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逃课现象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现如今,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态度也成为了各大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学生出现了隐形逃课现象,给教育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分析1.1 隐形逃课现象的表现隐形逃课是指学生因各种原因而未按规定出勤,但并不明显,往往在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外。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利用各种理由不出席课堂,比如假装生病、私自离校、赖在宿舍等。
一些学生也会在课堂上以打瞌睡、听音乐等方式表现出对课程的不重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逃课。
1.2 隐形逃课的原因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逃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压力过大: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学生为了减轻心理负担,选择逃课放松自己。
(2)对课程不感兴趣:一些学生对某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课堂学习没有价值,因此选择逃课。
(3)社交活动过多:一些学生过于追求社交活动,为了与朋友聚会或者参加社团活动,而放弃了课堂学习。
(4)课堂管理不严格:一些学校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缺乏监督,学生有机会可以逃课。
1.3 隐形逃课的危害隐形逃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还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由于逃课导致学习内容跟不上,进而影响学生成绩,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容易疏斜。
逃课还会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纪律观念,甚至会成为一种不好的社会习惯。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减少逃课现象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让学生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2.2 加强课堂管理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出勤率。
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不得迟到早退,严禁打瞌睡和听音乐等不文明行为。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日益严重。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出勤但不参与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或者在课程结束后离开教室。
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教学秩序也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求知欲不足很多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导致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用心。
2.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因此对该专业的学习缺乏动力。
3.学习压力过大高职生在校期间需要既学习知识又进行实习,可能同时面对各种压力,导致学生心情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如何有效学习缺乏认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
5.社交活动过多部分高职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社交活动,导致课余时间不利于学习,可能因此出现隐性逃课现象。
二、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对策探讨1.增强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实践操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3.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压力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学校可举办学习方法讲座、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规范学习。
6.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校应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提升学习态度。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一、现状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加,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了隐形逃课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隐形逃课现象的表现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 上课迟到或提前离开: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故意迟到,或者提前离开,以达到逃课的目的。
b. 旷课或翘课:一些学生直接选择不去上课,而是选择在校园其他地方打发时间,或者直接回到宿舍休息。
c. 考勤代签代打:有的学生找同学代签到或者代打卡,让自己旷课的行为不被老师和学校发现。
d. 课堂上刷手机、打瞌睡等不配合上课的行为:虽然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但却并不认真听讲,而是刷手机、聊天或者打瞌睡,甚至离开教室。
a. 学生自身原因:一些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原因,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业压力大、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等,导致出现逃课行为。
b. 学校教学管理原因:一些学校教学管理不严、考勤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也会导致学生逃课行为。
c. 社会风气原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等,也会对学生的逃课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策建议针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从学生自身、学校教学管理、社会风气等多个方面进行对策建议,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规范和管理。
1. 学生自身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应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校教学管理完善考勤制度学校应该完善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出勤情况的监管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旷课、逃课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罚,增加学生的出勤惩罚力度,使得学生不敢隐形逃课。
3. 学校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大学生逃课
大学生逃课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校园中都能见到这种现象。
大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学业成绩,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1.缺乏兴趣和动机大学课堂上的知识可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导致他们对课程不感兴趣。
缺乏对知识的动机,就容易造成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出现。
2.教学方式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从而选择逃课。
3.课程负担过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课程和学术压力,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对于一些不重要或认为无用的课程,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学业压力。
4.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经常拖延作业、浪费时间、不注重学习计划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学习压力的增加,从而引发逃课行为。
影响分析1.影响学习成绩逃课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他们无法及时掌握和消化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顺利毕业或获得就业机会。
2.影响自身发展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
3.影响人际关系逃课会让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和疏远,因为他们无法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和学术讨论。
这种与同学之间的疏远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错失了与同学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的机会。
4.影响社会责任感大学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产生淡漠和忽视。
他们失去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减弱。
解决方法1.激发兴趣和动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逃课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本调查报告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发放给本校500名大学生,其中包括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深度访谈:选择了5名主动逃课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逃课的原因和动机。
三、调查结果1.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60%的受访大学生承认曾经逃过一次或多次课程,其中有20%的学生表示经常逃课。
2.逃课原因多样: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无聊枯燥的教学内容:约40%的受访学生表示,部分课程的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导致了他们对上课产生了抵触情绪,选择逃课。
b.重复内容的讲解:有30%的学生认为,一些课程中教授将内容过多地重复,与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符,因此选择逃课来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c.心理压力和焦虑:约20%的学生表示,他们逃课是因为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其他个人压力,需要通过逃课来缓解。
d.其他原因:剩余10%的学生逃课原因包括与同学约会、没有对上课的重视等。
3.逃课行为对学生学业和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逃课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学业和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a.学习成绩下降:约一半的受访学生逃课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被迫进行额外的学习弥补知识。
b.缺乏交流和合作机会:逃课使得学生错过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c.职业规划受影响: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可能影响他们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职业规划。
四、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得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社会竞争压力过大
02
家庭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来 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可 能导致逃课现象的出现。
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学生的逃课现象, 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 不高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学生逃课的 风险。
03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逃课现象也有 一定的影响,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逃 课是“酷”的表现,或者因为其他人 的影响而选择逃课。
02
通过分析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
支持。
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03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02
调查方法和样本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
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对课程的评价、逃课经历、逃课原因 等。
问卷发放
通过在线平台和纸质版两种方式进行发放,确保覆盖不同年 级、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逃课现象的教育制度分析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逃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都可能导致 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
学分制度的问题
学分制度也可能存在问题,如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选 择容易的课程,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课程则选择逃课。
学校管理和监督不足
学校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存在不足,如对于学生的逃课行为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学生有逃课的空间 。
性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考虑从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涵盖了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包括综 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等 。
学生逃学情况汇报材料
学生逃学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学生逃学情况在一些地区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给学校管理和家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以下是学生逃学情况的汇报材料:一、逃学现象的表现。
1. 学生迟到、早退、无故缺课现象较为普遍;2. 学生在校期间逃课、逃学现象频繁;3. 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逃学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二、逃学原因分析。
1. 家庭原因,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力,缺乏对学生的督促和关爱;2. 学校原因,教师教育方式单一,学校教学环境不够良好,学生对学校教育缺乏兴趣;3. 社会原因,社会诱惑因素增多,一些学生受到外部诱惑而逃学。
三、逃学对学生的影响。
1. 影响学习成绩,逃学会导致学生课业进度滞后,影响学业成绩;2. 影响身心健康,长时间逃学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下降;3. 影响未来发展,逃学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甚至影响到就业前景。
四、解决逃学问题的对策。
1. 家庭教育,家长要增强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督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2. 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3. 社会监管,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教育,减少不良诱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逃学问题的解决效果。
1. 学生逃学现象明显减少;2.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所提高;3. 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4.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前景得到提升。
六、逃学问题的展望。
学生逃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遏制学生逃学现象的蔓延。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前言大学生逃课现象长期存在,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其心理成因,并提出对策,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表现大学生逃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缺席课堂:无故缺席课堂,或经常请假消极应对课程安排。
2.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兴趣、热情去听课或学习课程内容。
3.故意逃避:对某些特定课程或授课教师抱有不满、厌恶、怨恨等情绪而故意逃避。
4.学习成绩下降:长期逃课会影响正常的学业进度,使学习成绩下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逃课成为了他们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2.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大学生逐渐从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阶段,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一个独立、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更明确的大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感到自我焦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3.课程内容不适应:一些大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逃课的现象。
4.懒惰: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大学生逃课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1.提高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挑选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其他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2.减轻压力:学校应加强心理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设立适当惩罚措施,对逃课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4.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特点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我们发现大学生逃课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从学历来说,专科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本科生;从年级上来说,高年级逃课率要比低年级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比女生逃课率高;从课程来说,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人文类课程高于理工类课程;另外学生逃课率还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有关。
目前高校防止学生逃课主要措施是点名制,但这方法也这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出现,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发短信、打磕睡、看闲书等现象。
三、大学生逃课产生的消极后果(一)逃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课堂上一点一滴积累。
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学生逃课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二)导致大学教育无奈“缩水”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仅学生有压力,同时学校也有很大压力,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评估、招生等各方面问题。
面对就业挑战,一些学校出现教学为就业“让路”。
许多学校在大四时尽量少安排或不排课,毕业论文则会提前布置,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上课和写论文,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实在令人担忧。
而对毕业生“逃课”往往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这种不惜采取牺牲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它直接导致本科教育严重缩水,教学质量大幅下滑。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探讨逃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近40%的人称逃课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
这些数字显示了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二、逃课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有近50%的人表示他们逃课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放松。
大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渴望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压力。
其次,约30%的人逃课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觉得无用。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逃课是为了追求社交活动和娱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
三、逃课的影响逃课现象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逃课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课的学生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点,难以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频繁逃课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和目标。
此外,逃课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克服逃课的诱惑。
4.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逃课问题。
逃课原因
逃课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
“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逃课一旦达到一定学时就要被开除,。
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人偶尔为之。
“隐性逃课”则不然,其范围之广大,可以说几乎涉及大多数学生。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它知识(如外语、计算机和各种技能培训书籍等)。
二、逃课现象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社会环境。
2.人际环境(二)主观原因1.责任感不强。
这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后往往认为自己千辛万苦考取了大学,完成了老师,特别是家长十几年交给自己的任务,现在可以轻松地支配自己的一切了,学业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行了,不愿意一天到晚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
因此,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从而意识不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他们不仅对社会、对家长不负责任,而且对自己也不负责。
2.控制能力差。
由于在溺爱中成长,吃苦能力和自控能力均不强,再加上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艰苦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3.生活习性无规律。
主要表现为:(1)迷于电脑游戏。
②躲在宿舍内睡大觉,经常逃课。
3)到处闲逛。
④看小说入迷。
⑤热衷于球类活动,特别是足球。
4.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由于考生的盲目性以及家长和教师的意愿5.就业的压力。
目前,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他们通常采用各种方式扩大就业面:如考研、考托福等。
6.认为自学收获大。
一方面,迫于社会的压力,学生们不得不通过“隐性逃课”来获得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各种知识技能。
(三)学校管理原因1.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2.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3.师德和教学水平较差。
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
三、解决大学生逃课现象的途径1.认真组织和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3.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最新教材,尤其像计算机、物流等这样的新兴学科,课程和教材一定要紧跟科技步的潮流。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1. 引言1.1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在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
隐形逃课是指学生虽然出现在课堂上,但却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是打发时间、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于隐形逃课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建立健全的课堂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减少隐形逃课现象的发生,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度。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
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正文2.1 隐形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隐形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要而选择逃课。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学习或者补课来达到学习目的,从而选择不去上课。
个人原因也可能导致学生逃课,比如身体不适、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等。
这些个人因素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无法专心听课并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管理不严格、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师教学方式不吸引人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学生逃课。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上没有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或技能,他们就会觉得逃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社交媒体和手机等现代科技的普及也让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上课。
隐形逃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建立更好的课堂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四组:韩丹丹、赵奂琛、王欢、马子涵、庹永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一、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特点1.逃课行为普遍存在逃课行为随年级增加而严重,一般一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
很多学生表示当学校课程和自己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会选择后者。
2.与教师上课质量有关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
3.有选择性地逃课部分学生逃课是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逃课选择基础课、理论课、体育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有的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无聊的课程;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某课程任课老师教学管理不严格,常常钻空子逃课,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老师也会让学生勉强通过的。
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
4.与专业、性别有关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
二、大学生逃课的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第一,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绝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高等院校为了生源而降低门槛,学生素质下降尤其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初中、高中时就属于中下等生,尤其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多数是学习不太自觉,经常贪玩或逃课。
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干脆逃课。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
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管教,获得了较多的自由。
又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他们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仅仅把考试过关当成学习的目标,出现迷茫和懒惰情绪,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外界诱惑而难以自拔,加之考试相对容易通过,“混学历”者大有人在。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隐形逃课现象逐渐呈现出来,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学生们对课堂的出勤态度不够严谨,导致了他们的学习质量下降,给自己的未来发展留下了隐患。
隐形逃课的现象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加以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隐形逃课现象的原因1. 受外部环境干扰。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对高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在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
一些学生可能在外出游玩、与朋友聚会时,被一些诱惑所吸引,导致了他们临时的放弃课堂学习,出现了隐形逃课的现象。
2. 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有些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逃课的现象。
学生们可能会认为,学校课程安排较为单一和僵化,缺少新鲜感和激情,因此会选择逃课。
3. 学习压力大。
在当前社会,很多高校学生都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重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学习,尽量减少自己的精力投入,导致了隐形逃课的现象。
4. 缺乏自律意识。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自律意识,他们可能不明白逃课对自己未来学业和就业的影响,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因此隐形逃课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二、对策建议1.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逃课现象的发生。
2.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逃课现象的发生。
3. 加强课堂管理。
学校和老师要严格管理学生的课堂出席情况,及时发现逃课行为,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降低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研究背景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科知识是学生获得证书和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上课听讲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找出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方法。
调查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征求了全国20所大学的500名学生对逃课现象的看法和原因,访谈针对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的3所高校的3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约85%)都有逃课的经历,而且逃课的频率相当高(约每周1-2次),其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期间曾做其他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等)而非认真听讲。
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调查中出现了众多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个人原因。
如感到课程内容无聊、不喜欢上课的教师、精神状态不好等。
2.学校或课程设置原因。
如课时过长、排课冲突、课程与就业没有关联等。
3.社会环境原因。
如周边环境不佳、同学很多都逃课等。
4.教师授课方式原因。
如教师授课枯燥、讲课太快或太慢、洋洋洒洒地讲一堆不相关的东西等。
逃课问题的影响虽然逃课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由行为,但实际上会对学生及其未来产生不良影响:1.影响学业表现。
逃课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和知识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错过宝贵的听课机会和交流机会。
2.影响未来发展。
大学学习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成功的基础,逃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位获得。
3.影响自我认知。
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自己“没教养”、“没规矩”,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加重学习及生活压力,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听课的观念。
要重视上课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如感觉上课无聊,可以主动跟老师交流、向高年级学长学姐请教等,从而刺激自己学习兴趣。
寄宿制高中新任高三班主任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
寄宿制高中新任高三班主任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作为寄宿制高中新任高三班主任,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案例。
下面我就一些常见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问题一: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案例:班级中有三四分之一的学生常常逃课。
分析:导致学生逃课的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和缺乏兴趣。
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意志力不足,缺乏动力去上课;而缺乏兴趣则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方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等。
问题二:班级纪律问题突出案例:班级中有少数学生经常打架、迟到早退等行为。
分析:班级纪律问题通常与学生个人的家庭教育和性格有关。
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对纪律进行违反。
解决方案:加强对班级纪律的约束和督促。
可以制定班级纪律规定,明确纪律要求,并给予奖励或惩罚。
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寻找解决纪律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纪律教育的活动,如军事训练等。
问题三: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案例:班级中存在较多的争吵、冷漠和排斥现象。
分析: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可能与彼此之间的价值观、性格差异以及相互间的误解有关。
特别是在面对高考这种竞争性的环境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容易紧张。
解决方案:组织班级团队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友善氛围。
也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并提供必要的冲突管理技巧。
问题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案例:班级中有学生怠慢课堂,不努力学习。
分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可能是因为缺乏目标和动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解决方案: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加强班级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增加对学习成绩的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 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承担更大责任, 发挥更大作用时, 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 有意不到课堂上课的逃课现象。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
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 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潮流”。
然而, 学生逃课的现象, 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使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 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改进高校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三)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采用分层抽样法。
3.个体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 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 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4.二手资料调查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四、调查结果(一)基本资料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男生所占比例为53%, 女生为4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例为27%, 来自农村的占46%, 来自乡镇的占2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是学生干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7%, 不是学生干部的占63%。
(二)针对所有参与同学的调查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对于逃课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持是与否相反意见的同学各占50%。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逃课、旷课现象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逃课、旷课现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的逃课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而我们不能完全采取堵的方法结合起来。
认真分析这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但是纵容也是不行的。
面对逃课学生我采取疏导的方法,和学生亲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逃课心理扼杀在摇篮之中。
我并没有简单的斥责他们,也没有批评或空洞的说教,而是主动了解学生旷课的原因。
因为学生旷课往往是厌学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产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处理旷课问题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仅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学生可能慑于老师“威严”,一时不再旷课,但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坚决,学生的厌学心理或许由此反而会更深一层。
对于有家庭生活有困难而逃课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帮助,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
几年前,我班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经常出现旷课和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现象,成绩一落千丈。
我没有马上对其批评,而是通过了解,找出原因: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奶奶这时病了,她既要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照顾弟弟的学习和生活,一时顾不上学习。
我知道后,发动学生们对她生活上给予帮助,针对她落下的课程,我另开小灶。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她又变回以前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的课学生逃课率为9.3%,非班主任教师的课逃课率为12.3%,班主任的课比其他任课教师的课的逃课率低3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学生交往接触,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学生就会乐学、上进,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诲,而这也正是非班主任任课教师所要努力做的。
(3)教学管理方面
①检查力度不够。学校对教学的检查通常只是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少去检查学生上课人数。单靠班干部考勤或教师偶尔点名抽查这种方式监督学生,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大班课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任课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检查,学生逃课就有了可乘之机。
②规章制度落实得不够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逃课作为违规违纪的一种行为,并对此行为做如下处理规定:一周旷课累积达两节的学生给予班会上认真检讨或全校通报批评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10~15节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16~30节的学生给予记过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31~50节的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达51节以上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可见,学校对旷课学生的处理是较为严厉的,但这些规章制度却没有真正落实。
(2)教师授课方面
教师授课是学生获取和提升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心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在教师授课方面引起学生逃课的主要有三个原因(如表4所示)。
①讲课枯燥无味,教学无艺术性。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水平不高,缺乏艺术性,讲课生搬硬套、思路不清或表达欠佳,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
⑤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这节课教师可能不考勤。
以上几点原因在引发学生逃课原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如表4所示)。除此之外,通过家访以及对学生进行访谈,笔者认为,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首先,家庭不和睦、不健全,夫妻经常吵架或者离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生活无保障;其次,家庭生活不健康,生活情趣低下,如有的家长经常打麻将、打牌或上不健康的网站;再次,常给孩子灌输“上不上学一样,都能下河捉鱼”、“学习好孬一样,都能开店赚钱”等错误思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学学科相差较远,因此不愿去上课,即使人在课堂,心也不知在想什么,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好。
③迷恋网络。中学生自制力较弱,好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难以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易沉迷于网络。
④对任课教师不喜欢。这类逃课学生在学习上多表现为偏科,对于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成绩较优秀,而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成绩则不理想,是典型的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或想其它事情,思维根本没在课堂上。在调查中发现,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上课时心不在焉,只有28%的学生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如表2所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隐性逃课”的责任主要在于教师讲课内容沉闷,授课方式落后。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学生沟通,笔者还注意到其他一些影响逃课率的原因,比如学校课外活动不丰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开展或干脆取消课外活动,更谈不上开展其他文体活动,取而代之的是自习课或各种辅导课。课外活动本是学生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打球、踢毽子、跳绳、做游戏……学校取消课外活动课,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觉得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对此,一些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让我们出去活动一下,比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作为一线的任课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因各种原因逃课的情况。研究表明,经常逃课的学生如不加以适当教育,促其改正,轻者影响学习成绩,重者辍学,甚至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分析思考
1.中学生逃课状况的特点分析
(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在本次调查中,高一学生逃课率为10.6%,高二学生为13.3%,高三学生竟为16.9%(如表3所示)。高三学生逃课率与高一学生相比,约是其1.6倍,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这压力有来自家长的、教师的、社会的,还有学生自己的,当学生不堪重负时就会选择逃课。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安心于课堂。
(2)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逃课率明显低于其它学科
本次调查中,语、数、外三科逃课率为9.6%,其它学科为13.2%,两者相差3.6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
(3)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年龄呈现不平衡性
在学历方面,本科与中专学历教师的课逃课率较低,分别为11%与13.2%,而大专学历教师的课逃课率达到15.6%;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的课逃课率较低,为10.2%,50岁以上教师的课逃课率最高,达到了18.3%(如表3所示)。这说明许多教师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教学开拓精神,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教师最为他们所接受。
②讲课方式落后。多年来,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讲稿、一块黑板的讲课方式,授课方式单一,知识老化,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
③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队伍中,由于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导致上课呆板,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反正书本上都有,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
2.中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我们对部分逃课学生进行了家访,走访了一些任课教师及学校监管人员,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造成学生逃课的原因很多,也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
①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逃课的学生一般是进入中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入中学就是为了混日子、养身体,对上课没有兴趣,更无学习动力。逃课后往往聚在一起打牌或躲在宿舍睡觉,这类学生占有效被调查对象的10%(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