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展开与折叠》(2)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使学生不但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方法,学会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教学重点把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教学难点按预定的形状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三角板,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箱子的一个顶点A,它发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B处有它感兴趣的食物,这只蚂蚁想尽快得到食物,哪条路径最短?试在图中将路线画出来生活常识可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若把这个正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就不难发现答案。

日常生活中,要想包装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今天就来讨论一些简单的多面体的展开图二、新课学习探究一(投影显示)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条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请与同伴进行交流。

做一做:可得到以下11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强调:强调随便剪,剪错没关系,粘上重剪。

1.检查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情况。

2.教师和学生交流剪法。

3.肯定学生在操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4.为什么会剪成不同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概括: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5.让学生举例说明: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

注意: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

友情提示: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7条棱剪开,可以形成11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展开与折叠(2)

展开与折叠(2)



1、图中不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2.下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完全一样的是()
(1)(2)(3)(4)
A.(1)和(2)B.(1)和(3)C(2)和(3)D.(3)和(4)
3、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4、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重点: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难点: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学习流程:
环节
内容设计
学法指导



1.正方体的展开图由______个面组成,每个面都是______,正方体有______个顶点,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______。
2.(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的。
靖边二中滨河路校区七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执教人_____
主备人
王辽勇
校稿人
刘浪
议课组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
教学领导签字
展开与折叠(2)
学习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2、通过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2)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
(3)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
2.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折一折,看看得到的图形与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202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四篇)

202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四篇)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课时内容。

本课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

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二、说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2、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展开与折叠2》优秀教案

《展开与折叠2》优秀教案

例题教学
(1)(2)
(3)(4)
你能将图形(1)、(3)修改后使其能折叠成棱柱吗
目的:在学生经历了棱柱的展开过程后,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折成棱柱,使学生经历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概念,是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

效果:在解决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学生大胆实践,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环节:探索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内容: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
目的:在学生经历了棱柱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后,进一步探索圆柱与圆锥的侧。

初中数学展开与折叠 学案

初中数学展开与折叠 学案

展开与折叠(2)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2.通过展开与折叠、制作模型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重点: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难点:尽可能多的将一个正方体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8-9页并制2.每位同学准备正方体的展开图【自主学习】1.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顶点处有条棱,每个面都是形。

2.提示:“展成一个平面图形”是指“正方体的6个面展开后所成的6个正方形中的每一条边与其他的正方形的某条边重合”,即“相连”【合作探究】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提供尽可能多的展图形;并将其画出来;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至少要剪几条棱?(2)在你们的所示结果中,有如下的平面图形吗?(3)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能说说理由吗?2.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想一想,试一试!3.如右图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从右面看是面C,面D在后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当堂训练】1.在下面的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2.下面的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3.如图1–10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4.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 “锦”表示右面, “程”表示下面.则“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_.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那么3号面相对的面是______号面;6.下面10个图形中哪些可以折成没有盖子的五个面的小方盒?请指明.程前你祝似锦。

1.2.2展开与折叠(2)

1.2.2展开与折叠(2)

课题:1.2展开与折叠(2)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重点)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难点)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教法与学法:以我校“自主探究,当堂评价”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努力打造“小组学习”的学生自主课堂,因为本章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弱,所以本节课老师去设计尽可能的多的学生活动,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认识图形、学习新知,也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老师的教,重点可以放在课堂组织、知识串联和对学生的启发上,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最后,整堂课要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组长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三棱柱、长方体、五棱柱纸质模型,收集圆柱形纸盒和圆锥形模型,剪刀.教师:三棱柱、长方体、五棱柱、圆柱、圆锥的纸质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师:有人说,手工折纸是一种智慧游戏,小小的一张纸通过我们的折叠可以折出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在折叠的过程中,我们手脑并用,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2 展开与折叠2教案学案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2  展开与折叠2教案学案

1.2 展开与折叠2【学习目标】:1.通过折叠几何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体会几何体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学习难点】: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

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下面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B)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皆为全等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C)二、创设问题情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其他几何体的盒子,如长方体的、三棱柱的,圆柱的等等的盒子。

为了设计和制作的需要,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展开图。

那么,你知道长方体、其它棱柱等的展开图吗?三、探索其它棱柱的展开图解:棱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底面和一些长方形侧面围成的.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是棱柱的一种展开图.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N边形(底面)和N个长方形(侧面).四、平面图形折叠成棱柱练一练:如图,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哪种立体图形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解析:答案:三棱柱六棱柱长方体三棱柱五、探索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08 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形.swf六、练习巩固解:1图(1)底面是四边形,它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2)底面是五边形,它是五棱柱的展开图。

2图(1)能折叠成三棱柱,图(2)因2个底面同侧,所以它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解:(1)为三棱柱;(2)为圆柱;(3)为六棱柱;(4)为圆锥七、当堂小测1、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两图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2、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3、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4、下图中哪一个是六棱柱的平面展开图5、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包装盒,你能用线将图中的实物和它的平面展开图连接起来吗?(A)(C)(D)。

数学:1.2《展开与折叠》课件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数学:1.2《展开与折叠》课件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书法加盟品牌排行榜 /
安宫牛黄丸与行军散共有的药是A.火硝B.山栀C.朱砂D.硼砂E.麝香 不利于合成氨N2+3H22NH3+92.4kJ的条件是。A、加正催化剂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不断地让氨气分离出来,并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 委托贷款属于我行业务。A、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C、中间业务D、理财业务 基孔制的基准孔,其下偏差等于。A、0B、1C、2D、3 关于脑出血,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A.60岁以上发病B.均有偏瘫C.脑脊液血性D.突然偏瘫、头部CT见底节附近高密度影E.均有脑膜刺激征 目前在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质是()A.甲醇和氡B.甲醛和氡C.甲醇和氨D.甲醛和氨E.氨和氡 直流电检查时其极性规律()A.阳通>阴通>阳断>阴断B.阴通>阳通>阴断>阳断C.阴通>阳通>阳断>阴断D.阳通>阴通>阴断>阳断E.阳断>阴断>阳通>阴通 以下哪类患者不适合进行心理治疗A.重性精神病急性发作期B.人格障碍C.心身疾病D.进食障碍E.各类神经症 下列关于财务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B.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则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C.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则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意义D.股东财富 不是心力衰竭代偿机制的是A.Frank-Starling机制B.心肌肥厚C.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D.RAS激活E.心肌耗氧增加 辐射通量密度 下岗女工王某开办了一个商品经销部,按规定享有一定期限的免税政策,她认为,既然免税就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分析王某的观点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 对于患肝疾病出血和手术出血的病人应该输注的是()A.白蛋白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E.凝血酶原复合物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国家文物保护范围的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展开与折叠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折叠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展开与折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面图形的折叠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折叠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图形的折叠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的折叠方法。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图形,如纸片、几何模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展开和折叠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过程。

通过展示实物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折叠过程,并讲解如何解决折叠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折叠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

展开与折叠(二)演示文稿

展开与折叠(二)演示文稿

d
(B)
e
(C)
f
(D)
i
(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能把自 己的感想与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吗?



二OO七年一月
A
B
C
D
(2008 徐州)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 5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 .. 无盖小方盒的( .. )
19.(2008 江苏 常州)如图,它需再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图中的黑色小正方形分别由四 位同学补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08 山西太原)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是(
(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活动一
观察圆柱形纸筒展开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柱展开动画演示
(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活动一
观察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圆锥侧面展开演示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二
• 将到哪些平面图形? 与同伴进行交流.

A.
B.
C.
D.
(Ⅲ)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想一想,做一做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想一想,再 试一试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A B C D F E
(2010 年宁波市)骰子是一种特的数字立方体(见图) ,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 总是 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 )
(Ⅲ)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想一想,做一做
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 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下面的 些平面图形吗?
7、 (2007 云南)在下面的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展开与折叠(2)

展开与折叠(2)

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班级________组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一、课前预习1.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__________. (2)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________. (3)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__________.(4)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图形的边数____。

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2.左边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围成右边如图2的棱柱吗?3.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不能围成的再作适当的修改使所得的图形能围成一个棱柱。

二、新知探究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_________作底面和______________作侧面.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作底面和____________作侧面.科 目数学课 题 展开与折叠(2)授课时间2013.08.29设 计 人 乔璐璐、刘丽丽、李军锋、孙伟茹 学案序号4 学习目标经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重 点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 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教师寄语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坚忍不拔。

名称底面形状 顶点数 棱数侧棱数 侧面数 侧面形状 总面数n 棱柱A .B .C .D.三、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问?四、达标检测1、如图1,折叠后是一个 体;2、一个六棱柱模型,它的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底面边长都是5cm ,侧棱长4cm ,则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____ __;3、展开一个棱柱的侧面是 ,分为 棱柱和 棱柱;4、如图2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成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 )(A )圆形 (B )扇形 (C )三角形 (D )四边形6、棱柱的侧面都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五边形 (D )菱形7、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 )(A )(B ) (C ) (D ) 8、骰子是一种特的数字立方体(见图),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 )A .B .C .D . 9、下列四个图中,是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图2B D。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上数学12《展开与折叠》教案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上数学12《展开与折叠》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认识和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能够迅速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比如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这种联系。
小组讨论部分,学生们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想法,但也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为了更有效地引导讨论,我应该在学生讨论前提供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方向,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1.教学工具和方法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空间想象能力上感到困难的学生。
3.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4.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不同的折叠方法,探索几何体的性质,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类比与联想、分析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在操作实践中认识棱柱的某些性质.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法学法:对于教师来说,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弱化概念,重视操作实践.发挥多媒体的声、像、动画功能,动态展示展开与折叠的全过程,直观而形象的反映棱柱等的性质,从而突破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上好这节课要求“仔细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善于概括.”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棱柱、圆柱、圆锥实物、展开图的模板图形.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棱柱、圆柱、圆锥的例子.2.剪刀、直尺及硬纸板,用于做实际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棱柱、圆柱、圆锥图片.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几何体吗?学生:棱柱、圆柱、圆锥(踊跃回答).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引出本节课题《1.2展开与折叠(2)》并在黑板上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教师:将下图中的棱柱沿某条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并编号(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棱柱不同的展开图: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教师:如果你剪出的平面图形与其它同学的不一样,你可以验证其他同学的平面图形,看他们的剪出的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对应的棱柱.学生:开始验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成棱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棱柱,教师将折好的棱柱贴在黑板上.活动二: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先想一想,再试一试.学生先思考,再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教师:下面我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三、巩固训练,应用新知内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1.如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一部分学生马上说出了答案(1)、(3)不能,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在思索.教师:同学们再动手试一试,检验一下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动手折叠.教师:现在能说出哪几个能折成棱柱,哪几个不能吗?学生:(1)、(3)不能;(2)、(4)能.教师:为什么(1)、(3)不能学生:把1图围起来还差1个侧面.学生:3图围起有一个底面没有,另一个底面有2个底面重合了.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1)、(3)图修改一下,使它能围成棱柱?(学生踊跃举手)学生:将(1)图改为了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样修改对不对,经他这样一改,可以围成什么?学生:围成三棱柱.教师:真不错,这种方法连老教师都没想到.教师:下面同学还有其他改法吗?你来试一试.学生:改为教师:这位同学这样改对吗?教师:这时能围成什么?教师:图(3)该怎样修改一下呢?学生上黑板改成教师:这位同学这样修改后可以围成棱柱吗?教师:其他的同学都做好了吗?交给你的同伴看一看.(学生交换自己的修改图,有的互相指出问题.)教师:通过我们的修改、折叠,现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棱柱.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具有什么特征,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折叠后能围成棱柱,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指着自己展开图形的上、下底面)我们发现要折成棱柱,这两部分应分别位于这部分的两侧,不能在同一侧,中间这部分是几个长方形,可以围成棱柱的侧面.学生:我们发现图形要围成棱柱要分三部分,中间是由几个长方形组成的可围成棱柱的侧面,上、下两部分位于长方形的两侧,可以围成底面,这两个底面形状大小要相同.教师:很好,还有其他特点吗?学生:我们还发现了,上、下两个部分有几条边,中间就应有几个长方形,比如(指着四棱柱的展开图),这个图上、下两个面是长方形有4条边,中间就有4个长方形.(指着三棱柱展开图)这个图形上、下底面是三角形,有三条边,中间是三个长方形……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归纳得很全面,利用同学们刚才发现的特征你能否设计一个四棱柱的展开图,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将先画好的设计图贴在黑板上.)教师: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黑板上这些同学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教师:你们都设计好了吗?我们不能一一来检查,请把你的设计图给你的同伴互相验证一下,如果不能,请帮助他修改一下.(学生开始互相检查、折叠,有的指出问题,进行修改.)教师:现在告诉老师,你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学生:能(自豪地举起手中五颜六色的棱柱).教师:真棒,同学们设计的真好,请同学们看这里.2、教师把一个涂有黄色的四棱锥开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形能围成什么?(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学生答圆锥,有学生答四棱柱,有学生答四棱锥.)教师:同学们动手试一试.能折成什么?学生:四棱锥.教师:生活中同学们见到过这种物体吗?学生:见过,如金字塔.学生:不对,金字塔是三棱锥.学生分成两派一边喊是三棱锥,一边喊是四棱锥.教师:这样吧,同学们下去查一查金字塔有关资料,看一看金字塔到底是四棱锥还是三棱锥.教师:将五角星贴到黑板上,猜一猜这个漂亮的五角星能折成什么?(部分学生大声说出五棱锥,有的学生还在思索.)教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下去折一折,看一看能折成什么?四、课堂小结,升华认知教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能把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能折成棱柱.学生:我学会了怎样设计一个展开图折成棱柱,通过这节课,提高了我的想象力.……教师: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感受不能一一说出来,就请同们把你的感受与收获写到你的数学日记中.五、达标检测,应用反馈必做题: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平面图形?(1)(2)(3)(4)2.图中的两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1)(2)选做题:3.如图所示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那么与字母 J重合的点是哪几个?六、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1.4第2题选做题:习题1.4第3题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自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何体进行的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学生发现的结论提到应用的高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动手能力.整个教学活动突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注重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充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倾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通过指导,排除障碍,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感受、体验、交流自己想法,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展开与折叠(2课时)》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展开与折叠(2课时)》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折叠与展开教学设计课题 1.2折叠与展开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上教材分析折叠与展开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重要内容,该课时主要围绕立体图形的展开、平面图形的折叠等知识展开深入的讲解和探讨,主要培养学生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能力。

学情分析折叠与展开这一课时的内容,不光需要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需要学生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深入探讨折叠与展开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几个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个立体图形,思考这些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并且让学生积极地和同学们展开交流与合作,一起发现数学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个立体图形,,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讲授新课1、下图中的那些图形可以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包装盒,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2、(1)这个愣住的上下底面一样吗?(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的形状是什么图形?(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答:1.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的形状相同.2.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3.侧面的个数和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4.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3 、4、课堂练习部分1、(2018.桂平一模)下列图形是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C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然后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以及棱柱的展开图。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展开与折叠》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2.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2. 难点:从平面图形想象出立体图形,以及通过折叠制作立体图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包装盒,让学生思考这些盒子是如何由一张纸折成的。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与折叠》。

2. 新授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形状?可以怎样折叠成原来的立体图形?(2)小组活动:分发相应的剪纸材料,让学生动手尝试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并尝试折叠成立体图形。

(3)教师讲解: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解释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包括识别平面展开图对应的立体图形,以及根据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等。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

2. 利用家里的废纸,尝试制作其他的立体图形,如锥体、球体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要及时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篇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点
1.两底面是相同的 多边形。
2.侧面是长方形。
侧棱 3.侧棱长都相等。
侧面
底面图形边数与 侧面个数相等。
底面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学习目标:
在众多图形中正确判断出棱柱、 圆锥、圆柱的展开图。
自主学习
目标:观察给定图形,确认棱柱,棱锥,圆 柱、圆锥的展开图。
内容:课本第10页。 方法:1.独立看课本,将P10“想一想”及随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2 展 开 与 折 叠
(2)
复习:
1、定义
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
在棱柱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棱柱的种类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 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
n棱柱:底面图形的形状为n边形的棱柱
叫做n棱柱。
棱柱各部分名称:
底面
棱柱的特点:
堂 练习答案写在课本上。 2.动手完成P10“做一做”,并完成
P11 习题1.4中的知识技能1.
3.上面1,2有问题的小组交流。 时间:8分钟。
检测1:
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拓展:你能将图形(1)、(3)修改后使其能折叠成棱柱吗?
检测2
如图,上面的图形分别是下面哪个立体图 形展开的形状?把它们用线连起来。
练习1:
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成如图 所示的平面图形?
练习2:
哪些几何体的表面展开成下面的图形?
五棱柱 三棱锥
三棱柱 圆柱
课堂小结
收获?
当堂检测:
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
2.下面几个图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