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论文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日益严重。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出勤但不参与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或者在课程结束后离开教室。
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教学秩序也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求知欲不足很多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导致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用心。
2.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因此对该专业的学习缺乏动力。
3.学习压力过大高职生在校期间需要既学习知识又进行实习,可能同时面对各种压力,导致学生心情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如何有效学习缺乏认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
5.社交活动过多部分高职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社交活动,导致课余时间不利于学习,可能因此出现隐性逃课现象。
二、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对策探讨1.增强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实践操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3.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压力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学校可举办学习方法讲座、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规范学习。
6.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校应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提升学习态度。
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展学风建设 ,而重点之 一就是针对学生逃课 、迟 到、早退 等 现象 。出勤率不高也一 直是 困扰高校课堂教学 的主要 问题 之
一
逃课 原 因数据 分析
大学生逃课原 因是多方面 的,从表 中我们可 以看 出:
大 学生进 谡 的原 因
学 习无动 力 确实 有事
。
为 了掌握学生 出勤情况 及其逃课的原 因,以便找 到解 决
问题 的路径 ,我们对嘉 兴学 院学生进行 了一次调查 。本次 共 发放调查 问卷 1 5 ,收 回有效调查 问卷 13 份 ,回收率 0 4份 01 为 9 . % 。其 中,“ 二” 32份 ,“ j”4 1 , “ 四” 78 2 大 7 大 1份 大
21 。 7份
老师 讲课 报无 聊 老师 不经 常点 名
睡觉 、上网
3 4 25 %
休 闲 4 4 98%
逛 街购 物
和男 ( )朋 友在一 起 女
l 3 2% 2
50 % 7
手机 、讲话等等 ;久而久之逃课也就成 了必然 的事情 了。 4 建议和举措 . ( )浓厚学校学风 ,完善制度建设 1 ( 下转第 2 3页 ) 1
科 ,也只有 32 %的学 生会逃 ;但 马哲等公共课有 3 . %的 .1 00 9
学生选择逃课 ;对 于逃课 ,有 5 . %的学生表示他们会视情 98 8 况而定 ;另外想逃就逃而不在乎什么课 的学生 占 1 . %。 56 8
种 司空 见惯却又屡禁 不止的现象 。许多高校每学期都要 开
【 关键词】 学 生 逃课 原 因 大
课堂不仅是传 授知识 、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 ,也 是师生 进行接触交 流的重 要场所。一个优 良、浓厚 的学 风最 基本的 前提条件就是课堂 教学 的高质高效 。高校逃课现象 日趋 成为
大学生逃课问题论文
大学生逃课问题研究【摘要】“逃课族”已成为高校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
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逃课行为;逃课的原因;对策一、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类型及特点高校学生逃课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显性逃课指没有请假或请假而没有被批准却不去上课;隐性逃课指来上课,却不听教师讲课。
逃课总体表现为:隐性逃课率高于显性逃课率;随年级升高逃课率呈递增趋势;公修课的逃课率高于专业课。
而且随着高校对逃课行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出现了校园专业代课族,形成变相逃课。
对显性逃课者来说逃课以后可能上网、睡觉、谈恋爱、去图书馆、打工、参加培训等。
对隐性逃课者来说,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在逃课。
如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杂志、聊天、睡觉等。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分析(一)学生因素1.经过家长及教师的“包管制”洗礼,来到大学校园,脱离了家长及教师的束缚,不必每天对着作业、课本及试题,也没有了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思想上该觉放松了许多,有了多余的时间游玩、上网,由于年龄的原因部分学生会去谈恋爱,因此难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尤其是上课时感到很受约束。
2.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大部分由家长教师代替学生选择所学专业,他们只考虑就业的形式,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
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深入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识自我,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于是产生反感抵触情绪“逃学风”也就随之产生。
3.受周围风气的影响。
大家都说大学生从不逃课不正常,为怕别人的取笑,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也动了逃课的念头。
4.就业形式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全国高校都在扩招生源,每年都有源源不断地毕业生涌入社会,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许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部分学生选择在校期间盲目的去找工作,另一部分跟风似的选择考证,还有一部分做兼职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文章摘要:大学生一直以来是被家庭、社会、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事实上,在当今的大学中,上课已经成了很随便的事情,逃课之风更是风靡所有高校。
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心理,如何正确看待逃课现象,如何通过调查分析来引起大学生本人的反思,如何从逃课现象中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这些都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反思。
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似乎并不珍惜这种机会。
原本备受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学生们进入大学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管教,感觉获得了自由。
然而,大学也是学校,学习仍然是大学的主旋律。
甚至很多学者和教授都说过:大学应当是学生时代最苦的阶段。
因为大学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储备。
但实际上,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学过的太轻松,太自由了。
逃课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疾,上课是要看心情来决定的。
而且从大四的学姐学长到大一的新生,都流传着诸如:“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等等逃课宣言。
无论如何,逃课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学的重要现象。
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每一个家庭将来的顶梁柱,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中上层群体。
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偏离传统的观念和认识。
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的增加,而大学生的质量却在各种报道中被贬的越来越低。
社会已经不再信任我们这个群体,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更应当时刻反思我们当前的行为,意识到我们将来所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社会竞争压力过大
02
家庭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来 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可 能导致逃课现象的出现。
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学生的逃课现象, 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 不高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学生逃课的 风险。
03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逃课现象也有 一定的影响,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逃 课是“酷”的表现,或者因为其他人 的影响而选择逃课。
02
通过分析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
支持。
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03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02
调查方法和样本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
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对课程的评价、逃课经历、逃课原因 等。
问卷发放
通过在线平台和纸质版两种方式进行发放,确保覆盖不同年 级、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逃课现象的教育制度分析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逃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都可能导致 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
学分制度的问题
学分制度也可能存在问题,如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选 择容易的课程,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课程则选择逃课。
学校管理和监督不足
学校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存在不足,如对于学生的逃课行为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学生有逃课的空间 。
性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考虑从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涵盖了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包括综 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等 。
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摘要大学生隐性逃课非常普遍,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教学的重点在课堂,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隐性逃课在现实中被忽视,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培养人才。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某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 我们了解了各种隐性逃课现象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态度差异等。
通过分析这些调查结果, 提出缓解隐性逃课现状的对策,以减少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进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使该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输送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策1引言1.1问题的提出1.1.1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普遍相对于显性逃课,隐性逃课范围之大,可以说几乎涉及大多数学生。
[1]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
但前人对显性逃课的研究远多于对隐性逃课的研究因此,本次对隐性逃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2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情况严重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一套考勤制度,但这只能对显性逃课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隐性逃课则完全无效。
然而隐性逃课却比显性逃课更加严重,也更具危险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1.1.3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危害性大大学生隐性逃课对学校学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危害大。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又以课堂为支柱,大学生的严重隐性逃课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最终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不利于高校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这一重大任务的完成。
因此,隐性逃课应当引起重视。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程芳玲、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救育,2004(4).隐性逃课不是个别现象,它的影响也不只限于学生自身,它对教师、高校乃至于社会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客观了解隐性逃课现状,探究隐性逃课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激发大学生上课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率。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20 年 4 0 9 月下 总 第15 期 3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吴秀 霞 崔 翠 翠
摘要 :大学生逃课现 象突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特点与年级 高低 、教 师上课质量、课 程的类型和作用、期 末考试的方式、考勤管
理 和班 级规 模 以及专业 、 性 别都 密切相 关 。造 成 这 种现 象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从 根 本上说 ,是 社 会 导 向和 教 学体 制影 响 的结 果 ,也 是 高校专业 、 程 设 置不 合 理和 教 师教 学质量 欠佳客 观 因素 的反 映 , 是 大 学生价 值 选择 多元 化等 自身客观 原 因造 成的 。对此 应 当引起 重视 , 课 更 从 观念 、制度 等多个 方 面采 取 有效 措施 ,使 大学生 自觉回到课 堂 中来。
6 与专业 、 性别 有关 .
一
般 来说 ,因为课 程学 习的特点和难 易程 度不同,文科 院
课堂上 却在从事着各种各样与听课 无关的事,这种上课但不 听 系比理科 院系逃课 的学 生比例要 高 ;由于性别 的差 异,男生 比 课的现象, 称为 “ 隐胜逃课” 。本文所说 的逃课是就广义而言的, 女生逃课 的人数多。 根据笔者的调查 和观察 ,逃课现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关键词 :大学生 ; 逃课 ;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 :吴秀霞 (9 5 ) 16-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副教授 ,历史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思想
政 治教 育 ; 翠 翠 (9 6 ) 崔 18 - ,女 , 山东滨 州人 ,山 东师范 大学教 育学院 本科 生 ,主要 研 究方 向 : 育理 论 与实践 。( 东 济南 2 0 1 德 山 5 04 )
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及分析
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及分析文章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实现了自己进入大学学习的梦想。
然而许多大学生却丢弃了高中刻苦学习的习惯,养成了逃课的习惯,高校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原因分析途径对策一、现象分析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进入大学学习的梦想。
这本应该是令家长、老师高兴的现象,然而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努力学习,渐渐养成了逃课的习惯,令家长伤心、老是担心。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史部完整的”。
这是在大学校园内普遍流行德一句话。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特点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我们发现大学生逃课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从学历来说,专科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本科生;从年级上来说,高年级逃课率要比低年级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比女生逃课率高;从课程来说,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另外学生逃课率还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有关。
目前高校防止学生逃课主要措施是点名制,但这方法也这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出现。
由此观之,逃课现象在大学生当中越来越普遍了。
逃课成风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情绪,也打破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
专家认为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
在他们的经验里,大学那些课程无所谓,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方面机械化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硬制度搞得学生“毫无自由”。
众所期待的是,管理应该更人性化,应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探讨逃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近40%的人称逃课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
这些数字显示了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二、逃课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有近50%的人表示他们逃课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放松。
大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渴望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压力。
其次,约30%的人逃课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觉得无用。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逃课是为了追求社交活动和娱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
三、逃课的影响逃课现象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逃课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课的学生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点,难以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频繁逃课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和目标。
此外,逃课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克服逃课的诱惑。
4.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逃课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逃课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学逃课的身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逃课的增多?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背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真实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大学校园中随机选择了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逃课频率、逃课原因等。
二、调查结果:1. 逃课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逃过课。
其中,有近30%的学生逃课频率较高,每周逃课超过2次。
2. 逃课原因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缺乏兴趣: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己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他们觉得上课听不到有意思的内容,对课程内容产生了厌倦感,因此选择逃课。
(2) 学业压力:约40%的学生逃课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学习负担,因此选择逃课来缓解压力。
(3) 社交活动:有近30%的学生逃课是因为参加社交活动。
他们认为社交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因此选择逃课来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或者与朋友聚会。
(4) 教学方法:少数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满意。
他们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选择逃课。
三、解决方案: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学校应该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逃课的可能性。
3.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和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研报告报告主要撰写人:张益、冉黎峰、陈思、黄月悦、邓燕君学院、专业:财经院会计学届、班级:2013级1班摘要:如今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习氛围,它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还有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这不仅使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下降,还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因此,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宜的措施降低高校的逃课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逃课前言:大学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阶梯,也是大学生人生航船的又一起点。
课堂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但是,大学中的“逃课”现象却司空见惯。
这不仅使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下降,还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因此,了解学生逃课的原因以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各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数据调查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逃课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调查采用地点:重庆三峡学院、重庆高等医药专科学院及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4日调查问卷:问卷发出200份,收回167份,回收率86.8%。
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相关数据:1.逃课人所在年级比重:大一占22.85%,大二占54.3%,大三占16.91,大四5.93%。
2.逃课与否的比重和频率大概:逃过的占65.58%,没逃过的占34.42%。
一学期一到两次的占31.22%,一月一到两次的占38.46%,一周一道两次的占22.17%,一周多次甚至每天的占8.14%。
3.逃课原因(多选):起来晚了来不及就不去了的占40.72%,生病或心情不想去的占33.48%,与学生工作或其他事情时间发生冲突的占35.29%,反正不点名,逃了也没关系的占36.65%,对那堂课没兴趣,认为没必要去上的占40.72%,其他的占7.24%。
4.所逃课程比重(多选):公共基础专业课32.13%,专业课6.33%,选修课35.29%,体育课15.38%,不一定看情况46.15%。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研究背景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科知识是学生获得证书和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上课听讲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找出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方法。
调查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征求了全国20所大学的500名学生对逃课现象的看法和原因,访谈针对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的3所高校的3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约85%)都有逃课的经历,而且逃课的频率相当高(约每周1-2次),其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期间曾做其他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等)而非认真听讲。
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调查中出现了众多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个人原因。
如感到课程内容无聊、不喜欢上课的教师、精神状态不好等。
2.学校或课程设置原因。
如课时过长、排课冲突、课程与就业没有关联等。
3.社会环境原因。
如周边环境不佳、同学很多都逃课等。
4.教师授课方式原因。
如教师授课枯燥、讲课太快或太慢、洋洋洒洒地讲一堆不相关的东西等。
逃课问题的影响虽然逃课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由行为,但实际上会对学生及其未来产生不良影响:1.影响学业表现。
逃课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和知识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错过宝贵的听课机会和交流机会。
2.影响未来发展。
大学学习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成功的基础,逃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位获得。
3.影响自我认知。
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自己“没教养”、“没规矩”,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加重学习及生活压力,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听课的观念。
要重视上课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如感觉上课无聊,可以主动跟老师交流、向高年级学长学姐请教等,从而刺激自己学习兴趣。
大学逃课检讨作文
大学逃课检讨作文前言大学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自由与责任并存的阶段。
作为大学生,我们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利,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这个阶段,与中学相比,我们需要更加自律,不仅要对学业负责,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学逃课成了一些同学们难以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原因分析缺乏学习动力大学的学习环境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
教授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追着你问问题,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一些同学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开始逃课。
他们认为自习与听课无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知识掌握自信心不足大学教学的深入性和难度也让一些同学感到压力山大。
面对接连而来的复杂知识和重要考试,他们可能感到自己无法胜任,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
逃避授课往往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举动,但长此以往会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社交和兴趣活动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多样化,各种社团活动、比赛和聚会不断。
一些同学往往会因为参加社交和兴趣活动而选择逃课。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综合素质培养有更大的帮助。
然而,逃课相对于正常听课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对策探讨增强学习动力为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设置学习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其切分成小目标,逐步完成,给自己奖励。
- 寻求学习伙伴:找到共同目标的伙伴,相互鼓励、互相督促,共同学习。
- 参加学习小组:加入学习小组,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增强自信心提升自信心对于克服逃避授课的心理非常重要: - 制定学习计划: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 寻求帮助:积极向教授和同学寻求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自己的知识掌握感。
-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培养自己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平衡社交与学业社交和兴趣活动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需要合理安排与学业的关系: - 制定时间表:规划好学习和社交活动的时间,避免时间冲突,确保两者的平衡。
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及对策探析_倪海珍
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及对策探析倪海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四川泸州646005)摘要课堂学习是高职大学生们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关键一环,然而现今“逃课”却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职大学生的逃课现象,我们以×××职业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逃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高职大学生逃课的真实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管理、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现状;原因;对策课堂学习是高职大学生们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关键一环。
高职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学习效率并不太高,学习习惯不良,进入大学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有些学生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所以,逃课就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对某些大学生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情况:“显性逃课”是指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无故旷课;“隐性逃课”是指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人坐在教室,却没有真正听课,而是在玩手机、听歌、摆龙门阵、想心事、看课外书、睡觉等。
两者虽然在形式上不同,其实质都一样。
学生逃课,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也会造成学校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为此,我们以×××职业学院为样本,对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调查了大一学生463人、大二学生578人、大三学生427人,共计1468人,其中女生786人,男生682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原因,提出对策。
一、高职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发现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经常逃课的学生占9%,一般逃课的学生占21%,很少逃课的学生占44%,从没有逃课的学生只有26%。
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作者简介:姚海曼(1987.3),女,河南商丘,武汉工程大学高教所,学历(2012级硕士)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高校中存在普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既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发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也有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自身的影响。
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协力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逃课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中十分普遍且日益严重的现象,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
在加强和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刻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析其原因,期设计有效的解决路径,在必行。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逃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逃课指显性逃课。
广义的逃课既包括显性逃课又包括隐性逃课。
显性逃课指: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将逃课定义为: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隐性逃课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它知识。
这种来上课但不听课的现象,显性逃课的不上课也不听课自然也有异同之分。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上课时从事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心理旷课行为,如睡觉、复习其它科目、看课外书、手机上网、聊天、听歌看视频、发呆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9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4.7%的受访者坦言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受访者中,31.1%的人是在校大学生,51.3%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
更有甚者,一组辽宁大学某堂课上仅3名学生去听课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安徽某大学的3名大二学生,还办起了“逃课网”,供学生交流逃课心得。
[1]“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局面,足以说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严重。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面对高校中的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当今的大学生自由散漫、缺乏责任感。
然而,记者在一些高校听课中发现,与教室里零零散散坐着几个学生的课堂不同,有一些老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学生提前到教室占前排的位置,来晚了没座只能站在教室后面,课堂上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教室里充满了活跃的学习氛围。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 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承担更大责任, 发挥更大作用时, 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 有意不到课堂上课的逃课现象。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
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 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潮流”。
然而, 学生逃课的现象, 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使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 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改进高校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三)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采用分层抽样法。
3.个体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 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 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4.二手资料调查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四、调查结果(一)基本资料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男生所占比例为53%, 女生为4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例为27%, 来自农村的占46%, 来自乡镇的占2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是学生干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7%, 不是学生干部的占63%。
(二)针对所有参与同学的调查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对于逃课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持是与否相反意见的同学各占50%。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逃课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调研发现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包括课程内容无聊、老师讲课枯燥、课程安排冲突等。
另外,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成为诱惑,让学生更容易选择逃课而不是坚持上课。
此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学或利用其他资源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因此也对课堂不太重视。
其次,逃课对大学生学业和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逃课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不全面,影响学业进展。
同时,长期逃课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调研中,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制定更加严格的考勤和评分政策,督促学生认真上课。
另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学校可以设立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对老师和课程进行评价,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总之,大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
改进教学方式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逃课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所以,本次将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学校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1、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可是,我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
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可想而知,如今大学逃课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
”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
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随着市场经济话语权的扩张,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中克服大学生逃课就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因为无论是从逃课的相对数量,还是从逃课的历时态、同时态来看,逃课都不再是个别学生‘羞答答’的行为,而是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轻度的校园越轨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
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50%左右。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
空空如野的教室,寥寥无几的学生还在昏昏欲睡,不管讲台上的教授如何激情四溢,唾沫横飞。
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
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逃课真的该成为我们的时尚吗?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所以,本次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学术的角度。
此次选题并不是本着新颖与创新的角度,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不少。
而再次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研究形成比较,从而有利于达到借鉴的目的,完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2) 现实性角度。
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 宏观的角度。
“大学生逃课”从表层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大学的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它却关乎着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研究问题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有许多人时常逃课。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
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
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
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
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
时下大学生逃课就这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逃课问题,在当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逃课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种问题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逃课,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使对教育习俗和教育规章的双重违背。
这种越轨行为不如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性大,但当逃课不再是个别行为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态度也由反对到不置可否甚至赞同时,这种越轨行为对教育规范就有了相当强烈的冲击作用,甚至会引起学校秩序的混乱。
逃课成风首先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
拿我来说,在中学为了高考而炼狱的时间太久,刚进大学时,那种自由、放松的意识就很强烈。
并非我不求上进,而是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
归根结底,这是中学与高等教育之间没有有效的过渡通道,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适应造成的。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造成上大学后逃课还是轻的。
不是还有人堕落、退学甚至自杀吗?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逃课率高的重要原因。
比如,政治理论课高中就学过一遍,大学还要学一次,叫人如何提得起兴趣?而且,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令人感觉索然无味。
即使不逃课,也大多以睡觉、看其他书等方式混过去。
我发现,国外众多高校都喜欢采用“讨论班”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在底下阅读大量材料,然后到课上互相辩论的做法很好。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多试一试呢?三、文献回顾“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如今在大学最流行的一句口号。
一个大学生介绍了学校时下流行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
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课。
比较早的分析大学生逃课的文献是《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形逃课”的社会学分析》(2001年),也是唯一一篇仅就“隐形逃课”行为讨论的文章。
作者将隐形逃课定义为“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
”运用默顿的“动机理论”,作者得出结论是大学生隐形逃课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是学生的正当目标无法用正当手段实现的一种合理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者对逃课行为的性质定义也不同。
几种典型的观点是:①经济学的视角。
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逃课是行为人在约束条件下要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行为”【李武江:2006(3)】;②从教学过程出发。
逃课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反向的行为表征【陈刚:2005(8)】;③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应实施有效的教育控制【陈扬:2006(3)】;④从理性行为理论或理性选择理论来看,大学生逃课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动”。
【陈鲁平:2003(70)】研究者对于学生逃课有不同的归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
①学生方面:——进入大学后对于建立新的学习动机的不适应。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完成三方面的适应过程,即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改变。
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再加上生活方式不适应,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控。
【丘熙:2005(4)】在学习和考试中持有“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学生逃课次数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学生,学生如果人为几节课不上不会影响自己考试不及格,不会导致他们失败的耻辱感,这种“避免失败”的动机也会增加他们逃课的次数【田正学:2004(3)】——持不同的学习观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逃课后行为。
大学生的学习观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基本看法,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
坚持“自由学习论”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逃课是为了集中经历于有助于个人成才的课程,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大的专业及课程【赵新峰:2006(1)】反映出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
家庭背景好的学生更倾向于“60分万岁”,逃课可能上网、睡觉、打牌,家庭困难的学生逃课可能是做社会兼职以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