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搭一搭(一)》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教学目标1.能使用齐件搭出大、中、小各种形状,能正确命名搭好的图形。

2.学会使用搭积木的方法,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

3.能掌握对对子,三连,四联的搭积木方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用齐件搭出大、中、小各种形状,能正确命名搭好的图形。

2.教学难点: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能掌握对对子,三连,四联的搭积木方法。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本。

2.搭积木教具。

3.讲台、黑板、粉笔。

4.课件。

5.班级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搭积木教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猜出今天要学的新课是什么,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积木的搭法。

2. 观察并讲解图形教师放大搭积木的图形照片,重点讲解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并引导学生观察,探讨,图形的规律和特性。

3. 学习搭积木的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搭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自己搭一搭,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搭一搭一练习教师给学生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搭出对应的图形,并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命名搭好的图形。

5. 小结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今天学的知识,巩固学生对搭积木的方法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熟练、自信地操作搭积木。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到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上,查看老师上传的相关课外资料,学习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

3.在下一节课前,自己去买几个积木回家自行测试搭积木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搭积木的方法,并接触了尺规作图的知识,同时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搭一搭(一) 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搭一搭(一) 教案(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复习1. 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2. 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1. 探究试商方法。

A. 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B. 列算式:13÷4C. 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D.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 学生动手,搭一搭。

3. 发现:13÷4=3(个)……1(根)“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单元综合素质评价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一、荣德小学二(1)班竞选班长投票情况如下。

(共16分)天天√√√√√√华华☆☆☆☆☆☆☆☆☆☆☆☆☆☆典典○○○○○○○○○○○○○○○○○○聪聪△△△△△△△△△△根据整理的结果填一填。

(1)天天得()票,华华得()票,典典得()票,聪聪得()票。

(8分)(2)()得到的票数最少,()得到的票数最多。

(4分)(3)()可能被选为班长,因为()。

(4分)二、下面是在某十字路口记录的过往车辆的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1》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1》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1》教案教学内容:搭一搭、认识余数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教具: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二、合作探究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

,把学生摆小棒的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2.认一认,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想一想,结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

汇报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1)小组合作并填写表格。

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四、错题解析:264=56 324=78五、课堂检测1、把16块西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还剩()块。

()()=()(块)()(块)2、有23条鱼,每7条放在1个鱼缸里,可以放()个鱼缸,还剩()条。

()()=()(条)集体订正答案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一)134=3(个)1(根)竖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 搭一搭(一)》公开课教案_14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  搭一搭(一)》公开课教案_14

《搭一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着好奇,接受新知识比较快,但其他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乘除法计算的基本知识和,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要求,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搭一搭的过程中,轻松的学到知识,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通过视频中小朋友在用小棒搭正方形来引入课题《搭一搭》二、授新:师: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2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生:可以搭3个正方形。

师:你们会通过算式计算吗?生:12÷4=3(个)师:你真棒,因为有12根小棒,4个搭一个正方形,要求搭几个正方形,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师:那么同学们,要是有13根小棒呢?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自己搭一搭,一会找同学来汇报你们的结果。

师:好了,同学们,时间到,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是什么?生:我用13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了一根小棒。

师:还有其他的结果吗?生:没有了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样的结果也能用我们数学算式来表示,谁来试着列一列算式?生:13÷4=3(个)师: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吗?生:我的算式是13÷4=3(个)剩1师:同学们这个式子中的剩怎么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呢?生:点6个点。

师:你真棒,在数学中,遇到有剩余的这种情况,我们就用6个点来表示剩余。

师:谁再来试着说一说这个算式。

生:13÷4=3 (1)师:同学们,数学算式都是有单位的,那么这个算式怎么加单位呢?生:在3后面加个,在1后面加根。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9篇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9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等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

活动二是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然后根据需要尽可能的少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老师这里有几个正方体,老师把它们竖着叠起来搭好,从上面看是1个正方形,请你猜一猜,这里有几个正方体叠在一起?(1、2、3……)看来,答案有很多种,的确,1个正方体时,从上面看是1个正方形,2个、3个……正方体这样搭起来,从上面看到的都是1个正方形。

这节课,我们就用正方体来“搭一搭”(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就想:肯定有好玩的、有趣的活动。

《搭一搭(一)》教案设计

《搭一搭(一)》教案设计
(2)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
(3)说一说: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2.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
(1)观察表中的操作图,有何发现(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
3.观察横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5.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
认识余数。
设计意图
1、初步体会余数,理解横式的意义
环节标题
二、搭一搭,填一填
教师活动
1.探索用不同根数小棒摆正方形的余数变化
(1)搭一搭: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仿照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在小组内操作,边搭边画,并在表格内依次用算式记录,共同讨论填写算式和单位。
(2)P5“练一练”的第1~3题。
板书
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教学反思
XX
学校:XX小学设计者:二年级数学组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学
内容
搭一搭(一)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学情
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拼搭图形的实际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配物体是经常会遇到分不尽有余数的情况,通过用一组连续数据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过程,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并从中发现除法的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知道、识别、分类和组合各种棍子构件。

2.能够依据构造需要自由组合构件,并能完整、准确、美观地搭建各种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构形。

3.了解并尝试用计算方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发现、认识各种构件;2.学会组合构件;3.搭建平面图形或建立立体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在平面图形拼和时的自由选材和空间想象;2.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帮助学生自行组合,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完成较丰富的搭建任务;计算一根或多根的长度。

教学过程1. 见杆而识—各种构件认识通过画图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棍柱、立方块、规则长条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构件。

2. 手持杆子自由组合教师会给学生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构件,鼓励学生组合它们,并自由搭建出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

3. 组合分类引导学生将构件按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拆分分类。

4. 电脑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常用软件,将搭建成果通过图形的方式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

5. 计算长短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计算使用棍子的长度。

也可以根据长度给出需要使用的棍子数量。

6.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用材自由选择能力,学生根据统一规划自由配料做出自己的面包。

教学评价1.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焦虑和困惑,提出问题并反思解决方法;2.调查TA 学习中的兴趣点、死角难点、易错点;3.分析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激励。

备注本教案设计兼顾了学习的知识和想象能力锻炼,学生能够通过重复的动手搭建体验,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的提升。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思维角度不同,教师会使用发散式思维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通用14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通用14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通用14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篇1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教学过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1)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展示画出的图形。

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右面看较难,因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辅导学困生)3、练一练P7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实际摆一摆,看一看。

4、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任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独立完成后上台交流。

交流:请学生把自己摆的图形放在讲台上,让大家来判断他是否画对,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摆图形与所画形状是否一致的方法。

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教材: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除法课题:搭一搭一(认识余数)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一是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已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欢搭小棒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再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验证中,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小棒)不对,它们可是法力无边的小魔棒。

几根小魔棒拉起手呀,就能变出不同的图形。

师: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瞧,它们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谁来说说看,搭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再增加一根小棒,又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二、学习探究1、搭一搭,想一想师:真聪明!四根同样长度的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那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请你们拿出13根小棒,自己动手搭一搭。

(板书课题)请1名同学上台摆,其余学生下面摆。

师: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通过搭小棒的方法看出来的,13根小棒可以搭成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请生上台指剩下的是哪一根)师:仔细观察,得到正确的结果,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白勺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白勺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白勺范围白勺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白勺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白勺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白勺图形之间白勺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白勺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白勺方式,增强学生白勺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白勺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白勺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白勺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白勺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白勺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白勺、积极主动参与白勺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白勺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白勺形象,引发学生白勺兴趣,使他们白勺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白勺主动性。

知识障碍: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白勺知识有白勺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搭一搭(一)》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搭一搭(一)》精品教案(word版)

搭一搭(一)。

(教材第4、第5页)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摆小棒的游戏吧!(出示课件:教材第4页情景图)师:现在每人有13根小棒,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小棒搭正方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我知道了13根小棒可以搭成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13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求可以搭几个正方形,就是计算13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3÷4。

师: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这个结果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摆小棒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从而产生迫切的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除法了,那么请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13÷4。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3÷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余数的含义。

师:在平均分且不能正好分完时,剩余的数,我们就叫它余数。

在书写除法算式时,先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点,然后写上余数。

板书:13÷4=3(个)……1(根)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搭一搭,填一填,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怎么回事呢·余数都比除数小。

为什么……师: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呢生1: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学会使用积木搭建图形,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材。

2.教师准备的教具:积木、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

3.学生准备的教具:纸笔、积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积木?你们一天都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2. 学习积木搭建图形(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积木,并给出几个简单的示例图形,让学生模仿搭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比如:“请用四块积木搭建一个正方形。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

3. 搭建图形的记数(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由积木搭建的图形,要求学生数一数图形中有多少块积木,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演示,比如:“这个图形中有7块积木,请用纸笔写下来。

”4. 大小比较游戏(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个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匀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卡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卡片中的数字进行比较,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提醒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用积木搭建图形,并比较图形中的块数大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搭建积木图形的活动,锻炼了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比较大小的游戏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融入实际生活情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时,搭一搭(一)。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用积木搭出不同的形状。

2. 观察和操作:(1)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3)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3)教师讲解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第26页的练习题。

2. 请用彩色笔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注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基本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年级下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搭一搭(一)》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搭一搭(一)》优秀教案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堂活动: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

2.引出问题。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问题1: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方法一:每4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多一根小棒。

方法二:直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可以搭三个正方形还多1根小棒。

方法三:利用除法来计算,13÷4=3(个)但是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问题2:认一认,想一想。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搭3个正方形,1表示还剩余1根小棒。

(2)在数学中我们常用六个点来连接余数,这个多余的部分就叫余数。

3.问题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1)被除数越来越大,除数不变,商业越来越大,但余数却没有越来越大。

(2)每4根小棒都可以搭一个正方形,所以当余数等于4的时候正好可以多搭一个正方形。

(3)小棒的余数一定小于4。

4.问题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用25根小棒可以搭6个正方形还余1根,算式是25÷4=6(个) (1)(根)用31根小棒可以搭7个正方形还余3根,算式是31÷4=7(个) (3)(根)结论:不论是用25根还是31根小棒搭正方形,剩余的小棒数量都小于4。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小棒搭,做一做,填一填。

3.森林医生。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搭一搭(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1)(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搭一搭》中的第一课时编写。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游戏,学习计数、分类、比较等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能够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并书写数字。

2.能够将积木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够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一定数量的积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掌握书写数字的方法。

2.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3.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一定数量的积木。

2. 教学难点:1.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多加引导。

2.需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准备1.游戏中用到的积木。

2.黑板、彩笔。

3.教师制作的搭积木小游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片,问他们这是什么,有多少个。

2.让学生说出看到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注意积木的特征。

2. 自主探究(30分钟)1.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木,搭积木小游戏开始。

2.每搭出一种形状、颜色的积木,让学生数出个数,并将个数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尝试将搭出的积木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写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积木的数量。

3.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请几组学生将他们搭出的积木放在黑板上,并数清个数。

2.引导学生回忆分类的方法,并将分类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3.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1-10的写法,并指引学生将黑板上的数字写出来。

4. 作业布置(5分钟)1.让家长在家中设置一定限制条件,让孩子进行积木游戏,并让孩子回家记录数据,例如写下搭积木的个数,按颜色分类数量等等。

2.作业要求:将搭积木游戏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回来分享给同学。

六、板书设计1.学习内容:搭积木游戏2.学习目标: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并书写数字。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精选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精选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精选6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篇1教学目标: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每人40 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1、教师:小朋友们,快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图形的游戏呢,你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吗?学生观察情境图,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并板书:搭一搭(一)二、操作探究1、动手操作(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够搭出几个呢?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指名汇报结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够搭多少个正方形呢?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指名回答。

(3)小结:用12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用20根小棒可以搭5个正方形……2、认识余数(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动手写一下。

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组内交流订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思考过程。

(3)引导学生将两种搭正方形的活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小结:当我们用小棒搭正方形时,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没有剩余的小棒。

(5)像这样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试写,指名展示,集体纠正。

13÷4=3(个)……1(根)板书(6)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想一想13÷4=3(个)……1(根)这个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7)归纳:像13÷4=3(个)……1(根)这样的除法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数“1”叫余数,除法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继续增加小棒根数,搭一搭,你能发现什么呢?(1)学生根据教材P4页“搭一搭,填一填”处的表格独立操作并填写表格。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案+(1)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案+(1)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年级下册课题课型新授课时第 1 课时联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研究余数知识目标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课目的能力目标研究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别人沟通算法的过程。

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念,能顺利参加教感情目标学活动。

教课要点联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研究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课难点经历研究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PPT小棒学具准备小棒教课过程教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合作研究,成立模型41、认可一学认们,喜说欢一摆说小棒吗?13 根小棒喜爱通合过操学作生活熟结13这节÷课4=3老(师个就)想与你们1(一个起) 4 根小棒搭一个形正悉说的一小说棒,动经过小棒来搭一搭,研究里面方调意动单学位生名的注的数学神秘。

搭了 3 个正方形兴为趣什,么引会发称还剩 1 根小棒学两生个。

的有思考。

51、搭出一示搭情,境填图一填,你发现小淘组气分和工笑,笑第用一小组棒一撘人观化察表象情,境强了说什说么发?现了什么?操正作方,形大。

家议论。

后边图强,感发性现认有增每4人根独小立棒搭一次个。

正方价,值加的深是感数识形。

学。

信息。

受2、 13 根小棒能够搭几个正方着手搭一搭。

操作中解决形,还剩几根?议论发现数数学都问比题除。

余1、余数一会儿大一会数小。

3、谈谈你是如何解决的?1、儿一小边。

搭一边数认识到学习2、余用数乘都法比口除诀数小。

有余数除法6、再分别用 25,1 根小棒搭着手操作的证必规要律性验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搭一搭(一)》教课方案拓展应用,内1、 P5、1、摆一摆,填一填。

借助实物,着手操作,借助操作加化新知达成填空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2、 P5、2、用小棒搭做摆一摆,画一画,再列熟习余数和一做填一填。

式计算。

除法的关系3、 P5、3、丛林医生改错,说明原由。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搭一搭(一) 》word教案 (6)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搭一搭(一) 》word教案 (6)

2、搭一搭(一)一、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擺正方形的實際操作,逐漸探索規律。

三、教學過程(一)體會平均分後有時會出現餘數。

(1)搭正方形的畫面(2)組織小組討論:有13根小棒,能搭幾個正方形?請每個同學利用學具擺一擺,再小組內討論怎樣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並進一步認識餘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3÷4=3(個)……2(根)34)13121答:可以搭3個正方形,還剩1根。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擺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擺3個正方形(強調單位“個”),“12”表示3個正方形共12根(4×3=12)。

“1”表示擺了3個後還剩下1根(強調單位:“根”),說明“1”是這個豎式的餘數,這1根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

2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學具擺一擺)。

再列出除法豎式,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學生討論:當小棒根數為14~20時,除數和餘數是怎樣變化的,它們有什麼關係。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餘數要比除數小”。

(3)用不同的小棒根數驗證結論: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完成練一練第2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練一練”第3、4題。

三、總結(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程,初步认识余数。
2.经历在表格内画一画、填一填算式、观察对比等活动,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棒作业纸
过程预设
活动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理解横式的意义
1.搭一搭(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独立或两人一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儿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
在以上结合操作、理解横式每个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填写横式中的单位。
活动二搭一搭,填一填——发现、感受余数比除数小
1.探索用例外根数小棒摆正方形的余数变化
(1)搭一搭:用14,l5,16根小棒搭正方形。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仿照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在小组内操作,边搭边画,并在表格内依次用算式记录,共同讨论填写算式和单位。
【学习成果预设: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这1根不能继续搭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交流操作中的想法(余数“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①结合操作一边搭一边数出结果;②直接用舞法口诀得结果。】
(3)说一说: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结合详尽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可能有多种发现:①14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②16根的感小棒凑巧搭4个正方形;③19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还剩3根,如果再添1根,就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④每次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
2.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
《搭一搭(一)》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5页“搭一搭(一)”。
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余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表现在: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都例外,学生需要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意思;在有余数除法中,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试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商”和“余数”的单位需要选择。要解决以上问题,都必须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教科书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用一组持续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在搭小棒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小棒凑巧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之后便会出现有剩余小棒的情况,而且剩余小棒的根数由少到多,直到又出现凑巧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把这些操作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就会清晰地看到“余数都比除数小”,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借此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活动的课堂组织难度较大、耽误时间,所以不愿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操作探究活动。然而,在活动中,由操作活动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算式,再由有余数除法算式寻找与详尽操作活动的联系的过程,将对学生理解“余数二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本设计力求统统体现操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思路和需要克服的教学难点,以坚强教师组织本课探究活动的信心。
(1)观察表中的操作图,有何发现(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
【学习成果预设:①都少于4根;②随着总根数的依次增加,余数循环出现:1,2,3,0,1,2,3,O,...】
(2)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
【学习成果预设:①因为每次都是搭到最后不够再搭一个正方形了,所以少于4根;②如果大于或等于4根,就还可以接着搭正方形。】
【学习成果预设:14÷4-3(个)……2(根);15÷4-3(个)……3(根);16÷4=4(个)。】
(2)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
独立完成:学生独立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的正方形和剩下的小棒,逐次境有将表格中的横式填写统统。【学习成果预设:17÷4-4(个)……1(根);18÷4-4(个)……2(根);19÷4=4(个)……3(根)。】
活动三撘一搭,想一想——进一步体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或根据学生的疑惑)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除数小吗?以引发学生思考。
(1)用25根、31根小棒搭(或画)正方形,并写出横式。
【学习成果预设:余数比除数小。】
(2)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一个数,搭(或画)五边形(或六边形),说明搭的过程,并写出算式。【学习成果预设:余数不都是比4小,而是比除数小。】
3.观察横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
(2)余数和除数在操作中分别表示哪部分?
【学习成果预设:除数是每份的个数,余数是分了之后剩余的数量】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习成果预设:结合操作图说明,如果剩下的数量比每份大,就还可以继续分。】
特别就“余数‘1’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结合操作进行讨论。
3.结合操作认识横式(余数“1”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来)
(1)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操作如何用算式记录?余数“1”如何在横式中表示出来?
(2)回到情境寻找横式意义。
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
活动四交流感受,总结质疑——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通过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对于带有余数的除法,还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