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本研究采用看图作文方法。受试者看一幅图画,
写描述图画内容的文章。作文在本研究中被看作
语篇信息,图画在本研究中被看作源客观信息
实体。本研究要求受试者用母语(汉语)写作。
(2)左边一位高大的中青年男子,上穿对襟布衫,下 穿黑裤、黑布鞋,脖子上套着条粗粗的铁链,一直 连住紧攥着拳头的右手,双脚也被一条脚链相连。 他的眉头紧锁,双目凝视远方,紧闭着双唇。
• 结论:这说明语篇中语言信息的安排不仅受 客体事物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人们以范畴 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及建立在知识结构之上的 认知方式的影响,而后者在语篇的产生及其 连贯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心理和神经语言学角度
1. 语篇理解: Frestl & Cramon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读 者如何推测语篇的意义。他们发现衔接 机制有助于听话者建立连贯,但也阻碍 发现不连贯的因素。
• 言后行为 →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 →无形连贯。
5
语用学的角度
• 3. 目的原则: 廖美珍(2005)用目的系统论来解释语篇的 连贯,把目的作为判断连贯和连贯程度的标准, 为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层 次。
目的原则: 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言语行为都是 有目的的 ,或者,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行为都带
有目的的保证 — — “交际目的 ”
6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1. 图式 Monika A Bednarek 从读者或者听话者 的角度,以Minsky的图式理论为基础, 探讨语篇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对连贯的作 用。讲话者的意义与听话者头脑中的有 关语境的图式相互作用,决定语篇的连 贯和连贯的程度。
7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2‘)左边一位高大的中青年男子,他眉头紧锁,双
目凝视远方,紧闭着双唇。上穿对襟布衫,脖
子上套着条粗粗的铁链,一直连住紧攥着拳头
的右手。下穿黑裤,双脚也被一条脚链相
连,黑布鞋。
10
实验分析:在本研究所收集的30个样本中, 只在11个语篇中出现了25次符合条件的衔接 装置,其余 19篇语篇中均未发现任何类似 的衔接装置。
1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9
连贯 :语篇连贯的研究 角度
1
语篇连贯的 研究角度
语用学角度
认知语言学角度
心理和神经 语言学角度
2
语用学的角度
• 1. 语用树形图 Frank Scheppers把语篇中的衔接机制 与语篇所描述的行为和行动联系起来, 用衔接链表示语篇宏观结构成分,用树 形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篇成 分与语篇整体之间的关系。
12
心理和神经语言学角度
2. 心理连贯: 徐玉臣(2003)运用关联理论,对衔接手段 不同的文本的解读做了对比分析,发现语篇衔 接对读者建立心理连贯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 现为两个方面。 (1)增强语境效果 (2)减轻读者解读语篇的认知负担。 语篇衔接手段缺省或不足时,认知推理对
语篇衔接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2. 心理现象: 严世清和董宏乐(1999)强调把连贯看 作一种心理现象,是听话者心理活动的 结果,即听话者通过和自己的已备知识 和语境进行推测的结果,不是自然产生 的。
8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3. 认知基础: 郭纯洁(2003)通过对图画中的信息结 构和与此相关的语篇中的信息结构的比 较, 发现了认知行为在其中的作用,认为 “语篇的连贯性的实质在于语篇中的信 息结构对共享认知模式的依附上”
15
(1)增强语境效果
( ⅰ) The royal proclamation was finished.
• ( ⅱ) The King sent for his seal .
百度文库
• ( ⅲ) He couldn't stay another minute

without his pet animal .
13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14
心理连贯
1. 心理连贯是建立在对话语最佳相关解读 基础上的心理语篇的连贯。
2. 心理语篇包括外在语篇的心理表征以及 为解读语篇所需要的认知假设。
3. 建立心理连贯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话语的 解读过程.说话者所表达的意义.一方面依 赖于句子的意义 ,另一方面依赖交际双方 互明的、 由一系列的假设构成的认知语 境。
3
语用学的角度
• 2. 言语行为 陈海庆、张绍杰(2004)把不同层次 的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隐 性表达和言后行为的隐性表达联系起来, 探讨语篇连贯的形成。
4
建立的模式:
• 言内行为 →语言语境(即语法、 词汇、 逻辑 关系以及主位/述位结构等) →有形连贯;
• 言外行为 → 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 →隐性 连贯;


Seal: ①印玺 ②海豹
16
(2)减轻读者解读语篇的认知负担。
• (5a) John went to Italy. The cow jumped over the fence.
• (5b) John went to Italy. His cow jumped over his fence.
• (5b)语境假设: ① John had a cow. ② John had a fence. ③his cow was not well cared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