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最新6篇】

2023最新-《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最新6篇】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故事内容,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螳螂这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齐读2.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闲适地叫着,自由拘束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边补充完整题目)请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3.小结这是一条成语,你知道它来源于什么呢?(寓言故事)上一个练习中,我们复习了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能说几个吗?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二、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想一想:文章借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1、假如也按螳螂、蝉和黄雀这说法,那么它们在课文中分别指哪些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争论并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盼望很大,但假如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1)吴王为什么攻打楚国?你知道当时的状况吗?把你找的资料告知给大家(2)乘虚而入是什么意思?诸侯国怎么乘虚而入?(3)堪的意思是什么?那么不堪设想呢?你来帮它设想一下将会消失什么样的局面吧。

2、指导朗读,留意突出乘虚而入,不堪设想3、这种状况,吴王设想过没有?他是怎么说的?指导读出吴王凶残、固执的口气4、你觉得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5、齐读课文第一节。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你能看出图片是什么动物?(螳螂、蝉)(1)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螳螂”这两个字。

(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

(蚂蚁、蝴蝶、蚂蚱、蚱蜢)(3)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这就叫……(补充完整题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

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螳螂捕蝉》这篇文章却是一则寓言故事。

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5)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

二、检查预习,字词正音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

诸侯禀报(注意后鼻音,提示写法)2、文章中还有多音字,你能读准吗?指名认读后齐读。

处死打着鸟转来转去弹弓大王乘虚而入举起前爪露水三、巧妙入文,探究感悟接下来我们先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螳螂捕蝉》教学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成语“螳螂捕蝉”的意思及用法。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成语故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2)教育学生谦虚谨慎,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放眼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螳螂捕蝉”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

(2)教育学生如何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螳螂捕蝉》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螳螂捕蝉》的故事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堂。

(2)教师简要介绍成语“螳螂捕蝉”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成语(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含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3. 讲解故事(1)教师详细讲解《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2)学生讨论,分享对故事的感悟。

4. 练习运用(1)学生分组,用“螳螂捕蝉”成语编造句子。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语“螳螂捕蝉”的用法及背后的道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成语“螳螂捕蝉”及用法。

2. 搜集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 思考如何将“螳螂捕蝉”成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下节课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分享的质量。

《螳螂捕蝉》课堂教案

《螳螂捕蝉》课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螳螂捕蝉》课堂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螳螂捕蝉》。

b.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螳螂、捕蝉等生物的特点。

c. 学会生字词,如“螳螂”、“捕蝉”等。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螳螂、捕蝉等生物的特点。

b.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c.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b.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注生态环境。

c.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螳螂捕蝉》。

2.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螳螂、捕蝉等生物的特点。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如“螳螂”、“捕蝉”等。

2.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螳螂、捕蝉等生物的特点。

2.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美。

4. 采用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螳螂、捕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学习诗歌《螳螂捕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如“螳螂”、“捕蝉”等,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注。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歌,观察和了解大自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教材简解: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学生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反复的文本诵读中,探究、感悟、交流、积累、体验,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设计思路:1、面向全体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学,用反复的、逐层深入的读的指导和训练中,串联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2、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努力建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背景师:公元前475年——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距今天很久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却可以常常接触到表现战国时期内容的故事或成语。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你能接一接吗?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

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

(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3.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

(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头)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

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教案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案》摘要:)、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完螳螂捕蝉故事咱们再起看看螳螂捕蝉图,(媒体出示)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悟)()理恍然悟思热烈祝贺陶建忠老师常州市村校优秀课评比荣获等奖《螳螂捕蝉》教案溧阳市城南学陶建忠教学目、正确、流利地朗课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课、能凭借课语言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隐患道理教学程、导入课、通上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吴王准备攻打楚国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少年利用螳螂捕蝉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念头;吴王、少年人物形象;春秋形势等)(板吴王攻楚)二、学习课()学习课对话部分容少年聪明、勇敢(少年聪明就表现他能巧用螳螂捕蝉故事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出示对话部分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练习分角色朗(学习组)由学习组长选吴王话选少年话其他两做评委()指名分角色朗评价(评评)(请学先拨拨)指示再指名分角色(评价程拨)、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完螳螂捕蝉故事咱们再起看看螳螂捕蝉图()对照这幅图请把这故事讲给桌听听()学生练(3)指名讲故事3、师听了这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蝉、螳螂、黄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隐患(教师板)、齐螳螂捕蝉段落(媒体出示)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悟)()理恍然悟思(下子明白;原不明白)()哪里可见吴王原不明白?(回到节)吴王执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臣都没说吴王这你想对臣说什么(表演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吴王是怎样人(固执)(3)就这样固执吴王怎么会由少年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这段历史()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系刚才螳螂捕蝉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你就是吴王你会从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样攻击我们)(5)学生说(6)汇报(板)(理“不堪设想”)6、教师结吴王确也悟到了这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什么?(爱国)课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作业、请把螳螂捕蝉故事相演演、请回把螳螂捕蝉故事讲给长听附板设计螳螂捕蝉只顾身隐患不顾眼前利益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出不懂的问题。

4、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

主要目的用于劝谏。

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

《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

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检查朗读:(1)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评读,再指读。

(3)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

B学生体会读。

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6篇)《螳螂捕蝉》教学案篇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预习学案】1.我会读趁虚而入不堪设想固执毫不介意禀报自由自在螳螂恍然大悟诸侯 2.我会填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位少年以的故事,告诫吴王并使吴王打消了的念头。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由自在恍然大悟4.我质疑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导学案】(一)交流预习,质疑促学1.组长带头,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小组展示3.交流质疑,互帮互助(二)读议结合,合作探究1.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大臣们失败了而少年成功了?2.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3.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拓展延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也不少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吗?板书设计:少年智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明理吴王攻楚诸侯国在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危险【课堂检测】1.照样子写词语。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八字成语)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2.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螳螂捕蝉》ppt课件《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这一课时,我参照薛特的教学设计,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本着简单、务实的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拟二课时)1、由课题引出学生字“螳螂”“侯”“堪”“奖”,通过范写提醒、描红、临写把字写正确、美观;通过同学友情提醒,区分形近字,知生字“侯”“堪”的字义,准确运用。

2、读课题,知课题是一个成语的前半部分,板书后半部分(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省级优秀教案设计4篇

《螳螂捕蝉》省级优秀教案设计4篇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文言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文言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文言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文言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文言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几组词语(分别是: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⑤正隐伏着祸患)全班分4组,每组依次默写一组,最后都奖励一组。

(⑤)2、自己批改;评价。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固执地要求攻打楚国,而且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时候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在王宫花园里给他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这位少年讲了怎样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呢?二、合作学文(一)创说领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默写的词语和画面,试讲这件挺有意思的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12节,找出文中“螳螂捕蝉”的内容;2、试说故事,最好有创新;3、指名说故事。

从“具体、生动”这一要求来评议。

(二)研读理解1、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到一个什么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

提问: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它们没想到的“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课件:辨一辨]自读课文9、11小节故事部分,同桌讨论。

提问: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些什么?过渡: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2、“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6下10《螳螂捕蝉》第一课时课案

6下10《螳螂捕蝉》第一课时课案
读得真好,能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吗?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起读这些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语: 举起前爪处死弹弓 打着鸟转来转去 提示注意这些带点字的读音。学生读后正音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分辨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3)下面有四个词语,自己练练。
出示: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 恍然大悟 )
指名朗读后,让该生带读。

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文中四个重点的成语再次出场,能为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提供帮助,四个成语的加入,增加了概括的条理性,也增强了语文的味道。成语由积累到运用,效果得到提升。
三、重点引领,细读悟法
1.一个故事,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故事的内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感悟文本,理解文本的重要前提。
2.老师给予适当的表扬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3.本课含有大量的多音字,且这些多音字都是学生难以分辨的,让学生尝试读后纠正并总结正确辨音的方法。
语文学习一定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通过归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准确掌握词语读音,并初步理解词意。
教思构建:要真正读好一篇文章,首先必须领悟其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再从思想感情上体会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只有深入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文章。既要反对脱离语言文字的空洞说教,也要反对只抓语言文字、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反对脱离文章的思想内容去讲解字词句篇,应当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它的每一个环节,一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总要吐露作者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了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二、

小班语言螳螂捕蝉教案与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班语言螳螂捕蝉教案与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班语言螳螂捕蝉教案与反思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螳螂捕蝉的歇后语,并理解其含义。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和投影仪2.《螳螂捕蝉》故事卡片3.板书工具和黑板4.游戏材料:小石子、宝贝盒三、教学过程引入: 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图片引入故事《螳螂捕蝉》。

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并问幼儿是否知道螳螂捕蝉的寓意。

2. 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螳螂捕蝉的含义。

活动1: 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螳螂捕蝉》故事卡片,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图片内容。

2. 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讲述自己的故事卡片。

3.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卡片内容的看法,并引导他们理解螳螂捕蝉的歇后语。

活动2: 1. 准备一个宝贝盒和一些小石子。

2. 将小石子放入宝贝盒中,让幼儿观察并记住数量。

3. 拿开宝贝盒并让幼儿估计里面还有多少石子,并记录下他们的估计值。

4. 再次打开宝贝盒,数出石子的实际数量,并对比幼儿的估计值。

5.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猜测的数量和实际数量不一样,进一步探讨螳螂捕蝉中的寓意。

活动3: 1. 制作一个幼儿书屋角落,准备一些与螳螂和捕蝉相关的图片和图书。

2. 引导幼儿自由观看图书,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画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观察到幼儿在讲述故事卡片的时候表达得比较自信,也能理解螳螂捕蝉寓意等基本概念。

幼儿在观察和思考题目中表现出积极性,尝试着提出自己的理解。

然而,在估算石子数量的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数量的把握还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估算能力。

同时,在观图书活动中,有些幼儿对于图画的感受和理解表达不够流利,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针对本节课教学中的反思,我会在后续教学中更多地引入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案溧阳市后六小学钱东华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4分钟)1、出示螳螂的图片师:这是什么?生:螳螂师:板书“螳螂”,看看“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生:都是虫字旁。

发音的时候发右边那个字的音。

生:左边表示这个事物的形,右边表示事物的读音。

师: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生:蚂蚁、蜻蜓、蝈蝈、蝴蝶2、出示蝉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刚才那只举着大刀,拱着身子的螳螂它想干什么呢?(补充板书:捕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3、齐读课题师:文中是不是就讲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呢?生:不是。

师:你们确定吗?翻开书,好好地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l、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

(2)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在不理解的字词上做记号。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请同学把自学的要求为大家朗读一下。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拿出自备本,把这件事写下米,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4、指名学生简要地概括山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先来说说这件事?生:汇报师: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要说吗?生:过于详细,不够简洁。

生:很具体,把这件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下。

师:是的,如果能再简约一点就更好了。

谁再来?生:汇报师:在这个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还能更简洁吗?生:汇报师:像这种故事性质的文章,咱们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格式简洁地概括出故事的梗概。

(格式:谁?干什么?结果怎样?)5、教师相机板书。

(少年——劝——吴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20分钟)(一)读第一小节师:少年为什么要劝吴王?哪小节告诉我们了?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小节。

生:指名读师:听出了些什么?(有什么意见吗?刚才这位同学的读书情况,你有话要说吗?)生:读得不够流利、不通顺、语速快了一点师:“乘”、“处”的正确读音。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模板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模板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模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学会3个生字。

3、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感悟寓意,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所隐伏着祸患。

教学过程:一、积累导入1、教师出示八字成语前四字,学生对后四字,引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板书课题:学习“螳螂”两个生字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蝉优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2、轻声读课文,了解故事。

要求概括、精炼: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既然课文主要写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就先来了读读“螳螂捕蝉”故事。

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故事。

(9、11自然段)三、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寓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给你启发最大的是那一句?2、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默读,先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1)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么样的蝉?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怎么高兴地想?(指导朗读:读出蝉的自在)(2)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了什么?或许,它也在想呢——(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这股杀气。

)(3)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危及生命,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对蝉说什么?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会怎样?3、聚焦它身后的那只螳螂,它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4、再来看螳螂后面的黄雀,它又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5、蝉、螳螂、黄雀它们各有特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乘虚而入”“不堪设想”“恍然大悟”“自由自在”“毫不介意”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1)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蜻蜓。

你们也找找看?(蚂蚁、蝴蝶、蚂蚱、蚱蜢)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举例:青蛙、蛇、蚯蚓。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

说一说此成语的意思。

(3)今天学习的《螳螂捕蝉》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

诸侯国禀报固执毫不介意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打消念头隐伏祸患劝阻
2.文章中还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读准吗?
处死打着鸟转来转去弹弓
禀报大王乘虚而入举起前爪露水
3.分节次开火车朗读课文,纠正误音,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的需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吗?
3.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吴王想攻打楚国。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从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交流
A吴王是位暴君
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1)“固执”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法理解,可以理解为——顽固
(2)你能否讲讲吴王怎么样,才叫固执?
(3)学学这位暴君的样子,表演朗读,然后全班一起来学一学。

B大臣为国家着想
相机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C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
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

看来吴王的固执是有原因的。

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

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

五、细读课文,了解结果。

同学们,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

可结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国的念头。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2.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3.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最后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

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
(1)少年说了什么?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
(2)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这正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重点。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教师示范,学生练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起因固执攻楚
经过巧妙劝说前后照应
结果打消念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正音
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指导读
4、齐读
六、作业
1、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