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1、主气
(1)主呼吸之气:肺司呼吸。主管人的呼吸运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 场所。肺司呼吸主要依赖于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呼出浊气、吸入自然界 之清气。
(2)主一身之气:肺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
参与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
五脏——肺
2、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 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水液输布和排泄的道路。 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五脏——心
二、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在体合脉:
心主脉;脉:脉管、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2、其华在面
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3、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生理上,舌的色泽、运 动、味觉、语言等与心主血和心藏神密切相关; 4、在液为汗
汗由津液化生,脉内津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脏——脾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边,与胃以膜相连。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一、脾的主要功能
1、主运化 运:转运、运输;化: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和水液,并将
其转输至心肺及全身的功能。 (1)运化精微:主要依赖脾气的推动作用 脾气健运、脾失健运; 脾气主升:1、脾主升清;2、升提内脏。中气下陷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象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藏精气;形体与腑相 似
五脏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一、肝
位置: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生理特征:主动主升、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故称“刚脏”。 将军之官; 主要功能:主疏泄和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藏象(概述)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藏象概述一、藏象的概念“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一)藏,有 zàng 和 cáng 两种读音。
1.音“cáng”--藏匿。
2.音“zàng”--指人体的内脏,包括脏和腑。
3.藏象一词中藏应读“zàng”,而兼有贮藏的含义。
(二)象1. 外在现象: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比象:五脏与外在自然事物和现象类比所获的比象。
(三)“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附】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
2.脏器,一般是指人体器官的现代解剖概念,特指其具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二)长期以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反复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四)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三、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二)五脏是综合性的功能单位四、脏腑的分类及特性(一)脏腑分类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府(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奇恒之府(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它们多形态中空与腑相似,内藏精气功能又类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故名之。
【附】胆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二)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 “藏而不泻”(三)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 “泻而不藏”。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1.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2.脏腑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3.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4.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
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5.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似,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6.心的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张与收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广义之神: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7.心的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的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8.肺的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1. 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二字,首载《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的。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①不与水谷直接接触(非腑)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非腑非脏)③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非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这里的“满”和“实”,主要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即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2. 藏象学说的形成①古代解剖学的认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④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⑤④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
因此,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不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概念。
3. 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 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 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 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
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 以象测“藏”。 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
临床实际: ※ 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 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 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 肌肤干燥。 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 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 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
(四)心在志为喜 志 —— 情 志 活 动 , 人 有 “ 五 志 ” 、 “七情” 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 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 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 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 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神绝非仅指狭义 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
● 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 以此为前提。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 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例: 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
表现
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二章 藏象
第二章 藏象学习要点1.掌握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3.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4.掌握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联系。
5.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
6.了解心包络、命门的涵义及功能。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viscera):指藏于体内的脏腑。
实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藏”(脏腑)与脏器的概念区别:• 脏器(organs)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器官的总称。
属实体器官,为解剖学概念。
• “藏”(viscera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是一个形态和功能统一的结构,本于实体又非实体。
不仅是解剖学概念,更是生理、病理学概念,重在功能。
象(xiang):指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藏象(visceral manifestation):藏于体内的内脏、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与象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藏变”决定“象变”,故可“以象论藏”。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观 ——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脑、髓、骨、脉、胆、女脏 腑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肝藏魂(梦、幻觉)五神脏肺藏魄(感知觉、本能动作)脾藏意(意念、注意、记忆)肾藏志(志向、毅力、行动)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脏古作臟,又作藏。
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
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
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五、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脏腑之精:指贮藏于五脏之中的液态精微物质,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是脏腑生理机能的物质支撑,具有濡养、滋润作用。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
一、脏腑的生理功能藏象学说详细描述了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水、主骨、生髓、通脑等。
这些功能反映了脏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藏象学说阐述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等。
这种表里关系体现了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三、脏腑与形体官窍的联结藏象学说将脏腑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描述了脏腑与五官、五体、五志等的关系。
如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等。
这种联结关系说明了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形体官窍的表现来推断。
四、脏腑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藏象学说认为人体脏腑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同一性,即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如季节变化、昼夜更迭、地域差异等都会影响脏腑的功能状态。
五、藏象学说的临床应用藏象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外在表现,医生可以推测其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脏腑的虚实寒热,进而进行辨证论治。
六、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藏象学说强调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即阴阳平衡和表里相应的重要性。
这种配合关系体现了人体内在脏腑与外在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藏象学说涵盖了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的联结、脏腑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藏象学说的临床应用以及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中医 藏象学说
以情志相胜取效——心理疗法
(四)肝
第 二 五 节 脏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五行属性:肝属木;
表里配属:肝与胆相表里;
主体功能: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
特性,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协调气血运行;幻灯片 33
(五)膀胱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膀胱位于下腹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与膀胱的关系 生理方面: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 肾的气化、固摄有助于膀胱贮尿和排尿; 病理方面:如小便不利、遗尿; 尿频、尿急、尿痛等。
2.助消化
胆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府
2、情志方面: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病理方面: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
(二)胃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生理功能:1.受纳与腐熟水谷 “太仓”、“水谷之 海”
2.主降浊 “胃气以降为顺”
脾与胃的关系 纳运协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解剖位置:胸腔两肺之间,横膈之上, 外有心包包裹; 五行属性:心属火; 表里配属:心与小肠相表里; 主体功能:1、心主血脉 2、心主神志;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脉为血之府” 心气
血脉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心气 A. 充沛 血液 .B 充盈 血脉
(2)脾开窍于口 (3)脾在志为思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案]
(4)脾在液为涎
中医藏象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藏象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藏象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是对脏腑、经络、气血等脏腑主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脏腑是中医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包括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和三焦等十个系统,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点和生理功能,具有自身的特定脏腑气血、经络等。
脏腑功能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脏腑的功能特点、脏腑气血等。
二、脏腑功能特点1、心:主管血脉、统摄五志,开窍于舌,神明之府。
2、肝:藏血主疏泄,主疏泄之官,主司疏泄,主宰藏血;司主疏泄,藏一、血、藏二。
始生于肝,萌生一筋;三月之门,三月之机;小泉水,泉润满;3、脾:中土之土,能化肌肉,主运化,在于色为母,外应于肉,主治变受纳,制血、主运化,主制血之所存,经国之官,渗化之司,仓廪之官,莫过脾矣。
4、肺:主行气呼吸,主气之官,脏络之大使,司首痈瘭,毗持真机,居心之气,将生于肝,从胆而萌。
5、肾:藏精主水,生二筋,主胆之郄,二至五岁,发长髪,生门之府,藏精主水,钓须之主,亲生之本,正气之上,五藏之根,根海之府。
6、膀胱:主二经,头之府,行尿大小便。
7、胆:胆气决卓,角解而注,主视,主决诈机务,寓气于左,发气于东。
8、胃:上连咽,下临大肠,蓄谷而统水,主受纳输化水谷,堛理水谷,叶化水谷,中受纳百谷之化,通调上下之宜。
9、三焦:包含上中下三焦,主行化,散调水流等。
10、小肠:能分清浊,受纳摄化水谷,主通视听、悲怒。
三、脏腑气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重要物质,气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供给机体各脏器和组织的养分物质。
脏腑气血是指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气血活动状态,脏腑气血的充盛与否与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经络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人体内部分布有一定方向和规律的特定的经脉络腑。
经络是连接脏腑器官之间的纽带,贯通肢体各部分,使脏腑功能相互联系,实现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故有"经气血所至,病机所通"之说。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学习笔记一
今日学习藏象学说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以及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学习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内脏包括:1、五脏:心、肝、脾、肺、肾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的意思是“异常”,奇恒之腑是象脏又象腑的意思)。
其次我们看看藏象学说的形成的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认识:我们要记住,中国古代是有解剖的,也要记住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国。
我们古人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上认识了一部分人体。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这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司外揣内”,意思就是根据外治现象,推测体内处于什么状态。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这句话是说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之后通过”去伪存真“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医学大部分理论都是有理有据、正确的。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意思是古代哲学思想让我们的中医学理论化、系统化。
再来我们学习藏象学说的特点:1、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①五脏与六腑有关:即一脏带一腑,五脏配五腑,脏与腑的关系还是以脏为主;②五脏与形体官窍有关:形体包括: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包括:眼、耳、口、鼻舌,五体、五官均分属五脏,哪个体、哪个官窍出问题就能对于到相关的脏腑上。
③五脏与精神情志有关:④五脏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特点:第一、首先是脏的特点:1、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脏的形态特点:多为实体性器官;3、脏的阴阳:阴;4、脏的表里:里。
第二、再次我们看看腑的特点:1、功能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2、腑的形态特点:多为空腔器官;3、腑的阴阳:阳;4、腑的表里:表这些功能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中医学藏象学说
(二)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三)心在窍为舌 (四)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
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在脏为心……在志为喜”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乐者,神惮散而不 藏” 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愁忧恐惧则伤心”、“忧愁思虑则伤心”
(一)心
腑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 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 阳中之阳,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心为君主之官 心的主体功能 夏气、赤色、苦味 一、心主血脉 二、心主神志(心藏神) 心的联属功能 ③其华在面 心与小肠相表里 ①开窍于舌 ④在志为喜 ②在体合脉 ⑤在液为汗
恶寒无汗 宣发肺气
肺气虚弱 宣发失职 卫气虚弱
肌肤苍白,憔悴 皮毛枯槁 补肺益气
怕冷、出汗
容易感冒
“肺主气,属卫”,“症虽在卫,法宜治 肺” (玉屏风散)
42
一、肺的联属功能
(三)开窍于鼻
鼻,又称明堂,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门户
鼻的功能 1. 鼻为肺(呼吸)之门户 2. 主通气和嗅觉,协助发音
邪气犯肺,肺气失宣--鼻的功能失常 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衄 外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肺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脏腑的生理特点
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象学说知识点总结
藏象学说知识点总结1. 动物的分类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形态、结构、习性以及生活空间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些动物,人们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将它们进行了分类。
常见的分类法包括属、种、目、纲、门等。
在藏象学中,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加系统地研究和了解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推动动物学的发展。
2. 动物的解剖动物的解剖学是藏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动物内部结构的构造和组织。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为动物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同时,解剖学也为保护动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3. 动物的生理生理学是藏象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
动物的生理活动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这些活动都是动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动物的生理活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照顾和保护动物,促进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动物的生态生态学是藏象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规律和相互关系。
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生理活动,还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 动物的进化进化论是藏象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动物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种的共同祖先和适者生存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形式的认识。
通过进化论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6.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资源是藏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涉及到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园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动物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疏通和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2)肺主治节:一主呼吸运动;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要点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为娇脏(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故称“华盖”。
(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即在内之意。
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即象征和形象。
所谓“藏象”就是指人体内在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客观的反映了脏腑机能变化,从而作为推论或判断脏腑机能变化趋向的依据,故称为“藏象”。
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所谓脏腑,包括心、肺、脾,肝,肾等五脏,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以及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腑。
这些脏腑和奇恒之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这是藏象学说对论的重点。
二是脏腑、组织、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体内的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脏腑与体表的皮毛、肌肉、脉、骨等形体组织以及目、耳、鼻、口、舌、前后阴等五官九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是津赦、气血、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沣液、气血、精髓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的生成和运行以及输布,必须通过不同的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完成,而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都依赖于津液、气血、精髓作为物质基础。
中医重点考点——藏象学说
中医重点考点——藏象学说1、五脏的概念、功能: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包括心、肺、肝、脾、肾,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2、狭义之神的概念: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心的功能和系统连属:功能: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系统连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4、肺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作用、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①排出浊气②输布精微和津液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阖)和肃降(①吸入自然界清气②向下输布精微和津液③清肃呼吸道异物),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④调节水液代谢)系统连属: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5、肝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肝失疏泄的临床表现:功能:主疏泄(①调畅气机②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③调达情志④调节生殖功能)和主藏血系统连属: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失疏泄的临床表现: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眩晕飨泄,呕逆嗳气,脘腹胀痛,便秘,口苦,纳食不化,黄疸;肝气郁结;排精失常,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
6、脾的功能和系统连属: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气主升(升清和升举内脏)和脾主统血系统连属: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7、肾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肾精功能、肾阴肾阳作用: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系统连属: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精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阴肾阳作用: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润濡润(肾阴)和推动温煦(肾阳)的作用8、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包括胆(主决断和助消化)、小肠(受盛化物与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膀胱(贮存排泄尿液)和三焦(通行元气与运行水液),以受盛、传化水谷糟粕为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第三章:藏象学说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4) 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 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 分向上、向外输布,外达全身皮毛,代谢后以汗的 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以濡润 之,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
中医藏象学说,全归纳在这50条,看过就可以给自己诊病了
中医藏象学说,全归纳在这50条,看过就可以给自己诊病了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3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7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8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9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0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2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3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4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5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6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17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18肝受血而能视。
(《素问·五藏生成篇》)19肝体阴而用阳。
(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20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21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1.藏象,指藏于体内得内脏及其表现于外得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得事物与现象。
2.脏腑分为脏、腑与奇恒之腑三类。
3.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4、五脏共同得生理特点就是化生与贮藏精气。
六腑共同得生理特点就是受盛与传化水谷。
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5、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与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6、心得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与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与心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就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就是心有生血得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使就是指心气推动与调控心脏得搏动与脉得舒缩,心主脉,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得生理活动与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得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就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得主宰与总体现;狭义之神,就是指人得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就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得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7、心得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得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得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8、肺得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就是指肺就是气体交换得场所。
肺主一身之气,就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得生成与运行得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得生成。
②对全身气机得调节作用。
(2)主行水指肺气得宣发肃降运动推动与调节全身水液得输布与排泄。
肺主行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通过肺气得宣发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得水液与水谷之精中得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得水液在卫气得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得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二就是通过肺气得肃降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得水液与水谷精微中得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她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得浊液下输至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以其气得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
又因为肺为华盖,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若肺气得宣发或肃降失常,均可致津液代谢障碍而出现尿少、痰饮、水肿等病症,可用宣肺利水或降气利水方法进行治疗。
(3)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就是指全身得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得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得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得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它概括了肺得主要生理功能,即肺有辅助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与调节得作用。
.肺主治节就是对肺得主要生理功能得高度概括。
治理与调节呼吸运动;治理与调节全身气机;治理与调节血液得运行;治理与调节津液代谢。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9、肺得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3)肺主宣降10、脾得生理功能(1)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两个方面:①运化食物:食物经胃得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送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经脾气得作用,则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精微部分,经脾气得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得转输作用输送到其她四脏,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
②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得吸收、转输与布散功能,就是脾主运化得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在:1、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2、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得作用;、将胃、小肠、大肠中得部分水液经过三焦(六腑之一得3 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4、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得升降而上腾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
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
(2)脾主统血就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得功能。
生理意义——就是血液正常循行得重要条件之一。
表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11、脾得生理特性(1)脾气上升脾气具有向上运动以维持水谷精微得上输与内脏位置相对稳定得生理特性。
①升清,指脾气得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得水谷精微与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得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若脾气虚衰或为湿浊所困,不得升清,可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②升举内脏,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得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得作用。
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可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2)脾喜燥而恶湿脾气与其运化水饮得生理机能相关。
脾得喜燥恶湿得特性,健旺,运化水饮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得停聚。
脾气升动,才能将水液布散全身,而脾气升运得条件之一就就是脾体干燥而不被痰饮水湿所困。
(3)脾为孤脏脾为孤脏。
脾属土,居中央,与四方、四时无配;脾主运化,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灌四傍”而长养四脏,称为后天之本。
属人体中最大最重要得脏,故称孤脏。
12、肝得生理功能(1)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得作用。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液与津液得运行输布;②促进脾胃运化与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气得疏泄作用失常,称为肝失疏泄。
(2)肝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得功能。
①涵养肝气②调节血量③濡养肝及筋目④化生与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
⑤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就是其月经按时来潮得.重要保证。
⑥防止出血13、肝得生理特性①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得生理特性而言。
②肝主升发指肝气得向上升动与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得生理特性。
14、肾得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①肾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得生理机能。
精,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最基本物质,就是生命之本原,就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得物质基础。
肾藏得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②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指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成熟得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得演变过程,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七七,发始白;面皆焦,三阳脉衰于上,六七,发始堕;面始焦,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与,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速记:一来齿发长,二来天癸至,三来真牙生,四来筋骨盛,五来发始堕,六来阳气衰,七来天癸竭,八来齿发去。
肾精、肾气及其所含得肾阴、肾阳称为机体生命活动得根本,肾阴肾阳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生理上,肾之精、气、阴、阳与她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与相互为用得动态关系。
病理上,两者也相互影响。
各脏之精、气、阴、阳不足,最终必然会累及到肾,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2)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与调节水液代谢得功能。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得促进作用;②肾气得生尿与排尿作用,水液代谢在肾气得蒸化作用下,分为清浊,其清者重新输布周身,其浊者下注膀胱,化成尿液,排出体外。
(3)肾主纳气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得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得深度,防“肺为气之主,肾为《类证治裁·喘证》说:止呼吸表浅得作用。
”气之根。
15、肾得生理特性①主蛰守位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就是对其藏精功能得高度概括。
肾得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都就是肾主蛰藏生理特性得具体体现。
守位,就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
君火,即心阳,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相对于心火,其她脏腑之火皆称为相火。
生理状态下,各脏腑得阳气称“少火”;病理状态下,各脏腑得亢盛之火称“壮火”。
相火以其所在脏腑得不同而有不同得称谓,肝之相火称为“雷火”,肾之相火称为“龙火”。
②肾气上升,肾阳鼓动肾阴,合化为肾气上升以济心,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16、五脏之间得关系一、心与肺:血液运行于呼吸吐纳之间得协同关系二、心与脾:血液生成方面得相互为用,血液运行方面得相互协调三、心与肝: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四、心与肾: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五、肺与脾:气得生成与水液代谢.六、肺与肝:气机升降七、肺与肾: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八、肝与脾:疏泄与运化得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得相互协调九、肝与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资互制十、脾与肾:先天与后天得互促互助、水液代谢、肾与命门11 同为五脏之本,内寓真阴真阳。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与季节得关系五行五脏五体五官五志五液五华五时木肝筋目怒泪爪春夏面汗喜舌脉心火12、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得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就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13、胆得生理功能:胆又称“中精之府”“中正之官”;1、贮藏与排泄胆汁参与饮食物得消化。
2、主决断胆得生理功能,与人体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得决断及勇怯方面。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14、胃得生理功能①胃主受纳水谷,就是指胃有接受与容纳饮食水谷得作用。
故胃又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主腐熟水谷,腐熟即初步消化得意思。
受纳于胃得水谷在胃不断蠕动与胃阳气蒸化作用下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
胃被称为“水谷气血之海”。
15、胃得生理特性①胃气下降:指胃有通利下降得生理功能及特性,以通降为正常。
②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可致胃中津液每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