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秦兵马俑》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A版

合集下载

14秦兵马俑导学案

14秦兵马俑导学案

14秦兵马俑五年级学生姓名一、教材简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

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热爱之情。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朗读、欣赏、想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秦兵马俑的美,雕塑艺术的美,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在描写实景时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四、自学引导(一)课前延伸1、了解秦兵马俑。

3、借助生字读音把课文读三遍,把生字词学会认读。

(家长签字)拱手队伍军吏马靴铜戈擎着跪下模拟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二)自主探究句子: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1)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我能通过读文来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A.朗读课文,想想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B我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C我的读书感悟D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E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五、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1)我学会了什么?(3)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什么?2、全班交流展示(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学校:中寨小学年级:四年级教师:冉茂兰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积累四个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兵马俑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作者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1、收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2、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组长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并汇报。

)1、我来介绍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查字典,我认识了这些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积累课文中的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发现了一个多音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针对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我来帮他解决。

)1、兵马俑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秦兵马俑前,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秦朝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律令制度、货币制度、度量衡标准等。

秦始皇是秦朝的始建者,他在位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2.秦兵马俑简介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专门加工厂,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器械的重要见证。

兵马俑分为三个坑和一个配殿,统计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数目达到8000余件,仍有许多未发掘。

二、探究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兵马俑?秦始皇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统治地位,将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到陵墓的建造中。

而兵马俑则是作为防卫秦始皇陵的守护者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保护秦始皇在阴间的安全。

同时也表达了秦始皇“天下一统”的骄傲和对生命的无限权力。

2.兵马俑的升级演变最初的兵马俑是以小规模的木头、泥质雕塑为主,这也是古代墓主人为保护自己在地下寿命的起源。

而后,兵马俑不断精致化、越来越大型、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升。

这说明大规模代表着地位越高,也代表着制度的更加进步。

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世界考古学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奇观之一。

3.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地下发现了秦兵马俑的一部分。

之后,在经过20多年的长时间发掘,人们才逐渐地了解了兵马俑的规模和重要性。

三、拓展思考1.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2.在中国古代,陵墓建造非常注重墓主人的生前地位,这种行为和现代人是否有些相似之处?请简析。

四、思考题1.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现状如何?2.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人们迄今仍乐于钻研探寻兵马俑的历史价值?五、结语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16《秦兵马俑》语文A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16《秦兵马俑》语文A版.

《秦兵马俑》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预习内容(一)读课文,了解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把词语抄下来。

2、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规模宏大,而且①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②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三)读了本课,你想用这些成语赞颂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想起了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如_______、____等。

(四)在对于这篇课文的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或者是质疑的地方,提出来,写在下面:二、探究学习(一)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

(二)深入探究(1)指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准备评议。

(2)指名交流,师引导齐读第一句话,解释“宏大”,了解中心句的作用。

(3)提问: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1、升华感情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

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

(出示题词)2、课外拓展课下对秦兵马俑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到这个网站继续了解,也可继续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三、课堂检测(一)语音世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擎.着(qíng jìng)模拟.(shì nǐ)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军吏.(shǐ lì)战靴.(xié xuē)惟妙惟肖.(xiào xiāo)(二)词语精选1、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16《秦兵马俑》语文A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16《秦兵马俑》语文A版.

《秦兵马俑》教案【学习目标】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来学习《秦兵马俑》。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齐读目标)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一)1、思考如下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3-10自然段,找一找你发现有多少种兵马俑。

(这么多的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就浏览主题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看看图片,听听录音,读读课文,想想这种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也可以模仿模仿动作。

(二)后教交流: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威武凝重;骑兵俑:随时待命;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小结:从刚才的交流看出,同学们不但会学习,而且善学习。

让我真的感受到了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

我们不得不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二)出示课文11自然段,齐读。

1、选一种兵马俑的神态模仿给同桌猜猜。

看谁模仿的神态最逼真。

2、兵马俑就这么多种神态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省略号)请你再次浏览学习网站,试着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五、当堂训练它们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交流: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现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中没有哪两二度件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每一件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与真人的比例一样。

五下14秦兵马俑导学案

五下14秦兵马俑导学案
6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兵马俑,记住他们的样子,向大家介绍。(先画出关键词,再联系介绍)
我向大家介绍的是()俑,对应的图片是(),和书上内容比较它符合(),缺少()。
7这一课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都找出来吗?(第页第几节)
8秦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对祖先创造的这项奇迹怀有怎样的情感?
杨屯中学五下年级语文学科《秦兵马俑》导学案
主备教师拾克敏学生姓名班级小组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辅助
目标、学法(时间2分钟)
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文章说明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
(1)兵马俑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
(2)兵马俑的地位(摘抄文中关键词):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这两个方面用那句话连接在一起的?
5找一找原文的内容,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占地总面积:平方米,足有那么大。兵马俑总数量:个
(2)一号坑总面积:平方米一号坑长:米一号坑宽:米
一号坑学疑难摘要:(写题号)
二、小组合作(12分钟)
1、合作学习疑难问题摘要(写题号)
3、教师汇总问题,明确研讨任务,小组研讨并制定展示方案;
三、展示质疑(12分钟)
随机分配任务,小组班级展示,其他小组听、纠、辩,质疑、解疑;
四、整理小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完成)
1、整理学案(纠正错误,补充过程……)
恢宏气势hóng所向披靡mǐ目光炯炯jiǒng微微颔首hàn惟妙惟肖xiào殊死拼搏shū享誉世界yù久经沙场跃跃欲试神态各异若有所思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南征北战神态自若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1.《秦兵马俑》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

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

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课外)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

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

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搏绝无仅有鸟瞰铠甲惟妙惟肖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南()北()所向()()久()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自若成()结()跃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惟()惟()鸟()()甲………………………………………….b、填空(结合生活)规模宏大的()()地进入梦乡举世无双的()()地探出头来()的微风()地走来走去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2.《秦兵马俑》导学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导学案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导学案
导学案
课题:14、秦兵马俑
主备人
审核
学生
班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生字。
生字我会读。
()()()()
拱史靴戈
()()()
擎跪拟
2、自主学习词语
(1)词语我会读,重点词语意思我理解。
(此处供师生补充相关内容)
惟妙惟肖、、。
3、在书上描红。
拓展提升
搜集有关秦始皇和兵马俑的资料。
反思收获
1、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还有哪些想在课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
导学提示
教师复备
学生笔记
自读学习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扫清文章障碍。
2、联系课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同桌对学。
2、小组合作学习。
(此处为教师书写课前复备、课后反思,学生记录学习笔记之板块)
享誉世界举世无双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绝无仅有
昂首挺胸久经沙场身材魁梧
盛会逝世毫不气馁遗嘱怦怦直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并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示交流
1、小组内按照自主预习中要求交流汇报字词学习。
2、班级汇报交流合作解决的段落划分。
3、分组展示课文朗读。
4、交流时认真倾听,做好纠错或补充。
课堂检测
1、我会写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交流生词的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全班一起朗读词语,要求边读边想生词的意思。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5、引出过渡段。

并说说这句话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启下。

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2小节:
1、过度: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带着问题再浏览第2小节:为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小节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呢?
5、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

2、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短语及语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绝无仅有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同桌互改,订正。

2、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

二、学习第二部分
师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思考交流:“类型众多”是什么意思?“个性鲜明”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课文描写了那几类兵马俑?
(一)学习第5小节
1、过渡:哪一种类型的兵马俑描写的最详细?(武士俑)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动作
第三句:神态
3、你觉得哪一句描写的最生动?读出来,并说说理由。

4、这三句话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由整体到局部,这是外貌描写常用的方法)
5、齐读第5小节。

三、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6、7、8、9小节,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四、总结3到9小节用了详略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学习第10节
1、学生自读。

2、说说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读这句句排比,想想它有什么特点。

(先描写再想象)
4、你最喜欢哪个分句,说说为什么,并读一读。

5、续写。

6、齐读这一小节。

六、学习第11节,再读全文
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再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5到9小节的写法(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课间活动。


教学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