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2d63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3.png)
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秦兵马俑前,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秦朝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律令制度、货币制度、度量衡标准等。
秦始皇是秦朝的始建者,他在位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2.秦兵马俑简介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专门加工厂,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器械的重要见证。
兵马俑分为三个坑和一个配殿,统计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数目达到8000余件,仍有许多未发掘。
二、探究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兵马俑?秦始皇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统治地位,将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到陵墓的建造中。
而兵马俑则是作为防卫秦始皇陵的守护者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保护秦始皇在阴间的安全。
同时也表达了秦始皇“天下一统”的骄傲和对生命的无限权力。
2.兵马俑的升级演变最初的兵马俑是以小规模的木头、泥质雕塑为主,这也是古代墓主人为保护自己在地下寿命的起源。
而后,兵马俑不断精致化、越来越大型、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升。
这说明大规模代表着地位越高,也代表着制度的更加进步。
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世界考古学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奇观之一。
3.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地下发现了秦兵马俑的一部分。
之后,在经过20多年的长时间发掘,人们才逐渐地了解了兵马俑的规模和重要性。
三、拓展思考1.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2.在中国古代,陵墓建造非常注重墓主人的生前地位,这种行为和现代人是否有些相似之处?请简析。
四、思考题1.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现状如何?2.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人们迄今仍乐于钻研探寻兵马俑的历史价值?五、结语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秦兵马俑_导学案
![秦兵马俑_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b4468f46527d3240ce0a0.png)
《秦兵马俑》导学案设计者:康兰泰2014年10月一. 文本解析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体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名族自豪感。
2.主要内容:课文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3.文章层次:第一段(1):总起,说明兵马俑的艺术成就是举世无双的。
第二段(2—8):分述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第三段(9):总结其艺术特点,说明“绝无仅有”。
4.写作特点: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对兵马俑的神态描写,栩栩如生。
文章多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准确生动。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电脑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充分发挥自我﹑大胆猜想﹑富于挑战的课堂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
三.重点直击1. 词语解释: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久经沙场:形容经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神态自若: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密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殊死拼搏: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绝无仅有:世界罕见,在全世界米有第二处。
乘:s h eng 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2. 重点句解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 拓展延伸1.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用陶瓷﹑泥土或木质做成的人像。
古人把陪葬作为一种礼仪,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b9173a98271fe910ef928.png)
课后试着把秦兵马俑的特点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14《秦兵马俑》导学案
课时
第2课时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充分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流程
活动预设
一、复述回顾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二、设问导读
(一)认真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采用了什么结构?
2、从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方法提示:抓重点词、抓数字、发挥自己的想象)
3、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作者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二)自由朗读课文的4—10自然段,思考:
1、文中列举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你最喜欢哪一种兵马俑?用心的读一读,体会它的个性特征?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可以填句子,也可以填具有代表性的词语。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三)读第11自然段,思考:
1、这一自然பைடு நூலகம்写了什么?找出与第一段对应的词语或句子。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
本文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方面是。这两方面内容是通过“”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e19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7.png)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誉、瞰、统、率、征、靡、魁、搏”等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宏大、鸟瞰、统率、类型、征程、享誉世界、身材魁梧、神态自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
2、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想象体验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1)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观景象。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秦兵马俑,你们有什么感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8000 个。
”等,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气势。
4、合作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自由读课文 4-7 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类型|特点|||||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武士俑|体格健壮,身着战袍,脚蹬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车兵俑|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驾驭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侧,保护驭手||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4课秦兵马俑教案
![14课秦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bbea5ee45c3b3567ec8bed.png)
14、秦兵马俑【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音乐导入,整体感知。
课前播放歌曲《秦王扫六合》1、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学生说。
2、同学们说的对,歌曲《秦王扫六合》讲得就是秦始皇打败齐楚燕赵魏韩,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秦帝国已经成为过去,然而,1973年出土的秦兵马俑却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2000多年前浩浩荡荡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请同学们按自读要求读课文,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出示初读要求。
2、检查初读效果(1)生字词语。
拱形擎着铜戈跪军吏模拟战靴队伍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②指导书写。
(2)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显得句式整齐,铿锵有力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战车千乘勇武干练惟妙惟肖(多音字)“战车千乘”的读音。
师:“乘”这个字有两个读音,(PPT打出两个读音),当读chéng的时候,当表示利用某个机会做什么事时,可以组“乘机”。
当读另一个读音shèng时,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
神态自若神态各异若有所思(再说几个描写神态的词语)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读出豪情)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对秦兵马俑的评价)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8c1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1.png)
《秦兵马俑》导学案1.《秦兵马俑》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
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
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课外)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
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
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搏绝无仅有鸟瞰铠甲惟妙惟肖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南()北()所向()()久()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自若成()结()跃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惟()惟()鸟()()甲………………………………………….b、填空(结合生活)规模宏大的()()地进入梦乡举世无双的()()地探出头来()的微风()地走来走去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2.《秦兵马俑》导学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秦兵马俑教案
![14秦兵马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fdf840066f5335b812127.png)
14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指导“靴、擎、跪”等字形。
理解“举世无双、所向披靡、绝无仅有”等词语。
2.了解课文围绕哪两方面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清楚文章的脉络结构。
3.学习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段落,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词义。
难点:领悟作者说明“规模宏大”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质疑导入。
1.揭题:同学们,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一起去赞美——(引导反复齐读课题)。
2.汇报。
课前已经安排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那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秦兵马俑的内容。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1)我会读。
第一组:拱形军吏马靴铜戈擎着下跪模拟第二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享誉世界惟妙惟肖规模宏大战车千乘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若有所思跃跃欲试久经沙场第一组词语是课文中的生词,需要学生掌握。
第二组词语为四字词语,不少学生较难理解,引导学生质疑,直至把这些词语全部理解。
(2)我会写。
①交流尝试学习的情况。
指名说说哪些生字难写,注意点是什么?②当堂描红临写。
2.朗读训练营。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结构梳理站。
(1)说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哪几个方面的特点?(2)了解第三自然段的特点。
(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3)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分别讲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朗读,分别说说其意思。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总分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对话启智。
1. 指名朗读。
说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了解第一句为中心句。
2.出示图片,感受规模的宏大。
兵马俑导学案
![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9157ea98271fe910ef98f.png)
《秦始皇兵马俑》导学案备课人:王玉珍主讲人:王玉珍一、课标要求: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在打开教材的一刻,便被兵马俑那恢弘壮丽的场面所震撼——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排列整齐、兵种齐全、浩浩荡荡、威风逼人的“复活军团”,人们仿佛看到秦军将士驰聘疆场、奋勇冲杀的身影,领略到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横扫六国的威风。
二、学习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塑、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使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里、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3、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学习内容及设计:1、自主学习:查找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
2、探究自主学习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对秦始皇的生平了解比较清楚,这位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君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大兴土木。
说说秦始皇在位时修建的最著名的工程有哪些?(演示秦始皇画像)骊山墓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
(演示兵马俑全景图)想一想,兵马俑作为雕塑作品,它与普通的雕塑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小结:对,兵马俑不仅是雕塑作品,而且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真品,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珍贵在于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学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e458699b6648d7c1c74644.png)
导案
预习案
1质疑课题
“秦”、“俑”为何意?“秦兵马俑”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昂首挺胸:若有所思:惟妙惟肖:跃跃欲试:
久经沙场:绝无仅有:身材魁梧:
3、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
1、说一说兵马俑的哪两个特点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特点的?
3、学习第一特点
(1)请找出描写这一特点的中心句。
(2)这一段用什么方法介绍这一特点的?你能读出相关的语句吗?
4、学习第二特点
本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成语补充完整。
()漓尽()如()得水
如()添翼()()似箭
二、修改病句。
1、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2、看了这部电影,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
反思
学习内容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共一课时
主备人
韩立军
审核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重难点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运用段落大意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导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4c95f628ea81c758f578ee.png)
秦兵马俑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3.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预习反馈: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1.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2.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3.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5.在文中是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当堂检测一、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擎着(qíng jìng)模拟(shì nǐ)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军吏(shǐ lì)战靴(xié xuē)惟妙惟肖(xiào xiāo)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的样子。
2.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配合默契武士俑利箭在弦骑兵俑龙腾虎跃车兵俑骁勇善战弓弩手威风凛凛马俑训练有素课后作业一、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世无双所向披()南()北()()无仅有若有所()()妙()肖()死搏斗神态自()()()欲试()首挺胸养精()锐()()有神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
3.()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
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准备最后一搏。
二、我会填。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作用。
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突出的特点。
2.我也会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3523ec8d376eeafaa313c.png)
《兵马俑》导学案镇中心小学兵雷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读几遍。
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兵马俑。
(学习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兵马俑,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容进行摘抄。
)兵马俑:知识: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秦兵马俑教案(优秀14篇)
![秦兵马俑教案(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0a48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f.png)
秦兵马俑教案(优秀14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图片、模型、小黑板。
教学方法:指导、讨论、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秦兵马俑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1、仔细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导学 教案
![秦兵马俑导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4920aba1aa8114431d93d.png)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3、能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课文用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能用导游的身份介绍类型众多的兵马俑。
5、能借助文字、图片资料,想象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一说。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内容的复习●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兵马俑?(举世无双惟妙惟肖享誉世界栩栩如生……)●看来大家对兵马俑的评价很高,那就让我们带着赞赏之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文结构的复习●对呀,这才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兵马俑,那么,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点评: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表扬上节课学习的认真、有效。
如:答得很正确,能把问题回答完整吗?这样回答就更棒了。
(复习导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短语训练:“()的秦兵马俑”。
这个复习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了两读课题的环节中,既复习了知识,又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走近兵马俑的世界。
二是复习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这个内容的复习既是为了巩固课文要点,又是为了出示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思路。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精读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提出要求,自读感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感悟兵马俑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走近兵马俑的世界了吗?我们先来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语句来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等会交流的时候,你可以先读一读找到句子,然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不懂笔墨不读书。
有的同学能边读边圈划出重点词句,我觉得这样的习惯很好。
秦兵马俑 导学案
![秦兵马俑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a0d4f33687e21af45a92b.png)
课题:14、秦兵马俑
早读课:(20分钟)
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分钟)
检效:小组长检查晨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建议可以进行诵读比拼。
(5分钟)
学习目标:(1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能够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复述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日日清”达标训练检测题
书写等第达成等第
【默写】
【订正】
【反馈训练】
【培辅课】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生:我是第大组的第小组的(姓名),我在
问题上存在困惑,需要培辅!
师:(1)请你于日时段来老师办公室,我将提供帮助!或(2)请你于日时段找组长寻求帮助!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病题诊所或精题入库
(2)今日所得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f28b1852458fb760b56bf.png)
我能给这些词语分分类:
外貌:(
)
秦兵马俑的特点:(
)
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地位:(
)
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或重点句子来形容秦兵马俑给我留下的印象。
关键词:(
)
重点句:
二读课文:我能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秦兵马俑数量 多 Nhomakorabea军阵
个性鲜明
骑兵俑
有的 有的
源-于-网-络-收-集
方法: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课文写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请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词句,找出相关的语句,写 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做一做书注。
5.阅读第八自然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用“————”划出能表 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发现之一”。1987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我能正确地读词语,读给我的小伙伴听。
身材魁梧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绝无仅有 身披铠甲 个性鲜明
手执缰绳 颔首低眉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头戴鹖冠
三、拓展
1、 读一读,选一选: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拿得准吗?
金冠(guān guàn)匀称( chèn chéng)千乘( chéng chèng)之国
着( zhuó zháo )装特殊(shū chū )摩天大厦( xià shà
2、想一想,填一填:下面的词语搭配你会填吗?想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 )的气势;( )的工艺;(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05520453610661ed9f4d4.png)
秦兵马俑导学案
班级:主备人:程碧琼姓名: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新词并会造句运用。
2、通过读课文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感受祖国文物的历史价
值,从而为祖国自豪。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应用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事实,在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从此揭开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三号坑之后,又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与1989年开放。
一、导入
二、思议环节
(一)自主学习
1、认会下面词语。
享誉世界规模宏大鸟瞰统率所向披靡身材魁梧头戴鶡冠身披铠甲战靴手执缰绳撒开四蹄颔首低眉目光炯炯殊死拼搏惟妙惟肖战车千乘
2、课文我来读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3)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展评结合,挑战自我。
四、达标检测
1、将成语补充完整。
南()北()所向()()久()沙()()()自若成()结()跃跃()()惟()惟()颔()低()
五、学习本课后我的收获———————————————————————————————————————————————————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秦兵马俑
五年级学生姓名
一、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
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热爱之情。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朗读、欣赏、想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秦兵马俑的美,雕塑艺术的美,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在描写实景时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四、自学引导
(一)课前延伸
1、了解秦兵马俑。
3、借助生字读音把课文读三遍,把生字词学会认读。
(家长签字)
拱手队伍军吏马靴铜戈擎着跪下模拟
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二)自主探究
句子: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1)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我能通过读文来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A.朗读课文,想想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B我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C我的读书感悟
D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E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五、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我学会了什么?
(3)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什么?
2、全班交流展示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重点探究:
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巩固检测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揣摩用词的精妙。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体态(),身上()战袍,()铠甲,脚上()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
它们有的()铜戈,有的()利剑,有的()盾牌。
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七、拓展阅读
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第四本第2页《兵马俑是如何烧制的》,边读边思考:秦兵马俑的制造过程至今仍是世界之谜。
你还知道哪些目前尚未解开的奇迹之谜?制作一张关于“世界之谜”的知识卡片吧!
教后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
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
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19120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8000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620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6000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
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
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
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
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
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10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倍。
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
我在这一节语文课堂上有机融合了数学内容,使学生的技能交叉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