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杠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杠杆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背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验环节,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力臂的概念,学会画力臂,并能够根据力臂的长度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4.掌握杠杆的平衡状态,能够判断一个杠杆是否平衡,并解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实验和总结。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10篇)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安排,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等,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教学实践中的杠杆教案:初中物理的创新思路
教学实践中的杠杆教案:初中物理的创新思路杠杆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杠杆的抽象性和难以直观的几何性质,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困难,对于杠杆的运用和解题也不够熟练。
我们需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路,通过杠杆教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杠杆教案的设计,希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学会按照杠杆原理解决与杠杆有关的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综合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大纲1.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2.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3. 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回忆关于力和力矩的概念,引出杠杆的定义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运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2.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原理后,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
还要让学生掌握杠杆的特点,如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方向等。
3. 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后,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讲解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杠杆的运用。
4. 杠杆的应用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后,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将杠杆的原理运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解决关于杠杆的比例问题、杠杆的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等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堂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应当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同时展示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杠杆的实物模型,观察杠臂长度、重量以及力量的大小,直观地感受杠杆的运作原理。
2. 问题导向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例如,通过交流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合作解决不同的综合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津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天津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运用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杠杆的概念。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分组实验: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杠杆,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记录实验数据;(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杠杆的应用:(1)讲解杠杆的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撬棒、剪刀、钳子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学生能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4.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5.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初中物理中“杠杆”这一章节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掌握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
此外,学生在数学方面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几何知识,为学习杠杆原理奠定了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用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的定义,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点、力臂、作用力和阻力;(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一、二、三类杠杆)及其特点和应用;(4)通过实验,学会使用杠杆原理进行力的测量和计算;(5)运用数学知识,如比例关系、代数方程等,解决杠杆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3)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3)通过学习杠杆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4)教育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杠杆原理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价值;(6)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区分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铁架台、杠杆、钩码、指甲刀、剪子、扳手、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酒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
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
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二、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桌子上的杠杆,小组讨论杠杆有什么特点。
并找同学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杠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学生自学从课本中找出杠杆的5要素,教师找学生回答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讲解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臂。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什么情况下力臂在杠杆上?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在实际的测量中,你认为甲图和乙图哪一个更容易测出力臂?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进一步加以强调。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个实验应提出怎样的问题?2.你的猜想和假设是什么?3.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F1/L1=F2/L2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不挂重物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杠杆。
明确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杠杆平衡等概念。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杠杆研究的实验过程,能正确找出杠杆五要素,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物理学科严谨的实验观,产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五要素、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难点】力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同学们你们相信么?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点头,有些则在摇头,那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杠杆》。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杠杆概念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面有一些图片比如翘翘板,剪刀等。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手举得最高的同学你来说一下,他说,都是一根硬棍围绕一个点转动,其实这种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五要素请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这上面就是一个杠杆;他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距离。
而力臂的确定,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根据杠杆示意图确定杠杆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注动力臂或阻力臂。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杠杆的力臂。
最后一排的同学,你来。
好,请回。
这位同学是不是绘制的非常正确啊,看样子大家已经掌握的这部分知识。
(二)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概念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动态图,分别是处于静止和匀速转动状态的杠杆。
杠杆在动力、阻力作用下匀速转动或静止称之杠杆平衡。
2.探究实验那大家知道什么情况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么?请大家观看老师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告诉我,大家的猜想。
这时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接下来我会做出以下操作1.改变一侧钩码数量。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的变化。
4.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5. 知识应用:-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苏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苏教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总结杠杆的分类。
4.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杠杆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5. 教师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6. 应用拓展: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臂和力的关系。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绳子、支架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实验过程。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6.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杠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端固定杠杆、一端活动杠杆和转动杠杆。
2. 力臂的概念:解释力臂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4. 杠杆的力矩:解释力矩的概念,以及力矩与杠杆平衡的关系。
5. 杠杆的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矩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确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力矩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使用教具进行杠杆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矩的概念5.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情况:a. 一端固定杠杆,F1 = 10N,L1 = 2m,F2 = 15N,L2 = 3mb. 一端活动杠杆,F1 = 8N,L1 = 1.5m,F2 = 12N,L2 = 2m2. 答案:a. F1 L1 = F2 L2,10N 2m = 15N 3m,20Nm = 45Nm,不平衡,F1 L1 < F2 L2b. F1 L1 = F2 L2,8N 1.5m = 12N 2m,12Nm = 24Nm,不不平衡,F1 L1 < F2 L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学生对杠杆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杠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教学中从活动"比赛拔钉子"引入,通过"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愿望。
在活动中认识人类对工具的了解与依赖。
然后给学生提供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工具参加比赛。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从而引出简单机械的使用,杠杆的定义、认识杠杆的几个要素,并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步步深入教学。
教学关键词:学生活动杠杆五要素平衡条件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杠杆教学设计二设计过程
一、教学思想:本节课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这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破只重知识教学而不重视过程和方法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
二、教学任务:“杠杆”一节在本教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是前面“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探究学习的开始,本节的学习任务我把它分成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完成对杠杆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认识有关杠杆的五要素,第
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进步。
尤其是通过一段时间对物理的学习对物理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和兴奋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应用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归纳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他们自己已积累了一定的的探究经验,比较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这样的“学情”较利于本节的学习任务驱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绘制杠杆示意图,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并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强烈意识,更进一步认识探究活动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生活常见工具,如:羊角锤、开瓶器、螺丝刀、老虎钳、剪刀、核桃夹等。
2、教师:课件、黑板、自制简易杠杆、弹簧测力计、钉钉子及螺丝钉的木板、设计数据分析记录表及三维目标评价表。
3、教学流程:(略)
六、教学过程:
1、在简单介绍人们对杠杆的初步认识后教学从学生活动开始,老师先把同学们分配为几个学习小组,给每组同学发一块木板,钉上九个普通钉子和一个螺丝钉,并与同学一起准备羊角锤等生活中的常见工具,让同学们参加拔钉子比赛。
借以考察同学们对简单工具的使用情况并引入杠杆的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2、用“讲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并在“认识生活中的杠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3、用教师提供的带刻度尺的简易杠杆以及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左右加挂钩码充当动力与阻力,读出大小并记录,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并记录。
进行实验:改变钩码的个数与力臂的大小,多次进行实验并交流讨论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评估、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过程的异同、出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该小组的成果。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4、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生知识的收获、了解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了那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汇报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杠杆教学设计三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了学生的日常认知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在课堂一开始的比赛中,大家在拔出9枚普通钉子和一枚螺丝钉时,大家拔钉子的方法都一样,用的的都是羊角锤,不同的只是在于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上,但在对待最后一颗螺丝钉时大家的方法出现了差异:有同学根据平日的经验选择了螺丝刀,有的同学却直接用羊角锤拔出了螺丝钉,且用羊角锤更有力、更高效,但对木板有一定的破坏性。
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学生们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欲。
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环节,既有学生所想又有学生未想到的,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场所,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多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要完全拘泥于自己的设计思路。
反思这节课让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物理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熟悉物理学发展史不断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