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秦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创设
4.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课文相关知识,提升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兵马俑的艺术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4. 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叹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 问题一:课文中的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兵马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世界文化遗产,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课后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个脑袋,两个胳膊,两条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看似简单,却包含了
世间万物。
我是谁?
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4.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
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
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三、精读课文(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
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
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
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
(课件出示)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2、小结。
(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
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
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兵马俑教案范文(通用5篇)

秦兵马俑教案范文(通用5篇)秦兵马俑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兵马俑教案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兵马俑教案1教材分析:《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和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1、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3、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词语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
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思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自学提示:课文着重表达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激发起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介绍的重中之重还是类型和个性,因为这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
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都进行了极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捕捉住了兵马俑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准确、生动。
阅读思考: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3、课文那几节来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的?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录像。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通用16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通用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自主查找、筛选、研究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理解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秦兵马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3、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通过交流,我们还知道了出土的近7000个兵马俑,竟然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二、学习课文1、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相关的内容,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可以同桌交流。
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⑵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俑,结合课文内容,并点击相应的图片,细细体会他的鲜明个性。
(呆会儿向大家介绍,要说出喜欢的原因,好好准备哦!)2、学生结合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
3、交流:⑴先请同学说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你记住了几种?⑵关于这些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我们暂且不逐个讨论,呆会儿大家在介绍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兵马俑时要把它介绍清楚。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案例(通用15篇)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案例(通用15篇)小学课文《秦兵马俑》篇1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案例执教:曹凌子评析:雷琰片断一:师:打开书91页,默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默读,有几个学生小声朗读,师强调:默读!)师:谁来说一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兵马俑的坑有多大。
生2:我感受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生3:我感受到了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
师:看来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兵马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兵马俑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好,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用笔画下来。
生: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简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中语段的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本课的课文导读中也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
我们在观察学生时看到,部分学生还不会默读,一说读书就是朗读,因此默读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浏览上表现的比较好,能够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片段二:师:篮球场见过吗?生(齐答):见过!师:学校就有篮球场,是吧?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学校篮球场的样子,然后将这个篮球场慢慢扩大、过大------扩大到50个篮球场那么大,再想象上面站立着8000个兵马俑。
(生闭上眼睛想象------)师:看到了没有?来,说说你的感受!生1:这个俑坑真是大,连8000个兵马俑也放得下。
生2:我的感受是课文用篮球场来作比较,而且有50个那么大,让我们感到兵马俑真大------师:我们学校操场做操的时候能站多少学生?生:1000多。
师:那站8000多个兵马俑是我们操场的多大?生:有我们操场的8个大。
生感叹:兵马俑真是大啊!简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秦兵马俑》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秦兵马俑》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秦兵马俑》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精品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走(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对课题可以怎样理解,特别是俑2、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然后根据学习提示自由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2、读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要说?3、简单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些什么?并从学情出发,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一些概括的词语:比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教材。
三、再次默读读课文,领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1、老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抓住享誉世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词语切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以读为焦点,展示教学3、哪些地方是你的感触最深,请你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风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教案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2 学科:语文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文资料。
二、教学课题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19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媒体画面,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3. 会读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理解本课的词语。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会读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理解本课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媒体画面,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投影
教学之前,我利用百度在网上搜集了《秦兵马俑》的相关教学资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秦兵马俑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秦兵马俑》的各种图片,做成PPT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从百度文库资源中收集的各种图片、视频资料,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的需要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与观察图画,以及视频和PPT 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读文章,看画面,发挥想象,品味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会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拉近了这2000多年前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学生的距离,充分让百度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课文《秦兵马俑》把我们带到那举世无双的珍贵文物面前,让我们饱览它们的精美,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9、秦兵马俑
2、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兵马俑的资料。
3、播放发现兵马俑的视频,师生欣赏。
【百度视频】/v_show/id_XNjUzNDgzMzY=.html
4、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听读课文
1、播放课件,听读课文内容。
《秦兵马俑》课文朗读
/xiazai/tgao_xiazai.asp?id=2937
2、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
3、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刚才画面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
并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图文结合,感受宏大
(1)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视频播放一号坑【百度视频】/video/1032695.htm
视频播放二号坑【百度视频】/video-1070394.html
视频播放三号坑【百度视频】/show/zQiLi-MdgOcnckUa.html?ptc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现其规模宏大?
(5)、播放视频,指名生读第二段,再一次体会其规模宏大。
(6)【百度视频】/show/zQiLi-MdgOcnckUa.html?ptc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走近它们,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呢?
2、自读品悟把握特点
(1)、请同学们认真读4——9自然段,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百度搜索】
/p-68723109.html(图片)将军俑
/p-68723109.html图片)武士俑
/p-68723109.html(图片)骑士俑
/p-68723109.html(图片)车兵俑
/p-68723109.html(图片)弓弩手
/p-68723109.html(图片)马俑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百度搜索】
/v_show/id_XMjIwNzA4MzA0.html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百度音乐搜索】.tw/.../mp3/qinwarrior.mp3
(秦兵马俑幻想曲)音乐
(六)作业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3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第三段(第三至十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本文在写法上,作者不仅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细细品味。
因此,在设计时,我尽量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同时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尽可能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把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句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整合”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行为。
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利用有效的视频课件手段,创设了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从而促进教学任务较好的完成。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青海省学校: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马坊小学姓名:丁启芳职称:小教高级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柴达木路136号
个人简介:
丁启芳,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西宁市骨干教师,现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先后参加了“注提实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等实验课题,并获省“注提实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教学中,虚心学习,管教管导,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接触到互联风后,百度一直陪伴着我,为我的教学插上腾飞的超脱,使我的工作更加轻松,生活更加愉快,让我们永远相伴,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