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简介

合集下载

李密简介_李密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李密简介_李密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李密《陈情表》分析[西晋]李密【作者小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题解】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

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

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

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7],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古代诗人简介】

李密【古代诗人简介】

李密【古代诗人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

初仕蜀汉,后仕西晋。

李密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生平】李密的祖父,曾任朱提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

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

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

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

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

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

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

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隋末唐初历史知识:李密的人生际遇

隋末唐初历史知识:李密的人生际遇

隋末唐初历史知识:李密的人生际遇编者按:李密,隋末群雄之一。

想知道李密的一生有什么人生际遇吗?快来看看《李密的人生际遇》吧。

李密(581-618年),祖籍辽东襄平,隋末群雄之一,“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

”李密出身贵族家庭,家世显赫,祖父是北周太保、魏国公,父亲是隋上柱国、蒲山公,但他本人一生坎坷,虽然有勇有谋,但就是运气差,差点就统一了中国,差点就没李渊啥事了,就差那么一点。

没错,这就是人生际遇,馅饼没掉在你的头上。

先把他的人生捋一捋。

因祖上有功,李密开始在隋朝任左亲侍(属左翊卫,掌管禁兵,大概七品,处级干部?)。

李密长的比较黑,有一次在朝中仗下侍卫,杨广看他不顺眼,跟宇文述说:“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李密就这么被免了官职。

免职回家后,李密开始做学问,“专务读书。

”有一次他去寻访包恺(隋朝大学问家,门人数千),在路上骑着黄牛看汉书,被杨素碰了个正着。

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被封为越国公、楚国公,李密认识他,下牛施礼自报姓名,杨素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大为赞叹,对儿子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你看看人家!李密结识了杨素,攀附上了杨家。

逃亡613年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造反,李密为他出了三条计策:上计是趁隋炀帝在辽东征战,直接进兵蓟州(又称渔阳,今天津蓟县),断他后路,与高丽兵前后夹击;中计是乘虚攻取关中,据潼关之险,坐拥天府之国;下计是走近路,攻打东都洛阳。

杨玄感坚持走“城市路线”,认为东都是朝廷所在,百官云集,攻破了这里,全国自然瓦解,他对李密说:“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等到杨玄感攻不下东都,再想西攻长安时,大势已去,战败身亡。

因涉杨玄感案,李密受到牵连,他想西逃长安,但是在路上被捕,押送高阳(今保定市高阳县,当时隋炀帝因杨玄感造反从辽东退兵,在此停留)。

李密贿赂押运使者,在路经邯郸时逃跑。

之后李密投奔平原贼帅郝孝德(德州人),不受待见,又投奔王薄(邹平人),还是不受待见,于是隐姓埋名,聚徒教书几个月,郁郁不得志,写了一首诗,悲悲切切,惨惨兮兮: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陈情表 李密

陈情表 李密

陈情表李密古代文化1216 1423陈情表[西晋]李密【小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题解】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

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

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

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

《陈情表》 李密(晋朝)

《陈情表》 李密(晋朝)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 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 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 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 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 的原因,情辞恳切。
重点字词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又”连词,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陈情表》
李密(晋朝)
背景简介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他成 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 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 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
拜:授官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猥;自谦之词 以;凭借 当:任,充当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
• 臣具以表闻,
以:用 闻:使上闻
•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切峻:急切严厉
逋慢:逃脱 怠慢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却,表转折 笃:病重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申诉苦衷 不许:不被允许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 职、授予新职。 • 2、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 3、迁,改官。一是升迁 ;二是改 任 ;三是降职,即“左迁”。 • 4、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 5、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 6、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 帝王授臣下官职。 • 7、出,指出京受任。 • 8、去,卸职。 • 9、黜,废免,革职免官。 • 10、放,放逐。 • 11、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 进用。
重点字词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唐朝李密简介

唐朝李密简介

唐朝李密简介
李密,唐朝中期重要的政治家、宰相,享有“智囊王”之称。

李密出生于绍兴至兴县(今浙江绍兴西部),历史上无记载其出生年月,但大约是在唐宣宗执政前后。

他师承唐散骚诗史宗义,是他父亲所介绍,进入宣武门科场考取进士,成为执政后唐朝重要宰相。

李密作为一个学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根据他撰写的《明堂集》可以看出来。

在政治方面,他以其才学著称,是唐宣宗时期政治上最重要的宰相。

他曾担任多个重要的官职,比如宗义录、常侍左仆射等,擅长从政及解决各种矛盾,极为受他皇帝宣宗及其后任皇帝的青睐。

李密在政治上曾大发雄心,在唐宣宗时期提出改组六臣,由将相李贤、斗智元净、斗智太史、军机处贾充等官员组成,而他也是其中一员,号称“智囊王”。

但改组未能得到宣宗的认可,宣宗怀疑李密的改革计划是朝政的政变,便怒捕其等人,使之失宠,未能实施其改革。

李密终年68岁,在宣宗和他的继任者都未能认可他后,他被关押到安阳,并在那里死去。

就此,李密令人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而他的改革计划也未能实现,后人为此很是惋惜。

总之,李密是唐朝中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一生智慧、才华横溢,受到唐宣宗的青睐,并提出改革阁臣十六君子的计划,但未能得到认可,终年68岁时,被关押至安阳去世。

就此,他令史书流传下来“智囊王”之称,而他的改革计划也令人遗憾地未能实现。

将相故事-李密生平简介 李密当过皇帝吗?

将相故事-李密生平简介 李密当过皇帝吗?

将相故事-李密生平简介李密当过皇帝吗?李密作为隋唐时期一个重要人物,他对这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李密发动的一些事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历史上对李密的评论也褒贬不一,我们可以透过他生平一些事情来好好了解他。

李密于公元582年出生,公元619年逝世,一生当中此起彼伏,颇多曲折。

李密字玄邃,出身于贵族,从小就长在西安,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高傲的性格。

李密的家族可谓是四世三公,祖辈都在朝为官,曾祖父曾经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曾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到了李密这一代,李密承袭父爵,为侍从官。

李密小时候就志向远大,并且擅长谋略、文武双全,常常乐善好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李密自小生活在父母亲的蔽荫下,衣食不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见天下还有没饭吃的和亲朋好友百姓,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而且李密还喜欢交好朋友,他收养门客,礼贤下士,待他们像自家人一样。

李密最大的一个爱好除了习武应该就是读书了,尤其喜欢多兵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为他在以后的战场上出谋划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这个爱好他辞去了宫中侍卫的官职,拜在国子助教包恺门下,专心读书,李密虽然师承较晚,但是他的学识远在包恺其他弟子之上。

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便上前问候,互相留下了姓名,杨素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杨玄感,杨玄感见有如此一人与自己志同道合,便登门拜访,二人从此结下莫逆之交。

公元613年,由于杨广的暴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深知隋朝已经走向了灭亡,这个时候正是造反的好时机,便和杨玄感起兵反隋。

杨玄感要他在军中主持谋划工作,李密也不负所托,先后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计,而杨玄感恰恰选了最下策的计划,导致落得兵败人亡,李密也被俘,不久在押送的途中逃跑了。

在逃亡的路上,差点丢掉性命,正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终于让他找到了瓦岗寨。

这是瓦岗寨的首领是翟让,他听说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所以对他一直有所防备,李密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他利用翟让身边的人王伯当用献谋略的方法解除翟让的防备,很快就得到了翟让的信任,并予以重用,对李密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使他在历史上大放光彩,被后世所知。

陈情表李密.

陈情表李密.

陈 情 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
禀告自己苦 衷的奏章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 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 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 辞意恳切,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 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 养。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
李密陈情用了什么方式?
融情于理,融情于事,朴 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 至深。
李 密
陈以往之情 陈现今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陈日后之情
简洁朴实
艺术特会 乞矜愍 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忠孝两难的 矛盾境地 动之以情 先尽孝 “以孝治天下” 后尽忠 “岂敢盘桓 有所希 晓之以理 冀”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示之以忠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察臣孝廉
名,忧患, 不幸的事
臣之进退
名,是否出来 做官之事
动,作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为孝廉 动,远离 动,作秀才, 凡在故老 为秀才
名,社会地 位低下之人 使动,使 皇上闻
举臣秀才
猥以微贱 谨拜表以闻
名,年老之人
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
状,一天 天地
求时所用。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臣以险衅: 舅夺母志: 躬亲: 至于: 终鲜: 奔驰: 不矜名节: 更相为命: 不胜: 因 强行改变 亲自去做 直到 终究没有 奔赴上任 注重 生活 禁不住

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人命微浅

形影相吊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
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

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下面是店铺想跟大家分享的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欢迎大家浏览。

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隋唐时期李密的人物生平: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

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

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寻。

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瓦岗军开仓散粮(油画)“此儿定当成就大事”,遂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命他们多多亲近。

后来两个小儿结成莫逆之交,这便是有名的典故“牛角挂书”。

长大成人后,李密做了隋炀帝的侍卫。

眼见隋炀帝荒淫无道,大臣们竞相豪奢,自忖隋朝存不长久,自己不能随其一同毁灭。

遂称病请辞,回家专心读书,等待时机。

公元613年6月,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急召李密辅佐。

李密早有反心,闻听大喜过望,急赴黎阳,杨玄感拜其为军师。

李密向杨玄感献策:“败隋军有三计:第一计,隋炀帝现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

前有高丽,后无退路,粮草又接济不上,不出10天,其军自乱,我们可以轻易拿下。

这是上策。

第二计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的老巢。

官军来了,我们可以将关中地区作根据地,凭险坚守,待日后图大计。

这是中策。

第三计是进攻东都洛阳。

洛阳尚留有不少官军,不一定能攻下来。

所以此计为下策。

”杨玄感急于求成,认为前两条太费时间,决定采用第三条,发兵攻打洛阳。

在高丽前线的隋炀帝接到报告,立即派大将宇文述带领大军回师,分路夹攻杨玄感。

杨玄感不敌,西退长安。

宇文述跟踪追击,将其团团围住。

杨玄感无路可走,最终被杀。

李密在混乱中逃出来,半路被抓。

他用行贿押解士兵的办法才得以解脱。

李密脱险后,不敢返乡,想另寻机会,继续反隋。

但没人对他这个文弱书生感兴趣。

李密游说一年,四处碰壁,直到遇见好友王伯当,被他引荐给瓦岗军的首领翟让,这才找到栖身之所。

李密的名词解释

李密的名词解释

李密的名词解释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许多名人的故事也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然而,其中一个名字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他就是李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密的生平和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李密,是一位唐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709年,祖籍陕西。

虽然他并没有达到李白那样的文学高度,但他以其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变迁,他的故事更是充满着智慧和勇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李密的政治才能。

在他年轻的时候,李密被选为进士,成为唐玄宗朝的一员。

他担任过许多高级职位,其中包括尚书省参军、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等。

他的优秀才能和出色的政治手腕使他成为了唐玄宗重要的谋士之一。

他善于洞察时势,对政治的把握能力极为敏锐,因此能够给国家作出明智的建议。

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治决策,对唐玄宗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辅助作用。

其次,李密的文学造诣也是备受称赞。

尽管他不能与杜甫和白居易这样的文学巨匠相比,但他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作品主题。

李密的诗作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功过是非的深刻思考。

他的一些作品深受当时的文人和读者的喜爱,被广泛传播。

李密的文学才华也使他成为了当代文人的楷模,并对后人的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李密的一生并不完全顺遂。

在唐玄宗晚年,政局发生了动荡。

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了唐玄宗的统治陷入混乱。

李密因为坚守原则和忠诚而成为安史之乱的受害者之一。

他被贬为观察使,被迫离开首都长安。

虽然他在地方上继续为国家付出努力,但他的一生总是在动荡中度过。

正是因为李密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使得他成为唐代令人敬佩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促使他为之奋斗,始终不放弃,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的表现。

总结起来,李密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的唐代名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忠诚和勇气。

他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和文学创作使他成为了唐代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李密传李密(582—618),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先世自北魏、北周以来都做大官。

父亲李宽为隋上柱国、蒲山公,“骁勇善战,干略过人”①,号为名将。

开皇中,李密袭父爵为蒲山公。

大业初,以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他生得“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②。

隋炀帝见了,对许公字文述说:“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宇文述答道:“蒲山公李宽子密也。

”炀帝说:“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③宇文述因此便劝李密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④李密听了很高兴,便辞去宿卫,专以读书为事。

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励精忘倦。

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与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刎颈之交。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再伐高丽,征兵调粮,海内骚然,人心思乱。

在黎阳督运军粮的杨玄感起兵反隋,以李密为谋主。

密献三计,上策是挥师入蓟(今北京西南),截住隋炀帝的归路,可以不战而擒;中计是西入长安,据险自固,必克万全之势;下计是就近进攻东都,顿兵坚城之下,胜负未知。

杨玄感却以李密的下计为上策,久攻东都不下。

隋炀帝回师攻打杨玄感,杨玄感败死。

李密在逃亡中被捕。

时炀帝在高阳,李密等在解送途中,用计逃脱。

自此数年,密辗转于平原、淮阳间,过着亡命的生活,十分潦倒。

大业十二年(616)各地农民起义军有了很大的发展。

韦城(今河南滑县)法曹翟让据有瓦岗寨,李密因翟让的部将王伯当之荐,走投翟让。

他为翟让画策,自往游说邻近的小股义军,所至皆附,因此得到翟让的信任。

李密对翟让说:“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

未若直趋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翟让采纳了这个意见,引兵攻破要塞金隄关(今河南滑县南)和几个县城。

荥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隋炀帝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带精兵两万前往镇压。

翟让曾经屡次被张须陀打败,听说他又来了,有些害怕,想引军退避。

历史解密李密是好是坏 李密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李密是好是坏 李密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密是好是坏李密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导语:李密是好人还是坏人?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
李密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后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后被隋军屡败,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他只是一个反隋起义军首领,就如李渊一样,所以不能称其好坏。

李密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杨广:“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宇文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杨素:“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徐文远:“魏公,君子也,能容贤士。


王世充:“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隋书》:“李密遭会风云,夺其鳞翼,思封函谷,将割鸿沟。

期月之间,众数十万,破化及,摧世充,声动四方,威行万里。

虽运乖天眷,事屈兴王,而义协人谋,雄名克振,壮矣!然志性轻狡,终致颠覆,其度长挈大,抑陈、项之季孟欤?”
《旧唐书》:“当隋政板荡,炀帝荒淫,摇动中原,远征辽海。

内无贤臣以匡国,外乏良吏以理民,两京空虚,兆庶疲弊。

李密因民不忍,
生活常识分享。

李密——精选推荐

李密——精选推荐

李密《陈情表》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标:1、预习本⽂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本⽂的⽂体特征3、通读全⽂把握重点字词4、正确断句,能借助于字典翻译⽂章5、把握每段⼤意,体味作者情感⼆、预习内容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县)⼈,晋初散⽂家。

祖⽗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抚养成⼈。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同时也为使东吴⼠⾂倾⼼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对蜀汉旧⾂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孝道,以显⽰⾃⼰清正廉明,同时也⽤孝来维持君⾂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作为亡蜀之⾂,⼼存疑虑,进退两难。

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主”为由,写了此表。

⽂章选⾃南朝梁昭明太⼦萧统的《⽂选》。

李密抓住了“孝”字⼤做⽂章,却⼜不从⼤道理讲起,⽽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向君主奏事陈情的⼀种⽂体。

(3)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形影相吊、急于星⽕、⽇薄西⼭、⽓息奄奄、朝不虑⼣、更相为命、⽣当陨⾸死当结草。

三.教学过程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课⽂第⼀、⼆段,理解⽂意,积累⽂⾔知识,并背诵课⽂。

⼀、研习课⽂第⼀段(⼀)读课⽂,正字⾳,参照注释翻译全⽂。

险衅( ) 夙( )遭闵( )凶⾏( )年悯( )⾂孤弱少( )多疾病终鲜( )兄弟门衰祚( )薄外⽆期( )功强( )近之亲应( ) 门茕茕( )孑⽴,常在床蓐( )(⼆)再读课⽂,理解⽂句,积累⽂⾔知识1、重点词语:(1)⾂以险衅....(2)夙遭闵凶(1)慈⽗见.背(4)舅夺.母志(5)祖母刘悯.⾂孤弱(6)终鲜.兄弟(7)门衰祚.薄(8)晚有⼉息..(9)外⽆期功..强近之亲(10)茕茕孑...⽴(11)形影相吊.(12)未曾废离..2、通假字:(1)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3)常在床蓐3、古今异义:(1)⾄于(2)不⾏(3)成⽴4、词类活⽤:(1)夙遭闵凶..(2)终鲜.兄弟(3)晚.有⼉息(4)外.⽆期功强近之亲(5)内.⽆应门五尺之僮(6)⽽刘夙婴.疾病5、特殊句式:(1)慈⽗见背(2)⽽刘夙婴疾病(三)三读课⽂,概括⽂意第⼀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遭遇了哪些不幸?为什么要叙写这些内容?⼆、研习课⽂第⼆段(⼀)读课⽂,正字⾳,参照注释翻译全⽂。

隋朝李密简介

隋朝李密简介

隋朝李密简介出身贵族李密582-619,字玄邃,一字法主,汉族,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

出身贵族。

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

祖父李曜,为北周的邢国公。

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袭父爵,为侍从官。

起兵反隋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

回府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提及此事,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

后因对隋朝廷不满,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

他曾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恰恰采取了必败的下策,攻打洛阳。

失败后李密被监禁,不久在押送途中逃脱。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

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向翟让进献“攻取荥阳,争雄天下”之策。

在李密的全力帮助下,翟让很快实现了夺取荥阳的目标,随后又在荥阳大海寺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李密因此深得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的实力和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增。

李密曾扩修、占据金墉城,并以此作为与隋朝廷对抗的大本营,金墉城位于今洛阳城东北大约15公里、孟津翟泉村东、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

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多次进行重点发掘,部分夯土城墙仍保留在地面之上,最高者可达6米。

屡破隋军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李密率精兵七千,攻取兴洛仓即洛口仓,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占据仓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百姓纷纷归附义军,李密的队伍很快壮大,并多次打败隋军,步步逼近东都洛阳。

不久,在洛口仓城建立了政权。

由于众望所归,李密被翟让和众将领拥戴为主,称“魏公”,年号“永平”。

接着,李密率兵攻克巩县今巩义市境,轻取回洛仓在隋唐洛阳城北七里,兵临洛阳城,双方战于东都郊外。

在此期间,李密大量起用隋朝的降官降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从而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重创。

李密隋书文言文翻译

李密隋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也。

少孤,母为隋文帝所收养。

及长,勇健有胆气,好学,善骑射。

仕隋为蒲州牧,历官至黎阳太守。

大业中,炀帝召为亲信,渐迁右卫将军。

及天下乱,密以兵会义军,与窦建德合,号为“瓦岗军”。

密自号魏公,建德称汉王。

炀帝崩,密与窦建德谋夺帝位,事泄,遂为宇文化及所害。

及高祖受禅,追赠司空,谥曰“忠武”。

翻译: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

年幼时丧父,母亲被隋文帝收养。

长大后,勇猛健壮,胆识过人,喜好学习,擅长骑射。

在隋朝担任蒲州牧,历任官职至黎阳太守。

大业年间,炀帝召他为亲信,逐渐晋升为右卫将军。

天下大乱之际,李密率领军队加入义军,与窦建德会合,号称“瓦岗军”。

李密自称魏公,窦建德称汉王。

炀帝驾崩后,李密与窦建德密谋夺取帝位,事泄后被宇文化及杀害。

等到高祖受禅即位,追赠李密为司空,谥号“忠武”。

李密,字玄邃,陇西成纪人士。

自幼丧父,其母被隋文帝收养。

及至成年,勇猛有力,胆识过人,热爱学习,擅长骑射。

在隋朝担任蒲州牧一职,历任官至黎阳太守。

大业年间,隋炀帝征召他为亲信,逐渐升迁至右卫将军。

然而,随着天下大乱,李密率领军队加入义军,与窦建德联手,共同创建了“瓦岗军”。

李密自封为魏公,窦建德则自称汉王。

隋炀帝驾崩后,李密与窦建德密谋夺取帝位,不幸事泄,被宇文化及所害。

后来,唐高祖李渊受禅即位,追赠李密为司空,谥号“忠武”。

这段文言文详细记载了李密的生平事迹,从其少年丧父、母亲被收养,到成年后的勇猛、才干,再到加入义军、建立瓦岗军,以及密谋夺位失败、被宇文化及杀害的悲壮结局。

最后,唐高祖追赠李密司空之职,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李密的英雄形象,也为后人了解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密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生平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或《陈事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

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

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

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

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

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

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

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

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为官生涯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招降纳叛,急于稳定人心,他聘李密为主簿,李密力辞不受。

邓艾集团的骄横已经让他胆寒。

邓艾初入成都时是“蜀人称焉”,结果却是蜀人“有识者笑之”。

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连下,郡县不断催促。

当年李密祖母已96岁,风烛残年,他上表叙述自己无法应命的原因。

这就是《陈情表》,475字。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这岂止是“千古散文绝唱”,实乃一个人子研苦胆为墨的“黑书”。

《陈情表》全文用了29个臣字,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两处指朝臣外,其余27个“臣”字均是李密自称。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适逻辑之下,这让晋武帝颇感顺眼。

更关键还在于,区区一份“陈情”,不但可以免去抗旨死罪,还感动了君王铁石心肠,仅仅是文笔的魔力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启开了中国历史上对《孝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最大特征是皇帝们纷纷著书立说,弘扬孝道。

晋元帝有《孝经传》,晋孝武帝有《总明馆孝敬讲义》,梁武帝著有《孝经义疏》,梁简文帝也有《孝经义疏》,北魏孝明帝有《孝经义记》等。

北魏孝文帝还命令把《孝经》翻译为鲜卑语……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在孝道与国忠之间,在亲情与君臣之情之间,哀婉曲折,幽径沟回,《陈情表》达成了一种“无咎”的圆通态势,悄然遮蔽了自己不愿出仕的真正动机。

写《陈情表》之际,李密时年44岁。

当下重读此文,没有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感慨,只觉得一种黑苦,宛如卤水呛喉。

所谓“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重压,在此时化作了窒息呼吸的流汁……
祖母魂归道山之后,李密已经没有借口了,他履行了在《陈情表》的承诺。

先后任温县县令、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

任期内,他在汉中勉县倡建武侯祠,那是对故国的追忆么?然而,那来自“竹林七贤”的余韵,尽管不露痕迹,但终有一天被酒力唤醒了。

某天他酒后赋:“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激怒晋武帝,免官回乡。

其实在此之前在温县时,他曾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差一点被人举报。

公元287年李密卒于保胜龙安,好友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主持葬仪,师弟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其列传。

故里
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县保胜乡。

保胜乡位于彭山县城西北部,至彭山25公里,这里虽然是一个丘区农业乡,但矿藏资源丰富,有天然气、页岩、红石、矿泉水和芒硝等。

李密故里在保胜乡西南约7公里的龙安村。

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与这个小村擦肩而过,这里四面环山,九峰罗列。

该村之所以叫龙安村,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龙门寺。

而始建于唐代的龙门寺,正是李密故居之所在。

龙门寺大雄宝殿前,有一块雕着精美龙图案的石碑,上面刻着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一道圣旨,说明了重修龙门寺有关事宜。

据说,在祖母百年之后复归仕途的李密,任太守期间,在自己的故里,主持修建了这座寺庙。

但事实是,龙门寺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后不幸被毁,直到清末,道光皇帝颁发圣旨,龙门寺得以再次重建。

据说,那时的龙门寺,八座寺庙连起一个群落,气势磅礴。

后来,寺庙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再次遭遇毁灭的厄运,庙里的佛像也惨遭摧毁。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龙门寺仅剩一尊失去了双手的释迦牟尼石刻孤独地坐在那里,现在的寺庙是1994年才重新修建的。

道光圣旨石碑的旁边,还竖立着李密像。

据说,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还有一座三孔古石桥,但现己没于荒草丛中。

龙门寺虽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却是葬于今天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可惜的是李密墓在1965年改土中被毁去。

大雄宝殿殿右,山崖上刻着“李密故里”四个红色大字以及一个巨大的“孝”字,这就是孝文化石刻艺术走廊。

在这200米长的天然绝壁之上,镌刻着历代颂扬李密孝笃和他的《陈情表》的词,还有再现李密生平和他孝顺祖母的浅浮雕组图。

漫步于绝壁之下,静静观赏《陈情表》和李密的事迹,感受中国书法、壁画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孝文化,正所谓山是一幅画,画是—部书,书是—部动人的故事,而故事则是—曲千古传颂的“孝”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