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PPT精选文档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 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根据《魏 书· 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 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 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 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 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 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 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 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 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 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 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 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3]
晚期石窟:北魏迁Biblioteka 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 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 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 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 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 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 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 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 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 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 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 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 “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 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 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冈石窟PPT
外 门 联 :
庄 严 法六 相窟 里 。门 正 中 悬 康 熙 御 笔 题 写 的 匾
云 山 云 岭 带 将 云 水 绕 云 城
佛 境 佛 地 乘 建 佛 心 成 佛 像
门 清五 联 顺窟 为 治正 : 辛面 卯悬 特 命 夏总 题督 写兵 的马 匾侍 郎 大佟 佛养 阁量 。于 1651 [ ]
遗 产 增 光 添 彩 。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 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 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 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 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 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 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窟寺联人史艺画佛形名
十 大 看 点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 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 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 名纷至沓来。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 《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 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 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 缘斩山开凿。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 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 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 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 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 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 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 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 之美的飞天伎乐
云冈石窟ppt
•
第13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称为文殊菩萨洞。该窟穹窿窟顶,主像 为交脚弥勒菩萨,高13米,头戴宝冠,颈部戴悬铃项圈及璎珞,胸佩蛇 饰,双首啣珠
•
•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 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第十五窟亦称“万佛洞”,与 第十四窟同期开凿。“方形单室窟,以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佛题材为主,旧称“千佛洞”。窟 内现存造像逾万,故又称‘万佛洞’。
云冈石窟发展的三阶段
• 早期石窟:(公元453年)即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 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 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 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
• 中期石窟:(471-494年)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 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 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 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 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第三窟:一佛两菩萨,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 各高6.2米。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开凿于云冈中期, 但终北魏也没有完工
第四窟:为塔庙窟,南壁开一门二明窗,洞窟较小,只开凿了上半部。
塔柱南壁所雕立佛与胁侍菩萨均风化殆尽。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
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第五窟:建造于云冈中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窟前木结构四 层楼阁为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第四层围廊有栈道与第六窟 相连,正中坐佛高17米,是整个云冈石窟最大佛像。
世界文化遗产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大门
• 云冈石窟地理位置
云冈石窟(2)精品PPT课件
14
第 窟 内 壁
云冈石窟十五 窟
北壁雕像
20
云 冈 第 窟 全 景
云冈 石窟 最高 的 露天 大佛
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 品,
它是第20窟的主佛,为释迦坐 像,
高13.7米,石质坚硬,保存完 好。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Yungang Grottoes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 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12
第 窟 , 窟
第 二 窟 北 壁 供 养 天 人 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龛第 窟 后 室 西 壁 “ 降 伏 火 龙 ”
7
第 窟 后 室 西 壁 佛 龛
第
7 窟 后 室 前 壁 东 侧 维 摩 诘 像
9
第 窟 前 室 窟 顶 阿 特 拉 斯 像
10
第 窟 前 室 后 壁 佛 龛 - 爱 奥 尼 亚 式 柱 头
第14窟西壁维摩诘经变“香积品”
第11窟“太和七年” 题记以及西壁七佛
12
第 窟 前 室 天 花 板 伎 乐 天
12
第 窟 前 室 西 壁 “ 阿 育 王 施 土 ” 因 缘
第12窟前室西壁释迦与外道像
第 九 窟 后 室 南 壁 “ 鬼 子 母 失 子 ” 因 缘
9
事第
窟 前 世 后 壁 “ 睒 子 本 生 ” 故
9
第 窟 后 室 门 楣 ( 仿 木 构 建 筑 、 须 弥 山 )
9
第 窟 后 室 门 道 东 侧 力 士 浮 雕 像
10
第 窟 后 室 门 楣 ( 仿 木 构 建 筑 、 须 弥 山 )
云冈石窟
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 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 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 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 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 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 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 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 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 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 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 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 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 躯。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 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 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 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 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 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 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 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 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 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 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 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 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 数民族的特征。
看人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 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 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 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看联 匾联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云冈石窟,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 化遗产增光添彩。
五窟正面悬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 于清顺治辛卯1651夏题写的匾[大佛阁] 于清顺治辛卯1651夏题写的匾[大佛阁]。 门联为: 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
云 冈 石 窟
------中国最大石窟群
目录
简 介 历 史 看 点
云冈石窟
倾 览 慕 的 和 向 往 的 所 旅 游 也 胜 地 国 士 际 。 友 人 观 游 。 产 最 仅 参 遗 国 小 化 中 最 是 , 界 人 文 是 界 各 世 。 , 场 国 内 为 群 伟 米 , 列 窟 奇 像 雕 造 像 西 绵 延 山 一 南 大 艺 周 在 雕 武 落 石 51000 东 的 坐 , 米 , 名 的 17 要 重 为 已 成 现 大 规 模 的 石 饰 佛 石 岸 雕 大 , 最 厘 米 , 余 尊 个 , 北 造 像 米 , 武 。 周 山 千 西 的 16 城 于 世 纪 中 叶 闻 。 之 一 世 界 是 5 254 千 麓 同 市 凿 库 石 窟 开 宝 冈 术 云 2001 年 被 2
昙曜五窟
• 第十九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洞窟,主洞左右各 开一个侧洞,洞窟外立面风化严重。主洞平面为 椭圆形,穹窿顶,开有门和明窗。这是昙曜五窟 的共同形式。主尊高约17米,占据窟内主要空间, 高肉髻,素面,面相丰圆,下颌部分已崩塌,其 容貌与第二十窟大佛极为相似。大佛直接坐在石 睺 窟地面上,无台座。身穿与第二十窟大佛同样的 袒右肩、右肩覆衣的袈裟,右手举于胸前,五指 伸展,左手持衣角置于腹前,衣纹表现与第二十 窟相同。窟内壁刻满千佛,并在前壁左右两隅的 千佛中刻有较大的佛立像,立佛膝下有一小孩, 佛摸小孩头,据说这是释迦牟尼和其子罗睺罗。
早
期
• 昙曜,自小出家习禅,品格坚贞,志气高远,风 度闲雅。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被朝廷徵至京都 平城(今山西大同),文成帝把他礼为帝师。和平 初年,沙门师贤去世后,昙曜继任,改名为沙门 统。就在沙门统任上,他征得文成帝的同意和支 持,在武周塞凿山石壁,开始了云冈石窟伟大工 程的兴建工作。 • “昙曜五窟”: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5个大 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是云冈石 窟的第一期工程。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力的 无限;而5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 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大同云冈石窟
1907年摄 云冈石窟旧照
2.1印度石窟 支提窟——礼堂,与毘诃罗窟——精舍。
中国佛教石窟的出现与佛教东传密切相关。四大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 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开凿的起始期均在南北朝,而石窟的位置也 处在佛教东传线路的重要节点上。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 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 贯通。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 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 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峪自古是通往内蒙古阴山腹地的古道,秦汉时代的武州塞,大约就在云冈石窟西 侧或南面附近,可惜早已消失在残石碎瓦之中。武州山,北魏早期即被奉为神山。据 《魏书礼志》记载,明元帝拓跋嗣做太子时,“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柢。及即位, 坛兆,后因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后来,逐渐成为北魏 皇帝祈雨、开窟、礼佛的“鹿苑”胜地。
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 5、6、7窟)均保存完好。
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魏书•释老志》记录了云冈石窟开凿的传奇故事,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马识善人” 的故事: “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 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後奉以师礼。昙曜 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 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山西大同印象城市介绍旅游宣传PPT
第贰章
大同景点
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 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 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 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 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04 大同文化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 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 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 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 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
石窟看云冈 古都数大同
大同印象
01 大同简介
“中 国 煤 都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 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 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是 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 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雕塑之 都、中国刀削面之乡、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石窟看云冈 古都数大同
大同印象
『适用于城市介绍/旅游宣传PPT』
YOUR LOGO
目 录
/ CONTENTS
01 大同简介 02 大同景点 03 大同美食 04 大同文化
第壹章
大同简介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大同地处华北地区、 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 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 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 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宝地云冈石窟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宝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风景区。
在大门口,有云冈石窟创始人昙曜和尚的塑像。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是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
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云冈石窟的十大看点。
一、看名,云冈石窟是北魏鲜卑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山西大同市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二、看形,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三、看窟,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四、看佛,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这里都可以看到。
五、看画,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石窟依山开凿,东
西绵延1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
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
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98)云冈石窟
(98)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我们随团免门票游览了这座向往已久的文化宝地。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长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云冈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和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经历了60多年。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五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云冈石窟的开凿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
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的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这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参观云冈石窟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感受到了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
由于许多石窟封闭未开放,我们只能窥探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些就足以使人震撼不已。
感谢浏览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km处 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 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 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 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是中国早期石雕艺术的代表。
2
云冈石窟地层岩性:主要是中生 界侏罗系云冈组和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 统及全新统地层。其中侏罗系云冈组主 要是云冈统上部的一个砂岩透镜体,岩 性为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有泥岩、砂质泥 岩。石窟就雕刻在这一砂岩透镜体之上。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
描述: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
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5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 6源自冈石窟正门 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云冈石窟地质构造:云冈地区位于 山西台背斜大同平鲁拗陷区东北端。为 一个NNE向的箱形向斜构造,两侧受断 裂影响,局部呈倒转状。东北部还出露 一系列NE及NNE向的正断层。区内地 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3-4°,断层和裂 隙均不太发育,表明各种构造活动比较 微弱。
4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 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 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