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5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ef02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0.png)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气压教学设计
![大气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25df2700abb68a982fbfa.png)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不用手按,将满瓶水倒过来球不会掉?硬纸板上可支撑水柱,下可挂钩提出问题:评析:本节课教师让学生从借助多媒体学习到实际操作,从激发兴趣到体验成功,学习过程轻松愉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尽量让学生经过自我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知识和能力和谐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中,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性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小结,形式新颖。
让学生谈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意识,也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同时也使教师获得了教学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课后习题是在应用知识上的延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体现了学物理用物理的教学思想。
本节课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作用,根据各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降低学习的难度,把难点分散在有张有弛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学生在类比中领悟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特别是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资源,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利用自制水气压计的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微变化,发现新问题,找出了气体压强与气体质量、体积、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课堂学习评价表。
大气压的实验课程设计
![大气压的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71be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e.png)
大气压的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掌握大气压的定义及其计量单位;2.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理解其变化规律;3. 让学生掌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会使用气压计等实验器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实验方法探究大气压相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数据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气科学和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1. 引入大气压概念:通过讲解和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大气压的概念与作用”。
2. 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分析大气压随海拔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其影响因素。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
3. 实验测量大气压:讲解实验原理,指导学生使用气压计进行大气压测量,并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大气压的测量”。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 大气压应用实例:分析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大气压的应用”。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案15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案15](https://img.taocdn.com/s3/m/57dfd838ccbff121dd368390.png)
《大气的压强》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
(4)了解应用大气压工作的生产和生产器具。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实验理论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科学学习兴趣。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教学资源】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真空压缩泵,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滴管,带橡皮塞的玻璃瓶,针,大小试管,玻璃板,皮碗,金属盒气压计(配打气球)。
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光滑玻璃板,小皮碗(25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一:在矿泉水瓶靠近底部扎一个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在孔的上方再扎一个孔,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实验二:(听话的小水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及老师的操作,并思考是谁让水瓶变得听话?二、探究新课教学(一)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1.认识大气层课件展示图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有质量吗?受不受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大气的压强学生回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特点。
猜想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和特点。
《大气压》教学设计
![《大气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b507b480eb6294dc886c0b.png)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南雄市第二中学彭朝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季节有关,知道生活生产中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4)知道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玻璃瓶、硬纸片、矿泉水瓶、酒精绵线、皮碗带绳、水槽和水、试管、1m长玻璃管、吸盘、玻璃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经过主动优化、补充简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变“学会”为“会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真知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应用,学生参与互动,课外物理小制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e05f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c.png)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其产生的科学原理;2. 掌握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认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2. 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并正确读取数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注重实验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概念:介绍大气压的定义,阐述其产生的科学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大气压及其测量”2. 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讲解大气压随海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3. 大气压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大气压的应用”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验“大气压的实验探究”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大气压概念及产生原理;- 第二课时: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第三课时:大气压的应用;- 第四课时:实验探究大气压。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大气压的概念、产生原理以及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54ad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2.png)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1.初中生的熟悉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进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熟悉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切身体验。
2.在教学中,依照“体验-思考-分析-探讨-应用”的思路一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式。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如何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式和估测方式。
2.进程与方式: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式;联系实际,培育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动手和踊跃探讨的精神;•熟悉大气压的存在与转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式;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式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式。
【教学方式】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2.如何知道大气有压强?[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讲义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何?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使劲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如何?这是什么原因?[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大气压教案
![大气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ce39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b.png)
大气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2. 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3. 掌握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2.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大气压测量仪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气压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讨论。
Step 2: 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和作用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并进行解释。
讲解大气压对天气、风向、季节等的影响。
Step 3: 介绍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单位(帕斯卡、毫巴、毫米汞柱)。
介绍大气压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4: 讲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受到高空气压、地形、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影响大气压变化的因素。
Step 5: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分析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Step 6: 总结复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回答问题:“你所了解的大气压有哪些影响因素?你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吗?”教学延伸:1. 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当日的大气压。
2. 观察天气预报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大气压分布情况,分析天气的变化。
最新大气压教案1
![最新大气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9e58b770b4e767f5bcfce0f.png)
大气压教案1《大气的压强》教案[课标解读]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
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和方法:(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3) 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能用大气压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及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教学关键]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
[学法点拔]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方法选择]实验探究、讨论、启发、归纳。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5320ab83d049649b665874.png)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湖州市浔溪中学施月飞课题名称§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内容分析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大气压强的存在却难以感受到,所以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是地地道道的一堂实验课,并且针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用大气压的知识去解释。
另外,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是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学情分析观察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之一,而目前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观察经验,成为学习和体验科学知识的主要困难。
所以本课把重点放在借助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本课时注重实验教学,想方设法创造实验条件,旨在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
2.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3.初步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4.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5.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难点: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策略方法该课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实验为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学生自己探究实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
教学中共安排一次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的活动,一次学生演示实验的活动,以激发其学习科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这堂课在内容上面,我主要是围绕这样一条思路展开: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既然存在,那么它有多大大气压很大,到底大到多少既然大气压这么大,那么我们用什么工具去测量。
大气压教案原来版
![大气压教案原来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f53a6ef12d2af90242e669.png)
有待完善之处:
1、虽然小实验准备的较多,但是还不够充分。如覆杯实验时,纸片剪得比宽大,纸片的颜色选择的不是最好;瓶的孔扎得大小不一等成了一定问题,使实验效果不一。
2、课堂中实验较多,学生由于好奇、好动,比较兴奋,导致整课堂的纪律不是最好。
2.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大小,为何选择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为何选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目的。可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验变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探究、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课件------动画演示
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马德堡半球实验”
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托利拆里实验”测量过程
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大气压强的方向。
学生观看课件------动画演示
同学们了解气压计的特征并寻求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分组讨论、归纳:
同学分析,讨论:大气压使得水被抽上来。
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团结协作完成。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摆在桌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器材,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用途。这对学生的发散实验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2.3 大气的压强 第一课时-教案
![2.3 大气的压强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cef3fba1aa8114431d988.png)
[问题探究]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归纳提升]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情景展示2]
问题探究]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吗?
吸饮料、紧贴在墙面上的吸盘、水泵抽水等都利用了大气压。
大气压的大小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一该实验证明了什么?
大气压的大小如何测量呢?
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即760 mmHg)。
人们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
105 Pa,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那么拉开半。
大气压教学设计
![大气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66d5e85ef7ba0d4a733bf9.png)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老君台中学宋元锋一、【教学设计思想】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易拉罐、抽气机、马德堡半球、水槽,多媒体媒体设备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吸盘、勾码、针管、细线、水槽、橡皮管、夹子、水、塑料瓶、纸片、压水井模型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②了解大气压的估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①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②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难点:①用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②学生自主探究估测大气压五、【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教学环节进行: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同学们想看魔术表演吗?教师拿出一个饮料瓶:“老师这里有个饮料瓶,我能用手把它吸起来,同学们相信吗?很多同学不信。
大气压教学设计
![大气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c84ccff111f18582d05a6c.png)
《大气压强》讲课方案南雄市第二中学彭朝红讲课目:1、知与技术(1)知道大气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的原理、程和;(2)认识大气生的原由;(3)知道大气与高度和天气、季有关,知道生活生中大气的用例;(4)知道液体沸点与大气的关系;2、程与方法(1)察跟大气有关的象,感知大气的存在;(2)通托里拆利的学,使学生理解用液体来研究大气的等效代替法;3、感情、度、价(1)通演示和分,激学生学的趣和求知欲;(2)运用大气知解生活和生中的有关象,使学生意会物理知与生活的亲近关;讲课要点:大气的存在及生的原由讲课点:大气的量讲课方法:察法、法、分法讲课器械:多媒体、玻璃瓶、硬片、泉水瓶、酒精、皮碗、水槽和水、管、1m 玻璃管、吸、玻璃板、簧力、刻度尺。
讲课程讲课教活学生活意状况 1.复:液体生原由及公式。
回:液体生原由及公式。
学生,引入新2.一:覆杯。
学生手⋯⋯。
激学生学(3 分)先用硬片遮住空杯,把装置倒,两次象不一,并回答原由:趣和研究欲研究——再硬片掉下,再往杯中装水,盖是大气把水和片托住。
杯中望 . 从而引入新次体大气上硬片,水不会流出。
没水,杯内外气相等,硬。
的存在:是什么力量把水和片托片掉下。
杯中装水目的是排去杯学生多次(4 分)住?空杯硬片什么会掉下?杯中的空气。
,体大气大气势中装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并察象⋯⋯。
的存在。
激学念及其生二:把点燃沾有酒精的放泉水瓶被扁了,手也吸着。
生堂趣。
原由入装有沙子的泉水瓶内,此后用回答:是大气作用。
瓶内点火通察地球(3 分)手捂住瓶口。
是排去瓶内的空气。
大气,:是什么力量把泉水瓶扁看,认识大气。
知道人学生大气并把手吸着?泉水瓶内放点燃的是生活在大气里面。
存在更加深目的又是什么?与交流:刻。
播放:地球周的大气。
比液体生的原由得出大培育学生通引:我人就是生活在大气气生的原由。
比方法解决最底,要遇到大气的。
的能力。
(板)大气:大气浸在其中的物体生的。
称大气或气。
:什么会生大气呢?(板)生原由: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能例举证明。
(2)知道大气压很大(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
(3)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4)知道“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小”基本规律。
2、过程方法目标
学会一种方法,就是能利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来验证科学疑问(如这里的疑问:大气是否存在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2、难点: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道具
玻璃杯、水、、纸板、吸管、牛奶盒、马德堡半球、吸盘钩、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等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2.3 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对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压在各个方向都存在
2、马德堡半球实验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的值很大
二、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气压计(空盒、水银)
2、单位:1毫米汞柱=133帕
3、变化规律:离地面越高,大气压数值越小
4、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