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形象概括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小说形象小说的形象,既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人物形象陪衬的事物形象(物象)。

鉴赏小说形象是小说考查的重点。

常见的设题类型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向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和感染读者。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有的试题只检测概括能力,不分析;有的试题是先概括后分析。

例、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文中看,吴秋明是一位“单身”“心理学博士”;熟知儿童心理,能够学以致用;质朴、善良,有爱心,真心爱儿童村的孩子,并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

简要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设问方式】1.作品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与××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知识储备】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正面描写类别特点、作用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考点解读】“鉴赏评价”是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语文试卷凡是考查散文阅读,必然有鉴赏评价的试题,因此,我们必须理解考点含义,熟悉考查范围,清楚命题内容,了解命题规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它包含两个小考点:理解散文关键句子;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

高考试题有时考查其中一点,有时两点都考。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散文语句的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要分析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探究关键语句在表达主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根据上下文分析的,有时也要站到全文的高度,根据文章的主旨来具体领悟语句的含意。

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体现,多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手法。

散文语言具有音乐美。

作家在散文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它包含两个小考点:①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

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作品中的意象,也有人物形象。

比如,试题中的“雪”就是一种意象,它在文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

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侧重于对小说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小说。 2.从考查能力来看,散文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 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理解概念的考查成为命题的重点,这有利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新 知,不断增长知识与见识。 3.新高考全国卷对散文阅读的考查进行了创意性变革,题型设置有了重大突破,从命题立意到分值 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 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信息性阅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 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选项做准备。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 作用。
三、了解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段:
1.总领全文。交代文章背景。 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 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中间句段: 1.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承上:照应上文的……内容,突出…… 3.启下: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 4.前后呼应。 5.转换话题。 6.舒缓行文节奏。
●小 说 三 要 素 及 主 题 关 系 图 ● 文章标题的作用 ● 一、常见题型 ● (一)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 二、答题方向 ● (一) 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 ● (二) 手法: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 (三) 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 ● (四)揭示情感 主旨 ; ● (五)新颖独特,引起读者兴趣;
(二)散文句段作用赏析题 散文句段作用题常见设问方式 1.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引入某一个故事有何效果

《高中语文教案:古代散文的鉴赏和写作》

《高中语文教案:古代散文的鉴赏和写作》

《高中语文教案:古代散文的鉴赏和写作》高中语文教案:古代散文的鉴赏和写作一、古代散文的概述古代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诗歌、戏剧并称为“诗、骚、颂”三大文体。

它以散漫而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人情、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二、古代散文的主要特点1. 散漫自由:古代散文不像诗歌那样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可以根据作者个人意愿进行调整和发挥。

2. 自然真实:古代散文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以真实感动人心。

3. 杂而不乱:古代散文广泛涉及各种主题和内容,如游记、杂谈等,但它们都能在整篇文章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显杂乱无章。

4. 倡导人伦之道:古代散文常于议论文章中阐发人伦之道,并试图以道德价值观引导读者。

三、经典古代散文的鉴赏1. 《红楼梦·贾府园林诗社》:这是明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散文,通过对贾府园林和诗社风光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士人们的优雅生活和追求艺术的精神。

2. 《牧童诗》:晚唐文学家杜牧以深情款款的笔触描述了夜晚草原上牧童唱歌、放羊、嬉戏等情景,传递出对自然美、人情味的热爱和向往。

3. 《岳阳楼记》: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此篇散文中通过对登临岳阳楼所见所感的描述,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四、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1. 善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散文提升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如比喻、象征、借代等。

作者应根据具体写作需求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2. 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使古代散文更加生动逼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等方面,让散文更具描述性。

3. 增加感悟和思考:古代散文通常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感悟。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注重思考与感悟的内容,并进行恰当的表达。

五、实践任务:写一篇古代散文1. 确定主题和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并熟悉的主题,如家乡、友情等,并确定内容要点。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知识精炼表达技巧,首先是一个非定性概念,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在高中阅读术语指称中,均可视为表达技巧。

其次是内涵,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各有定指。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文章表达效果、增强文章表现力、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技术手段都属于表达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部分交叉,比如对比既是修辞名称,又是表现手法称谓。

表达技巧的分类及作用1.常见的修辞手法2.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类型方式与作用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使表达更加贴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相互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对比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写景抒情时感染力强;承上启下,使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反问使语气强烈,感情强化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2)描写a.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角度分类作用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使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①天空飘着小雨。

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②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③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④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⑤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高雄素描许知远①从下午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

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

“能统一,”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②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Takow”,汉字则成了“打狗”。

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鸡笼”。

当日本人入侵之后,“Takow”变成了高雄——“Takow”的发音与日文中“高大”“雄伟”的发音近似。

③“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

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

④才过下午5点,天已近乎全黑。

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

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

我忘记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

⑤在高雄的捷运站(地铁站)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

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育馆那一站。

“是在凤山站下,你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

”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

⑥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

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

他今年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

⑦“我喜欢苏东坡,”他说,“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

”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他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示:
➢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分为两种具体的题型:
- (1)概括型题目:归纳人物特点; - (2)分析型题目: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及作用。
➢ ①概括型:直接回答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即可。 ➢ ②分析型:应结合文本材料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
用“概括+分析”式或“分析+概括”式。
[解题方略]
➢ 重点考查两大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 析。
[常见设问方式]
(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 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天津高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广东高考)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 “马性”。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题目](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梅花怎 样的品质与格调?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 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 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 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 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 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 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 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 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 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 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 与仙境的使者。
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 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 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 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 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 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 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 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 四弄”。
散文阅读
—-形象概括的鉴赏
两大题型
➢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 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进行,或是触景生情, 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
➢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 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 高考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解题方略]
(一)熟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 “3角度”
➢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 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从情节入手是相同的
➢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 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
-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 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 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 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 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 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 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 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 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 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 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 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 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 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 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 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 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 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 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 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 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 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 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 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 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 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 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二)物象特点概括分析“3步骤”
[应考体验]
➢ [题目](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梅花怎样的品 质与格调?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 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 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 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 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 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 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 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 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 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