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欣赏《冬中帖》(附释文)
王羲之草诀歌译文
王羲之草诀歌译文:1草最圣为难: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
2龙蛇竞笔端: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
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3亳厘虽欲辨:说的是写草书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4体势更须完: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5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6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7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8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9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10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1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12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13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14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
15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16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17曾差头不异:“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18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19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20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21乡卿随口得:“乡”和“卿”两字随“口”而得;22爱凿与奎联:爱凿奎三字相联系以区别异同;23詹候熙照识: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24绳腊达连看:绳腊左傍写法不同;“达”和“连”字中部写法不同. 25称摄将属倚:“称”、“摄”两字,尽管右边相同,左旁还是有差别;26某枣借来旋:“某”和“枣”字借“来”字转变而成;27慰赋真难别:“慰”和“赋”这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但细看还是有差别的;28朔邦岂易参:“朔”和“邦”字简直是一样写法,能参得透吗?29常收无用直:“常”字的末笔不必用竖画,只要用点就行了;“密”字不需要写宝盖头“宀”;密上不须宀:30.31才畔详牋牒:“牋”和“牒”字的“片”字旁可用提手旁“扌”;32水元看永泉:写“永”和“泉”字,“水”字是根本,两个字都含有“水”字,只是字头不一样而已;33柬同东且异:很显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柬”和“东”字的差别所在;34府象辱还偏:“府”字虽象“辱”字,但还是有所不同,有所偏差。
草书大王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草书大王,笔走龙蛇,墨舞风雷。
世人皆称,王羲之草书,一代之宗。
其书风遒劲,气势磅礴,如长河落日,大江东去。
王公贵族,争相收藏,视为瑰宝。
世人传颂,不绝于耳,誉为“草书大王”。
羲之草书,非同凡响,妙笔生花,独步江湖。
其笔法灵动,变化无穷,如云龙翻腾,凤舞九天。
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称之为神笔。
王羲之草书,犹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草长莺飞二月天。
其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令人回味无穷。
王羲之草书,非一日之功,十年磨一剑,终成一代宗师。
其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世人皆称颂。
草书大王,名扬四海,传颂千古。
其书法艺术,影响深远,启迪后世无数英才。
【翻译】《赞草书大王》【Translation】Compliment to the King of Grass ScriptThe King of Grass Script, with his brush strokes as sinuous as serpents and his ink dancing like thunder and lightning, is hailed by all as the master of grass script in the generation of Wang Xizhi. His style is robust and majestic, resembling the setting sun over a long river or the eastward flowing great river. Noble and royal families vie to collecthis works, considering them treasured gems. His fame is sung from mouth to mouth, never ceasing, and he is hailed as the "King of Grass Script."Wang Xizhi's grass script is not ordinary; it is a marvel that blooms with a single brushstroke, unparalleled in the江湖. His brushwork is agile and ever-changing, like the clouds swirling of a dragon or the phoenix dancing among the nine heavens. Onlookers cannot help but marvel at it, calling it a divine pen. Wang Xizhi's grass script is as if the ducks know the spring river is warming first, or as if the grass is growing and the swallows are flying in February.The depth of hi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endless charm of his style leave a lasting impression. Wang Xizhi's grass script is not the resultof a single day's effort; it is the fruit of ten years of sharpening a sword, eventually becoming a master of the generation. His diligence in study and perseverance are praised by all. The King of Grass Script is famous throughout the seas and his name is sung through the ages. His calligraphic art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enlightening countless talents of later generations.。
王羲之草书《大观帖·太清楼帖》(翻墨版及释文)
王羲之草书《⼤观帖·太清楼帖》(翻墨版及释⽂)王羲之草书《⼤观帖·太清楼帖》(翻墨版及释⽂)北宋汇刻丛帖《⼤观帖》全 10卷,为⼤观三年 (1109)宋徽宗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厘定,重⾏摹勒上⽯。
款署“⼤观三年正⽉⼀⽇奉圣旨摹勒上⽯”。
各帖标题与各卷款识皆蔡京⼿书。
刻⼯精良,胜于《淳化阁帖》。
《⼤观帖》纠正了《淳化阁帖》中的许多错误,如《淳化阁帖》第⼆卷中张芝《知汝殊愁》帖有⼀个草书“*”字被误认为“不可”2字,《⼤观帖》把它合拢了。
此帖笔画沉着丰腴,起笔、收笔以及笔划的转折,锋颖毕露,如同⼿书,原⽯早佚,传世拓本⽆全帙。
此拓本虽是残卷,但珍如拱璧。
临川李⽒本,每册均为红⽊⾯刻翁⽅纲题签,有“华夏”、“伯雅”、“孙⽒叔夔”、“翁⽅纲”、“宗瀚”等藏印 110余⽅,翁⽅纲、李宗瀚等跋 18 段。
聊城杨⽒本有“迪志堂印”、“⼤雅”、“范⼤澈图书印”等藏印 100余⽅,并有崇恩、王拯,孙毓⽂等跋。
此2种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外,中国历史博物馆还藏有第 7卷,南京⼤学藏第6卷。
《⼤观帖》⾃北宋以来流传即已不多,传世残编,⼏乎成为孤本。
今海内公家收藏有三处。
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的第⼆、第四、第五卷。
此三卷为明代诗⼈、学者王世贞旧藏,⼊清有乾隆间享有盛名的诗⼈、学者、⾦⽯家、鉴藏家和书法家翁⽅纲跋。
故宫另有第⼆、第四、第六、第⼋、第⼗等卷残本合装⼀册,为清杨⽒海源阁旧藏,中有诗⼈、鉴藏家和书法家崇恩跋。
南京⼤学图书馆藏第六卷,为翁⽅纲旧藏,中有翁⽒跋及评语。
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第七卷,经清初诗⼈、书画家、鉴藏家宋荦、张镜菡递藏,中有与翁⽅纲同时的诗⼈、书法家王⽂治以及清末书画家赵世骏等⼈的题跋。
此外,民国⼆⼗年(1931),神州国光社⽯印王世贞旧藏《⼤观帖》第⼗卷⼀册,惜乎原本已不知所在。
《⼤观帖》摹勒谨严,镌刻精⼯,论者以为在《阁帖》之上。
王羲之草书《大观帖·太清楼帖》附译文
西以⾄,能數⾯不?或云頓歷陽,尔耶?無緣同,為歎。
遲知問。
呙癫豢傻茫數茫簧鯌]叛散。
頃為此⾜勞⼈意。
⼋⽇羲之頓⾸:多⽇不知君問,得⼀昨書,知君安善,為慰。
僕⽐⼩差,⽽疲劇。
昨若耶觀望,乃苦輿上隱痛,前後未有此也。
然⼀⽇⼀昔,勞復不極,以此為慰⽿。
⼒不(⼀⼀)。
羲之死罪,⼩⼤悉以来未,惶不可怀。
未复谘诲问,悬情。
计宾命⾏应⾄,迟卞颂远具承问,妹极得散⼒,以为⾄慰。
期等故尔⽿,因缘不多⽩,羲之死罪。
不审定何⽇当北,遇信复⽩,迟承後问。
伏想清和,⼠⼈皆佳适。
桓公⼗⽉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
殷⽣数问北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能数⾯不?或云顿历阳,尔耶?⽆缘同为叹。
迟知问。
运民不可得⽽要当得,甚虑叛散。
顿为此,⾜劳⼈意。
⼋⽇羲之顿⾸,多⽇不知君问,得⼀昨书,知君安善,为慰。
仆似⼩差⽽疲剧,昨若耶观望,乃苦舆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
然⼀⽇⼀发,劳复不极,以此为慰⽿。
⼒不。
乡⾥⼈乐著县户,今送其名,可为领受。
君顷就转佳不?仆⾃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
顷还,少 敢脯,⼜时 敢⾯,亦不以为佳。
亦⾃劳弊,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
不去⼈间,⽽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
便⼤热,⾜下晚可⽿。
甚患此热,⼒不具。
王羲之上。
此书因周常侍,想必⾄。
吾惟辨,辨便知,⽆复⽇也。
诸怀不可⾔,知彼⼈已还。
吾此犹有⼩⼩往来,不欲来者其野,近当往就之⽿。
不⼤思其⽅,不见可久理,⽽任之者悠然,此可叹息。
得西问,⽆他,想彼⼈甚平安。
此粗佳,⽞度来数⽇,为慰。
中郎⼥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不可复得仆德意。
君颇泠不?⼤都此亦当在君耶?发疟,⽐⽇疾患,欲⽆赖,未⾯⾢⾢。
反不具,王羲之。
得书知问,肿不差,乏⽓勿勿,⾯近,羲之报。
⾜下各如常。
昨还殊顿,匈中淡闷,⼲呕转剧,⾷不可强,疾⾼难下治,乃甚忧之。
⼒不具。
王羲之。
得书,知⾜下问。
吾既不佳,贤内妹未差,延期。
须狼毒,市求不可得,⾜下或有者,分三两,停须故⽰。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
想⾏复来,修龄来经⽇,今在上虔,⽉末当去。
王羲之的前后左右(二)文-大荒
王羲之的前后左右(二)文/大荒展开全文文/大荒二,王羲之左右的书法王羲之的草书,自己觉得没有张芝好,虽然有时候也被称之为草圣。
王羲之的真书,自己觉得胜过他的老师卫夫人,但比之钟繇,似乎还差一些,至少后人是这么评价的。
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做为书圣的地位,因为他的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和王羲之同时期的,在行草书方面,就有几个不服,这不服也不是口上说说的。
王羲之有一个很热衷于书法的丞相伯父,叫王导的,据说当年衣冠南渡的时候,就是他把钟繇的《宣示帖》缝在衣服里带到南方,而且发誓书在人在,书亡人亡。
释文: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蹔忘。
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导亦天明往。
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恶,自何如。
颇小觉损不帖有应下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
王导但王导本身的字,后人评价不高,在中下,那时候的中下,要是拿到现在,恐怕是上上了。
好在那时候的王导听不到这些评价。
尽管如此,他对王家家族后辈的影响却很大。
王羲之草书口诀及释文
王羲之草书口诀及释文《草诀歌》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
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禾手乎年似,廊庙与绿缘。
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
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尉与才须见,乌同鸟更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春。
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
叔芹元恍如,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分。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
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勿作,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论。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临。
道吴谷难测,竟充克有伦。
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段情可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余参全不别,巽哄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赢嬴自有因。
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貊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容闷作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采逢身近取,熊结足下寻。
隶头真似击,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戈,纸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怀素草书王羲之传附释文
怀素草书王羲之传附释文
《怀素草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介绍王羲之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的文章,由唐代书法家怀素所写。
下面是该文的部分内容和释文:
原文: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也。
少以兰亭序得名,后为右军将军,官至会稽内史。
善草隶,尤工章草,尝与谢安、王献之俱为中书郎,而羲之之书,世以为右军之亚。
释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琅琊临沂人。
年轻时因为他的《兰亭序》而成名。
后来担任右军将军,官职升至会稽内史。
擅长草书和隶书,特别是章草,曾经和谢安、王献之一起担任中书郎,而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认为是右军的次等作品。
原文:
羲之之书,遒劲有力,气韵生动,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其章草,则如龙蛇之舞,矫健有力;其隶书,则如虎豹之威,刚健有力;其行书,则如鸟之翔,飘逸自然;其楷书,则如山之峻,挺拔有力。
释文:
王羲之的书法,笔画遒劲有力,气韵生动,就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畅。
他的章草,就像龙蛇在舞动,矫健有力;他的隶书,就像虎豹在咆哮,刚健有力;他的行书,就像鸟在飞翔,飘逸自然;他的楷书,就像山峰一样挺拔有力。
原文:
羲之之书,可谓神矣!其章草之神韵,如龙蛇之舞;其隶书之刚劲,如铁石之坚;其行书之飘逸,如云霞之飘;其楷书之挺拔,如山峰之峻。
释文: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说是神妙无比!他的章草,充满了龙蛇般的舞动之美;他的隶书,像铁石一般坚韧有力;他的行书,飘逸自然,像云霞般轻盈;他的楷书,挺拔有力,像山峰一样峻峭。
以上是《怀素草书王羲之传》的部分内容和释文,该文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书法风格和特点,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
草书书法作品大全 (2)
·张瑞图行草书法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明朝书法大家文征明草书书法《诗卷》 [文征明资料总汇] [文征明作品大全·明代浙江余姚人书法家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 [姜逢元资料总汇] [姜逢元作品大全·明末书法家蒋羽灵蒋明凤书法《草书长卷》字羽灵,号苏湾浙江长兴人 [蒋明凤资料总汇] [蒋明凤作品大全·宋拓书圣王羲之草书书书法《十七帖》翻墨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苏轼资料总汇] [苏轼作品大全·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等 [李东阳资料总汇] [李东阳作品大全·明代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 [文彭资料总汇] [文彭作品大全·王羲之行草书《百姓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拓本四种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唐代高闲草书《千字文残卷》 [高闲资料总汇] [高闲作品大全·明代黄姬水《草书诗翰》手卷等 [黄姬水资料总汇] [黄姬水作品大全·明代释担当《草书诗册》两种 [释担当资料总汇] [释担当作品大全·唐代怀素《藏真帖》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王羲之草书《二哥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王羲之草书《小园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元代吴志淳草书书札 [吴志淳资料总汇] [吴志淳作品大全·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 [李东阳资料总汇] [李东阳作品大全·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赵佶资料总汇] [赵佶作品大全·高二适草书《韩愈送孟东野序》 [高二适资料总汇] [高二适作品大全·王廩《得示帖》(右半图) [王廩资料总汇] [王廩作品大全·晋代王循《七月帖》 [王循资料总汇] [王循作品大全·司马炎《省启帖》 [司马炎资料总汇] [司马炎作品大全·东晋王彬《仁祖帖》 [王彬资料总汇] [王彬作品大全·明代吴应卯《行草书七言诗》扇面 [吴应卯资料总汇] [吴应卯作品大全·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明代桑悦诗翰 [桑悦资料总汇] [桑悦作品大全·王羲之草书《积雪凝寒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陆机《平复帖》与历代书家跋文 [陆机资料总汇] [陆机作品大全·王羲之草书《裹鮓帖》并赵孟頫临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王羲之草书《虞休帖》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文征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 [文征明资料总汇] [文征明作品大全· (东晋)王荟草书疖肿帖翁尊体帖唐摹本 [王荟资料总汇] [王荟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长风帖摹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孔侍中帖唐摹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贴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游目帖复原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草书游目帖唐摹影印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家族法书_唐摹万岁通天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三国_吴)皇象急就章明拓松江本.pdf [皇象资料总汇] [皇象作品大全· (三国_吴)皇象真草急就章 [皇象资料总汇] [皇象作品大全· (西晋)索靖章草月仪章 [索靖资料总汇] [索靖作品大全· (隋)章草_史孝山出师颂卷 [隋人资料总汇] [隋人作品大全· (隋)智永草书千字文 [隋人资料总汇] [隋人作品大全· (唐)贺知章草书孝经册(日明治版) [贺知章资料总汇] [贺知章作品大全· (唐)贺知章草书孝经卷 [贺知章资料总汇] [贺知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秋兴八首(日延保版)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自叙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自叙帖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自叙帖摹本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李白草书上阳台贴 [李白资料总汇] [李白作品大全· (唐)李怀琳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李怀琳资料总汇] [李怀琳作品大全· (唐)林藻草书深慰帖 [林藻资料总汇] [林藻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景福殿赋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长卷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颜真卿草书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颜真卿资料总汇] [颜真卿作品大全· (唐)虞世南草书积时帖 [虞世南资料总汇] [虞世南作品大全·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张旭资料总汇] [张旭作品大全· (唐)张旭草书心经 [张旭资料总汇] [张旭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唐人五言诗九首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十首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五言律诗四首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pdf [王阳明资料总汇] [王阳明作品大全· (明)文彭草书谢惠连雪赋.pdf [文彭资料总汇] [文彭作品大全· (明)文徵明草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图序 [文徵明资料总汇] [文徵明作品大全· (明)文徵明行草离骚 [文徵明资料总汇] [文徵明作品大全· (明)徐渭草书自赋白燕诗卷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 (明)徐渭行草煎茶七类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 (明)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瑞图草资料总汇] [张瑞图草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论书卷.pdf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论书卷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桃源洞口诗册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游仙诗仙客诗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手卷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 (明)祝允明草书前赤壁赋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 (明)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 (明)祝允明草书闲居秋日诗卷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 (明)文彭草书滕王阁序 [文彭资料总汇] [文彭作品大全· (明)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 [姜逢元资料总汇] [姜逢元作品大全· (明)解缙草书唐宋诗文 [解缙资料总汇] [解缙作品大全· (明)解缙草书自书诗卷 [解缙资料总汇] [解缙作品大全· (明)宋克草书韩愈进学解 [宋克资料总汇] [宋克作品大全· (明)宋克章草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宋克资料总汇] [宋克作品大全· (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pdf [王宠资料总汇] [王宠作品大全· (明)王宠草书杂诗 [王宠资料总汇] [王宠作品大全· (明)王宠草书自书游包山诗手卷 [王宠资料总汇] [王宠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册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枯兰复花赋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王铎草书临阁帖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 (明)陈献章草书种蓖麻诗卷 [陈献章资料总汇] [陈献章作品大全· (明)董其昌草书临冠军帖 [董其昌资料总汇] [董其昌作品大全· (明)陈淳草书宋之问秋莲赋 [陈淳资料总汇] [陈淳作品大全·溥儒《草书五绝诗》 [溥儒资料总汇] [溥儒作品大全·皇象章草《急就章》选页 [皇象资料总汇] [皇象作品大全·邓尔疋《行草书扇面》 [邓尔疋资料总汇] [邓尔疋作品大全·邓散木《草书对联》 [邓散木资料总汇] [邓散木作品大全·白蕉《草书五言联》 [白蕉资料总汇] [白蕉作品大全·白蕉《草书毛主席诗词立轴》 [白蕉资料总汇] [白蕉作品大全·白蕉《草书手卷》 [白蕉资料总汇] [白蕉作品大全·陈融草书诗轴 [陈融资料总汇] [陈融作品大全·陈融草书七言联 [陈融资料总汇] [陈融作品大全·陈融《草书七言联》 [陈融资料总汇] [陈融作品大全· (清)黄慎草书桃花源记卷 [黄慎资料总汇] [黄慎作品大全· (清)傅山草书晋公千古四条幅 [傅山资料总汇] [傅山作品大全· (清)傅山草书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 [傅山资料总汇] [傅山作品大全·墨池筌草书帖(秋冬卷) [墨池筌资料总汇] [墨池筌作品大全·墨池筌草书帖(春夏卷) [墨池筌资料总汇] [墨池筌作品大全· (元)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早稻田大学藏) [赵孟頫资料总汇] [赵孟頫作品大全· (元)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资料总汇] [赵孟頫作品大全· (元)边武行草千字文 [边武资料总汇] [边武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明拓本(早稻田大学藏)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1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 (唐)欧阳询草书千字文(缺页) [欧阳询资料总汇] [欧阳询作品大全· (唐)怀素小草千字文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大草千字文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怀素草书千字文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唐)高闲草书千字文(缺字) [高闲资料总汇] [高闲作品大全·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宋拓关中本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隋)智永宋拓真草千字文关中本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隋)智永宋拓真草千字文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隋)智永草书千字文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赵佶资料总汇] [赵佶作品大全· (日)无幻道人草书千字文 [无幻道人资料总汇] [无幻道人作品大全· (清)傅山草书千字文 [傅山资料总汇] [傅山作品大全· (明)祝允明草书千字文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 (明)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詹景凤草书千字文 [詹景凤资料总汇] [詹景凤作品大全· (明)徐渭草书千字文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 (明)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董其昌资料总汇] [董其昌作品大全· (明)班惟志真草千字文 [班惟志资料总汇] [班惟志作品大全· (晋)王羲之草书集字千字文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宋)赵昚草书苏轼后赤壁赋 [赵昚资料总汇] [赵昚作品大全· (金)赵秉文草书念奴娇题赤壁图卷 [赵秉文资料总汇] [赵秉文作品大全· (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2 [张天锡资料总汇] [张天锡作品大全· (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1 [张天锡资料总汇] [张天锡作品大全· (宋)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铭自警辞真迹 [文天祥资料总汇] [文天祥作品大全· (宋)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卷真迹 [文天祥资料总汇] [文天祥作品大全· (宋)苏洵行草书道中帖 [苏洵资料总汇] [苏洵作品大全· (宋)米芾草书自叙帖 [米芾资料总汇] [米芾作品大全· (宋)米芾草书研山铭 [米芾资料总汇] [米芾作品大全· (宋)米芾草书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资料总汇] [米芾作品大全· (宋)米芾草书珊瑚复官二帖 [米芾资料总汇] [米芾作品大全· (宋)陆游草书自书诗卷 [陆游资料总汇] [陆游作品大全· (宋)陆游草书怀成都诗卷 [陆游资料总汇] [陆游作品大全· (宋)范成大草书垂悔帖 [范成大资料总汇] [范成大作品大全· (宋)陈容草书自书诗卷 [陈容资料总汇] [陈容作品大全· (宋)白玉蟾草书足轩铭卷 [白玉蟾资料总汇] [白玉蟾作品大全· (宋)黄庭坚草书公以道安帖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 (宋)黄庭坚草书浣花溪图引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 (宋)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缺页)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 (宋)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 (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卷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 (宋)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卷 [赵构资料总汇] [赵构作品大全· (宋)赵构草书洛神赋 [赵构资料总汇] [赵构作品大全· (宋)赵构草书后赤壁赋 [赵构资料总汇] [赵构作品大全·学习指南草书 [书论资料总汇] [书论作品大全·中国草书名贴精华(三) [合辑资料总汇] [合辑作品大全·中国草书名贴精华(二) [合辑资料总汇] [合辑作品大全·黄宾虹《草书千字文》 [黄宾虹资料总汇] [黄宾虹作品大全·沈尹默《草书千字文》 [沈尹默资料总汇] [沈尹默作品大全·中国草书名贴精华(一) [合辑资料总汇] [合辑作品大全·怀素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王铎《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王铎《草书临阁帖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王铎《草书五言律诗四首》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王铎《王屋图诗卷》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文彭《草书滕王阁序》 [文彭资料总汇] [文彭作品大全·释担当《草书大痴画诀手卷》 [释担当资料总汇] [释担当作品大全·宋克《草书进学解》 [宋克资料总汇] [宋克作品大全·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 [宋克资料总汇] [宋克作品大全·沈粲《草书诗卷》(局部) [沈粲资料总汇] [沈粲作品大全·蔡羽《临解缙诗》 [蔡羽资料总汇] [蔡羽作品大全·唐太宗李世民《屏风帖》 [李世民资料总汇] [李世民作品大全·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资料总汇] [王献之作品大全·索靖《七月帖》 [索靖资料总汇] [索靖作品大全·索靖《皋陶帖》 [索靖资料总汇] [索靖作品大全·索靖《月仪帖》 [索靖资料总汇] [索靖作品大全·张芝《秋凉平善帖》 [张芝资料总汇] [张芝作品大全·张芝《今欲归帖》 [张芝资料总汇] [张芝作品大全·张芝《二月八日帖》 [张芝资料总汇] [张芝作品大全·张芝《终年帖》 [张芝资料总汇] [张芝作品大全·张芝《冠军帖》 [张芝资料总汇] [张芝作品大全·出师颂 [索靖资料总汇] [索靖作品大全·唐孙过庭景福殿赋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王铎草书精品 [王铎资料总汇] [王铎作品大全·怀素草书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高閑千字文 (僅存殘卷) [高闲资料总汇] [高闲作品大全·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 [赵构资料总汇] [赵构作品大全·王宠《草书李白诗卷》 [王宠资料总汇] [王宠作品大全·贺知章《孝经》 [贺知章资料总汇] [贺知章作品大全·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 [孙过庭资料总汇] [孙过庭作品大全·张旭李清莲序 (大槟堂法帖一册) [张旭资料总汇] [张旭作品大全·宋克《草书进学解》 [宋克资料总汇] [宋克作品大全·草书种蓖麻诗卷 [陈献章资料总汇] [陈献章作品大全·草书白燕诗卷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黄庭坚《草书杜甫诗卷》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黄庭坚《诸上座法帖》 [黄庭坚资料总汇] [黄庭坚作品大全·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资料总汇] [赵孟頫作品大全·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 [董其昌资料总汇] [董其昌作品大全·文徵明《草书赤壁赋》 [文徵明资料总汇] [文徵明作品大全·明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祝允明《草书嵇康酒会诗》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祝允明《草书洛神赋》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祝允明行草书《牡丹赋》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傅山《草书千字文》 [傅山资料总汇] [傅山作品大全·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 [徐渭资料总汇] [徐渭作品大全·王宠《草书自书游包山诗手卷》 [王宠资料总汇] [王宠作品大全·祝允明《草书千字文》 [祝允明资料总汇] [祝允明作品大全·张旭《草书心经》 [张旭资料总汇] [张旭作品大全·怀素《四十二章经》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怀素《大草千字文》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资料总汇] [智永作品大全。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1《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1.1王羲之《孔侍中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6行,42字。
行书。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
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2.姨母帖《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3.初月帖《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
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
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
方陟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4.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貌王羲之《平安》帖点击浏览高清晰图片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
怀素书王羲之传草书帖释文
怀素书王羲之传草书帖释文
怀素书《王羲之传》草书帖释文:
《王羲之传》是唐代怀素的草书作品,全篇以草书的形式书写,气势磅礴,笔势飞舞,充满了草书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部分释文: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晋王右军书法,自言得卫夫人《笔阵图》,于结构俯仰、疏密、大小、长短、奇正,无不兼顾,故能疏朗有致,自然悦目。
其草书则以瘦硬见称,无愧古之草圣。
盖其书法得之于天然,而加以修炼,无有师承,自成一家。
其书风飘逸,气韵生动,笔画纵横跌宕,笔法自由奔放。
”。
历代行草名帖赏析之王羲之《适得书帖》
历代行草名帖赏析之王羲之《适得书帖》王羲之《适得书帖》,5行3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适得书,知足下问。
吾欲中冷,甚愦愦! 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
恨不暂面。
王羲之。
在王羲之存世的行草作品中,可以说一幅一个面貌,一幅一种情调,人们不会将它们给混淆起来。
尽管王书是“尚韵”的代表,但具体到某一幅作品,有的高雅细腻,有的潇洒冲淡,有的婉约精巧。
《适得书帖》是王羲之作品中的激厉昂扬之作。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作品展现了一条激越的情绪流,如同高山之涧水,激越欢快,顺势而下,它是活泼的、欢快的,又是急急切切毫不迟疑的。
虽然谈不上象张旭、怀素那样挟风雷带急雨的气势,却如清流激湍,时有浪花涌起。
《适得书帖》的创作情绪却明显地带有一股冲劲,来势不小,速度迅疾。
冲劲在开笔时就出现了,“适得书”三个字,一笔而下,圆弧、连带、急折,一环扣一环,线条飞舞旋转,步调刻不容缓。
这起首三字已经向欣赏者明确意示:高潮已经来了。
其势来得快,来得急,和某些书法家创作也不一样,他们在前半部没有展开,行笔甚至有些迟缓,直到后半部分才精采起来。
王羲之将这一缓慢过门略去了,一援笔便放纵起来,使欣赏者一下子被吸引,急于想欣赏下去。
再接下去,音乐般的节奏出现了。
王羲之运用了长、短线条交替的两种形式,长线条绵长,用来联系上下,显得绵延流畅,悠扬悦耳;短线条急促顿宕,便增添了一分腾跃生姿。
特别是“点”的运用出神入化,一个“下”字简为三点,左右顾盼,意态呼应,点缀在长线条中,越发显得跳动不息。
这样,行笔的疾、徐、断、连,便交织成一曲音调起伏松紧的乐章。
《适得书帖》是王羲之作品中节奏感最强的一件。
《兰亭序》是杰作,与《适得书帖》摆在一起,节奏的差别便显示出来了,《适得书帖》变奏、变速、形成一种冲突,感觉是触目惊心的。
铺开王羲之的许多行草作品,在贯注了清秀的韵致外,并没有肆意展开,隐隐地使人感到人的力量在受着自然地制约,清新淡雅,却没有咆哮怒号,以至于有些作品的美学效果并没有如期地到达目标。
王羲之草诀歌全文及释文
王羲之草诀歌全文及释文01、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草书要写得精美,是书法中最难的事。
写好了,就像龙蛇在笔尖上竞相游走一样千变万化。
02、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毫釐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虽说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一定要分清,而形体和气势则更要求完美。
03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有点方为氵,空挑却是讠)。
竖钩上面有点的才是水。
只有竖钩的则是“言”。
04宀(mián)头无左畔,辶【辵chuò】绕阙东边(宀头无左畔,辶遶(同绕)阙东边)。
“宀”不写左边的点。
辶旁在下方绕一下就行,左边(八卦图中左为东)的弯不用写完整了。
05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知」和「去」的区别在于最后一笔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每」和「安」的区别就看中间有没有那小小的一“丶”。
06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六」和「手」合在一起正好是“禀”的写法。
「七」和「红」放在一起就是“袁”了。
07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
「十」和「朱」的连写就是「奉」了。
「三」和「口」的连写就代替「言」了。
08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阝”「左阜」和「贝」都和反写的「丁」差不多。
“刂”和「寸」都写成一弯加一点。
09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曾」和「差」上面的写法没啥区别。
「归」和「浸」右半部分看起来差不多。
10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孤」和「殆」,写法很相似。
「矛」和「柔」写法,几乎一样(柔字末笔多一长点)。
11乡(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
「乡」、「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
「爱」、「凿」、「奎」三字相似。
12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
13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14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熙」和「照」,看起来也差不多。
「绳」与「腊」达与连看起来差不多。
「称」和「摄」的右半边写法和「属」的下面一样。
「某」和「枣」起头及下面的旋转方法和「来」一样。
《王羲之尺牍》30则,原文、译文:值得你细细品鉴
《王羲之尺牍》30则,原⽂、译⽂:值得你细细品鉴⼀、姨母帖【原⽂】⼗⼀⽉⼗三⽇,羲之顿⾸、顿⾸。
顷遘(gòu,读构)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胜。
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顿⾸。
【译⽂】⼗⼀⽉⼗三⽇,王羲之叩⾸、叩⾸。
突然得到姨母逝世的噩耗,巨⼤的悲痛如摧⼼剥肝⼀般使我的精神不能承受。
真是⽆可奈何、⽆可奈何!我感到五脏六腑被悲惨阻塞并反复发作,不能⼀⼀细说。
王羲之叩⾸再拜。
⼆、平安帖【原⽂】此粗平安。
修载来⼗余⽇。
诸⼈近集,存想明⽇当复悉来,⽆由同,增慨。
【译⽂】我这⾥⼤致安好。
修载(王耆之)来此已⼗多天了。
诸位亲朋近⽇将要集会,我想明天⼤家都会到来。
您不能前来参会,增加了⼤家的遗憾和感慨。
三、何如帖【原⽂】羲之⽩:不审尊体⽐复何如?迟复奉告。
羲之中冷⽆赖。
寻复⽩。
羲之⽩。
【译⽂】王羲之禀告:不知道贵体近来怎样?这么晚给您回信,奉告近况。
羲之我腹内寒冷,甚是⽆奈。
不久再向您报告。
羲之再次告⽩。
四、奉橘帖【原⽂】奉橘(jú,读局)三百枚。
霜未降,未可多得。
【译⽂】奉上橘⼦三百个。
因为尚未下霜(多数尚未成熟),所以所得数量不多。
五、快雪时晴帖【原⽂】羲之顿⾸。
快雪时晴,佳。
想安善。
未果为结。
⼒不次。
王羲之顿⾸。
【译⽂】羲之叩⾸。
⼀场痛快的⼩雪之后⼜很快放晴,真好啊!想您⾝体安康吧。
曾想访问未能成功,⼼中郁结不快。
我体⼒不佳,不能细说,⾮常抱歉!王羲之顿⾸再拜。
六、孔侍中帖【原⽂】九⽉⼗七⽇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
不知领军疾,后问。
【译⽂】九⽉⼗七⽇羲之报告:最近我请孔侍中的信使送去了⼀封书信,想必已经收到。
(写该信时)我还不知道领军得了病,现在补充问候。
七、忧悬帖【原⽂】忧悬,不能须臾(yú,读鱼)忘⼼。
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译⽂】我很担忧,且⼀刻也不能忘怀。
因此,我的意思是要尽快派⼈取得有关的信息。
王羲之报告。
⼋、频有哀祸帖【原⽂】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胜。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2010-04-21 07:26长平帖 4行,3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告承长平,未佳善得适,适君如常也。
知有患苦,耿耿。
念劳心,食少,劳甚,顿还。
白不具。
王羲之再拜。
小大佳帖4行,42字。
草书。
《右军书记》著录,又名《都下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足下小大佳也。
诸疾苦忧劳非一,如何?复得都下近问不?吾得敬和二十三日书,无他。
重熙住定为善。
谢二侯。
省飞白帖 3行,2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省飞白乃致佳。
造次寻之,乃欲穷本,无论小进也。
称此,将青于蓝。
丹杨帖 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比得丹杨书,甚慰。
乖离之叹,尚复可言,寻答其书。
足下反事复行,便为索然,良不可言。
此亦分耳。
迟面,一一。
太常帖 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太常故患胛,灸愈,体中可可耳。
仆射事已行。
以《表》让,未知恕不? 未复司州旨告,悬悚。
鄱阳岁使,应有书,而未得。
得万书帖 4行,3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
见足下,乃悉知。
叔虎克昨发,月半略必至。
未见,劳参军。
热日帖 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热日更甚。
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
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
王羲之。
多日帖 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七月六日羲之白:多日不知问,邑邑。
得二日书,知足下比问,耿耿。
今已佳也。
期已至帖 1行,1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
力东帖 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当力东,治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舍子帖 2行,1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信云: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
何以欲此?欲几许?月末帖 2行,1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月末必往,迟见君,无以为喻。
择药帖 4行,45字。
草书。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七帖》释⽂《王羲之⼗七帖》释⽂《王羲之⼗七帖》释⽂《法书要录》●卷⼗○《右军书记》《⼗七帖》长⼀丈⼆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百七⾏,九百四⼗⼆字,是ピ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王书,⼤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丈⼆尺为卷。
取其书迹及⾔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印印之。
褚河南监装背,率多紫檀轴⾸,⽩檀⾝,紫罗衤票织成带。
开元皇帝⼜以“开元”⼆字为⼆⼩印印之,跋尾⼜列当时⼤⾂等。
《⼗七帖》者,以卷⾸有“⼗七⽇”字,故号之。
⼆王书,后⼈亦有取帖内⼀句语稍异者衤票为帖名,⼤约多取卷⾸三两字及帖⾸三两字也。
⼗七⽇先书,郗司马未去,即⽇得⾜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复数字。
吾前东,粗⾜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下何以⽅复及此?似梦中语耶?⽆缘⾔⾯,为欢。
书何能悉。
瞻近,⽆缘省告,但有悲欢。
⾜下⼩⼤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想必果⾔告有期⽿。
亦度卿当不居京。
此既僻,⼜节⽓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问。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早⾄,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财⼀端,⽰致意。
知⾜下⾏⾄吴,念违离不可居。
叔当西耶?迟知问。
计与⾜下别,廿六年于今。
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下先后⼆书,但增欢慨。
顷积雪凝寒,五⼗年中所⽆。
想顷如常。
冀来夏秋间,或复得⾜下问⽿。
⽐者悠悠,如何可⾔。
吾服⾷久,犹为劣劣。
⼤都⽐之年时为复可⽿。
⾜下保爱为上。
临书但有惆怅。
省⾜下别疏,具彼⼟⼭川诸奇。
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
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意⾜也。
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
⾄时⽰意,迟此期真以⽇为岁。
想⾜下镇彼⼟未有动理⽿。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旋,实不朽之盛事。
但⾔此⼼以驰于彼矣。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问不数,悬情。
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
⾜下所云皆尽事势,吾⽆间然。
诸问想⾜下别具,不复⼀⼀。
得⾜下旃、胡桃药⼆种,知⾜下⾄戎盐乃要也。
是服⾷所须,知⾜下谓须服⾷。
东晋·王羲之高清草书《不审定帖》释文版
东晋·王羲之高清草书《不审定帖》释文版
东晋· 王羲之高清草书《不审定帖 》 释文版
释文:不審,定何日當北?遇信復白。遲承後书。
此帖是—封简短的讯问函。大意是询问对方定於什么时候启程去北方,并希望对方能回函告诉他。“迟承後问”则是书仪中的一句套语。
在王羲之的交际圈中,“当北”者有郗昙、谢万、桓温等人,收信人或许是其中之一人。
此帖亦收刻於《绛帖》、《大观帖》、《鼎帖》、《澄清堂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草书欣赏《冬中帖》(附释文)
内容摘要:王羲之书。
榻本。
五行,五十字,草书。
又称《冬中感怀帖》、《十一月四日帖》。
从书仪的角度看,这通尺牍的行文格式较为规范。
首起著明写信的时间,并报书写者姓名,然後行文,末再署书写者姓名,与信首端呼应。
此帖亦收刻於《大观帖》、《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
、此帖属於问疾之书。
帖中,王羲之谈及气候转寒,问候对方的老毛病犯了没有,因不能趋前问候而表示担忧。
然後陈述白己心痛之疾使得进食闲难,连日如此,特别虚弱困顿。
第一行“冬中”,即今之所谓仲冬,帖首点明信是写於“十一月”初,正在冬季的第二个月。
书法上,前两行草书古朴茂密,线条厚实。
後三行草意渐趋流动多姿,笔势贯通,倾泻无碍。
特别是末行五字,行气疏朗,与首行形成强烈对比。
大概书写时,开始稍有矜持之态,愈写愈畅,至末行已无挂碍。
释文: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懷深。
始欲寒。
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問,邑邑。
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經日甚為虛頓。
力及不具。
王羲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