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

合集下载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摘要】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针对影响因素如年龄、手术类型等,护理应个体化并及时干预。

护理方法包括提前沟通、合理镇痛、心理支持等措施。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并完善护理方案。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至关重要,有望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减少、疗效探讨、重要性、危害、作用、影响因素、护理实施方法、研究展望、结论、躁动、患者、手术后护理、麻醉药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全麻苏醒期间躁动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还可能导致手术伤口的裂开、出血等严重后果。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间发生躁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和护理实施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旨在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苏醒期间的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机制;2. 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3.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探讨其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可行性及效果;4. 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优化。

1.3 意义和价值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引言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躁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原发 病 、 手术 与麻 醉方 式 、 身体 一般 状 况等 方 面差 异
均无 显 著意 义 ( P >O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护 理
术后 意外 事 件l L 2 ] , 对 患 者 的术 后 恢 复 极 其 不 利 。 同
时, 由于腹 部 外科 手术 创伤 较 大 , 对 患者 腹 腔脏器 扰 动较 大 , 因此 , 腹 部手 术患 者全 麻 苏醒期 躁 动 的发生 率较 高 ] 。为 探讨 手术 室麻 醉苏 醒 护理 对减 少 此类 患者 全麻 苏 醒期 躁 动 的 临 床效 果 , 提 高 全麻 患 者 护
1 . 2 . 1 对 照组 采 取常 规护 理措 施 , 完成 常 规术 前 访视 、 麻 醉前 导 尿及 术后 等待 麻醉 苏 醒 。 1 . 2 . 2 观察 组 针对 全 麻 术 后 苏 醒 期 躁 动 的发 生 原 因给 予预 防性 和 针对性 的护理 措施 。 1 . 2 . 2 . 1 术 前 宣教 与 心 理 防 御 机 制 的 建 立 术 前
伦次 、 妄想 思 维 、 哭喊或呻吟 、 肢 体 的无 意 识 动 作 等
表 现口 J 。这 类行 为 可 造 成 患 者循 环 系 统 波 动 , 导 致
并 精 神心 理性 疾 病及 神 经 系统 疾 病 患 者 , 患 者术 中 均未 出 现呼 吸循 环 障碍 。将上 述患 者 随机 分 为观察
± 修鍪志 2 0 1 3 年1 o 月第 2 8 卷第 2 o 期
手术室麻醉苏 醒护理对减少 腹部手术患者 全麻苏 醒期躁动 的疗效评价
陈志 峰
( 湖 北 民族 学 院 附 属 民 大 医 院 急 救 中心 , 湖北 恩施 4 4 5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手 术 室 麻 醉 苏 醒 护 理 对 减 少腹 部 手 术 患 者 全 麻 苏 醒 期 躁 动 的 临 床 效 果 , 为 提 高 全 麻 患 者 护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苏醒麻醉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室麻醉苏醒。

护理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指标、血压变化及苏醒期躁动几率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躁动几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结论: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应用手术是全麻苏醒护理能够保持心率及血压值的稳定,减少躁动几率,该护理方法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护理;腹部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行腹部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苏醒期受到不良刺激、麻醉药物及心理应激带来的影响,十分容易出现躁动情况,出现行为、言语和动作异常表现,甚至会导致非机化性拔管现象的发生情况。

严重时会导致伤口出血、切口裂开等现象。

因此,应该对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本文选择120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特讨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均值(59.88±6.54)岁,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5岁;观察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均值(58.43±6.89)岁,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8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其中包括术前访问及术后基础护理等内容。

医护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知识宣讲:医护人员在患者开展手术前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其告知手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完成注意事项讲解工作,提前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患者过度恐慌,对手术进展带来负面影响[1]。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摘要】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会影响患者恢复的质量和速度,增加医疗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和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深入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价值可以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展望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在不同类型手术中的适用性,以全面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躁动、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干预措施、效果评估、价值、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引言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由于手术干预及全麻药物的使用,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进入苏醒期。

一些患者在苏醒期间可能出现躁动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

腹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疼痛等。

如何有效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我们旨在揭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躁动症状的影响因素。

我们将通过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质量,促进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平稳和顺利,以及减少躁动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摘要】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手术效果。

本文旨在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提高手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整体恢复速度。

本文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定义、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影响、方法以及案例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案例分析,有效性,未来研究,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全麻苏醒期是患者从全身麻醉状态逐渐苏醒到清醒状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躁动症状,例如不安、焦虑、抓挠等。

躁动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目前关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和不足之处。

有必要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探讨,为改进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常常会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可能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实施,我们希望可以有效地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也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推广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研究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研究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78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麻醉苏醒护理。

比较分析苏醒期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前言对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麻是实施麻醉的主要方法,但是,外科腹部手术是一项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对患者腹腔的脏器造成较大的扰动,使其麻醉苏醒期间具有较高的躁动发生率[1]。

全麻苏醒期躁动就是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间出现的兴奋、妄想思维、语无伦次、呻吟、哭喊、肢体无意识动作等一系列不恰当的行为。

这些行为会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成各种气管导管脱出,使手术的创面出血,甚至发生气管痉挛等[2]。

本研究中,通过对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中20例男性,19例女性了;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48.21±1.58岁;其中,有7例肝胆手术,13例胃肠道手术,9例妇科手术,10例泌尿手术。

观察组21例男性,18例女性了;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48.66±1.34岁;其中,有8例肝胆手术,12例胃肠道手术,10例妇科手术,9例泌尿手术。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122例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各61例。

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1.48%,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明显降低躁动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麻醉苏醒期的理想状态为患者可以安静的配合,当气管导管拔除后,患者自主呼吸平衡,心率、血压变化较小[1]。

因为腹部外科手术治疗存在明显的创伤性,尤其是手术操作对患者腹腔脏器的扰动较大,从而增加了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现选择本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进一步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均为全麻,ASA为Ⅰ~Ⅱ级。

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

研究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4.17±7.61)岁。

其中,胃肠道手术34例,肝胆手术20例,其他手术7例。

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35±7.88)岁。

其中,胃肠道手术35例,肝胆手术21例,其他手术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是术前访视、麻醉后导尿、基础护理等内容。

1. 2. 2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①术前评估:首先对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出现躁动的有关知识进行教育指导,分析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的主要原因,制定评估量表,并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客观评估手术患者的机体承受能力、心理状况,结合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指导。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对 两 组 患 者 苏 醒 期 血 压、心 率 波 动 情 况 进 行 测 量 记 录, 同时调查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对躁动程 度进行准确记录;躁动评分标准:安静无躁动评 1 分,处于安 静状态,但是在吸痰等操作时肢体存在轻微躁动评 2 分,无 刺激状态下出现躁动评 2 分,患者挣扎剧烈需采取制动措施 评 3 分 [2];1~3 分患者均判断为躁动发作,躁动发生率 =(1 分例数 +2 分例数 +3 分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麻醉前处理、麻醉 后苏醒等待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①术前指导:术前访视时,护理人员到患者床 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以及疾病相关知 识,使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由充分了解与认识,做好术前准备, 对术前不良情绪加以了解,并及时帮助患者科学宣泄不良情 绪。 ② 术 后 护 理:术 后 将 患 者 移 送 至 病 房 后,帮 助 患 者 采 取 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对大血管与神经造成压迫,保 证患者呼吸顺畅。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患者适当约束, 采用约束带约束时要保证松紧适当。③药物护理:护理人员 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镇静类、镇痛类药物,预防 全面苏醒期出现的躁动情况。对于麻醉药作用减退后患者 出现的切口处疼痛,护理人员必要时选择镇痛药物或者应用
自 控 镇 痛 泵,降 低 镇 痛 引 发 的 躁 动 情 况 发 生。 ④ 血 气 分 析: 由于全麻患者术后易因药物残留作用,导致患者出现通气不 畅、上呼吸道梗阻等呼吸障碍,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 者 的 呼 吸 顺 畅 性,开 展 动 脉 血 气 分 析 检 测,并 根 据 检 测 结 果 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摘要】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合理的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恐惧情绪,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通过细致的护理操作和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结合实际操作,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和分析,为腹部手术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全麻苏醒护理方案,同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质量,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影响因素,操作方法,结论,未来研究,应用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腹部手术是常见的手术类型,全麻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但患者在全麻苏醒期间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

躁动不仅会给患者本身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康复。

如何有效减少躁动的发生成为了临床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是在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苏醒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率。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如何在苏醒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及康复效果。

本研究将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与传统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对患者躁动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患者躁动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中的64例患者,借助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基础组(32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比较护理效果、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25%)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术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方式时,具备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维护患者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护理效果;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腹部手术是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开,一般情况下,它被用在治疗患者的器官组织病变的时候,它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比较大的损伤,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出血,这就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手术风险。

因此,要想将危险的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对患者进行麻醉。

传统的麻醉方法是全麻,虽然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全麻醒来后的烦躁依然是一种会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还会造成患者的全身系统的异常,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共64例,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观察现就手术室麻醉苏醒的护理工作展开探讨,具体作如下内容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中的64例患者,借助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基础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

纳入标准:选择全部接受腹部手术、可以接受全麻的患者。

剔除标准:排除家属不同意,中途退出,药物过敏的患者。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躁动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3.7%,而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22.2%;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躁动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在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的基础上,保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平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上,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多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躁动以及合并兴奋等,同时还会表现出呻吟、哭喊、语无伦次、肢体无意识动作等,该类行为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情况,还可能会使患者的各种引流管、气管导管等脱落,甚至可能导致创面出血概率增加、伤口因撕扯出现疼痛感、气管痉挛等,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1]。

为此,选取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7例,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9.5±2.7)岁。

胃肠道手术、肝胆手术、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比例为14:8:5;观察组27例,男女比例为14:13,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4±2.1)岁,胃肠道手术、肝胆手术、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比例为13:10:4。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摘要】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快速康复。

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因素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通过细致监测、及时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定期观察、保持环境安静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深入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躁动的作用机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疗效评估,减少躁动的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需要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

全麻是一种常见的镇痛方法,通过药物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以便医生进行手术。

全麻下苏醒后的躁动现象却是一个常见问题,给患者的恢复和护理带来了挑战。

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前的焦虑情绪、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以及药物的作用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不适和躁动行为,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护理质量。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苏醒期的不适感和躁动行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着重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并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疗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3. 完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对苏醒期间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护理管理,以使腹部手术患者尽快平稳苏醒,减少躁动的发生。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依据双盲抽签法分组后,予以对照组(n=44)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n=43)联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比较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分级、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0级、1级躁动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2、3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实施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且可促进患者术后苏醒,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效果全身麻醉是腹部手术患者唯一麻醉方案,可在经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后为手术实施提供稳定麻醉基础,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实施,但在全身麻醉实施中受静脉麻醉药物中枢神经毒副作用及手术损伤所致生理应激、心理应激影响,术后麻醉苏醒期阶段患者存在较高躁动风险,而躁动的发生则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手术切口损伤等不良预后风险,印象围手术期安全质量,或需相应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基础上积极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1]。

因此,为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依据双盲抽签法分组后,予以对照组(n=44)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n=43)联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8岁,平均(48.05±4.5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8岁,平均(48.12±4.59)岁。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2182017.09护理经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朱红芬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131【摘 要】目的:就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12月收治的54例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7例,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和躁动发生率予以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躁动发生率也不及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方式护理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有助于患者血压指标、心率和躁动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腹部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在进行治疗时需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为了尽量避免发生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就需充分做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工作,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早日康复出院。

我院对2016年3月-12月收治的54例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施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12月收治的54例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为28例与26例,其中胆囊切除21例、阑尾切除15例、腹股沟疝14例、妇科手术4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

对照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8.7±2.6)岁,平均麻醉时间(4.5±1.4)h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7.8±2.4)岁,平均麻醉时间(4.4±1.5)h 。

所有患者在麻醉前按照ASA 分级,均为Ⅰ-Ⅱ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根据全麻苏醒后的躁动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55例患者中12例出现不同程度躁动,躁动发生率为21.81%,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例患者中3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躁动发生率为56.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麻醉苏醒期进行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安抚患者情绪,减少躁动概率的发生,促进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躁动;腹部手术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44.6±2.47)岁,麻醉时间最短的2小时,最长的7小时,平均麻醉时间(4.15±0.8)小时;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7岁,平均年龄(46.2±2.18)岁,麻醉时间最短的3小时,最长的9小时,平均麻醉时间(4.86±1.24)小时。

排除标准:孕妇;严重精神疾病史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 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麻醉前为患者导尿,手术完成后等待患者苏醒,遵照医嘱进行常规用药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行腹部手术的130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收缩压、躁动指数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心率(91.4±6.2)次/分,收缩压(146.4±22.4)mmHg,躁动指数评分(1.1±0.5)分,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实施麻醉苏醒期针对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全麻;麻醉苏醒期护理;预防性;针对性麻醉作为人类疾病诊疗史上的重大发明,为外科手术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麻醉技术及方案的不断改进[1],外科手术挽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

腹部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易出现谵妄、躁动等情况,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

为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针对性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现收集130例在我院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其诊疗经过,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行腹部手术的130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2)精神心理疾病者;3)相关药物过敏者;4)术中腹腔镜术式转开腹者[3]。

根据手术顺序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为(47.2±11.4)岁,其中腹腔镜手术21例,开腹手术44例,手术时间42~187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32.5±37.0)min;对照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为(47.3±11.1)岁,其中腹腔镜手术23例,开腹手术42例。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分析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根据全麻苏醒后的躁动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进行针对护理的观察组34例患者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躁动,躁动发生率为21%,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4例患者中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躁动发生率为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苏醒期进行合理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安抚患者情绪,减少躁动概率的发生,促进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躁动腹部手术护理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EA)是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系列不恰当行为表现,患者常合并兴奋、躁动及定向能力障碍,出现兴奋、语无伦次、妄想思维、哭喊或呻吟、肢体的无意识动作等表现[1]。

这类行为可造成患者循环系统波动,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其中无意识的乱动还可能使导致导尿管、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气管导管脱出,增加手术创面出血,甚至引起气管痉挛、呕吐物反流误吸等术后意外事件[2]。

为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此类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提高全麻患者护理水平,我们队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减少EA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26~76岁,麻醉时间最短3h,最长9h。

胃肠道手术30例,肝胆手术21例,泌尿系手6妇科手术4例,其它7例。

1.1.2排除标准孕妇、严重精神疾病史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方法:收集了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34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与心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躁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苏醒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上,全麻苏醒期躁动属于较为常见的全麻手术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

鉴于腹部手术患者创伤严重,发生苏醒期躁动几率比较高,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为了深入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本研究收集了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了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排除严重心身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对照组,其中,19 例男,15 例女;患者年龄在12-6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2 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0±0.5 小时);平均麻醉时间为(4.2±1.3 小时)。

34 例观察组,其中,22 例男,12 例女;患者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3.7 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5±0.7小时);平均麻醉时间为(4.9±0.8 小时)。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1.2 方法34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34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具体对策如下:1.2.1 麻醉前护理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正确掌握患者机体、心理承受能力,结合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2)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2)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管理在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中的评估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抽取68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为调查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4例。

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予以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4.7 %,低于对照组47.1 %,P<0.05。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波动幅度为(6.7±1.8)mmHg、收缩压为(8.7±3.6)mmHg、心率波动幅度为(9.8±2.2)次/min、呼吸波动为(2.2±0.6)次/分,其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 %,对照组为76.5 %,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管理能够减轻患者躁动表现。

标签: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腹部手术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以全麻为主,患者在麻醉苏醒阶段会出现苏醒期躁动,其临床表现以兴奋、语无伦次、哭喊、呻吟等表现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无意识动作。

苏醒期躁动在腹部全麻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患者此阶段生命体征波动显著,容易增加呼吸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此类患者要积极予以护理措施进行治疗[1]。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是针对此类患者制定的护理管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针对其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68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为调查对象,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

所有患者均为腹部全麻手术治疗人员;患者既往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既往无癫痫表现;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患者知情且能够配合调查。

干预组: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34岁,平均(50.4±2.3)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肝胆手术14例、胃肠手术15例、泌尿系统手术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行腹部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麻醉苏醒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31例。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躁动程度0分26例,1分3例,2分2例;对照组躁动程度0分22例,1分5例,2分3例,3分1例。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P<0.05)。

两组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降低血压和心率波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麻醉苏醒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腹部手术
全麻手术后的苏醒期躁动(EA)主要是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兴奋、定向能力障碍、语无伦次等一系列不恰当行为表现,患者术后恢复受到明显影响。

腹部手术由于创口较大,腹腔脏器可能会因患者的躁动受到扰动,最终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为此,本研究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麻醉苏醒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31例。

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61.52±2.31)岁;胃肠道手术10例,肝胆手术8例,泌尿系统手术6例,妇科手术4例,其他手术3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2.34±2.20)岁;胃肠道手术9例,肝胆手术8例,泌尿系统手术5例,妇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传统护理措施。

包括术前访视、麻醉前处理及术后麻醉苏醒等待。

观察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包括:1)术前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所了解及准备,缓解患者内心恐惧;2)术后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在移至病房时,需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适时调整患者体位;3)药物护理:麻醉作用消退后,疼痛若难以耐受,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镇静镇痛药物,降低患者躁动,但不可过分依赖药物;4)血气分析:护理人员实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苏醒期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躁动程度。

疗效判定:安静,未出现躁动为0分;出现肢体躁动,给予解释及安慰后患者症状改善为1分;无外界刺激状态下出现躁动,需外界制动以改善患者症状为2分;躁动症状强烈,需多人强制制动为3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躁动程度0分26例,1分3例,2分2例;对照组躁动程度0分22例,1分5例,2分3例,3分1例,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P<0.05)。

2.2两组患者基础及苏醒期血压、心率值比较
两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对患者都是很强烈的应激源,手术后残留的麻醉药会影响患者的感觉反应。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麻醉并发症,临床表现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不恰当肢体动作等。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多且创口大,若不对患者的躁动症状进行一定的护理,可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将干扰到患者的脏器,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患者的恢复受到影响。

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针对上述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措施。

本研究中观察组躁动程度0分26例,1分3例,2分2例;对照组躁动程度0分22例,1分5例,2分3例,3分1例,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P<0.05)。

两组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以上结果说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降低血压和心率波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