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的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合成一分子软脂酸的总反应式
4、脂肪酸的延伸反应
NADPH
5、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
4.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区别要点
从头合成
β-氧化
细胞内进行部位
胞液
酰基载体
ACP-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 丙二酸单酰ACP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H+
-羟酰基中间物的立体构型不同
D型
对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 所需酶
甘油
R1COOH R2COOH R3COOH
脂肪酸
场所: 细胞质内(主要是脂肪组织) 关键酶:脂肪酶(限速酶) 调控: 激素 功能: 水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分解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CH 2OH ATP ADP CH 2OH NAD + NADH+H +
CHOH
CHOH
甘油激酶
CH 2OH (肝 、 肾 、 肠 ) CH 2O
α–lipoprotein (high density 脂酰-CoA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
第十章
FAD+2ATP+3H20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脂类的脂消类化代、谢吸收、 CH3(CH2)nCOOH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 HSL) 这对于某些生活在干燥缺水环境的生物十分重要,像骆驼已将β-氧化作为获取水的一种特殊手段。
5~10 50~70 10~15 10~15
20~25 10 40~50 5
45~50 20 20~22 30
生理功能
转运外源性 TG
转运内源性 TG 转运 Ch 转运PL、Ch
第二节 第十章

第七章--脂质代谢--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PPT课件

第七章--脂质代谢--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PPT课件
1904年,努珀(F. Knoop)采用不能被机体分解的苯基标记脂肪 酸ω-甲基,喂养犬,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发现不论碳链长短,如果 标记脂肪酸碳原子是偶数,尿中排出苯乙酸;如果标记脂肪酸碳原子是 奇数,尿中排出苯甲酸。据此,努珀提出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从羧基 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2个碳原子,即“β-氧化学说”。
O
H3C C S CoA
H3C (CH 2)7 CH2 CH2 CH2 C CoA O
O
H3C C CoA
H3C (CH2)7 CH2 C S CoA
O
5 H3C
C S CoA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生成酮体
彻底氧化 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FADH2
2ATP
呼吸链
H2O
3ATP
NADH + H+
呼吸链
H2O
➢ 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 ACTH 、 TSH等。
➢ 抗脂解激素、因子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脂肪动员过程:
脂解激素-受体 + ATP
G蛋白
+
AC cAMP
甘油
甘油一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
FFA
HSLa(无活性) Perilipin-1a(无活性)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CoA-SH
L(+)-β羟脂酰CoA β酮脂酰CoA
=
O
RC~SCoA + CH3CO~SCoA 脂酰CoA+乙酰CoA
H3C (CH2)7 CH2
CH2
CH2
O
CH2 CH2 CH2 CH2 C S CoA O

甘油三酯的代谢 PPT课件

甘油三酯的代谢 PPT课件

脱氢
( FAD接受 )
加水
再脱氢
( NAD+接受 )
(4)ATP的生成( 16C软脂酸为例 )
净得129分子ATP
硫解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酮体代谢的特点:肝内生酮肝外用 2、酮体合成原料:乙酰COA 3、限速酶:HMGCoA合成酶、乙酰乙酸硫激酶 4、酮体具有分子小、溶于水、便于血液运输, 并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5、意义:肝脏输出FA类能源物质的一种形式
脂肪酰CoA
脱氢
加水 再脱氢
一次ß-氧化反应
硫解
脂肪酰CoA + 乙酰CoA
CO2+H2O+ATP
经过一次β-氧化脂酰CoA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1分子乙酰CoA,1分子的 FADH2,1分子的NADH 。 +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
生成酮体
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FADH2
ATP
甘油激酶
甘油
ADP
(肝、肾、肠) ATP
CH2OH HO C H
CH2O P α-磷酸甘油
(二)脂肪酸的合成(即脂酰CoA的来源)
1 、原料及条件
乙酰CoA

NADPH + H+

ATP

2 、合成部位 肝脏、脂肪组织
胞液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乙酰CoA 线粒体 内膜 胞液
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OO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 骼肌的线粒体)
琥珀酰CoA
PPi+AMP
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课件

甘油三酯脂肪酶课件
方式。
这些修饰方式可以影响酶的活性 、定位和稳定性,进而调节甘油
三酯脂肪酶的功能。
翻译后修饰与调控在甘油三酯脂 肪酶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 要作用,可以影响脂肪代谢、能
量平衡和疾病发生等。
06
研究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方 法与技术
生化分析技术
酶活性检测
通过生化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甘 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了解其在
特性
甘油三酯脂肪酶具有特异性,主 要作用于甘油三酯的脂肪链,将 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甘油三酯脂肪酶的生理作用
调节脂肪代谢
甘油三酯脂肪酶在脂肪代谢中起到关 键作用,能够将贮存的甘油三酯水解 为可被细胞利用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
能量供应
信号转导
甘油三酯脂肪酶在某些情况下还参与 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酶的抑制剂与激活剂
01
某些物质可以抑制甘油三酯脂肪 酶的活性,如有机溶剂、重金属 离子和某些化合物等。
02
激活剂如离子、金属离子和小分 子化合物等可以增强酶的活性。
03
甘油三酯脂肪酶的代谢途 径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水解
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二酯、甘油 一酯和自由脂肪酸。
甘油三酯脂肪酶的生化特 性
酶的活性
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受温度、 pH值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影
响。
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 高温可能导致酶失活。
最适pH值范围一般在6.0-8.0之 间,不同来源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的最适pH值可能不同。
酶的催化机制
甘油三酯脂肪酶通过 水解甘油三酯生成脂 肪酸和甘油。
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甘油三酯脂肪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酶的活性异常可能影响血脂水平,增加心 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的代谢

甘油三酯的代谢
高中生物化学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二节 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Hale Waihona Puke 第七章 脂类代谢Lipid Metabolism
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基本知识点
甘油三酯的水解
甘油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氧化
一、甘油三酯的水解
由图示可知:



三脂酰甘油水解产物为:一分子甘油及三分子脂肪酸。 催化上述反应所需的酶为:三脂酰甘油(TG)脂肪酶、 二脂酰甘油(DG)脂肪酶、一脂酰甘油(MG)脂肪酶。 其中,三脂酰甘油(TG)脂肪酶是限速酶,且受多种 激素的调节,又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 上腺皮质激素等能直接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三脂酰甘油脂 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可使三脂酰甘油脂肪酶活性降低。

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计算
以软脂酸(16个C原子的脂肪酸)为例:
⑴活化,消耗2ATP,生成软脂酰CoA(细胞质中) ⑵脂酰CoA脱氢:FADH2 ,产生2分子 ATP。 ⑶β-羟脂酰CoA脱氢:NADH,产生3分子ATP。 ⑷β-酮脂酰CoA硫解:乙酰CoA → TCA,12分子ATP (n-2)脂酰CoA → 第二轮β氧化 共7次β氧化,产生7分子FADH2,7分子NADH+H+及8分子乙酰CoA 。 活化消耗: 2分子ATP β氧化产生: 7×(2+3)ATP = 35 8个乙酰CoA: 8×12ATP = 96 净生成: 131-2=129分子ATP
•脂酰CoA的转运
脂肪酸活化是在胞液中进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 酶系在线粒体基质内,所以,需以脂酰肉碱形式转运至线 粒体内。
• 线粒体内膜外侧(胞质侧):肉碱脂酰转移酶 Ⅰ催化,脂酰CoA将脂酰基转移给肉碱的 β 羟基, 生成脂酰肉碱。 • 线粒体内膜:移位酶将脂酰肉碱移入线粒体并 将肉碱移出线粒体。 • 线粒体内 :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催化,使脂酰基 又转移给CoA,生成脂酰CoA和游离的肉碱。

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代谢
ω-氧化(ω- oxidation)
与内质网紧密结合的脂肪酸ω-氧化酶系由羧化酶、脱氢酶、NADP、 NAD+及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t P450)等组成。
脂肪酸ω-甲基碳原子在脂肪酸ω-氧化酶系作用下,经ω-羟基脂肪酸、 ω-醛基脂肪酸等中间产物,形成α, ω-二羧酸。这样,脂肪酸就能从任一 端活化并进行β-氧化。
1904年,努珀(F. Knoop)采用不能被机体分解的苯基标记脂肪 酸ω-甲基,喂养犬,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发现不论碳链长短,如果 标记脂肪酸碳原子是偶数,尿中排出苯乙酸;如果标记脂肪酸碳原子是 奇数,尿中排出苯甲酸。据此,努珀提出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从羧基 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2个碳原子,即“β-氧化学说”。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本 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 脂肪动员

• 甘油进入糖代谢
内 容
• 脂酸的β氧化
• 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一、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生大量ATP供机体需要
(一)甘油三酯分解代谢从脂肪动员开始
较短链 脂酸
(线粒体)
β氧化
3. 丙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进行氧化
Ile Met Thr Val 奇数碳脂酸 胆固醇侧链
L-甲基丙二酰CoA
消旋酶
CH3CH2CO~CoA
CO2
羧化酶 (ATP、生物素)
D-甲基丙二酰CoA
变位酶 5-脱氧腺苷钴胺素 琥珀酰CoA
TAC
4. 脂肪酸氧化还可从远侧甲基端进行

脂类及其代谢—甘油三酯的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类及其代谢—甘油三酯的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酮体的利用
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3.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 的一种形式。并且酮 体可通过血脑屏障, 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1
意义
2
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 少糖的利用,有利于 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甘油三酯合成代谢
生物化学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 =
O RCH 2 CH 2 C - OH
脂肪酸
+ CoA-SH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 PPi
O RCH 2 CH 2 C ~SCoA
脂 酰 ~ SCoA
* 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2.脂酰 CoA进入线粒体
3. 脂酸的β氧化
H2O
活化
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1.4.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β氧 化
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1分子乙酰 CoA
•1分子少两个碳 原子的脂酰CoA
产物
1分子NADH+H+ • 1分子FADH2
7 轮循环产物:
8分子乙酰CoA 7分子FADH2
7分子NADH+H+
ATP乙酰CoA全部在线粒 体内产生,通过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NADPH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3.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
4.软脂酸的合成
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
长链脂酸,是一个重复加成过
程。每次延长两个碳原子。
1
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

甘油三酯的代谢53页PPT

甘油三酯的代谢53页PPT
甘油三酯的代谢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水解(一)组织脂肪酶有三种,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单酯脂肪酶,逐步水解R3、R1、R2,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二)第一步是限速步骤,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通过cAMP 和蛋白激酶激活,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1相反,有抗脂解作用。

二、甘油代谢脂肪细胞没有甘油激酶,所以甘油被运到肝脏,由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再由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酵解或异生,并生成NADH。

三、脂肪酸的氧化(一)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的氧化1. 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先生成脂酰辅酶A才能进行氧化,称为活化。

由脂酰辅酶A合成酶(硫激酶)催化,线粒体中的酶作用于4-10个碳的脂肪酸,内质网中的酶作用于12个碳以上的长链脂肪酸。

生成脂酰AMP中间物。

乙酰acetyl;脂酰acyl2. 转运:短链脂肪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长链脂肪酸需先在肉碱脂酰转移酶I催化下与肉碱生成脂酰肉碱,再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穿过内膜,由肉碱转移酶II催化重新生成脂酰辅酶A。

最后肉碱经移位酶回到细胞质。

3. β-氧化: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每4步一个循环,生成一个乙酰辅酶A。

l脱氢:在脂酰辅酶A脱氢酶作用下,α、β位生成反式双键,即Δ2反式烯脂酰辅酶A。

酶有三种,底物链长不同,都以FAD为辅基。

生成的FADH2上的氢不能直接氧化,需经电子黄素蛋白(ETF)、铁硫蛋白和辅酶Q进入呼吸链。

l水化:由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催化,生成L-β-羟脂酰辅酶A。

此酶只催化Δ2双键,顺式双键生成D型产物。

l再脱氢:L-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催化生成β-酮脂酰辅酶A和NADH,只作用于L型底物。

l硫解:由酮脂酰硫解酶催化,放出乙酰辅酶A,产生少2个碳的脂酰辅酶A。

酶有三种,底物链长不同,有反应性强的巯基。

此步放能较多,不易逆转。

4. 要点:活化消耗2个高能键,转移需肉碱,场所是线粒体,共四步。

每个循环生成一个NADH和一个FADH2,放出一个乙酰辅酶A。

脂质代谢.ppt

脂质代谢.ppt

NADH+H+ 2.5
-ATP 甘油
1,3二磷酸甘油酸
ATP
3-磷酸甘油酸
19.5-1=18.5(22)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
丙酮酸 2.5
NADH+H+ 乙酰CoA
7.5+1.5+1
3NADH+H+ 1FADH2
TCA
CO2+H2O+能量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①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knoop
H
FADH2
RC=C-CO~SCoA
脂酰辅酶A脱氢酶
Δ2-反式烯脂酰 辅酶A
H OH
+H2O
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
RC-CH2CO~SCoA L(+)β- 羟脂酰辅酶A
H O
NAD+ NADH+H+
L(+)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R-C-CH2CO~SCoA β- 酮脂酰辅酶A
O
硫解酶
R-C~SCoA
+
少二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CH2OH 甘油单脂
+H2O 甘油单脂脂肪酶
CH2OH HO C H
+R2COOH(脂肪酸)
CH2OH 甘油
脂肪(甘油三酯)+3H2O
甘油 3脂肪酸
脂肪动员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受体
活化的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无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 (活性) 胰岛素 +
ATP cAMP
AMP
蛋白激酶 (无活性)
一、概述
脂质
简单脂质--脂肪(甘油三 酯或三酰基甘油)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 酶是限速酶,它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为激 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HSL(无活性)
cAMP + PKA
HSL(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
TG
FFA
(DG) FFA
甘油一酯脂肪酶
-6
CH3(CH2)4(CH═CHCH2)3( CH2)3COOH
-6
CH3(CH2)4(CH═CHCH2)4( CH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4COOH
-3
CH3CH2(CH═CHCH2)6CH2 COOH
FFA
甘油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
-9
CH3(CH2)7CH═CH(CH2 )7COOH
-7
CH3(CH2)5CH═CH(CH2 )9COOH
-9
CH3(CH2)7CH═CH(CH2 )13COOH
习惯名 多不饱和脂酸
系统名
碳原子 数和双
键数
亚油酸(linoleic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
-亚麻酸(-linolenic
中链脂酸:碳链长度介于10和20之间的脂酸 如:油酸(碳链长度为18)
长链脂酸:碳链长度大于或等于20的脂酸 如:DHA(碳链长度为22)
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 和不饱和脂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R3COCoA
C H 2O H 1 , 2 -甘 油 二 酯
提问1:为什么糖吃多了会发胖呢? 提问2:糖和脂肪的互变
健康是吃出来的
要减肥,管好嘴 !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
储存于脂肪组织中的三脂酰甘油,被 脂
肪酶 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 甘油 并释放 入血供给全身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三 脂酰甘油的动员。
丙酮酸
丙酮酸
3、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1)丙二酰CoA的合成:
胰 高 血 糖 素 A T P
乙 酰 C o A+HCO 3 +H +
胰 岛 素
A D P+P i Mn
2+
乙 酰 C o A 羧 化 酶 ( 生 物 素 )
丙 二 酰 C o A
柠 檬 酸 、 异 柠 檬 酸
长 链 脂 酰 C o A
•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
(三)脂肪的合成
a-磷酸甘油
脂酰转移酶
(a-磷酸甘油二脂)
磷脂酸 H2O Pi
2 RCOCoA
2HSCoA
TG
脂酰转移酶
DG
HSCoA
RCOCoA
C H 2O H CHOH C H 2O - P i 3 - 磷 酸 甘 油
R1COCoA
O C H 2O -C -R 1
=
O C H 2O -C -R 1 O C H O -C -R 2
甘油三酯结构
O O
1
CH2 O C R1 O
R2 C O C H
3
2
CH2 O C R3
常见的脂肪酸
软 脂 酸 ( 1 6 C ) 饱 和 脂 肪 酸 必 需 脂 肪 酸 硬 脂 酸 ( 1 8 C ) 非 脂 肪 酸 油 酸 ( 1 8 : 1 ) 油 酸 ( 1 8 : 2 ) 不 饱 和 脂 肪 酸亚 必 需 脂 肪 酸 亚 麻 酸 ( 1 8 : 3 ) 花 生 四 烯 酸 ( 2 0 : 4 )
(2)软脂酸的合成
1分子乙酰CoA先后与7分子丙二酰CoA在脂酸 合成酶系的分子上依次重复进行缩合、还原、脱水 和再还原的过程。每重复一次碳链延长2个碳原子。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式:
+
1 4 N A D P H + 1 4 H 乙 酰 C o A + 7丙二酰 CoA + + + 6 H O + 7 C O + 1 4 N A D P + 8 H S C o A 软 脂 酸 2 2
(4)供给必需脂肪酸
第一节
甘油三酯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s
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
O O
1
CH2 O C R1 O
R2 C O C H
3
2
CH2 O C R3
Triglyceride (TG) or triacylglycerol (TAG)
Glycerol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
脂 甘油 肪 组 脂肪 脂肪酸 织
血循
FA-A复合体
全 甘油 身 各 组 脂肪酸 织
ATP+ H2O+CO2
为机体供能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 当饥饿、禁食时,血液中激素(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浓度升高,激活脂肪细胞内TG 脂肪酶,脂肪水解。 糖尿病 脂肪水解 胰岛素 抗脂解作用 糖尿病人以脂代谢维生
甘油三酯的代 谢
脂类(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 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 化合物。
脂 肪 : 甘 油 三 酯 脂 类 胆 固 醇 胆 固 醇 酯 细 胞 的 膜 结 构 组 分 类 脂 磷 脂 糖 脂 储 能 和 供 能
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
CH2
甘 油
OH
CH CH2
OH OH
甘 油
α-磷酸甘油
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脂酰辅酶A


(一)α -磷酸甘油的来源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 肝 、 脂 肪 组 织 ) 甘 油 激 酶
G
CH OH 2
HO CH CH OP 2 ADP α 甘 油 -磷 酸 甘 油 ATP ( 肝 、 肾 、 肠 )
(二)脂肪酸的合成(即脂酰CoA的来源) 1 、原料及条件
脂酰COA合成酶
RCOOH + HSCOA
(脂肪酸)
* 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 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ATP
AMP + PPi
部位 消耗
胞液 2 ATP
2、脂酰基进入线粒体
胞液 膜间隙 线粒体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
脂酰CoA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
ATP ADP NAD+ NADH+H+
甘油肝肾甘油磷酸激酶 α-磷酸甘油 α-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二 羟丙酮
乳酸或CO2和H2O 糖异生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部位:线粒体 步骤:脂肪酸的活化、转运与脂肪酸 的β-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

脂酰COA的生成
RCO~SCOA
(脂酰COA)
乙酰CoA
NADPH + H+
? ?
? ATP 2 、合成部位 肝脏、脂肪组织
胞液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内膜 线粒体 乙酰 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胞液 柠檬酸 乙酰 CoA
ATP柠檬 酸裂解酶
草酰乙酸
NADH + H+ NAD+
苹果酸脱氢酶
苹果酸
苹果酸
苹果酸酶 CO2
NADP+ NADPH + H+
•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 足,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包 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 单不饱和脂酸
•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甘油三酯功能
(1)贮能 和
供能
(2)保护、保温作用
(3)协助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
CHOH C H 2O - P i 1 -酯 酰 -3 - 磷 酸 甘 油
R2COCoA
C H 2O - P i 磷 脂 酸
甘 油 三 酯 合 成
O C H 2O -C -R 1 O C H O -C -R 2 O C H 2O -C -R 3 甘 油 三 酯
= = =
O C H 2O -C -R 1 O C H O -C -R 2
肉碱 肉碱
脂酰CoA
SHCoA
脂酰肉碱 脂酰肉碱
SHCoA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
(限速酶) 酶Ⅰ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酶Ⅱ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3)脂酰基的ß-氧化
概 念 脂酰基进入线粒体基质后逐步 氧化降解,此氧化过程发生在脂酰 基的ß-碳原子上,称为脂酰基的ß氧化。 步 骤: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