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总结表格式

合集下载

唐诗五首表格讲解

唐诗五首表格讲解

诗/词/解/读
野望
这首诗于萧瑟恬淡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因仕途不顺,没有知音而产生惆怅、孤寂,苦闷的情怀。

黄鹤楼
这首诗由昔人已去,江山胜景依旧,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同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这首诗以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通过描绘船过荆门时所见的壮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秀美景色,抒发了诗人观赏早春美景的喜悦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

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诗鉴赏(三)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三)表达技巧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 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 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 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艺术构思 ★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 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诉衷情(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 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 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 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通过渲染,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 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
★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
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 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 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 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 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琵琶行》:三次写江中之月。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 雪纷纷”。 《陌上桑》:写“行者”“少年”等的反应。
★间接抒情 第一,借景抒情与托物抒情 抒情者以客观事物为载体,借所描述的物、景等来表 情达意,在对客观事物(人物、景物、事件)的叙述、 描写、议论中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的方式。如白居易 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 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含蓄的抒 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 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四分。
二、比拟
• 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 写叫拟物。
•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 人。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四分。
三、双关(隐语)
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 、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四分。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 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 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 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
•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 【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
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四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四分。
六、对偶
• 概念: •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作用: •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古诗文鉴赏九种格式

古诗文鉴赏九种格式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整理用模板

古诗词鉴赏整理用模板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 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
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 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 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 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 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 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超全总结一张表帮你搞定古诗词鉴赏

超全总结一张表帮你搞定古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夸张、对比、比兴、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反复、双关、对仗、排比、设问、反问、顶针(顶真、联珠)、互文等。
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白):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隐晦):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托物言志(情)、④用典抒情、⑤叙事抒情(即事感怀)。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
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诗中描绘的形象,包括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思想
内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意境

图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图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钓叟
柴扉
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白描、
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7.建功报国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边塞征战诗
文字特征
意象特征
情感特征
常用技巧
典例欣赏
备注


征战诗
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
修辞方法
特殊修辞
用典(怀古诗中较多)、双关(偶有出现,如寒、凉)、互文(较少,一般不考)、名词列锦(白描,偶有出现)、叠词(较少,偶有出现)
一般修辞
比喻、比拟(拟人 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偶有出现)、反问
构思技法(较少涉及)
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时空结合
对比(古今对、今昔对、盛衰对等)类比、想像联想、象征暗示、悬想
描写技法
侧面描写
衬托(突出其中的一面):烘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衬哀)
正面描写
组合意象(名词堆叠)、细节描写、白描、渲染、动静结合
多角度描写(时空角度:点面(局部和整体)结合、时空(上下远近)结合;感官角度:视听触嗅味等,通常出现两种感官需写结合,如:视听结合)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咏物诗)
寓情于事、即事明理(说理诗)
借古(讽/伤)今 、咏史抒怀(怀古诗)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结构技法
(较少涉及)
特殊பைடு நூலகம்法
抑扬结合、对比对照、回环往复(重章叠唱)、一句一绝(景)、问答式
一般技法
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首尾呼应、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先×后×(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景后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解
表现方法
风格
现实主义(《诗经》)浪漫主义(《楚辞》)
表达方式
现代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古代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六张表格】讲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六张表格】讲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六张表格】 讲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一、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概 念说明 表达作用 例句 赏析记 记叙人物的经条理清楚,脉络“楼船夜雪瓜洲渡, 通过记叙抒写自己 叙 历或事情的发 分明,使内容完铁马秋风大散关。

”亲临抗金前线的值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二、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三、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15种)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五、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六、诗歌表达技巧——结构构思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③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杜甫《岁暮》)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⑤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李白《于阑采花》)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⑦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⑧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精要点拨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O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精要点拨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

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古代诗歌鉴赏之技巧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之技巧模板

表达 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议论
艺 术
表现
起兴、联想、烘托(渲染、映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 哀景写乐情)、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 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手 手法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

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承上启下、 过渡、伏笔、铺垫等
例 4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 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 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 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 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 定向规范三 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其中抒情包括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所起到的 效果。
2.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烘托、抑扬、联想、想 象、托物言志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所起 到的效果。
界。
【解析】 第一句写景状物,景色,月色清新皎洁;事物,雨过天晴,雨水清洗 了东坡也冲洗了天空。月夜因而明澈,干净,静谧,从天空到东坡一尘不染,让人清 爽舒畅。寥寥七个字,为作者抒情提供了环境条件。
高考调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答题思路】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步骤一)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步骤二) ,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步骤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