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散文形象概括鉴赏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编写者韦世杰陈海燕一、阅读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1、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2、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3、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4、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内涵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
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裁。
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四、阅读方法(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
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
高考复习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 通用常用教案
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学习目标】、了解散文形象与内涵一般知识.、掌握形象与内涵类习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如何快速把握解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指导:对散文形象的考查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常见提问方式:⑴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⑵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应对策略: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散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考生在把握作品形象时,要善于结合形象的外在特征来分析其内在的精神和典型意义。
先画出描写该形象的句子和关于该形象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
分析形象具有的典型意义要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
如年高考全国卷二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文章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刻画“左公柳”和“民勤人”,在文段中不难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顽强”“肯吃苦”“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这两个形象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恶劣的环境决定的,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人的顽强,而这也是文章的主题。
二、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赏析散文中的形象 导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赏析散文中的形象导学案“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而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
必备知识梳理题型一、形象特点概括题(一)“3角度”“2结合”分析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的事件中分析特点(事件角度)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4.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概括分析特点(2结合)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分析形象特点,一定要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二)“3步骤”概括分析物象特点由表及里:1.分析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点明所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所表达追求、向往。
题型二、物象作用分析题关键能力分解做散文形象题,需要培养、提升的关键能力是划分层次、理清文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主要事件、细节描写培养分层分析概括的能力。
进而能够对形象从思想内容、艺术价值方面做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尤其是能够根据形象深入思考挖掘人生价值、时代精神方面的意义,以此培养深入思考联系历史现实的能力。
典型例题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木,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高三语文导学案:课题:小说——分析概括形象
高三语文导学案:课题:小说——分析概括形象:“人”、“物”共赏【课标要求】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学习目标】1.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精准把握物象的意蕴和作用【自主学习】(10分钟)--自学思疑,初探问题一、小说人物的基本认识(1)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典型形象。
即小说人物是作者塑造或依据生活原型加工改造,置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中,用以寄托其需要表达的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文学形象,即使是“我”也属于虚构的文学形象。
(2)小说中的人物一般都有主次之分。
有时难以分出主次,小说叙述的对象是群体人物。
(3)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处于两种环境中: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
2.人物形象两方面特征(1)外在特征。
即人物的身份、地位、阶层、相貌、职业等。
(2)内在特征,主要指思想性格特征。
它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题的答题规范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三、学会用术语答题。
下面术语可供参考:①性格类: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课案3 形象概括与分析(学案) 含答案
课案3形象概括与分析形象特点概括题型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3角度”人物形象概括法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3步骤”物象概括法1.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2.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物象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所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
(第3步有些时候不一定需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吾先生杨绛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
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
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
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二散文阅读考点三鉴赏散文形象概括散文主题学案新人教版
考点三鉴赏散文形象,概括散文主题题型一人物形象知识储备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有时命题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考查。
散文人物形象考查的三个分析角度:类型解说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①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
②筛选分析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要注意这些评价常常是带倾向性的议论。
③分析文中用比喻、抒情等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④分析文中人物的称谓,确定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⑤结合文章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
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和技巧衬托①侧面衬托: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②对比衬托: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
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理等特征。
②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
③行动描写: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它涵盖上述四种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的作用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穿;④过渡照应的关联;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次要人物的不同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技法突破设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文章中写×××形象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1.画——在文章中画出有关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句子。
散文复习四-分析概括形象学案
散文(四)分析概括形象学案学习目标 : 1、学会分析概括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突破难点,探究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作用题的思路、方法。
3、培养答题的文本意识、角度意识。
知识点梳理:散文形象包括物象和人物形象两类。
一、物象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却是临时被赋予的,不能脱离了文本。
1、物象的含义:表层意义和内涵意义(精神品质等)2.分析物象特点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物象作用(1)分析主体物象作用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把材料组织贯穿起来,使文章紧凑;衬托作用;呼应作用。
2.内容上:联想的触发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渲染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象征某种含义,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2)分析次要物象作用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略,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1.分析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②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注意:分析时抓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集中概括;抓散文中作者的议论、抒情文字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2.适当关注散文的写人类型,有助于掌握人物的精神品质: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复习(散文)导学案:推开高考散文鉴赏的那扇窗——鉴赏散文形象意义之方法(无答案)
推开高考散文鉴赏的那扇窗——鉴赏散文形象意义之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散文的考点要求及命题特点。
2、学习散文形象含义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解答同类问题【学习重点】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学习难点】1、对中心物象词语含义的理解与把握2、缘形探神,以神鉴形【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学习工具】: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时】:1课时预习案知识文库:一、散文的定义:1、广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了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2、狭义: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写入作品的材料结构和结构方式。
神:指蕴含于开的思想情感,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
发展线索等。
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的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从散文的立意方面来说。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的分类依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通过对历年高考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又可把散文分为:1、写人记事类: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讲究以小见大;一般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例如:巴金《小狗包弟》、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状物类概念: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课案3形象概括与分析(学案)
课案3 形象概括与分析形象特点概括题型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3角度”人物形象概括法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3步骤”物象概括法1.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2.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物象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所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
(第3步有些时候不一定需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吾先生杨绛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
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
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
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
高三语文:散文鉴赏探究题目导学案
第 1 页 共 6页 第 2页 共6页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散文鉴赏探究评价题目导学案课标要求】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学习目标】1.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提升文学作品探究能力。
2.反复思考,积极参与,总结文学作品探究方法。
3.激情投入,深入感受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4)对作品表现出来1.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推断能力,这要求一方面要有大量的课内积累,能2.本导学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主要介绍八种常用实词推断方法;第二部2010年高考试题,以高考为例,熟练运3.用时30分钟左右,C 层同学要至少完成课内实词理解部分;A 、B 层要全部完成,组长做好自主学习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不仅是识记、理解、分析、应用等能1)清楚题型特点:①唯一型②选一型③融合型④主旨引申型⑤文学扩展型⑥联系实际型 2)明确答题步骤:首先为什么?进入探究的提问+其次怎么样?分析问题+最后解决探究的3)明确答题要求:简洁的语言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4)四种意识文本意识——答案就在原文中,从文章出发思考规范意识——亮观点---扣文本(分析)---巧联系(所学知识、生活实际)---作结论 文体意识——从文体特征出发去思考作答方向意识 ——找准试题要求与文本信息的契合点 【探究题的内容和设题模式:】(1)探究题是指:探究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层级。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都对这一能力进行了考查。
探究性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轨,从注重知识的结构向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转轨,从机械识记、刻板运用向享受探究的愉悦转轨”的全新理念,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意识、创新意识,培养起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散文概括形象教案
散文概括形象教案教案主题:散文概括形象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区分散文和其他文体的区别。
2. 学生能够运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概括散文的主题和形象。
3. 学生能够根据散文内容,运用逻辑和语言表达,概括出散文的关键形象。
教学准备:1. 针对散文的定义、特点、分类等相关知识的教材、课件等教辅资料。
2. 挑选适合的散文文章,确保文章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形象。
3. 准备教师提供的概括例句和学生进行概括练习的素材。
4. 提前准备好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散文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 引发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可以通过引用一段生动的散文摘抄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 新知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区分散文和其他文体的方法。
-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向学生展示具有典型散文特征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教师选择一篇散文文章,读给学生听,然后与学生共同确定散文的主题是什么。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形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 教师提供一些概括散文形象的例句,让学生进行欣赏、分析和讨论。
4. 合作探究(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不同的散文文章。
- 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文章,讨论并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形象。
-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文章的概括。
5. 拓展应用(10分钟):-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散文文章,进行阅读,并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形象。
-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概括,从而扩宽对于散文形象的理解。
6.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散文的概括形象对于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概括散文时要注重细节,并将个人感悟和理解与他人分享。
高中语文 散文专题六 (散文——形象学案,教师版)—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第六节散文形象鉴赏(教师版)【训练目标】掌握散文形象鉴赏的方法,提高相应题目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
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夕阳古渡陈于晓①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
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的石头,又被淹了。
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
这些泥沙,来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庄稼的枝叶。
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
②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林子掩映着。
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
然而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往来于两岸之间。
这会儿,眼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
③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
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
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酒一喝完,自然就走。
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咧开一口黄牙:“你急,我又不急。
”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④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的工分。
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
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
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关于神仙鬼怪的。
散文分析概括形象教案
散文分析概括形象教案教案标题:散文分析概括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散文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和概括散文中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评估和解释形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散文是一种以故事、描写、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形象的兴趣:你们认为形象在散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使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分析散文中的形象:3. 给学生提供一篇适合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散文,并要求他们独立阅读。
4. 引导学生讨论散文中的形象,并指导他们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来描述这些形象。
例如,使用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引导学生分析形象在散文中的作用,例如增强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等。
概括散文中的形象:6.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概括散文中的形象,包括选择关键词和句子,提炼形象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7.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并要求他们进行实践,尝试概括散文中的形象。
8.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概括,进行讨论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扩展活动:9.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并尝试分析和概括其中的形象。
10.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概括结果。
11.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散文中的形象,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评估:12. 设计一些评估活动,例如给学生提供一篇新的散文,要求他们分析和概括其中的形象。
13. 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包括他们对形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他们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和概括形象的能力。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对散文中形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和概括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将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打下基础,并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考点二 概括内容分析形象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基础先导】1.文章记叙了小狗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8分)《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意图:①突出家人不忍让包弟离开的悲痛心情;②为后文蓄势,突出包弟悲惨命运的不合理性;③突出包弟“死后”“我”的内疚感,进而揭示那个时代摧残生命的主旨2.散文家都是工于绘画的高手。
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提示3.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
(6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4.文章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
(6分)《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
①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
③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
④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⑤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5.如何理解作者对梁任公外貌所作的描写?(6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①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要联系意蕴答作用。如答出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或揭示主题,一定要答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 的情感(意蕴),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主题意蕴),只有这样,才不空泛笼统。 要结合文本的特殊性答出其特殊作用。如运用了技巧,则要兼及其技巧效果,有的还有调动、激发 读者的效果。
合作探究
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又有点小, 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 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 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 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 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 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 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 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 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 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 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 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 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 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 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 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 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 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 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 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4.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二.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村或反衬的
作用);揭示或暗示主题(思考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各种启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次要人物形象——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
2.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1)有中国人的肤色;(2)有中国人的强大生命力;(3)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4)联系着中国悠 久的历史和文化。
当堂训练
在沈从文先生葛前 龙良驶
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 蕾。
风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 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 学大师灵魂柄息的地方了。
②艺术构思方面: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作用。
次要 物象 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②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鲜明突出。 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 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度思考。
三.概括物象特点的角度
注意:散文中的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象征意义,都是客 观物象和作者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把 四. 握两类物象的不同作用
主要 物象 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 “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导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形象的作用和形象概括的方法。 2、掌握答题思路和方法
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角节,从中概括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从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概括
3 评价议论——分析带倾向性的议论和评价性语句,进而分析概括。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
1.文章开头写九寨沟的水、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和黄河的水形成对比,中国水的颜色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通过对比、 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 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漏着春天的信息。而更多的树 木,叶片调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平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 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 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