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制度的定义
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
![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b8cff9331126edb6e1a1020.png)
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引渡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
比如甲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
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引渡条约法律依据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相关阅读:引渡的对象法系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原则上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这与他们强调根据属地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和不处罚本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原则有关。
他们认为,犯罪行为地国的管辖不仅最直接地惩罚了犯罪,而且在调查和取证等程序上也较为方便。
例如,英国与美国1972年签订的引渡条约规定,彼此引渡在对方领域内犯罪而在本国领域内发现的任何人,包括本国国民。
大陆法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实践都拒绝引渡本国国民。
例如1924年《美国和罗马尼亚间引渡条约》第8条规定,“缔约国没有交出本国公民的义务”;根据1953年《匈保间司法协助条约》第57条的规定,被请求引渡的人如系被请求缔约国的国民不予引渡。
他们的做法是基于国际法上国家的属人管辖权,即一国不仅对发生在其境内的犯罪有管辖权,而且对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某些犯罪亦有管辖权。
引渡制度
![引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fe7cc7483c4bb4cf7ecd195.png)
在实施引渡时,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请求引渡的主体
请求引渡的主体必须是有权管辖犯罪人的国家, 包括:(1)罪犯的国籍国。(2)发生犯罪的国家。(3)受到犯罪侵害的国家。通常在实践中,被请求国有自行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对罪犯进行引渡的权利。
2.引渡的对象
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一国指控认为违反了该国法律,要求被追诉和惩罚的人。这些人包括:请求引渡的国家的国民、被请求引渡的国家的国民以及第三国的国民。有关问题如下:
一、引渡制度简介
(一)引渡制度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间交流、沟通日益密切,跨国犯罪及犯罪人员跨国流动,域外追逃及惩罚犯罪显得尤为重要且困难重重,行为人在一国犯罪后往往选择逃往其他国家躲避法律制裁,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际性犯罪,比如走私、贩毒、恐怖主义等,同时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打击违法犯罪需要各国之间密切和有效的合作,引渡制度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之间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引渡(extradition),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另一个国家的请求,把本国领土内被另一国指控的人,通过外交手段移送到另一国,将其进行审判或者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引渡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曾设立过用来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引渡关系的“20人法庭” 。但与现在引渡制度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引渡一般不依赖于条约,而是基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而发生,引渡者也只限于政治犯或者宗教犯。现代引渡通常依据条约来进行,对象也一般仅限于普通刑事犯罪,而不包括政治犯或宗教犯。国家通常不具有国际法所规定的引渡罪犯的义务,引渡往往根据请求国的属人管辖和罪犯所在地的属地管辖进行协调。一般来说,在引渡实施中,由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罪犯所在国除了依据条约的约束进行引渡,它完全可以自由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对方的引渡请求。我们现在所说的引渡制度开始形成于18世纪的欧洲,在近代的资产阶级法制革命推动下,引渡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条约为依据的成熟的法律制度。近代的引渡条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双边引渡条约,如中国与泰国、比利时的双边条约;另一类是多边国际公约,如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公约等。 两国都可以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根据礼让和互惠原则而互相引渡罪犯。在一些受到国内法和司法理念影响,由于“条约前置主义”、审查标准和死刑保留问题等诸多因素而尚未成功缔结双边条约的国家,在引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鉴于此,一些替代性的引渡措施就逐渐出现了,大大提高了罪犯引渡回国的成功率。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90bae4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框架。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议,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涉及双方国家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2. 无政治犯原则:引渡不适用于政治犯罪。
3. 不可引渡原则:引渡不适用于已经在请求国被判刑或正在执行刑罚的人。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在国际法上有一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请求国,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受理和审查:请求国应受理引渡请求,并对请求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查。
3. 引渡决定:请求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请求国。
4. 引渡程序:引渡程序包括逮捕、听证、判决等环节,双方国家应根据协议约定的程序进行。
5. 引渡交接:引渡交接应在双方国家之间进行,引渡人应在合法程序下移交给请求国。
三、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犯罪,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引渡协定,并建立了一些国际机构来协助引渡事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1. 联合国刑事司法互助公约:该公约为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一种合作机制,以协助彼此进行引渡和其他刑事司法事务。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确保引渡程序的公正和迅速。
3.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警务合作组织,致力于打击跨国犯罪,包括引渡事务的协助和协调。
4. 美洲国家组织引渡条约:该条约为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机制。
四、引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引渡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2115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d.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下是关于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详细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目的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定,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活动,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司法互助。
二、引渡的基本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引渡请求国和引渡执行国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2. 双重可追诉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引渡请求国和引渡执行国都有权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
3. 不可引渡原则:某些情况下,引渡可能被禁止,例如政治犯、种族迫害等。
三、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引渡执行国,并包含相关证据和信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身份和罪行。
2. 引渡决定:引渡执行国将根据国内法律和国际协定的规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引渡决定。
3. 引渡程序:一旦引渡决定被批准,引渡执行国将与引渡请求国合作,安排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移交事宜。
4. 引渡交接:引渡执行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引渡请求国,并确保其安全抵达。
四、引渡的条件和限制1. 合法性:引渡请求必须符合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规定。
2. 证据充分:引渡请求应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身份和罪行。
3. 人权保护:引渡执行国应确保被引渡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不受侵犯。
4. 死刑限制:一些国家对引渡的条件之一是,引渡请求国不得对被引渡人执行死刑。
五、国际引渡协定和组织1. 联合国:联合国通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章程》和《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文件,促进国际引渡合作。
2. 双边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规范引渡程序和条件。
3. 欧洲引渡公约:欧洲国家通过欧洲引渡公约加强了引渡合作,建立了引渡程序和条件的统一标准。
浅析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制度
![浅析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53f8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d.png)
浅析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制度1、相关定义1.1、引渡的概念分析与历史考证国的请求,将本国境内的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移交该请求国追诉和处罚的制度[1]这就是引渡的概念。
依照相关的法律特征来讲,首先,引渡是一种国家特有的行为。
是否引渡,在什么情况下引渡,均系由国家决定的事务。
换言之,即是国家主权范围内公法性质的问题。
其次,引渡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
国家只存在引渡或不引渡的权利,不存在必须引渡的义务。
一国家是不能强迫别的国家引渡他人的强制行为。
第三,被引渡的对象只能是受指控的自然人,而非法人或者组织。
即使出于某种政治或者经济上的目的, 该请求也不会被批准。
第四,引渡是依请求而进行,除非在极端的事项下,一国不会主动将罪犯移交给他国。
不引渡决定一旦作出,也可以采取诸如将该自然人驱除出其境外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从引渡的性质来加以分析,首先,根据国际法原则中就有相关的规定,弓丨渡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形式。
一国在没有得到他国的许可的时候,是不能到该国拘捕人的。
当一国司法机关需要拘捕现已经逃至他国的人之时,只有请求该国协助拘捕,引渡并移交,才能实现或诉或审。
这就是引渡产生的缘故。
一国决定将已捕的人移交给他国,根本上是国家之间合作原则的体现。
如果不是基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原则,那么该国家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而是可以直接将该受指控人驱逐出境。
其次,引渡是一国司法权威的体现。
对于请求国而言,假如某个人的行为触犯了请求国的刑法,该国认为是犯罪,该国要实现司法管辖权时,但该人现已逃离该国,该国只有暂时中断直接管辖权。
如果该国想现实该项权能,只能通过请求他国将该犯罪人协助抓获并移交。
否则,是不能实现他刑事管辖权的。
第三,从本质上讲,引渡仍然系刑事司法所属的范畴。
引渡的任务是惩罚犯罪有前提条件。
如果一国系为了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如果引渡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依照现行国际法的实践及理论,他国不会接受这种条件下的引渡。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797d98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9.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刑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无处可逃,同时保护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
一、引渡的法律基础引渡的法律基础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两种形式。
国际条约是多个国家之间订立的协定,而双边协定则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条约是1984年通过的《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1999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这些条约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以及对引渡请求的审查标准。
二、引渡的程序引渡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引渡请求: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出引渡请求,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相关证据。
2. 引渡请求的审查: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判断是否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引渡。
3. 引渡听证会:如果引渡请求符合要求,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组织听证会,听取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及其律师的陈述和辩护意见。
4. 引渡决定: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作出引渡决定,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
5. 引渡的实施:一旦引渡决定生效,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并确保其安全抵达。
三、引渡的条件引渡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请求方和接受引渡请求方的犯罪行为必须在双方的法律上都构成犯罪。
2. 最低刑期要求:引渡请求方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可能面临的最低刑期,以确保引渡请求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
3. 人权保护: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审查引渡请求是否符合人权标准,如是否存在死刑风险、是否可能受到酷刑或者不公正对待等。
4. 政治犯原则: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引渡不适合于政治犯。
然而,政治犯的定义和适合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四、引渡的限制引渡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主权:引渡是一种国家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引渡请求。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52f6ef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4.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引渡规章旨在确保国际间犯罪的追诉和惩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护全球安全和公正。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旨在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移交到要求引渡的国家。
引渡的原则包括: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要求引渡国家和引渡国家之间都构成犯罪的行为。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只能基于法律程序和国际法的规定。
3. 互惠原则:引渡应该是相互的,即如果一个国家要求引渡,另一个国家也可以要求引渡。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因国家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引渡请求:要求引渡的国家向引渡国提出正式的引渡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
2. 审查引渡请求: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双重犯罪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被接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
4. 引渡听证会:引渡国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在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有权提供辩护和反驳证据。
5.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6.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被批准,引渡国将移交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给要求引渡的国家。
三、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和双边引渡协定。
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包括:1. 《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合作。
2. 《联合国禁止腐败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腐败行为,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涉及腐败的犯罪嫌疑人。
3.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要求。
4. 双边引渡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进一步加强引渡合作。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虽然引渡是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包括:1. 政治犯例外:一些国家不会引渡被认为是政治犯的人。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b76d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a.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概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指国家之间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建立的一套法律规定。
引渡规章的制定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犯罪打击效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引渡的定义与原则1.1 引渡的定义: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刑的罪犯交给另一个国家的行为。
1.2 引渡的原则:引渡原则包括互惠原则、双重犯罪原则、非政治性原则和法定犯罪原则等。
2. 引渡的程序与要求2.1 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包括引渡申请、审查、决定和执行等步骤。
2.2 引渡的要求:引渡要求包括递交逮捕证、提供犯罪事实证据、保证人权和避免死刑等。
3. 引渡的限制与拒绝3.1 引渡的限制:引渡限制包括政治犯罪、国籍原则、刑事处罚原则等。
3.2 引渡的拒绝:引渡可以被拒绝的情况包括双重犯罪原则不满足、引渡请求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 引渡与国际合作4.1 引渡的国际合作:引渡需要国际合作,包括签订引渡条约、共享情报、提供协助等。
4.2 引渡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在引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引渡的意义与挑战5.1 引渡的意义:引渡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5.2 引渡的挑战:引渡面临的挑战包括法律制度的差异、政治因素的干扰、人权保障等。
总结:综上所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引渡涉及的内容包括定义与原则、程序与要求、限制与拒绝、国际合作以及意义与挑战等。
引渡的实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差异、政治因素和人权保障等挑战。
通过加强引渡规章的实施,国际社会可以更好地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司法考试国际法考点:引渡和庇护
![司法考试国际法考点:引渡和庇护](https://img.taocdn.com/s3/m/84a2dc7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3.png)
司法考试国际法考点:引渡和庇护司法考试国际法考点:引渡和庇护导语: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一、引渡(一)可引渡的罪行/引渡的条件1.引渡是指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经判刑的人,应该外国的请求,送交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引渡涉及两类国家:请求国和被请求国。
2.引渡的法律依据国家一般没有引渡义务;(1)国际条约;(2)国内法(如2000年《中国引渡法》)3.引渡的条件/可引渡的罪行(1)双重犯罪原则;(2)政治犯罪不引渡;(3)不应视为政治犯罪的行为: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行;非法劫持航空器;侵害包括外交代表在内的受国际保护人员罪行等(二)引渡的效果:罪名特定原则;如果以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将被引渡人转引给第三国,应经原引出国的同意(三)中国《引渡法》第七条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准予引渡:(一)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均构成犯罪;(二)为了提起刑事诉讼而请求引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均可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其他更重的刑罚;为了执行刑罚而请求引渡的,在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引渡人尚未服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
对于引渡请求中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多种犯罪,只要其中有一种犯罪符合前款第二项的规定,就可以对上述各种犯罪准予引渡。
第八条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二)在收到引渡请求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机关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已经作出生效判决,或者已经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三)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的,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给予被请求引渡人受庇护权利的;(四)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其种族、宗教、国籍、性别、政治见解或者身份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可能由于上述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在收到引渡请求时,由于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已被赦免等原因,不应当追究被请求引渡人的刑事责任的;(七)被请求引渡人在请求国曾经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处罚的;(八)请求国根据缺席判决提出引渡请求的。
引渡什么意思,引渡的法律依据
![引渡什么意思,引渡的法律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1b0c52d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7.png)
引渡什么意思,引渡的法律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常⽣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些电视,新闻中报道⼀些不法分⼦在国内犯罪逃到国外等等问题,对此很多⼈都认为我们法律就⽆法进⾏制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与国之间也加强了联系,下⾯店铺⼩编为⼤家介绍⼀下关于引渡什么意思,引渡的法律依据。
引渡什么意思,引渡的法律依据
引渡是指⼀国把在该国境内⽽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引渡法》
第⼀条为了保障引渡的正常进⾏,加强惩罚犯罪⽅⾯的国际合作,保护个⼈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条中华⼈民共和国和外国之间的引渡,依照本法进⾏。
第三条中华⼈民共和国和外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引渡合作。
引渡合作,不得损害中华⼈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以上内容由店铺⼩编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家。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建议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店铺致⼒于为⼤家打造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2ef6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f.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指各国之间就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程序和规定达成的协议。
这些规章旨在保护国际社会的正义和法治,确保犯罪分子无处可逃,同时也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1 互惠原则:引渡协定通常要求各国在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时互相提供协助,即一国引渡另一国的犯罪嫌疑人时,另一国也应该同样对待。
1.2 非政治性原则:引渡通常不适用于政治犯罪,即不得将犯罪嫌疑人引渡给请求国以政治原因为由。
1.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程序应当遵守人权法和国际法的规定,确保被引渡人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受酷刑或不公正对待。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2.1 引渡请求:引渡程序通常由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引渡请求,其中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罪行、证据等信息。
2.2 引渡审查: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审查请求国的法律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等。
2.3 引渡决定:引渡国会根据审查结果做出是否引渡的决定,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标准和程序要求。
三、引渡的拒绝和条件3.1 拒绝引渡:引渡国有权拒绝引渡请求,例如因为犯罪嫌疑人可能受到死刑或酷刑等不公正对待。
3.2 条件引渡:有时引渡国会在引渡中附加一些条件,例如请求国需保证犯罪嫌疑人不会受到死刑等。
3.3 引渡后续程序:引渡后,引渡国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或者将其引渡给第三国。
四、国际引渡的挑战和改革4.1 法律障碍:由于各国法律体系的不同,引渡程序可能受到法律障碍,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4.2 人权保护:引渡程序中存在人权保护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被引渡人权利的保护。
4.3 法律合作:国际引渡需要各国之间的法律合作,包括信息共享、司法协助等,以提高引渡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性。
五、结论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维护国际社会正义和法治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守引渡的基本原则、规定引渡的程序和要求、拒绝和附加条件引渡、解决引渡的挑战和改革,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确保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7557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4.png)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有罪的个人移交给请求引渡的国家的一种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背景、原则、程序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引渡制度的浮现源于国际社会对于跨境犯罪的共同关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犯罪活动也越来越跨境和复杂化,单一国家的执法力量往往难以应对。
因此,国际社会为了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逐渐建立了引渡制度。
二、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合于涉及双重犯罪的情况,即被引渡人在请求引渡国和引渡国都构成犯罪。
2. 无政治性原则:引渡不得因政治原于是拒绝,即引渡请求不应被用于政治迫害或者政治目的。
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侵犯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不得引渡至可能对其进行酷刑或者不公正审判的国家。
4. 主权原则:引渡是一种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有权决定是否引渡以及引渡的条件。
三、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由请求引渡国的执法机关向引渡国的执法机关提出。
请求应包括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证据等。
2. 引渡审查: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请求的合法性、符合性以及是否满足引渡条约的要求。
3. 引渡决定:引渡国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引渡决定,可以是批准引渡、拒绝引渡或者要求提供补充信息。
4. 引渡程序:如果引渡决定为批准引渡,引渡国会按照像关程序将被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四、实施1. 引渡条约:引渡条约是国际社会开展引渡合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各国可以通过签署和履行引渡条约来加强合作。
2. 双边和多边合作:国际社会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引渡合作。
例如,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作为一个国际合作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协助各国开展引渡工作。
3. 逃犯追捕:引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逃犯的追捕和拘留。
各国应加强执法合作,通过共享情报、协助调查和追捕等方式,确保逃犯能够被追回并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浅谈引渡制度
![浅谈引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6d28264afe04a1b071dee9.png)
浅谈引渡制度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浅谈我国引渡制度摘要:引渡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国家间开展司法协作,打击跨国犯罪有重要意义,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本文就引渡的概念、引渡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的引渡现状和发展等作综合阐述。
关键词: 引渡存在问题完善一、何为引渡所谓引渡是指一个国家把在该国境内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以条约为依据,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强制引渡罪犯的义务,除非它根据有关条约承担了这样的义务。
在没有引渡条约约束的情况下,国家可自行决定是否向请求国引渡罪犯,这是国家主权范围内自由决定的事情。
但是,如果一国与他国签订了引渡条约,缔约双方就应根据条约规定承担引渡的义务。
在引渡的程序上,一般通过外交途径办理。
其作法是:先由被请求国应请求国的要求对罪犯临时逮捕,请求国正式提出引渡请求和提交有关犯罪人犯罪的证明材料,被请求国司法部门对请求文件中的情况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并由行政机关批准,被请求国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将罪犯送交请求国代表。
在当代随着国家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引渡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国家纷纷缔结引渡条约,现代的引渡条约主要有两类,一是国家间的双边引渡条约,如1994年的中泰引渡条约;二是区域性的引渡公约,如1933年的泛美引渡公约;1957年的欧洲引渡公约。
目前,全球性的普遍引渡公约迄今尚未出现。
二、引渡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引渡对惩治罪犯的必要性,但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实力不同,由引渡引起的纠纷不胜枚举。
由引渡引起纠纷的原因很多,其一是由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这一原则的本意是保护流亡的外国革命者,有其进步意义,但它适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政治犯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极大的出入;其次,由于属地管辖权,被请求引渡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引渡,因而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是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引渡国。
国际法的引渡制度
![国际法的引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1e61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a.png)
国际法的引渡制度引言:国际法的引渡制度是一种跨国法律合作机制,旨在将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国家移交给另一个国家以接受审判和惩罚。
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国家间互相尊重和承认彼此的主权,以确保犯罪者无法逃避法律制裁。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际法的引渡制度的概念、原则以及一些国际上常见的引渡制度。
一、国际法引渡制度的概念国际法的引渡制度是一种法律合作机制,旨在追究跨国犯罪的责任并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
它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将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
引渡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来确保罪犯无处可逃,并促进全球犯罪的打击和预防。
二、国际法引渡制度的原则1. 主权和互助原则:引渡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主权和互助原则,即国家间应尊重和维护对方的主权,并互相协助追捕和引渡犯罪嫌疑人。
根据这一原则,引渡请求应得到引渡国的批准,并遵守双方所签署的国际引渡协定。
2. 双重犯罪原则:双重犯罪原则是指引渡国只会考虑引渡犯罪嫌疑人,如果所指控的行为在请求引渡国和被引渡国均构成犯罪。
这一原则是确保引渡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原则。
3. 不可引渡原则:不可引渡原则防止引渡嫌疑人进入的国家可能会对其施以死刑、酷刑或不公正的待遇。
这一原则强调了人权和国际人道法的重要性,并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三、国际上常见的引渡制度1. 数字化引渡系统: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数字化引渡系统,以便更快、更高效地处理引渡程序。
这些系统允许国家之间共享信息,加速引渡过程,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保护机制,以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2. 双边和多边引渡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双边或多边引渡协定,以规范引渡程序并促进国际犯罪合作。
这些协定设定了引渡的条件和程序,明确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并提供了合作渠道和机制。
3. 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法庭,负责处理战争罪、人道主义罪行和种族灭绝等国际刑事犯罪。
国际刑事法庭对于引渡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提交审判至关重要,以确保全球犯罪的追究和正义的实现。
引渡的条件
![引渡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cb6f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3.png)
引渡的条件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
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在实行引渡时,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请求引渡的主体必须是有请求权的国家,包括罪犯本人所属国和犯罪发生地国,个人不能成为请求引渡的主体。
2、引渡的发生须以被请求引渡罪犯居留在他国且犯有可引渡之罪为基本前提。
3、引渡应当根据引渡条约进行。
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准予引渡:
(一)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
法律均构成犯罪;
(二)为了提起刑事诉讼而请求引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均可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其他更重的刑罚;为了执行刑罚而请求引渡的,在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引渡人尚未服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
对于引渡请求中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多种犯罪,只要其中有一种犯罪符合前款第二项的规定,就可以对上述各种犯罪准予引渡。
国际法引渡制度
![国际法引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d38ab2915f804d2b16c1a9.png)
国际法引渡制度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犯罪的国际性也凸现了出来。
解决这一问题单靠一国独立追诉和惩处存在很多困难,必须通过国际间的司法协助。
引渡就是一种传统有效的司法协助方式。
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引渡制度在某些传统原则上寻求了突破。
引渡也不再以条约为前提,互惠原则将更多地被接受。
国际刑事法院地成立无疑是国际法上的大事记,它将成为引渡制度中的最新元素。
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引渡,指一方应另一方的请求,将当时在其管辖范围内而被请求方指控犯有某种罪行或已被判刑的人移交给该请求方以便起诉或执行刑罚的活动。
1它实质上是国家管辖权的一种例外。
由于没有任何一部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国际法,所以引渡会必然导致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或冲突。
倘若这种冲突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就很有可能使引渡沾上政治色彩,而引渡活动也变成了外交拉锯战。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障碍阻挠着引渡活动的进行,有许多的罪犯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为了能更好地打击犯罪,国际社会不断地做出努力,在交流与实践中,引渡制度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相同原则的突破所为引渡的相同原则,又称“双重犯罪原则”或“罪名同一原则”,是指依照国际法的实践,构成引渡理由的必须是引渡双方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
由于两大法系各个国家在犯罪论体系上存在差异,故“双重犯罪”中“犯罪”的意义有所不同。
3但是,罪行法定原则一般都是各国内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所以相同原则在此向国内法进行了很好的过渡,可以说相同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向国内法的延伸。
由于引渡最终将要解决的是国家的管辖权问题,所以相同原则也是对各国主权的尊重。
但是,由于各地区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各国内刑事立法也不径相同,“双重犯罪”和“双重可罚”的标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
如此这般,犯罪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而逍遥法外。
这与引渡惩罚犯罪的初衷相违背。
为了消除减少这一障碍,各国立法和公约中也都尝试对相同原则的突破。
引渡的名词解释
![引渡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0cd7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6.png)
引渡的名词解释引渡,是指将一名嫌犯从一国押解回另一国,以接受犯罪行为所触及的司法程序的行为。
引渡是各国之间合作的一种方式,以确保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能够在适当的司法管辖下接受审判和判决。
此过程涉及多国之间的合作、法律程序和国际条约。
引渡是在跨国犯罪活动增多的背景下逐渐引入的。
在国际社会中,引渡制度的根基源自于各国间的合作和共识,以共同打击犯罪为目的。
引渡的实施需要符合双重犯罪原则,即被引渡人应该在引渡国和被引渡国的法律中都犯有犯罪。
此外,引渡也需要遵守许多其他原则和程序。
例如,引渡必须经过适当的司法程序,而且不能牵涉到死刑或酷刑的处罚。
国际上,引渡的工作主要由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负责协调和促进。
引渡制度对于打击跨国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可以被送回其犯罪所在地,接受相关的法律程序。
这有助于确保犯罪不会得到遗漏或逃脱,同时也为受害国家提供了追究犯罪责任的机会。
引渡的实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
例如,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有所不同,可能导致引渡程序的耗时和复杂性增加。
同时,引渡可能面临政治和人权考虑的限制。
一些国家可能拒绝引渡某些嫌犯或罪犯,因为他们可能面临刑罚过重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风险。
此外,某些国家可能拒绝引渡他们国内的嫌犯或罪犯,因为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或可能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
尽管引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它仍然是国际社会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引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司法保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协作,制定更加完备和公正的引渡法律和程序,以确保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能够受到公正的审判并获得适当的惩罚。
总之,引渡是一种国际合作的方法,旨在让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回到其犯罪所在地接受司法审判和判决。
它依赖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议,并受到国际法和国家内部法律的限制。
引渡是打击跨国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实施也面临许多挑战和争议。
通过加强协作和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和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引渡制度,提高国际社会对犯罪的打击效果。
论国际法中引渡制度新发展
![论国际法中引渡制度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dde8e719e8b8f67c1cb96d.png)
论国际法中引渡制度的新发展所谓引渡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把在该国境内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是国家间的司法协助行为。
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除非又条约另有约定。
目前,国际法上引渡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如下:一、双重犯罪原则有弱化趋势“双重犯罪原则是指以相互尊重主权、互惠互利为基础,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形式司法协助中的体现。
即只有当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双方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行为且所受惩罚须达到一定期限以上,方可引渡。
”[1]这在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中多又体现。
这一原则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形式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也成为多种司法合作形式普遍适用的原则。
然而,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不同、法律制度、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各异,在认定犯罪问题上各国标准不一。
所以,双重犯罪原则也很容易给国际刑事合作设置障碍。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各国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双重犯罪原则本身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2](一)产生了双重犯罪原则的例外双重犯罪原则是决定引渡客体能否被引渡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为了达到请求国和被请求国之间互相谅解和积极协助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引渡制度合作,引渡的双重犯罪原则出现了向缓和方向发展的趋势,即产生了双重犯罪的例外,亦即在特殊情况下,引渡客体的行为按照被请求国的法律不构成犯罪,也就是不符合双重犯罪原则时,也可被引渡。
这种例外情况有3种表现:1.双重犯罪原则的立法例外它又被称为请求国与被请求国就罪行可罚性的要求不同。
例如,瑞士1892年的引渡法第4条明文规定了双重犯罪原则的例外,即根据请求国的法律认为是可罚的行为,而按照瑞士法是不可罚的,瑞士仍然可以允许引渡。
《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公约》第2条规定”对于根据请求国法律可受到最长期限至少为12个月和被请求国法律可受到最长期限至少为6个月的剥夺自由刑或羁押令的犯罪,应准予引渡。
”此规定扩大了可引渡罪行的范围。
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4条第2款也规定了双重犯罪原则的例外情况,即”尽管有本条第1款的规定,但缔约国本国法律允许的,可以就本公约所涵盖但依照本国法律不予处罚的任何犯罪准予引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渡制度的定义
引渡制度的定义什么是引渡
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
比如甲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
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
引渡的法律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
也就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
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
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引渡条约法律依据
引渡条约是国家间引渡罪犯的依据。
因为国际法上没有赋予国家以引渡的义务,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是否将罪犯引渡回申请国完全是被申请国自己的事情,对于赖昌星案件来说,如果中国和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那么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国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相关阅读:
引渡的对象法系
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国家原则上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这与他们强调根据属地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和不处罚本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原则有关。
他们认为,犯罪行为地国的管辖不仅最直接地惩罚了犯罪,而且在调查和取证等程序上也较为方便。
例如,英国与美国1972年签订的引渡条约规定,彼此引渡在对方领域内犯罪而在本国领域内发现的任何人,包括本国国民。
大陆法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实践都拒绝引渡本国国民。
例如1924年《美国和罗马尼亚间引渡条约》第8条规定,“缔约国没有交出本国公民的义务”;
根据1953年《匈保间司法协助条约》第57条的规定,被请求引渡的人如系被请求缔约国的国民不予引渡。
他们的做法是基于国际法上国家的属人管辖权,即一国不仅对发生在其境内的犯罪有管辖权,而且对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某些犯罪亦有管辖权。
在实践中,各国对此问题的做法也不尽一致。
丹麦、希腊、危地马拉、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瑞士、马拉圭等国,坚持拒绝交出本国国民;而有些国家认为应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交出本国国民。
如阿尔巴尼亚、阿根廷、巴拉圭、秘鲁、比利时、智利、古巴、捷克斯洛伐克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