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篇1【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句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是采用什么的方式提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的“舍生取义”这一主张在我们现代适用吗?当你的人生面临这样抉择的时候,你将如何的面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苟且取得(2)乡:通“向”,从前2.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了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孟子提出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甲】我所欲的是鱼和熊掌,但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鱼而取熊掌。
我所欲的是生和义,但也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生而取义。
生虽然是我所欲,但我的追求不仅仅是生存,所以不会为了苟且而放弃追求。
死虽然是我所恶,但我所恶的不仅仅是死亡,所以会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
因此,我的所欲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我的所恶中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这不仅是贤者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只是贤者能够坚守这个原则而已。
乙】XXX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如果我问你:'我给你冠履,但要你失去手足,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冠履不如手足重要。
再问你:'我给你天下,但要你牺牲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你也肯定不愿意,因为天下不如生命重要。
如果为了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么义就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1.选B,因为"A"中的"苟"和"C"中的"恶"用法不同,"B"中的"书"和"观"用法不同,而"D"中的"观"和例句中的"观"用法不同。
2."辟"通"避",意为躲避。
3.选D,因为例句中的"之"和D中的"意"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名词。
4.(1)不仅贤者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
(2)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正义更重要。
5.甲文和乙文都用比喻来阐述观点,但甲文的比喻是舍鱼取熊掌和舍生取义,而XXX的比喻是冠履不如手足和天下不如生命。
6."义"的内涵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这个观点,因为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
》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翻译时注意通假字“辟”躲避。
(2)翻译注意:丧:丧失
【小题1】答案不唯一,注意举出了解的“贤者”还要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所以不能举有气节没留下名句的人。可以写文天祥。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5】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小题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即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
联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得到答案。
⑵细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以概括为:贤者或贤士。
【小题1】翻译句子
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小题1】考查对通假字的了解。“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患,祸害。
有所不避,有不该躲避的祸害。
所,代“不避”的祸害。
辟,通“避”,躲避。
(1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
《鱼我所欲也》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意在阐述他的哪种思想观点()A民本思想 B 性善论 C 以意逆志D浩然之气2.第①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B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C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3.列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贤.者能勿丧耳贤.于材人远矣C.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进亦忧,退亦忧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4.下列对选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C.蹴.尔而与之(踩踏)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解)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
(呼唤他过来一起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说(shuì):游说。
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⑤丘:孔子,名“丘”。
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谓:认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道之人弗受录毕,走送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D.辞而行思而不学则怠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2分)①故不为苟得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小题3】翻译文中画句子。
(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想想选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2分) 答案【小题1】(1)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如果,假使【小题2】B【小题3】如果两种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小题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苟属多义字,有假使、苟且等意。
(2)如使为复义字,如与使的意思一样,都做假如,假使解。
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3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专题33鱼我所欲也(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典型例题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3.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
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2.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二、模拟试题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解释以下粗体字。
(1)万钟于我何加焉(2)向为身死而不受
(3)得之那么生(4)舍生取义
9.翻译以下各句。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呼尔而与之。
(3)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
10.文段运用了、等论证方法。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含义是什么?
8.(1)增加,指带来好处。
(2)从前,往昔。
(3)得到。
(4)舍弃。
9.(1)为了我认识的者感谢我的恩德而承受它吗?(2)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承受。
(3)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承受优厚的俸禄。
10.比照论证例证法
11.人生下来固有的善良本性,此文指舍生取义。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II1 IIII III11111111III IIII IIII II ID Hll IIII IIH III IIII nn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 L,11111111II1IIII IIII IIII III IIII IIII III IIII IIII Ills III IIII IIII III IIII IIII III II II IIII HID III 1 IIII IIII III IIII IIII III Hll IIII HID III Illi 1 1 1 iii mi mi ii i mi mi mi i mi mi mi HI i mi mi mi i in mi IIIII mi mi mi mu ii ii mi mi mi i mi i HI i HI UH mi i ii ii mi mi mi mi IIII i HI i HI mi mi uni miIII Illi Illi II I Illi Illi Illi I Illi Illi Illi Hll Illi Illi Illi I III Illi Illi Illi Illi III I I Illi II II Illi Illi Illi I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一•课文说明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议论文。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二•问题讨论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阅读古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即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蹴尔而与之。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
()⑨.是亦不可以已乎?()()⑩.此之谓失其本心。
()2.翻译句子。
1.二者不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还有以鱼与熊掌设喻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5.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和举几个历史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来。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 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14.“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4分)【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异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繁华,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欲代子相()
(3)故不为苟得也()
(4)于是鸱得腐鼠()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2分)
【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1】同“避”,逃避做国相苟且在这时(2分)
【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分)
【小题1】志向高洁;功名利禄(2分)
【小题1】舍生取义(2分)
【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
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解析【小题1】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注意字字落实,连词成句的原则。
注意关键字:子:对人的敬称,你。
欲:想要。
以:用。
(3分)
【小题1】对话外之音的考查,“的鸩鶵”实际是“——的庄子”可以联系人物性格特点。
(2分)
【小题1】考查运用原文回答问题,也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2分)
【小题1】没有固定答案,注意抓主要观点,庄子:消极。
孟子:积极。
谈理由要充分且言之有理。