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合集下载

2023河南政府报告解读

2023河南政府报告解读

2023河南政府报告解读前言每年的政府报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一年工作的规划的重要文件。

作为对政府工作的评估和监督的重要依据,政府报告的解读对于了解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23年河南政府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和政策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的发展态势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背景介绍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华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2023年河南政府报告是对2022年河南省各项工作的总结,并为2023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目标。

经济发展1. GDP增长根据报告,2022年河南省的GDP总量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

对比去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稳定增长。

2. 产业结构调整报告中提到,河南省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

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包括XXX、XXX和XXX等。

3. 招商引资为了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和技术,河南省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

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农业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报告中提到,河南省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还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报告中提到,将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农业绿色发展报告中还强调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河南省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社会事业发展1. 教育事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基石,报告中明确提出,河南省将继续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质量。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H ·钱纳里(1986)分析了人均生产总值和阶段划分问题,把现代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化起始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西蒙·库兹涅茨(1989)则认为,工业化演变主要是由产业结构来反映的,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多,产业结构会从“一二三”型向“三二一”型转变。

陈栋生(1994)在《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将区域经济划分为待开发、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学(1994)则认为区域经济划分为以农业为低收入、温饱、小康、富裕、高富裕五个阶段;杨森、廖福林(2011)把福州市的区域经济划分为恢复、经济调整、快速增长、调整改革等几个阶段。

苏芮等(2017)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四个阶段。

由此可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对区域经济进行划分,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本文采用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钱纳里划分阶段为标准;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方法各不相同,会得出不同的划分结果,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判别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并据此提出该阶段下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河南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文/张笑梅(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提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关系着地区经济规划,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但是,由于划分依据和标准不一致,因此划分的阶段并不相同。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方法,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12月25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 2021图4河南省历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统计图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图3河南省历年城镇化率统计图图1河南省历年人均GDP 统计图图2河南省历年产业结构优化图省的经济全面、长远发展。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议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议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 建议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 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传统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 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壮大主导产业 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培育发展新经济
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 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开放、重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 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分析
01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地区生产 总值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02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河南的工业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主导 地位日益突出。
0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人才 高地。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提高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和创新创业热情。

200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08.02.26【实施日期】2008.02.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08年2月26日)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两大跨越”和“两大建设”,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中原崛起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50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5.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280.25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4411.91亿元,增长13.9%。

人均生产总值16060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8%提高到5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涨幅较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8%,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4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1.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4%。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6.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4.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6.1%。

表1: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年末从业人员575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0.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8.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8万人,比上年增长20.6%。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4.01.25•【字号】豫发改环资〔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根据《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改环资〔2023〕239号),经自愿申报、各地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了兰考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5个园区为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现将名单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落实建设方案。

各园区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省级评审通过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提出年度目标和进度安排,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要聚焦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型产业、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和模式、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明确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扎实推进重点支撑项目建设,确保园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做好经验总结推广。

有关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指导园区管理机构按年度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并按程序上报。

要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发展案例和成功做法。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适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及推广活动,切实发挥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工作指导支持。

有关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园区所在地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强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分析作者:张玉周马彦瑞来源:《财讯》2018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在分析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DEA法测度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效率。

结果表明:河南省财政虽然不断加大环境投入的规模,但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不是很高,且波动性较强。

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背景及意义1978年以来,在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依托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

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同时也应借助市场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得益于财政对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在环保领域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再加上前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欠账较多,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弥补环保投入缺口,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财政穷省,“十三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将面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和节能环保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因此研究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对于构建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激励长效机制,保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要的理论和實践意义。

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现状(1)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h规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7年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总量为60.92亿元。

此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8-2011年分别为75.85、92.98、96.38和95.6亿元。

201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9.45亿元,2016年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为195.72亿元,是2007年的3.21倍,年均增长13.85%。

(2)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相对较低。

2007年河南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为3.26%.2008年上升到3.32%。

之后开始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2%,下降到2010年2.82%,再下降到2014年1.99%,七年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Ab t a t T i a e n l s st e i d sra e eo me to b ta d t e i f e c fd f r n n u t a e eo me to au e s r c : h sp p ra ay e h n u t l v l p n r i n n u n e o i e e ti d sr ld v lp n n n t r i d h l f i e o . e v r n n y u i g t e ifu n e c e f i n f i e e ti d sre n n t r c . n io me t o c lu ae t e e o— e v . e n i me tb sn n e c o f c e to f r n u ti s0 au e e o. e v r n n ac l t h c — n i o h l 产 业 结 构 演 化 及 其 生 态 环 境 效 应 分 析
郜慧, 刘明华 , 杨酥 , 清飞 李
( 阳师范学 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信 河南 信 阳 44 0 ) 60 0

要: 文章分析 了河南省产 业发展轨 迹以及不 同产业发展对 生态环境 的影响 , 用不 同产 业的生 态环境 影响 利
1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化轨迹
区域 经济 发展 过 程 就 是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过程 ,
产 业结 构 的合 理化 与高 级化将 促 使 区域社 会经 济 持
续 、 康 发展 。 健
1 1 河 南省 三次产 业 发展轨 迹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南 省产 业 结 构 经 历 了较 大 的 河
图 2 河 南 省 三 次产 业就 业 结构 变 化

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目的和意义二、绩效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评价方法选择三、绩效评价过程1.数据收集与处理2.指标计算与分析3.结果讨论四、结论与建议1.绩效评价结果总结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3.对策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

本文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

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差异,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揭示当前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3)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绩效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建设投入、生态破坏治理等方面;(2)监管指标:包括监管制度建设、监管力度、监管效果等方面;(3)资金使用效益指标:包括项目投资回报率、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4)社会满意度指标:包括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工作的满意度、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认可度等方面。

2.评价方法选择本研究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消除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河南省经济发展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华北与华南、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一、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东临山东、安徽、湖北,南接湖北、陕西,西靠陕西、山西,北界河北。

河南位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境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储量巨大,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1. GDP总量和增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以上。

这一数据显示出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省级行政区中居于前列,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2. 主要产业结构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复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三大支柱产业。

其中,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工业方面,河南省的制造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服务业方面,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 城乡经济差距缩小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等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农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地理位置的限制河南省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这给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尽管河南省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但仍然存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2.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尤其是工业排放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程度较高。

河南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本文简介: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本文内容: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

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21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 D)经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21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

2021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

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

2024河南年终总结

2024河南年终总结

一、经济发展2024年,河南经济稳中向好,实现GDP增长8.3%。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6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同时,河南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科技创新2024年,河南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

全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还成功举办了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专家学者参展。

三、民生保障2024年,河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2%。

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万人。

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四、脱贫攻坚2024年,河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河南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五、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河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六、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河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洛阳等高速铁路全线贯通,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河南段开工。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迅速。

总之,2024年河南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河南将继续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生态规律,必须顾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及措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国务院要求,于2001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纳入全省“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之中。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即是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在对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由省环保局组织编制形成的一个文本。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立足于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其最终目的是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指南,使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牢固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推进中原崛起、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努力保护和建设好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

本《区划》是河南省制定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容量的初步规划。

本《区划》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指导,在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等权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和分区,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和土地承载力等七项指标的敏感性由低到高分为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五个级别;并按照其重要性高低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洪水调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地区四个级别。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

据资料显示,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32.68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8.8%;实现利润376.52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财政支出877.9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17亿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

2、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200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9亿元。

从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34.02亿元;工业投资1085.6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10.45亿元。

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增加值亦趋于优化。

3、化改革力度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2004年河南的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7%。

4、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

全省不但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也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04年全省共筹措63.8亿元用于农村道路、饮水工程建设和救灾、发放助学贷款等,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

5、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省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开发和创新能力进—步提高。

2004年全省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财政支出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27个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顺利进行,新组建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二、河南省经济的良好走势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等主要经济指标,2003、2004两年的增长量相当于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中原崛起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河南 省产 业 结构 效益和 生态环境 质量指标体 系及指数提取
( 一) 产 业 结构 和 生态 环境 指标 体 系 文章遵循科学性 、 系统性 、 可 比性 、 可操作性和独立性 的原则 , 构建 了产业结构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 , 并采用传统的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法将产业结构现状分为产业产值现状和产业就业现状构建河南 省 产业 结 构效 益评 价 指标 体 系 。将 生 态 环境按 空 间分 为 大气 环境 、 水 文 状况 和 土 地三 类 , 结合 河 南省 生 态 环境 现状 , 将 生态 环 境质 量 分 为生 态 环境 压 力 指标 、 生 态 环 境 状态 指 标 和生 态 环 境 响应 指 标 三类 , 生态 环 境压 力 指 标包括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 吨/ 人) 、 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 标立方米 , 人) 、 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吨/ 人) 、 人均用水量( 吨/ 人) 、 污 染 事故 发 生 次 数 ( 次/ 年) 、 人 口密度 ( 人 / 平方 公 里— — , 生 态 环境 状 态 指标 包 括 森林 境 状态 指标 包 括森 林覆 盖 率 ( %) 、 建 成 区绿 化率 ( %) 、 人均 耕地 面积 ( 亩/ 人) 、 人 均建 设 用 地 面积 ( 平 方米 / 人)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 吨/ 人) , 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工业废气处理率( %) 、 工业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 、 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万元 ) , 具体可参见文献 。Ⅲ 数据主要是从历年的《 河南省 统计年鉴》 、 《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 《 中国统计年鉴》 及 河南省统计年报和河南省统计局 网站直接获取或处理计 产业结构 Βιβλιοθήκη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

2012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2012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 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 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 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 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 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 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 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 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 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 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3•【字号】豫政[2008]8号•【施行日期】2008.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各省辖市、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监测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试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以下简称“六个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省政府与国务院签订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必须确保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5.6%、17.4%。

建立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简称“三个体系”),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是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三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严格按照“六个办法”的要求扎实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

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