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训练.doc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课内文言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课外文言文》管宁割席分坐。

宁读如本色,止车采薪者之侧,长乐市中人。

宁与华歆俱为管宁所厚,然宁俭不贵财,而歆奢靡。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四、《阅读训练》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五、《练习》1. 根据给出的文言文句子填空。

2. 翻译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的意思是什么?3.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翻译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的意思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 管宁为什么说“子非吾友也。

”?从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课内文言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课外文言文》管宁割席分坐。

宁读如本色,止车采薪者之侧,长乐市中人。

宁与华歆俱为管宁所厚,然宁俭不贵财,而歆奢靡。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四、《阅读训练》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课内阅读(13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多于10个字)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

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

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2.《滥竽充数》是一篇,讲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还有、。

【答案】寓言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解析】略3.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3%)梁国杨氏子(),甚()。

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方来:将要来;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得无:莫非习题: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五年级文言文写作练习(三)

五年级文言文写作练习(三)

五年级文言文写作练习(三)
纲要
1. 背景介绍
2. 主要人物
3. 故事情节
4. 结尾总结
背景介绍
本文写的是一个关于勇敢和友谊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主要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

主要人物
1. 小明: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乐观聪明的小男孩。

2. 小华:小明的好朋友,同样勇敢且善良。

故事情节
一天,小明和小华一起去捉鱼。

他们来到了一个湖边,发现湖里的鱼非常多。

小明和小华兴奋不已,决定捉一些回家。

他们找来
了渔网,开始伸进湖水捉鱼。

可是,越捉越不容易,鱼都往外面挤,小明和小华很苦恼。

正在他们焦急的时候,一位老人走过来。

老人告诉他们,如果
想抓到更多的鱼,要先把鱼赶到一边,然后再把渔网伸进去。

小明
和小华听了老人的话后,醍醐灌顶,他们决定一起试试。

于是,他们开始试着赶鱼。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地将鱼赶
到一边。

然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渔网放入湖里,很快就捕到了一
大串的鱼。

小明和小华非常高兴,他们继续抓鱼,每次都赶鱼、放网,最
后收获了很多的鱼。

结尾总结
通过这次捉鱼的经历,小明和小华学会了勇敢和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了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够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友谊和团结是非常宝贵的。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_______。

“夫子”指的是________。

[2]孔君平由“______”而联想到小儿姓“___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__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的意思有:①好处,利益;②锋利,锐利(跟“钝”相对);③利润或利息;④胜利,指赢的一方;⑤顺利,便利。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五年级的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课外练习题,帮助你们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并谈谈你的理解。

2. 文言文翻译题:- 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文言文填空题:- 请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句子通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4. 文言文造句题:- 使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造一个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5. 文言文理解题:-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一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请描述这段话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作者的情感。

6. 文言文词汇题:- 解释以下文言文词汇的含义:仁、义、礼、智、信。

7. 文言文选择题:- 以下哪句文言文表达了“朋友相聚”的意境?-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B.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文言文写作题:- 根据你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想象中的桃花源。

9. 文言文连线题:- 将下列古代诗人与他们的作品连线:- 李白《静夜思》- 杜甫《将进酒》- 王维《登高》10. 文言文文化题:- 请简述“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练习题,希望你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同时也能够培养你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记得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思考,多交流,这样你们的文言文学习会更加扎实和有趣。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①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②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③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④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

②已而:不久。

③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④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下令猎于北郊()(3)民皆徙避之()(4)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

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

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_____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

(______)(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

(______)(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01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02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0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0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1.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虎也。

——《战国策》注释:1.假:借。

2.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长,担任首领。

3.走:跑,逃跑。

4.然:对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2)天帝使我长百兽()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B.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C.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D.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3.“兽见之皆走”,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这个故事包含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2.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注释:1.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2.柜:盒子。

3.桂椒: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4.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5.辑:通“缉”。

6.椟:盒子。

7. 鬻:卖。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时期的(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duo)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周公诫子.doc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周公诫子.doc

2018长沙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周公诫子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用原句回答)
4、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

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

②蔽:隐蔽。

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

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

⑤所以:……的原因。

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

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_________)(_________)(2)亦足以鉴。

(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2.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A.整个善良B.通过善于C.整个善于D.整个熟悉[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A.两个人都很专心B.两个人都不专心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A.比喻B.对比C.联想D.照应[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

“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

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

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

这个故事是围绕“________”展开的。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3. 课内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

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________)时代人。

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____________》,收在了《_____________》中。

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___________)。

[3]写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

(用一个成语概括)[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

”[1]《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聪惠:________________乃呼儿出:________________诣其父:________________指以示儿:________________[4]用“”画出体现杨氏子“甚聪惠”的句子。

[5]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6篇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6篇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1.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虎也。

——《战国策》注释:1.假:借。

2.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长,担任首领。

3.走:跑,逃跑。

4.然:对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2)天帝使我长百兽()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B.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C.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D.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3.“兽见之皆走”,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这个故事包含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2.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注释:1.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2.柜:盒子。

3.桂椒: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4.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5.辑:通“缉”。

6.椟:盒子。

7. 鬻:卖。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时期的(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duo)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使:__________执: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喜欢派拿着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6.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7.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五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练一**> 古人常用“通假字”来指代某些事物或概念。

请用下列通假字造句,展示你对文言文的理解。

1. 牛札:典指筆硯。

牛札:典指筆硯。

- 君子用牛札書法文章,可克除怠惰之病。

牛札書法文章,可克除怠惰之病。

2. 羊皮:代指奏章。

羊皮:代指奏章。

- 朝臣奏上羊皮,上下留心以防禍患。

羊皮,上下留心以防禍患。

3. 鸟语:常用来写鸟的鸣叫声。

鸟语:常用来写鸟的鸣叫声。

- 夕日西下,山间鸟语阵阵,萬物归息。

鸟语阵阵,萬物归息。

4. 马蹄:泛指马奔跑的声音。

马蹄:泛指马奔跑的声音。

- 浩浩荡荡的队伍走过,远远传来马蹄声传遍整个原野。

马蹄声传遍整个原野。

5. 鱼肠:用以比喻文章的布局结构。

鱼肠:用以比喻文章的布局结构。

- 郑茂苦练鱼肠,终于巧妙地领略其中奥妙。

鱼肠,终于巧妙地领略其中奥妙。

**练二**> 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回答相应问题。

闲来无事,使猪变凤凰;只因她心中有它事情。

心中有它事情。

1. “心中有它事情”是指什么?答案: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

: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猪变凤凰”的意思。

答案:原本平凡无奇的人或事,经过改变变得非常出色或优秀。

:原本平凡无奇的人或事,经过改变变得非常出色或优秀。

3. 请用现代汉语给这句话概括总结。

答案:一个人无所事事时,如果他有其他的事情纠缠在心里,就无法集中精力,不能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

:一个人无所事事时,如果他有其他的事情纠缠在心里,就无法集中精力,不能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

4. 这句文言文中有哪个字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请解释其含义。

答案:“它”字。

在这句话中,它指代了某个具体的事情对象,通常是旧时所指的“它物”或“它事”。

:“它”字。

在这句话中,它指代了某个具体的事情对象,通常是旧时所指的“它物”或“它事”。

**练三**> 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回答相应问题。

见过许多奇闻怪事的李师父,见过许多大事小事。

他十分坚定,非常有信心。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练习。

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注释:①若:好像。

②奇爱:十分喜爱。

③以:把。

④乃:于是。

⑤欲:想,希望。

⑥知:明白。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1)何氏之庐也。

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问其故。

故: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即遣还外。

遣还: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部编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

部编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

部编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与理解。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1]把文中缺的词句补充完整。

[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为设果(________)答曰(________)[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甚:_____ 诣:_____ 乃:_____ 曰:_____[4]上面文段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七步成诗文帝(曹不)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②菽以为汁。

萁③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行大法:指处死。

②漉(lù):过滤。

③萁(qí):豆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豆在釜中泣(______)[2]这首诗是_____让_____作的,他们都是____的儿子。

[3]对画线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B.魏文帝尝试命令东阿王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

俄而雪骤,公欣然③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⑥,左将军王凝之⑦妻也。

(注)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文义:文章的义理。

③欣然:高兴的样子。

④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503班第六周文言文训练
姓名得分书写
第一讲寓言故事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 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nì ng)信度,无自信也。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4.先:首先。

5.度( 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2.欲:将要,想要。

7.置:放置,搁在。

3.者:...... 的人。

(定语后置)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1.至:等到,直到。

17.乃:于是,这才。

21.市罢:集市散了。

18. 持:拿。

19.度( dù):量好的尺码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2.遂:于是。

23.曰:说。

24.宁( nìng):宁可。

25.无: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27.以:用。

【注意字音】
【读音】履:l ǚ边音,第三声;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 nìng 鼻音,第四声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全文翻译】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
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
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
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作者与评点】
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约前 280—前 233),即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
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被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 55 篇。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

文中的郑国人犯
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当堂检测】
矛与盾楚人有鬻 (y ù) 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训练要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誉之()
..
()物莫能陷也()()或曰()
3.4.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 B 陷子之盾 C不可陷之盾 D誉之曰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从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提炼一个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举一反三】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训练要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蚌方出曝()( 2)蚌合而箝其喙()
..
(3)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蚌合而箝其喙渔者得而并禽
..
B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二讲寓言故事类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
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
美。

【字词注释】
1.效:仿效,模仿。

2. 颦:皱眉头。

3. 东施:越国的丑女。

4. 西施:越国的美女。

5.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以之为美。

6. 美,动词,以为美。

7.归:返回,回去。

8. 去:躲开,避开。

9. 其里:同一个村里;同一个乡里。

10.里:乡里,这里指家门口 11 坚:紧紧的。

12 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处是带领的意思。

13. 妻子:妻子和子女。

14 彼:她,代指丑妇(东施)。

15. 病:毛病,生病。

16. 病心:病于心,心口痛。

【“之”字的意思】
(1).贫人见之:可代指东施的样子。

(2). 其里之:的(3).见而美之:(代指)她。

(西施皱眉、捂胸的样子)。

(4). 之所以美: ...... 的原因。

【全文翻译】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
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
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
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作者与评点】
本文选自《庄子》。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
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
(1)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2)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
反,成为人的笑柄。

(3)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4)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结果只会适
得其反!
【当堂检测 2】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训练要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楚灵王好士细腰()()以一饭为节()
1.2.
()胁息然后带()()比期年()
3 ..4..
2.给下列“故”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故意 B 所以,因此; 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闵通:悯 )
【训练要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闵其苗之不长()(2)谓其人曰()
..
(3)苗则槁矣()(4)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
2.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病矣(生病) B 予助苗长矣(我)
..
C其子趋而往视之(快步走) D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非但,不只是)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做的懒汉
B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得多花心思,多下工夫。

C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D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其客观规律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