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具备优秀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首先,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劳动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综合素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发展全面,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其次,素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注重道德教育,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树立诚信、友善、守纪的良好品德。
这种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是死记硬背知识,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中,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品德。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我个人对素质教育持支持的态度,下面将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我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有竞争力。
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体育素养等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身心健康。
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组织科研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通过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品德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要实施好素质教育,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是主体性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1、观察是为创新素质的培养作准备。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实验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去感知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观察和发现引起这个物理现象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并向学生阐述这个演示实验所要说明的物理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如观察物体的惯性现象实验中,当小钢片被弹簧片弹出时,而放置在小钢片上的铁球却稳稳地落在了钢柱上,这是什么原因?••••(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校现行使用的初中物理九年级教科书(人教版)中共安排了七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程中,能看到什么?是哪些条件(或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学习滑轮组的相关知识后,我就组织学生观察师生自制教具《起重机模型》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滑轮组的相关物理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我国当前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追求
( 阴师范学院教育 系) 淮
一的确 立
场 中 ,谁有 效益谁 就 能生 存 ,无 效 率就 被淘 汰 。要 想有 效益 ,就必 须提 高人 的 工作 能力 和 自身 素质 ,市 场 经济 本质 上要 求 人们 的 价 值取 向 由过去 的 “ 官本 位 ”、 “ 权 力 本位 ”开 始逐 步转 移 到对 个人 的 “ 力本位 ”的追 求 能 上 。市 场经 济是 “ 性 张扬 ” 的时代 ,要 求 充分 发挥 人 个 的主体 性和 主观 能力 性 。经 济决定 教 育 ,教 育 以经 济为
3 是 由教 育 的 基 本 功 能 决 定 的 .
种灌 输 ,使 得 原 本 在 人 的生 命 历 程 中最 充满 想 象 和
创造 精 神 的青 少年 变 得 僵 死 与 闭塞 。 而这 正 是 我 国长
期 以来 基础 教 育 的通 病 。要 改 变 这 种 现 状 ,必 须 从 培
养学 生 的 主体 性 、创 造 性 人 手 。 “ 新 是 知 识 经 济 的 创 灵魂 ” 知识 经 济时 代 要 求 改变 创 新 精 神 和创 造 能 力成 。 为 “ 数 人 ”所 有 的 局 面 ,而 要 求 所 有 人 的创 造 性 的 少
会 过 程 中 , 同时 既 作 为 目的 、工 具 和 手段 的个 人 ,在
育 的价 值 观 可 表 述 为 :基 础 教 育 应 为社 会 发 展 和 学 生 的终 身 发 展 服 务 ;学 校 应 把 每 一 个 学 生 的潜 能 开 发 、 健 康 个 性 发 展 、 自我 教 育 、终 身 学 习 的意 识 和 能 力 之
反 思 我 国 的教 育 ,一 直 是 社 会 本 位 的 “ 人 ” 教 无 育—— 过 分 强 调 教 育 的 社 会 性 价 值 而 忽 视 了 教 育 的 个 人 性 价 值 。在 今 天 ,时 代 的发 展 已经 呼 唤 人们 将 人 的 教 育 权 利 提 升 到 议 程 上 来 。重 视 人 的基 本 教 育 权 利 , 是 提 高 我 国人 民 的 整 体 素 质 的 需 要 ,更 是 每 个 普 通 的 中 国人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这 种 普 通 群 众 对 教 育 的 需 要 便 应 是 当今 社 会 教 育 的 基 本 价 值 追 求 。 这 种教 育 价 值 取 向 ,是 中 国教 育现 代 化 的历 史进 程 的必 然 。
价值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价值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仇德辉一、价值教育的缘起和内涵1、价值教育的理论根据:统一价值论目前,整个社会科学中存在争议最多的理论莫过于价值理论,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像价值理论那样,存在着如此繁多的、莫衷一是的、各自为政的观点,不同学科的价值理论(特别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价值工程学等)在价值定义、价值判断标准、价值度量方法、度量单位、发展特性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绝不能归咎于价值现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只能归咎于在整个价值理论体系的内部存在着某些严重的危机。
建立一个统一的、严谨的、能够兼容所有学科的、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的、推理论证的程序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的、大量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精确计算的价值理论是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梦想,也是社会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条件。
统一价值论就是全方位地研究社会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把所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价值及其前身——能量和负熵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统一的、自然科学化的价值理论体系,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价值论,也不同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价值工程学、社会学中的价值理论,它有全新的观察视野和全新的研究思路。
“统一价值论”的基本思路是:“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价值角度看世界”。
1)从能量角度看价值。
能量是物质运动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是物质运动的规模和方向发生改变的动力源;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它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能量耗散为代价,因此它是一种特殊能量。
“从能量角度看价值”实际上就是从物理学角度看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价值,这是一来,就把整个价值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有利于消除价值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模糊性和片面性,从而实现了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
2)从价值角度看世界。
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关系,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与变化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因此从价值角度看世界,就可以抓住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本质内容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学-课堂练习(素质教育)含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一、填空1.素质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取向是(主体教育观)。
2.素质教育中“素质”的本质在于(人的主体性)。
3.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4.基础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育人功能)。
5.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从“掌握性教学”转为(创造性教育)。
6.素质教育的主要杠杆是(教育评价改革)。
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实践)。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9.我国21世纪教育的基本走向是(素质教育)。
10.主体性教育、愉快教育、创业教育、成功教育尽管侧重点和理论基础不同,但都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实践和体现。
二、选择(单选和多选)1.素质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取向是(B)。
A工具教育B主体教育观C客体教育观D专业教育2.应试教育的评价目的在于(AC)。
A选拔B发展C促进个人竞争D鼓励群体合作3.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A)。
A课堂教学B课外活动C兴趣小组D社会特长辅导班4.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ABCD)。
A实质性目标B发展性目标C知识技能的掌握D学生身心发展5.下属于素质教育评价特征的有(ABCD)。
A评价主体广泛B评价手段多样C发展性评价D评价内容多维6.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A)。
A学生的自我观念B学生的成绩C学生的个别差异D学生身心发展7.主体性教育实验践行的是(A )教育理念。
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专业教育D工具教育三、辨析下列说法是否科学。
1.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
答:这种说不科学。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或操作性的方法技术,从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主要体现为:素质教育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素质教育是科学化、理论化中的概念;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价值观的不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发展教育。
(参见课本P59——63)2.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取缔考试。
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
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
它要求改变机械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主导同学生主体统一起来,课内外、校内外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更科学、更合理、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
”
这些不仅说明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指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强化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革新的共同趋势。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议论文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议论文一、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关于教育的本质,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作过不同的论述。
我国孟轲在《孟子.尽心篇》中最早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庸》上说:“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文,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卢梭则认为:“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教育而成。
”裴斯塔洛齐更是明确提出: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苏联巴拉诺夫等认为:“教育就是形成个性的一个因素。
教育就是人们想用某些手段达到一定目的,即发展和形成受教育者的一些特定品质。
”综上先哲们教育实质的观点,尽管渗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论述却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上,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个体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文化涵养、心理品质等的“合金”就构成了个体的素质,所以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个体的素质,即素质教育。
二、“应试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异化现象所谓“应试教育”,是指那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按照高一级学校选拔的要求,以应试为学习的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训练活动。
“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不平等性。
“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学生,忽视了对广大中、差生的培养,挫伤了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性质和任务异化。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的实施。
2、片面性。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指导思想下,必然只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其它各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
其本质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智力、体魄、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
人格素质是个体心灵的状态,包括道德品质、良好的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等。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
智力素质是指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魄素质。
体魄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保健,通过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魄素质。
此外,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素质。
劳动教育素质是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格素质、智力素质、体魄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教育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形成一种全人教育的思想。
在素质教育中,人不是道具和客体,而是主体和创造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了“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其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家庭和社会参与十分重要。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社会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平台。
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
传统的教育强调知识和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全面发展,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同时,教育制度也需要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充实才能、强化实践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它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课程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新课程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6、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7、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8、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9、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0、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1、新课程倡导的具体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4、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5、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17、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8、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重视学生的认知素质,即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基础知识。
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掌握,更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积极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能否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素质教育,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育 ” ,然后 为 突破 “ 应试 教育 ” 而提 出 了与之 相对 立 的
作者简介 :李炜 (9 1 ),女,回族 ,宁夏银 川人,宁夏六盘 山高级 中学教师 。 18 一
1 2 现 物 ・ 业 M DR O E Y AA EETNWPOR R20. 0 代 业 新 主 O EN RPR NGM N E PIO 08 P TM R E T 8
维普资讯
管 理 研 究 > MAN GE Nr > A ME
A Co R! , I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 向
‘ 李 炜
银川 700 ) 5 0 2 ( 六盘 山高级 中学 ,宁夏
关键词 :教育价值 ;取 向;人本位 ;素质教育 ;素质教 育 目标 体系 ;心理与行 为倾 向 摘 要 :教育价值取 向是教育 的基 本问题 ,它是主体 对不 同教育价 值方案 的一种倾 向性 ,是 具体 的、历 史的 、发展 的。 本文通过教 育价值取 向的界定 以及 对人的本质特性和人本位 的教 育价值 的分析 ,素质教 育最基本 的价值取 向是在处理好社会 与个体 的两种不 同需要之关 系的基 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 对教育 的不 同需要,使 素质教育达 到真正符合兼顾社会 与个体 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目的,在 此基础上建立相应 的素质教 育 目标体 系并形成教 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 向的心理与 行为倾 向,使 正确 的素质教 育价值取 向形成并体 现 出来。 中图分类号:F 9 。 0 2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0 9 (0 8 80 0— 2 6 1 8 8 2 0 )0 — 1 2 0
进行探讨并提 出概念 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 。它最基本的含 9 年代 以来 ,关 于素质教育 的理 论研 究和实践探 索在 我国 0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正向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迅猛发展。
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直接影响到人们思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变革。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注重不间断地终身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活,就会成为新的现代“文盲”。
只有不断学习,追求新知,善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人们都有了这种学习求知欲望,那么,终身教育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到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
”成人教育应奉行终身教育思想,促使人们走向成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而担负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群众终身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总体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比较薄弱,这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因此,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的创建工作,面向各类成人举办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两后双百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等,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当前农民的终身教育问题虽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受广大居民自身主观意识的限制。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实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潜能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应试教育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实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把生物学素质教育纳入目标教学的轨道,依据生物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订科学的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底。
这样,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将促使生物学素质教育步步到位。
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与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相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困难要大,而这种困难与应试教育下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不正常交往不无关系。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的态度:对优等生给予良好的激励和较多的指导;对一般学生给予一般的指导;对差生给予的是鄙视或漠不关心。
学生在与教师的这种交往中相应的态度是:优等生为了保持教师对自己的良好印象和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就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好成绩;一般学生感到争取优良无望,但又不甘心落到下等,因此只付出一般的努力;差生则由于受到鄙视,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是白费劲,结果心思根本不用在学习上。
教育新理念_填空题模板
)的态度。 实事求是
9
教学中能够把( 知识变成智慧。
)变成(
),才能把 结果
10 高分低能的本质( )。
知识的割裂
11
现在“研究性课程”已经走出了( 走进了( )的课堂。
),
高堂深院
12
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 )的意 识,而教学意识是( )的意识。
教什么
由浅入深 13 循序渐进的原则指()、( )、( )。 由近及远
41
文科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更是( )、( )的教育。
多样的 个性化
42
体的教育观首先是();其次();第三 是()。
感悟
43 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 )的境界。 超功利
44
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
)、 基础理论
多样的 个性化 理解
应用理论
45
德育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它总是和一定 的( )、( )、统治需要紧密联系。
表现手段
。
50
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 。
)的本质特征 知识增长
51
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指 ()
培养目标
52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 授知识的方法属于()
讲授法
53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
54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55
()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 当承担责任
),文科追求的
简约性
36 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 )。 主观感受
37
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 高( )的过程。
生命质量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职业理念模拟题2019年(8)_真题-无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职业理念)模拟题2019年(8)(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选择题1. 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A. 个性发展B. 认识发展C. 情感发展D. 意志发展2. 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 全体教师B. 全体学生C. 全体社会成员D. 全部个性3.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对( )的具体实践。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 文化本位价值取向D.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 新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有培养( )的功能。
A. 创新能力B. 环境保护C. 特殊才能D. 生活经验5. 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某校突然决定将音、体、美课程提前考查,将课时留给语、数、外课程。
该学校的做法( )。
A. 正确,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B. 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C. 错误,不利于校际公平竞争D. 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6.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 )健康发展。
A. 身体的B. 个性的C. 心理的D. 行为的7.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个体差异性8. 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
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 学生的完整性B. 学生的个体性C. 学生的独立性D. 学生的发展性9. ( )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 以人为本B. 发展素质C. 提高能力D. 实现自我价值10. 某小学对学生评优制度进行了改革,增设了“创造之星”、“孝心少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该学校的做法( )。
A. 不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B. 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D.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1. 范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范老师的做法( )。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育等多方面的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之一。
那么,怎样理解素质教育呢?首先,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被视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个体,教育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被看作是知识传递的接收者,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往往没有过多的关注。
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更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
此外,素质教育还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限于固定的课程设置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比较统一。
而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被更多地考虑,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更像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成功。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和价值,培养出更为全面和优秀的下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是主体性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1、观察是为创新素质的培养作准备。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实验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去感知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观察和发现引起这个物理现象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并向学生阐述这个演示实验所要说明的物理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如观察物体的惯性现象实验中,当小钢片被弹簧片弹出时,而放置在小钢片上的铁球却稳稳地落在了钢柱上,这是什么原因?????(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校现行使用的初中物理九年级教科书(人教版)中共安排了七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程中,能看到什么?是哪些条件(或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学习滑轮组的相关知识后,我就组织学生观察师生自制教具《起重机模型》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滑轮组的相关物理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式,它使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我还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投影于大屏幕,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透彻的知识讲解,学生们被吸引了,感到新鲜。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锻炼了实验技能,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
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等等,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师多做实验,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
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
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
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
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
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
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新产品。
二、引导学生善“问”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
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
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
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来,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
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
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又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
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但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6 )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9)普通自行车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10 )自行车上的那些材料可用非金属材料替代?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能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2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 1.3.1观察能力3 1.3.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1.3.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计能力3 1.3.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的能力3 1.3.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4 1.3.6实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实验教学改革4改课堂演示为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4改进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创新能力5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培养探究能力5强化实验过程指导培养科研方法6开发课外家庭实验发挥实验功能6运用媒体技术辅助提咼实验效果........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学习内容的理解但是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而且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实验演示的过程不但可以把演示的现象放大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
利用投影仪器还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银幕上的实验操作步骤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还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教师讲解完《磁场》这节课以后由于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运用以前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的实验方法无法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学生也看不清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清晰的向学生真是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使学生加深对“磁场”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