里去暂住”,‘我’从祖父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宽厚 待人。通过“祖父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 多说话的。’和“祖父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 了吗?冯歪嘴子难为情了。’我学到了对别人说话要注意 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别人,多替别人着想。
•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
的牵挂。
描写的角度:动作、心理
• 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
上,……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
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
危险,她大叫着追蛇。……小姐姐举起茶
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
冲向路边水沟。描写的. 角度:动作、神态描写
5
•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 示例:从文中“有二伯很喜欢和雀子说话,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没有了”中可以看出有二伯是 个性格古怪、孤僻的人。
• (四)①祖父_。(1分)
• ②示例:“遇到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可以看出祖 父是一个慈祥、风趣的人;看到胡家打团圆媳妇,“祖父 到老胡家去说了好几回”可以看出祖父是个善良的人。
散文教学内容和方法PPT课件

05
散文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评价与反馈
学生满意度调查
学习困难与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 学生对散文教学的满意度,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散文学 习中的困难和需求,分析教学过程中 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依据。
学习成果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以及考试成绩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成 果,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
教师需定期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学 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散文的要点和精髓。
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反思
教师需审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涵盖了散文的 核心知识点,是否做到了深入浅出。
教学方法创新与改进
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资源、组织课 堂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词
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 极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选取学生在课程中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 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和鉴 赏能力。
教师散文创作分享
总结词
分享教师的散文创作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散文创 作技巧。
详细描述
教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分享散文创作的经验、技巧 和心得,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要领,提高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布局分析
通过分析文本的布局,可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整体结构。教 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开头、结 尾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理解其内在 联系。
散文的表现手法与技巧
表现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特点和 作用。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散文之鉴赏形象》课件

《我与地坛》的人物塑造评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对地坛景物的描绘,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 思考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通过对地坛景物的描绘,如“譬如 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 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 命的思考。作者通过地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 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探讨散文中意象的选择、 组合和运用,以及这些意 象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意境与情感表达
分析意境与情感表达之间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意 境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 义。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的方式
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探讨散文中情感表达的特点和方式, 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
探讨情感表达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情感表达来深化作品 的主题和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的散文传播策略
为了扩大传统散文的影响力,需要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如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等。
06
总结与思考
对散文鉴赏的再认识
散文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 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分析和评价 ,感受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
涵。
散文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 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背景 、作者生平、文学流派等方面的
详细描述
通过不断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提高 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想象力,学会欣赏 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从 而更好地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
04
散文鉴赏实践与案 例分析
《背影》的鉴赏实践
总结词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之爱
详细描述
朱自清的《背影》通过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背影,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之爱。作者通过细节 描写,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生动地表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关爱。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鉴赏与分析 课件(27张ppt)

①在全文主旨的观照下,选择角度,寻找感悟触发点,写出自己的感悟。 ②选择角度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③评点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评点方法有:
练习具体事例进行阐释;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阐释; 溯本求源,挖掘语言背后的东西。
以上“研习文本 方法点评”环节:这一环节
的设计意图是:
先让孩子从定义上对文本点评有一个认知; 其次老师进行评点示范不仅可以使轩昂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还可以使他在 脑海中快速建立起文本评点的思路; 再次师生合作点评,提高了轩昂评点能力; 再次孩子自主点评,可以检测轩昂的掌握情况,完善评点思路; 最后,老师总结文本评点的知识,让孩子总体把握。
1、准备 2、新颖 3、条理 4、自信
3.师生共同点评
接下来,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与问题有关 的句子,让他自己阐释句子、写出评点,我再和他进 行交流。
人类有家以后离家远行的原因有哪些?
1.外面世界的诱惑 2.出自无奈 3.前方的召唤
人类有家以后离家远行的原因有哪些?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 到一座 ,就想知道 后面是什 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 过 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 提别示。1:回前望方之的下召,唤 可能会觉得 这一边更好。
• 照片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所拍,画面上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和一群在旅 途上的人们,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画面上靠近车窗的一位男子,手托下 巴,两眼望着窗外,眼神里布满了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惶惑和茫然。
• 该问题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 问题2:作者由摄影作品主要想到了哪些? 问题3:如何安排写作思路?(虚)
分析目的:充分了解学生 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基本情况: 1、知识能力方面:他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想北平》、《我心归去
评点方法有:
练习具体事例进行阐释;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阐释; 溯本求源,挖掘语言背后的东西。
以上“研习文本 方法点评”环节:这一环节
的设计意图是:
先让孩子从定义上对文本点评有一个认知; 其次老师进行评点示范不仅可以使轩昂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还可以使他在 脑海中快速建立起文本评点的思路; 再次师生合作点评,提高了轩昂评点能力; 再次孩子自主点评,可以检测轩昂的掌握情况,完善评点思路; 最后,老师总结文本评点的知识,让孩子总体把握。
1、准备 2、新颖 3、条理 4、自信
3.师生共同点评
接下来,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与问题有关 的句子,让他自己阐释句子、写出评点,我再和他进 行交流。
人类有家以后离家远行的原因有哪些?
1.外面世界的诱惑 2.出自无奈 3.前方的召唤
人类有家以后离家远行的原因有哪些?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 到一座 ,就想知道 后面是什 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 过 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 提别示。1:回前望方之的下召,唤 可能会觉得 这一边更好。
• 照片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所拍,画面上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和一群在旅 途上的人们,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画面上靠近车窗的一位男子,手托下 巴,两眼望着窗外,眼神里布满了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惶惑和茫然。
• 该问题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 问题2:作者由摄影作品主要想到了哪些? 问题3:如何安排写作思路?(虚)
分析目的:充分了解学生 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基本情况: 1、知识能力方面:他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想北平》、《我心归去
散文鉴赏PPT课件

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寄托感情;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
③抒情、议论句,尤其是议论的句子
④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朱自清《荷
塘月色》 ⑤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 以下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象征; ④神话、传说、典故的 类比;⑤“物”的形象。
游记、传记等; 抒情散文包括写景与咏物两类; 说理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
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 以归入这一类。
散文鉴赏概说
广义散文 :叙事散文 议论散文 抒情散文(狭义)
艺术特点: 海阔天空(题材领域和取材范 围)
抒情状物(表现手法) 散文不散(立意特点) 易写难工(散文作法)
三、写作手法:
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直
接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灵活自由
修辞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有气势,突出强 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 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
表达方式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
具体技法
散文的赏析无非就是把握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 的语言和形式美
1.捕捉线索:
⑴文章的题目 如《背影》
⑵游踪或见闻感受 (游记类散文一般以 为线索)如《阿里山纪行》
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
③抒情、议论句,尤其是议论的句子
④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朱自清《荷
塘月色》 ⑤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 以下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象征; ④神话、传说、典故的 类比;⑤“物”的形象。
游记、传记等; 抒情散文包括写景与咏物两类; 说理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
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 以归入这一类。
散文鉴赏概说
广义散文 :叙事散文 议论散文 抒情散文(狭义)
艺术特点: 海阔天空(题材领域和取材范 围)
抒情状物(表现手法) 散文不散(立意特点) 易写难工(散文作法)
三、写作手法:
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直
接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灵活自由
修辞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有气势,突出强 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 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
表达方式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
具体技法
散文的赏析无非就是把握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 的语言和形式美
1.捕捉线索:
⑴文章的题目 如《背影》
⑵游踪或见闻感受 (游记类散文一般以 为线索)如《阿里山纪行》
散文的课件

总结词:这篇散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 一,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使 文章更加感人。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思考,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读者产生 共鸣。
详细描述
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运用了形象生 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05 当代散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散文的创作现状与问题
创作题材单一
01
当代散文的题材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多以个人生活琐事为
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02
当代散文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品过于简单、粗糙,缺
乏精致的艺术表现力。
缺乏独特性
03
当代散文作品普遍缺乏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许多作品雷同,缺
散文与小说的关系
散文和小说都是叙事文学的形式,但它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小说通常具 有完整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片段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尽管如此,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相互借鉴。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的灵活性和直接性,而散文则可以借鉴小 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塑造技巧。事实上,有些小说作品也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而一些散文作品则具有 小说的故事性和深度。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如《春》、《故都的秋》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作 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如 《拿来主义》、《读书的意义》 等。
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要表达方式,如 《荷塘月色》、《春》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04
风格
平实质朴:一些散文以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所见所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使 文章更加感人。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思考,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读者产生 共鸣。
详细描述
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运用了形象生 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05 当代散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散文的创作现状与问题
创作题材单一
01
当代散文的题材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多以个人生活琐事为
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02
当代散文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品过于简单、粗糙,缺
乏精致的艺术表现力。
缺乏独特性
03
当代散文作品普遍缺乏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许多作品雷同,缺
散文与小说的关系
散文和小说都是叙事文学的形式,但它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小说通常具 有完整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片段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尽管如此,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相互借鉴。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的灵活性和直接性,而散文则可以借鉴小 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塑造技巧。事实上,有些小说作品也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而一些散文作品则具有 小说的故事性和深度。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如《春》、《故都的秋》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作 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如 《拿来主义》、《读书的意义》 等。
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要表达方式,如 《荷塘月色》、《春》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04
风格
平实质朴:一些散文以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所见所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
《赏析高考散文的表达技巧》课件 (12张PPT)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3、赏析本段景物描写。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一、规范答题: 1、明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手法自身作用 和在文中的作用相结合)
二、答题要领:
1、步骤清晰,要点齐全。 2、因题作答,灵活变通。
三、当堂检测
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 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 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 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刻, 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 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 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 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 醉了我是必然的。——《我的古典情怀》
本段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本段为例,进行赏 析。(至少2点)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 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 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 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 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 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 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 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 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绚丽飘逸、婉约细腻、旷达豪放、沉郁悲慨、幽默讽刺等。
• 6、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 显志等
3、赏析本段景物描写。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一、规范答题: 1、明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手法自身作用 和在文中的作用相结合)
二、答题要领:
1、步骤清晰,要点齐全。 2、因题作答,灵活变通。
三、当堂检测
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 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 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 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刻, 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 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 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 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 醉了我是必然的。——《我的古典情怀》
本段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以本段为例,进行赏 析。(至少2点)
原文: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 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 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 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 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 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 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 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 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绚丽飘逸、婉约细腻、旷达豪放、沉郁悲慨、幽默讽刺等。
• 6、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 显志等
小学语文阅读散文阅读与鉴赏-课件

写景散文是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 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 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 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什么是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 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 出某些哲理的散文。这种文章常 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 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 性的审美效果。
有一夜和英国人看星星组成的巨人。
2、这几件事本不相关,是什么线索把它们 串联起来了?
繁星
笔墨试玉:
一、阅读《秃的梧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uì(憔悴 )
cōng 1óng( 葱茏 )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 组织材料的”不够全面)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怎样才能找到线索?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记叙内 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 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 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 的主要切入点。
文段示例:
阅读高B册P16-17《繁星》后,回答下列问题:
No 1、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从前在家乡爱看繁星; 三年前在南京爱看星星;
Image 如今在上海每晚和繁星相对;
说说下列文段各属于哪类散文?并说明理由。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 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 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 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 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 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 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 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 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 年夏天开许多花。
什么是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 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 出某些哲理的散文。这种文章常 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 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 性的审美效果。
有一夜和英国人看星星组成的巨人。
2、这几件事本不相关,是什么线索把它们 串联起来了?
繁星
笔墨试玉:
一、阅读《秃的梧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uì(憔悴 )
cōng 1óng( 葱茏 )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 组织材料的”不够全面)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怎样才能找到线索?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记叙内 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 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 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 的主要切入点。
文段示例:
阅读高B册P16-17《繁星》后,回答下列问题:
No 1、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从前在家乡爱看繁星; 三年前在南京爱看星星;
Image 如今在上海每晚和繁星相对;
说说下列文段各属于哪类散文?并说明理由。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 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 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 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 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 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 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 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 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 年夏天开许多花。
老舍散文赏析ppt课件

17
老舍此时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 内容方面: • 有谈及其对济南、青岛的风光的感受 • 有谈其饮食起居 • 有谈生活的所见所感 • 有谈读书和写作 • 有谈鸽子、小麻雀等小动物
18
• 主题方面: • 首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如《避暑》、《暑避》、《等暑》 • 其次,对政府黑暗统治的揭露。 • 如1936年6月16日发表在《宇宙风》第19期
• 最后,记“文协”的成立及活动。
23
• “明亮激昂”时期:
• 第三个时期是指1949年建国后到1966年8 月24日老舍与世长辞时期的散文。作品主 要是歌颂新中国的新面貌,表现其对新社 会新气象的热爱,“明亮激昂”是这个时 期的主要风格。
24
• 主要的散文有:
• 《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百花齐 放的春天》、《大地的女儿》、《北京》、《新 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半月记》、《要 热爱你的胡同》、《宝地》、《养花》、《白石 夫子千古》、《祭王统照先生》、《贺年》、 《悼于非闇画师》、《猫》、《梅兰芳同志千 古》、《内蒙风光》、《敬悼我们的导师》、 《记忆犹新》、《南游杂感》、《春来忆广州》 等。
21
• 老舍在《八方风雨》一文中主张:
• “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以为,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 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 就该尽力于抗战;我不会放枪,好,让我 用笔代枪吧。”
22
• 首先,怀人抒情的散文。 • 如《我的母亲》, • 其次,记事、记游的散文。
• 再次,杂感小品文。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2
• 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 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 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 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 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
老舍此时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 内容方面: • 有谈及其对济南、青岛的风光的感受 • 有谈其饮食起居 • 有谈生活的所见所感 • 有谈读书和写作 • 有谈鸽子、小麻雀等小动物
18
• 主题方面: • 首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如《避暑》、《暑避》、《等暑》 • 其次,对政府黑暗统治的揭露。 • 如1936年6月16日发表在《宇宙风》第19期
• 最后,记“文协”的成立及活动。
23
• “明亮激昂”时期:
• 第三个时期是指1949年建国后到1966年8 月24日老舍与世长辞时期的散文。作品主 要是歌颂新中国的新面貌,表现其对新社 会新气象的热爱,“明亮激昂”是这个时 期的主要风格。
24
• 主要的散文有:
• 《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百花齐 放的春天》、《大地的女儿》、《北京》、《新 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半月记》、《要 热爱你的胡同》、《宝地》、《养花》、《白石 夫子千古》、《祭王统照先生》、《贺年》、 《悼于非闇画师》、《猫》、《梅兰芳同志千 古》、《内蒙风光》、《敬悼我们的导师》、 《记忆犹新》、《南游杂感》、《春来忆广州》 等。
21
• 老舍在《八方风雨》一文中主张:
• “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以为,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 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 就该尽力于抗战;我不会放枪,好,让我 用笔代枪吧。”
22
• 首先,怀人抒情的散文。 • 如《我的母亲》, • 其次,记事、记游的散文。
• 再次,杂感小品文。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2
• 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 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 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 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 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
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
11
散文的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为了自造的坟墓
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着
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
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
6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
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 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 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 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 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 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 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 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 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
7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
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
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
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了女儿示范的动作
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
扩大。任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
.
2
二、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把握文章主旨首先要着眼
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
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
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
间和文后的注释等。可以从三个
方面突破。
.
3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
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
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文章结尾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
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
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
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
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
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
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
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
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
两个相邻的盒壁上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
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
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
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
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
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
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
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
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
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
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
.
10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
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
散文鉴赏
.
1
一、切实把握散文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 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 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把握 散文特点,鉴赏散文呢?散文最根本的特点—— 形散神聚。具体来说:
1、时间跨度大
3、事件牵涉多 5、勾连全文巧
2、空间转换广 4、表达方式活
.
9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
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
是“文眼”。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
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
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明确文章主旨。
.
4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
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 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 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 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 对本段小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
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
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
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
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
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
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
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
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
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
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
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其次要抓文体。不同的文
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
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
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
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
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
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
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
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给不断生命
的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
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只是为了给自
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
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
.
8
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 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 身体的扭动,而是赋予了作者的情感,指 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奋斗终生的欢快 劳动,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 华为精神意义的“舞蹈”,体现了蚕实现 生命意义的精神,描绘了蚕在生命历程中 奋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