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牡《山行》译文、注释、赏析及作者简介
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
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杜牧《山行》《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欢迎阅读。
杜牧《山行》原文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杜牧《山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行经山麓时所见的景色。
诗人一下笔就用了“远上”二字,描写屈曲蜿蜒,渐远渐高的山路,由路以见出山的高大深远,进而让人体味山里环境的空静,以及诗人一路行来的消兴和幽致。
“石径斜”的“斜”字,又把山的陡峭给刻画了出来。
“远”、“斜”二字前后呼应,从不同角度写出整个山岭的气势。
“寒山”二字,既点明时令季节,同时为烘托枫叶耐寒的特质,埋下了伏笔。
这一句刻画秋岭,没有摄入一件实物,用墨极少,但由于用语精当,组合巧妙,同样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诗人顺着山路石径向上望去,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岭之巅,白云缭绕,几间屋舍忽隐忽现,形成一幅别致的峻岭秋景图。
作者故意把“人家”置于高山之顶,白云之中,这就造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渲染出生意盎然的气氛,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余地。
第三句写车行至半山,突然下一“停”字,悬念顿起,牵人思绪。
原来,那里有一片鲜红的枫树,显得格外美丽,诗人再也无心仰望那绚烂明丽的高山之顶,无意寻访那令人神往的白云深处的人家,而在不畏秋寒的枫树面前留连忘返。
突出“晚”字,既进一步渲染了枫树的耐寒,又暗示诗人留连之久,并且带出下句,他在遐想,在深思,突然情思勃发,从心底迸发出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停车坐爱枫林晚,取自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与译文(一)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译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向遥远的高山,在那白云缭绕的高处,竟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马车,只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那经过霜冻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二、注释与解释(一)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意味着这条山路是从远方开始延伸而来,它指向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寒山”指的是秋天的高山,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比平原地区要低,因此被称为“寒山”。
而“石径斜”则是指这条由石头铺设而成的小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是指那些云雾缭绕的高地,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类活动范围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有人家”说明即使是在如此偏远的地方,也有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显示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停车”在这里表示作者因欣赏美景而暂时驻足停留。
“坐爱”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枫林晚”则是指傍晚时分的枫树林,因为枫叶在秋天会变得火红,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象。
(四)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树叶,特别是枫树的叶子。
“红于二月花”则是诗人用对比的方式,来形容秋天枫叶的颜色比春天二月里的花朵还要鲜艳,以此来突出秋天枫叶的美丽。
三、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
《山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出一幅秋天山间的美丽画卷。
(一)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山行》创作于唐代中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时代。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阶层不仅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子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不忘探索自然之美,寻求内心的宁静。
杜牧《山行》(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牧《山行》(带拼音、注释、译文)《山sh ān 行x íng》作zuò 者zhě:杜dù 牧mù远yuǎn上shàng 寒hán 山shān 石shí 径jìng 斜xiá,白bái 云yún 生shēng 处chù 有yǒu 人rén 家jiā。
停tíng 车chē 坐zuò 爱ài 枫fēng 林lín 晚wǎn,霜shuāng 叶yè红hóng 于yú 二èr 月yuè 花huā。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径:小路。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只因喜爱深秋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秋霜染过的枫叶艳比二月春花。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原诗赏析]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
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
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
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
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
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
“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
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悲秋意识”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
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当然,说这是“图”,并不确切,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
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
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古诗词山行 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
古诗词山行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诗词山行,以及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山行古诗原文及翻译山行古诗原文及翻译山行古诗原文:《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作品简介与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古诗《山行》的原文及赏析古诗《山行》的原文及赏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原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
《山行》深深的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一、一部小说。
指的是茅盾在194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
小说围绕着轮船公司的航船使河水溢出而淹没农田的事件,真实描绘了五四前夕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复杂纠葛,反映了恶势力的妥协,改良主张的`碰壁和农民的无辜受害。
作者化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改于为似,是以霜叶比假左派,虽红似二月之花,但仅似而已,不是真红,同时霜叶又和暂占上风的反革命势力作比,以喻其得势的日子也不会太长。
杜牧《山行》
杜牧《山行》杜牧《山行》杜牧的《山行》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下面再和小编一起来回顾这首经典吧。
山行1远上2寒山3石径4斜5,白云深6处有人家。
停车7坐8爱枫林晚9,霜叶10红于11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三年级上册古诗《山行》的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山行》的诗意杜牧诗《山行》原文和翻译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牧诗《山行》原文和翻译,欢迎来参考!【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里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白云生处:指山林的深处,白云生出的地方。
坐:因为、由于。
红于:于红,比……红。
【翻译】深秋的傍晚,上得山来,眼前一条石头小路,盘旋屈曲地向山林深处蜿蜒伸展,在山林中升起白云的地方,隐约可见有居住的人家。
山路旁大片的枫林,景色撩人,不仅停车观赏,那经历了秋霜的枫叶,比春天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赏析一】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时称“小杜”。
他的作品多为讥评时事之作,其诗风格豪爽清丽,独树一帜。
其写景小诗,清新生动隽永。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中小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林深处。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悠长,“斜(xiá)”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写出了小路屈曲盘旋的特点。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升起如云炊烟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的居所掩映的山林之中,“白云”之下。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斜长屈曲悠远的山间小路,和那几户人家应该有关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写诗人的行为变化,走着走着,诗人停下来了,因为什么?因为那些“红于二月花”的“霜叶”,那枫叶经过秋霜的洗礼之后,特别的鲜艳火红,连二月的鲜花也比不上。
那山路,那白云、那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而这枫林晚景却令他惊喜到停下来观赏,顾不得驱车赶路,足见其美的程度。
杜牧《山行》及赏析
【导语】杜牧的古体诗题材⼴阔,笔⼒峭健,近体诗则以⽂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雄姿英发”的特⾊相结合,风华流美⽽⼜神韵疏朗,⽓势豪宕⽽⼜精致婉约。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牧《⼭⾏》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唐代:杜牧远上寒⼭⽯径斜,⽩云深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花。
译⽂沿着弯弯曲曲的⼩路上⼭,在那⽩云深处,居然还有⼈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春花。
注释1.⼭⾏:在⼭中⾏⾛。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深秋季节的⼭。
4.⽯径:⽯⼦的⼩路。
5.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可理解为在形成⽩云的地⽅)7.车:轿⼦。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红于:⽐……更红,本⽂指霜叶红于⼆⽉花。
⽂学赏析 这是⼀⾸描写和赞美深秋⼭林景⾊的七⾔绝句。
第⼀句:“远上寒⼭⽯径斜”,由下⽽上,写⼀条⽯头⼩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的“远”字,写出了⾼⽽缓的⼭势。
由于坡度不⼤,故可乘车游⼭。
第⼆句:“⽩云深处有⼈家”,描写诗⼈⼭⾏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家”三字会使⼈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吠,从⽽感到深⼭充满⽣⽓,没有⼀点⼉死寂的恐怖。
“有⼈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径”,因为这“⽯径”便是⼭⾥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了,所以诗⼈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得⽆⽐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山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原文: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一: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杜牧《山行 》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杜牧《山行》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牧《山行》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杜牧《山行》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古诗原文: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
三一文库()〔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杜牧《山行》《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山行》赏析及译文,欢迎阅读。
杜牧《山行》原文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杜牧《山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行经山麓时所见的景色。
诗人一下笔就用了“远上”二字,描写屈曲蜿蜒,渐远渐高的山路,由路以见出山的高大深远,进而让人体味山里环境的空静,以及诗人一路行来的消兴和幽致。
“石径斜”的“斜”字,又把山的陡峭给刻画了出来。
“远”、“斜”二字前后呼应,从不同角度写出整个山岭的气势。
“寒山”二字,既点明时令季节,同时为烘托枫叶耐寒的特质,埋下了伏笔。
这一句刻画秋岭,没有摄入一件实物,用墨极少,但由于用语精当,组合巧妙,同样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诗人顺着山路石径向上望去,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岭之巅,白云缭绕,几间屋舍忽隐忽现,形成一幅别致的峻岭秋景图。
作者故意把“人家”置于高山之顶,白云之中,这就造成一。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山行》全诗不以强烈的对比、映衬来强化画境,而是细细地轻挑漫拨,来传送寂静中的些微动态,描写精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山行清代:施闰章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山行》译文山野中的寺庙把晴空下的树林分开了,山亭好似穿行在晚霞之间。
幽静的山野春色深深,没有游人欣赏;漫行其中只见松花飘落。
《山行》注释野寺:山野中的寺庙。
分:分开。
晴树:晴空下的树林。
过:飘掠,飘过。
松花:又叫松黄,指马尾松开的球形或卵圆形花。
《山行》赏析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
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
全诗共四句,句句写景,一、三句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描写精妙。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
“野寺分晴树”摆出两样事物:野寺与晴树。
前者说明地处荒僻,人迹罕至;后者说明天朗气清,春天的树翠油油的,一派生机。
在它们中间用了一个“分”字,好像是把彼此分隔开了。
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句。
这“分”与“合”恰相反,而其意却是说绿树拥着野寺;或是说绿树将村庄包围了起来,都表明树多。
次句也是两样事物:山亭与晚霞。
这里用了一个“过”字,山亭似徐徐穿行在晚霞之间,赋予山亭以某种生命,化静为动点活境界,平添情趣。
这两句的景色有淡素,有明媚,也有艳丽;但总的还是淡素较多。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没有游人欣赏。
转写到人事,点明无客人来,只有诗人自己,漫行在山间小路上,只见松花飘落,一片静谧,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春深无客到”这句应首句的“野寺”,与上面的自然色彩是谐调的。
它也与首句一样写静。
不见人影,不闻喧哗,写静而无板涩之嫌、沉闷之弊,却在总体静谧的意境中嵌入“深”“到”二字,又微微地点缀了某些动态、生机,活跃了画面。
杜牡《山行》译文、注释、赏析及作者简介
杜牡《山行》译文、注释、赏析及作者简介山行/杜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注释]:径:小路。
白云深处:指深山。
坐:因为。
霜叶:经过霜寒的枫叶。
[简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赏析一]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杜牧晚年的诗
杜牧晚年的诗原文:《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衍生注释:“石径斜”的“斜”指的是曲折。
“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林的美景。
那蜿蜒的石头小路伸向远处的寒山,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多么宁静而神秘!最妙的是诗人因为喜爱那傍晚的枫林而停车观赏,经霜的枫叶竟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这是多么独特而美妙的感受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比,展现出了秋天山林的迷人色彩和宁静氛围,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清丽婉约之篇。
杜牧在政治上有抱负,但仕途并不顺遂,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运用片段:我和好友一同去爬山,在那山间小路上,望着远处那曲折的石径,我不禁感叹:“这多像杜牧诗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啊!”好友笑着应和:“可不是嘛,说不定再往上走,也能看到白云生处的人家。
”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纷纷”形容雨多而杂乱。
“欲断魂”形容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二、赏析:清明本就是个让人感怀的时节,再加上纷纷细雨,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哀伤。
诗人想借酒消愁,便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整首诗语言通俗,画面感极强,将清明的氛围和诗人的心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遐想。
三、作者介绍:杜牧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聪慧好学。
他的诗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他个人的情感世界。
四、运用片段:在清明节那天,我走在细雨蒙蒙的街头,心情低落,这场景恰似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身旁的小伙伴说:“咱们也去找找那杏花村的酒家,一醉解千愁吧!”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行古诗解释及意思
古诗《山行》注释及意思《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伸向的意思。
5.坐:因为。
6.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7.远上:登上远处的。
8.山:高山。
9.车:轿子。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
12.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诗意】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附:《山行》的赏析及作者简介【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山行译文及注释
山行译文及注释
古诗原文: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蜓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③径:小路。
④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⑤坐:因为;由于。
⑥斜:此字读xiá。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
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牡《山行》译文、注释、赏析及作者简介山行/杜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注释]:径:小路。
白云深处:指深山。
坐:因为。
霜叶:经过霜寒的枫叶。
[简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赏析一]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赏析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赏析三]诗歌通过杜牧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杜牧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让人心醉,使人豪爽向上。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杜牧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杜牧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杜牧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杜牧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杜牧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杜牧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杜牧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杜牧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杜牧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杜牧的才气,也表现了杜牧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杜牧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杜牧,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
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
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
十数年间奔波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治乱兴亡),多所探究,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尤喜议政谈兵。
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
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
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
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
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
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
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文学创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有比较正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